农门猎户小辣妻 - 第199章 科考开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崇康帝登基后的第一次科考来得有些仓促。
    其实这个仓促是对于崇康帝和承认新朝的府城来说的,但对于大炎朝的读书人来说,这一次隔得有些久了,童生试都耽搁了一年半。
    这一次,原本分为春秋两个季节完成的科考全都凑在了一块。原本是春季考县试和乡试,秋天才是府试的,现在所有的考试都放在了八月到十一月之间。
    七月底,元安府以及下辖的各个州城都开始登记考生名字,发放考试需要的“准考证”。
    这时候,叶修齐还是有些紧张的,弄得立夏都跟着紧张。还好,这个过程并不难耐,她把李顺赶到了一边,亲自给书院的学子们准备了“考试餐”。
    在书院的伙食提高了一个标准,去考场的“考试餐”更是独出心裁,不知道馋哭了多少别的考生。据说童生试的三场下来,元安书院和久安书院的学生都在打听能不能转到云居书院。
    万万没想到,让云居书院出圈的竟然是考试的伙食。
    今年的八月天气还微微有点热,别的考生都选择了第一天吃馒头,后面两天吃干粮。立夏是真把叶修齐当做了自己的亲弟弟,唯一的亲人。
    叶修齐的考试是要从头开始。每次三天,一共三场,这三场之后被录取的是童生。等有了童生功名,才能参加九月的乡试,乡试考两场,每一场也是三天。乡试放榜录取的便是秀才,也称为生员,要是有信心的还能参加十一月的府试。
    府试是集中了整个元安府的秀才,也是考三场,这三场考完,过关的就是举人。元安府的举人就得赶往京城,参加明年四月的春闱。
    叶修齐现在还在童生班念书呢,这次集训也是在童生班。按照君不悔说的话,他通过前面几场考试考个秀才没什么问题,但考举人的话还差几分火候。
    但君不悔也建议叶修齐一直考到最后,难得的机会,下场试一试也能积累不少经验。
    听到君不悔的准话,立夏总算是松了一口气。同时的,也搭起了精神,她怎么可能让弟弟在接下来的考试里啃馒头吃干粮呢!
    曾经给叶修远做过一点的方便面重出江湖,而且因为身在元安府,原料丰富,不仅是方便面,方便米饭也被她弄了出来。
    八月开考,坐在云居书院附近的学子就见他们每人都带了一个小火炉,第一天的饭点,都还只是用铁饭盒火苗上热菜热饭;可是第二天,他们竟然还是小火炉,烧一锅水,要么是饭菜,要么是面和菜,更绝的是都有切成小丁的肉干。
    煮好之后蹲在旁边用勺子盛着唏哩呼噜一顿狂造,那香味简直让人垂涎三尺,手中干巴巴的饼子顿时就不香了。
    三场考试,九天的折磨啊!
    这些人都没有料到,九天之后的看榜,云居书院才真正出了圈。
    元安府一直都是三大书院并驾齐驱,每次科考都是不分胜负,特别是童生试,大家上榜的名单都差不多。
    然而这次,云居书院取得童生功名的人多出了近二十人。好几位原本以为考不上童生的,都反应最后集训期间耳聪目明、精力充沛,学习效率比以前翻了一倍不止。
    或许其中是有集训的原因,但又有考过好几次童生试的学子反应。以前他考试的时候到了第二天和第三天状态非常不好,后面两场几乎都是浑浑噩噩度过的。
    可这次不一样,云居书院准备的餐盒虽然炉子这些有些麻烦,但这三日吃好喝好,一直都精神奕奕,答题有如神助。
    不仅如此,云居书院的学子们名次都很靠前。云居书院包揽了前五名,叶修齐还拿了元安府第二的好名次。
    至于第一!简直是让人跌掉了下巴。
    商璟昱!
    用银钱进的元安书院,让元安书院的山长和先生都不是很看好。再有他在梧桐书院求学五年的经历,他转学去云居书院,元安书院的先生们还暗暗松了一口气。
    后来知府陈应寿出面让陈家三位公子都跟着商璟昱转学,元安书院的先生们还觉得陈知府大概是疯了。不过陈知府家的公子在书院学识也不算出色,先生们奇怪是奇怪,倒也没阻拦。
    可现在他们看到了什么!榜首居然是商璟昱,而且他最后一场的试卷贴出来,上面的字体和答案都让人无可挑剔。
    童生试放榜之后,九月的乡试接踵而来。乡试只有两场,结束得比较快。商璟昱再一次头名出圈,叶修齐依然稳坐第二。
    两人都拿到了禀生的资格,但顾不上狂欢和庆祝,因为云居书院这边不少人都考上了秀才,一个半月之后的府试,有实力的跃跃欲试,差点功夫的也想要下场积攒一点经验。
    元安府下辖各州城的秀才们都在武威军的护卫下顺利抵达府城,先到的住到元安府的官驿里去,后到的就往元安府各处客栈里歇下。
    再不济,便去一些民居,花上一点银钱便能借住。
    叶修齐考上了秀才,对接下来的府试没有把握,所以也无需太过紧张,干脆和君不悔说一声,就跟着立夏回了城里的小院。
    这次回城,明显感觉到街上人潮汹涌,大多都背着书箱。和他们比起来,十四的叶修齐显得尤为稚嫩,还有好几位都耄耋老人了,还带着书箱在路上行走呢。
    看着看着,叶修齐就不由有些紧张:“姐,你说我不会到老都是个秀才,还得走在赶考的路上吧。”
    “不会。”立夏看到揽月楼门口的人潮,下意识走了另一条人少的路,抽空回了叶修齐两个字。
    叶修齐瞬间高兴起来:“你对我真是太有信心了。”
    立夏摆了摆手,“不是那个意思。而是觉得要是人到了一定的年纪,就得想着挣钱养家糊口了。一味地向上考,靠谁供呢!譬如你,我供你念书,最多无偿到你十八岁。你满了十八岁要是还想往上考,就得自己想法子挣钱,挣不了上学的钱就别嚯嚯银钱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