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总是被打脸 - 第145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话说八道什么呢!”
    先前那婢女嗔道:“魏世子这样的人,岂是咱们能肖想的?”
    “哎呀我不是这个意思!”
    那婢女羞红着脸, 支支吾吾地道:“我是说,嫁一个……嫁一个也像魏世子这样疼人的夫君!”
    楚二娘在房中听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脸色铁青,扶在窗棱上的手几乎抠出木屑。
    珍月怀孕了?她有了魏世子的孩子?魏世子还把她如珍似宝的捧在手里?
    凭什么……凭什么!
    凭什么她在这里受尽苦楚, 她却总是风光无限!
    当初楚沅还是国主的时候,她就高她一头,总在她面前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
    现在好不容易楚沅死了,她的父亲成为新一任国主了,她却又硬生生的把她到手的好日子毁了!
    为什么!
    难道有了魏国还不够吗?为什么还要回来抢她的东西!
    楚二娘目眦尽裂,正欲将这两个婢女叫进来训斥一番,却听他们又说起了别的。
    “据说周世子原来也喜欢珍月公主,还曾求过周王向咱们楚国提亲,但是周王没答应,为他做主娶了赵氏女。”
    “后来珍月公主嫁给了魏世子,不顾当年与周世子在大燕相识一场的情分,帮着魏世子一起攻打周国,周世子因爱生恨,派人刺杀了她好几次呢!这次也是为了给珍月公主和魏世子添堵才来的,不然根本就不会派兵帮咱们。”
    “想不到还有这层原因在里面啊……”
    另一人低声喃喃。
    “这珍月公主还真是招人喜欢,竟让两个世子都为她着迷。不过因爱生恨什么的也太可怕了,我以后还是踏踏实实找个老实人嫁了吧。”
    一旁的婢女窃笑:“你还要好几年才能放出宫去呢,现在想着也太早了吧?”
    两人又说起了各自的终身大事,畅想着自己的未来。
    楚二娘没兴趣听了,也根本没再听进去了,脑子里只盘旋着“因爱生恨”四个字。
    因爱生恨,最终留下的还是恨啊!
    恨啊,那太好了。
    …………………………
    “二娘子,这……这不太好吧?”
    一个二十来岁的婢女怯生生地看着眼前的书信,和书信旁摆着的一匣子珠宝,犹豫着想接又不敢接。
    若是平日里帮着二娘子往宫外送封信自然没什么,但是……但是二娘子现在被关禁闭啊。
    而且……而且这书信还是要送往周军大营交给周世子的,一不小心就会被弄个通敌叛国的罪名啊。
    楚二娘也不急,只是笑了笑,将那装着珠宝的匣子又往前推了推。
    “我若没记错的话你明年就要放出宫了,这匣子东西带出去,将来就算不嫁人,也可以一辈子衣食无忧了。”
    “你放心,我没那么傻,不会把咱们楚国的事情跟外人说的,不然我身为楚家的女儿,岂不是第一个倒霉?”
    “这信里只是写了些旁的周世子感兴趣的事,你送去了周世子没准儿还会奖赏你呢。”
    婢女想了想似乎是这个道理,但心中仍旧有些犹豫,毕竟……毕竟这不是件小事啊。
    楚二娘见她还在犹豫,又说道:“这样吧,等你把这封信送去,我向母亲求个恩典,让她立刻放你离开。”
    “左右你原本也还有半年就可以走了,早一点儿晚一点儿也无所谓,母亲不会在意的。”
    楚滔向来不管后宫事,后宫的各项用度以及人员调配都是吴氏负责。
    楚二娘在楚滔面前虽然说不上话,在吴氏面前还是有点儿分量的,她开口央求的话,吴氏没准儿真会答应。
    婢女犹豫再三,最终拿起那封信决定赌一个前程。
    反正她只要把信送到了就行,送去后立刻折返,回来拿了珠宝就出宫去,到时候就算真的出了什么事,人海茫茫的,料想二娘子也找不到她。
    于是她揣着那封书信匆匆出了宫,五日后便停在了一座山脚下。
    “小娘子,再往前可去不了了。”
    车夫把车停了下来,手中马鞭指着前方。
    “过了这座山就是周军扎营的地方了,咱们可不敢去,怕被当做魏国的细作抓起来。”
    婢女点了点头,结清车前,背着包袱自己徒步向山上走去。
    走到半山腰的时候,远远看到一间小屋,门口还挂着一些风干的腊肉,像是山中猎户的屋子。
    她走上前欲看一眼里面有没有人,问一问从哪边下山离周军大营比较近,却听到里面有人声传来。
    “要我说世子就是想太多了,楚国现在都这副样子了,还有什么还手的余地?直接攻下来就行了,干嘛还非要等一个月后再行事?一个月后难道是什么黄道吉日吗?”
    “你懂什么,”另一人道,嘴里似乎在嚼着花生米,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咱们这一年来南征北战几乎就没停过,如今好不容易可以停下来休息休息了,而且还不用耗费自己的粮草,有人养着,干嘛不多休息一段时间,养精蓄锐?”
    “再说楚国那边刚从魏国的攻打中缓过劲儿来,如今正是提防咱们大周的时候,现在攻过去,岂不是硬碰硬,就算能赢,打起来也费劲啊。”
    “但是咱们先吃他们一个月粮草!他们如今粮草不多,咱们吃饱了他们自己就要饿着,咱们休息的时候他们心里慌着,那时候再去打,事半功倍!”
    对面的人听了似乎觉得有理,没再反驳什么,又吃了几口东西忽然说肚子不舒服,要上茅厕。
    另一人满脸嫌弃地道:“滚出去上去,别熏臭了屋子,老子这儿还吃着东西呢!”
    那人啐了他一口,提着裤子出来了,慌慌张张钻到林子里,在一处山坡下找个地方蹲了下来。
    婢女咬着自己的手缩在小屋旁的一株大树后,生怕那人回来看到自己,忙起身悄无声息的离开了,信也不敢送了。
    走出几步时看到地上躺着一个什么东西,像是从刚刚那人腰间掉下来的,仔细一看竟是面腰牌。
    信送不到的话二娘子一定会怪她的,她就算把这两人说的话告诉二娘子了二娘子也不见得会信,有了这块儿腰牌做佐证,那就可信多了。
    她赶忙猫着腰将那腰牌捡了起来,飞快的离开了原地,直接按照原路返回了,再也没敢去周军大营。
    回去的路上没敢耽搁时间,三日就到了,一回宫她便直奔楚二娘的宫殿,扑通一声跪在了她面前。
    楚二娘甫一听说信没送到,当场便要发怒。
    再听她说起那两个周国将士的对话,出了一身冷汗。
    “不……不行,我得去告诉父亲!”
    她是讨厌珍月没错,但只是想借着这封信让珍月难堪而已。
    反正信里没有署名,她也没让这婢女说她是楚宫的人,到时候流言从周世子那里传出去,魏世子就算生气也是生周世子的气。
    他们两边打起来了可碍不着楚国什么事,对楚国没准儿还有好处。
    可周国若想对楚国动手的话,那就不一样了!楚国出了事,她身为国主的女儿,定是跑不了的!
    楚二娘一路跌跌撞撞的跑到楚滔宫中,不顾众人阻拦冲了进去,将周国准备对楚国兴兵的事说了。
    楚滔闻言蹙眉:“你从哪里听来的流言蜚语?”
    “不是流言蜚语!是周国人自己说的!”
    说着还将那婢女带回的腰牌交给了楚滔。
    楚滔分不出真假,交给自己的部下看了,几个部下聚在一起仔细研究一番,确定是真的。
    楚滔眉头皱得更紧,又问楚二娘从哪儿得来了这个东西。
    楚二娘无法,只能将自己试图给周世子送信的事情说了。
    楚滔气的恨不能直接把眼前的杯盏砸过去,但到底是忍住了,先让她离开,跟众人商议起了她刚刚所说的事。
    “早知道周人奸诈,果不其然!竟然想平白耗费我们的粮草,再反过来攻打我们!”
    有人愤愤道。
    另有人仍旧持怀疑态度,道:“这件事只是二娘子一面之词,是真是假还不一定呢,不能贸然就下论断,毕竟二娘子……”
    这人说着说着停了下来,干咳两声,面色有些尴尬。
    但众人都明白他的意思,也知道他接下来要说的是什么。
    毕竟二娘子向来行事鲁莽又没什么脑子,她说的话……可真不敢轻信。
    “正因为是二娘子说的,二娘子又是临时起意才暗中派了人出宫前往周营,所以才可信啊。”
    先前说话那人反驳道。
    “她对珍月公主的记恨不是假的,做出这种事也不稀奇,但周国那边的人可不知道这些,也不知道她会贸然派人过去送信,自然也就不会提防,一时大意才会让她得知了消息。”
    “何况二娘子就算再不懂事,也是咱们楚国的女子,是君上的女儿,她总不会编这样的谎话来骗咱们,不然对她有什么好处?”
    这倒也是。
    众人纷纷点头。
    座上的楚滔虽然也觉得对,但自己的女儿在大家心中留下这样的印象,还是让他脸上无光,觉得十分丢人。
    不过现在也不是考虑这些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探听清楚周国那边的动向,若真如楚二娘所说一般,他们又该如何应对?
    …………………………
    楚二娘的婢女放弃送信转而回宫的时候,另一封信被送到了周昊面前。
    “柳氏,”他看着信喃喃一声,“这是谁?”
    “回世子,是楚国先王楚沅的一房妾室,楚沅死后跟了楚滔。”
    周昊轻笑:“楚滔还真是荤素不忌啊。”
    那回话的部下解释道:“世子有所不知,这柳氏颇有几分姿色,据说与当年的楚国第一美人孟氏不遑多让,因此当初楚沅还活着时就很是宠爱她。”
    “此女入宫较晚,跟着楚沅的时间不长,感情想来也不深厚,加上膝下无子,楚滔念着她那副容貌留她一命也不稀奇。”
    “原来如此。”
    周昊点了点头:“那她信上所说的应该是真的了?”
    柳氏在信中说,楚滔请周国过来原本是为了应对魏国,现在魏国不攻城了,他们却还要一直给周国大军提供粮草,楚滔心中很是不愉,却又不敢明说,便想找个机会挑起周魏之间的争端,让周魏两国争斗起来,他好坐收渔翁之利。
    但具体怎么个挑起事端,她现在还不清楚,说愿意在有消息之后第一时间告诉给他,只希望他取胜之后能接她到周国,保住她的性命,给她一条生路。
    至于为什么她要去周国,是因为当初楚沅死后她曾与孟氏发生过争执,孟氏八成已经把这件事告诉给珍月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