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妾作死日常 - 第217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婉兮见她们个个都看着自己,脸上不由地带着几分似笑非笑的神情看向听雨道:“不管有没有出差错,这事儿迟早还是要交到平嬷嬷手上的。爷如今的处境并不是十分理想,府里府外又有那么多打着主意想要算计咱们的人,本福晋不想顾此失彼,那就只能这样做。”
    听雨闻言,这才发现自己误会了婉兮的用意,有些尴尬地吐了吐舌头。好在婉兮并没有追究,不然她肯定是要受罚的。
    “好了,平嬷嬷也好,豆嬷嬷也罢,都是值得信任的人。”婉兮一直相信太后,若她们真有问题,太后是不会将她们送到她身边的。
    这人呐!总得有几个值得你相信的人。
    婉兮上一世只是低估了别人的狼子野心,而非错信了身边的人,所以这一世对她好的她给予全部的信任,对不起她的,她亦会想尽办法还回去。
    清漪院的某个角落,平嬷嬷看着匆匆赶来的豆嬷嬷,两人对了下眼色,齐齐往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走去。
    “如何?可是福晋有什么事情吩咐你了?”豆嬷嬷看着平嬷嬷脸上严肃的神色,语气不自觉地变得有些凝重。
    平嬷嬷见豆嬷嬷一脸凝重的样子,不由地拉着她的手,左右张望一番才道:“福晋今日叫我前去,的确是有事吩咐于我,只是这事出乎你我意料。”
    “哦?难道福晋已经开始出手对付董鄂一族的人了吗?”豆嬷嬷一脸讶意地道。
    都是跟了太后多年的人,太后的苦处她们都看在眼里,自然对于董鄂一族的人也恨得直咬牙。若说太后放下了,她们自然也就不再多想了,可惜太后没有放下,那她们自然要为主子分忧。
    平嬷嬷想着她们过来之后对婉兮隐藏的一丝防备,不由得觉得脸颊发热,“不是开始出手,而是一直就没有停止过对董鄂一族的打击。”轻叹一声,平嬷嬷将婉兮找她过去的事情一一说了,说到最后,就连她自己都觉得她们所谓的犹豫其实是对婉兮的一种污辱。
    其实太后临终之前,曾找她们两人过去,言语之间怕得都是婉兮因为帮她惩治董鄂一族而遭到算计,所以临时改变主意,将原本要解散的势力统统交给了她们,让她们找一个适当的时机再交给婉兮,就当是她对她最后的馈赠。
    平嬷嬷和豆嬷嬷倒是没想将此事掩下,她们只是担心人心易变,所以想要暗地里观察一下婉兮的所作所为,若她为人诚信忠义,她们便直接将这些东西交给她,若她为人自私阴狠,那她们就交这东西毁了,以免留作后患。却不想婉兮从头到尾就没怀疑过她们,对她们信任有加不说,还委以重任。
    豆嬷嬷闻言,这才察觉她们犯了一个很实质性的错误,那就是婉兮根本不知道她们手里有什么,而她们却违背了太后的心意,自作主张,对主子进行试探,此等大忌,本不该发生在她们身上的,只是太后的逝世和如今的局面,使得她们谨慎过了头。
    也对,能让太后倾心相对的人,又岂会是那种只看重利益的小人。
    两人对看一眼,豆嬷嬷轻笑一声,一脸如释重负地道:“老姐姐,看来咱们等再走一趟,给福晋请罪。”
    “妹妹说得是,这一次是咱们错了。”平嬷嬷点点头,一脸附和地道。
    “既然如此,那就将东西收拾一下,直接交给福晋吧!说到底这东西原本就是太后要交给福晋的,用得好用得坏不应该是咱们该操心的,咱们该做的是如何完成太后的嘱托。”豆嬷嬷长叹一口气,显然对于她们犯得这个错误颇有些耿耿于怀。
    平嬷嬷叹了口气,显然她此时的心情同豆嬷嬷一样,不过好在她们没有做得太过,否则就是请罪又有何用?
    第四百零八章 雪中送碳
    小憩片刻的婉兮此时坐在内室里,手边放着府里账册,一个人细细查看。
    往日里瞧着她很闲,事实上她手头上的事情一点都不少。胤禟心疼她,私下里给她置办了不少产业,她娘家觉得她当初那样进府委屈了,私下里也给了她不少东西,这些加上府里的大小事物就够婉兮忙得了。后来婉兮和胤禟交心,胤禟生意上的一些账册她也会帮着看,如此这般也怪不得她越来越忙,手头上的事情越来越多。
    她会选择将胤禟给她置办的铺子都交给平嬷嬷来管理也不是没有原因的,除开帮太后完成遗愿,另外就是她自己对董鄂一族的防范。有些仇只要涉及到人命就成了解不开的结,这一点从上一世的她到这一世的董鄂氏,总之,他们之间只有你死我活,没有人死债消。
    对完一本账册,婉兮刚想拿另一本,就听见门口传来一阵动静。眉头微皱,抬头的瞬间,目光直直地看向门外,虽然清漪院里侍候的人都知道她看账时最忌讳别人打扰,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就没个有急事的时候。
    “福晋,平嬷嬷和豆嬷嬷在门外求见。两人的表情都不算好,看样子应该是遇上什么事了?”听雨冲着婉兮行了一礼,禀告的同时还不忘把两位嬷嬷的神情给描述一遍。
    “请两位嬷嬷进来。”婉兮瞧着她这模样,不想多说,直接一句话就将她打发了。
    她才将自己的私产全权交由平嬷嬷,按理平嬷嬷现在应该是在理账的,怎么突然之间就跟豆嬷嬷一起过来了?难不成是有别的事?还是说几个孩子身边的人有所不妥?
    “老奴给福晋请安,福晋吉祥。”平嬷嬷和豆嬷嬷入府以来第一次对婉兮行以大礼,此举也意味着她们对婉兮的认可。
    婉兮回过神,看着直挺挺地跪在下方的平嬷嬷和豆嬷嬷,连忙开口道:“两位嬷嬷这是做什么?听雨,还不扶两位嬷嬷起来。”
    “是。”听雨应了一声,立马上前,伸手想扶平嬷嬷她们起来,谁知她才伸手,就让平嬷嬷给挡了回来,一时之间,神情有些怔愣,显然是没有想到她们会是这样的反应。
    平嬷嬷也不管听雨是什么样的表情,她们既然是来认错的,那就得有个态度。毕竟主子始终是主子,而奴才始终都是奴才,这规矩不能破。
    “老奴不敢,老奴有愧太后所托,还请福晋责罚!”平嬷嬷说罢,豆嬷嬷同她一起,看样子两人是打定主意要等着婉兮发落了。
    “嬷嬷,你们到底在说什么?本福晋到现在都不明白你们说得是什么事?这让本福晋从何说起,又该从何做起?”婉兮有些无奈地开了口,轻声劝慰几句,显然她是真不明白平嬷嬷她们为何而请罪。
    两人进府之初,她虽然因着生病的关系未曾关注两人的动向,但是这府里的事情,听雨都会一字不漏地报给她。是矣,她还真不明白两位嬷嬷说得是什么事,因为在她看来,两人行事本分,根本没有越矩之处。
    “福晋,这是太后临终之前嘱咐老奴转交给您的。”平嬷嬷取出锦盒,双手托着举过头顶,等婉兮接过才继续说道:“原本老奴入府就应该交于福晋的,可私心里却因为担心福晋有私心不肯帮太后完成遗愿,便一直隐瞒至此,直到福晋将那些账册交给老奴,老奴才知道福晋并非信口开合,福晋是早有打算。
    婉兮轻轻眯起眼眸,双眼静静地盯着平嬷嬷她们,脸上的神色并没有因为平嬷嬷的话而觉得愤怒,相反地带着几分了然的平静。平嬷嬷看着这样的婉兮,心中的愧疚越发地深了。
    “福晋,这事老奴也是同意了的。要罚还请福晋一起处罚。”豆嬷嬷看着久久不语的婉兮,不由地说了一句。
    两人都下意识地等着婉兮的宣判,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婉兮不管怎么罚她们,她们都是毫无怨言的。
    “罢了,两位嬷嬷还是快些起来吧!原本你们不信我,那也是人之常情。”婉兮轻叹了一口气,边说边伸手将两人扶了起来。
    婉兮越是大度,平嬷嬷和豆嬷嬷就越是愧疚,面对这样的主子,她们还心有怀疑,除了是对老主子不信任,也是对新主子的不敬。
    看着一旁的锦盒,婉兮原本平静的眼神不由地闪了闪。果然,关心她的人一直都在关心她,即便是最后一刻,也在为她着想。
    “福晋……”听雨看着有些愣神的婉兮,不由得轻唤了一声。
    “没事。虽然这事有些波折,但是太后对本福晋的关怀本福晋能收到便好,其他的都不重要。至于两位嬷嬷,若是觉得心里过意不去,那便好好当自己的差,把事情做到最好便是。”婉兮笑了笑,然后三言两语地便将此事打住。对她而言,只要不损害她的利益,不背叛她,只是犯点小错,那是值得被原谅的。
    说来,两位嬷嬷同她的接触其实不多,即便她进宫请安,那也是好长时间才去一回,去得再勤,也不是每天必到。再者,就算她去了,平嬷嬷也好,豆嬷嬷也罢,又不是时时都跟在她身边,每每不过一个照面,能有多了解她。现在被太后派到她身边,会有疑惑和防备,那也是人之常情,就是她自己,遇上这种情况,少不得也得犹豫再三。
    婉兮挥了挥手,等她们离开,不由地坐了回去,双手捧着茶盏,杯中的热气氤氲,不自觉地模糊了她的视线,她没有急着吹开,而是那样怔怔地发呆,等到她回神时,手中的茶水早已冷却,再不复之前的滚烫。
    将手中的茶盏放到一旁,婉兮的眼眸轻轻一扫,瞥见一旁放着的锦盒。锦盒是上好的紫檀,外观精美,看起来像放首饰的盒子。难道这是太后的心爱之物,之前没有给她,之后又想起来了,所以最后让平嬷嬷她们送来,是为了给她一个念想?
    这样想着,婉兮不由地伸手拿过锦盒,轻轻打开,原以为一如自己所想会是一样首饰,却不想打开之后,里面是一块玉佩和一封信。单看玉佩,她真心以为就是一份念想,可等她看完玉佩下压着的那封信时,才明白这并不是一块普通的玉佩,而是一个身份的象征。
    信上的内容很是简洁,主要就是告诉她这块玉佩的用途。这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婉兮怎么也没有想到太后最终会将宫里的那些势力交到她手上,她原本以为太后会将这一切交给五阿哥或者宫中某个蒙古妃嫔的,却没想到最终给了她。
    看来,太后对于董鄂一族是真的恨到了骨子,同时对她的信任和关心也超乎她的想象。也罢,太后一番心意,她自然要好好利用,不管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太后的遗愿,她都得让那些曾经给予她们痛苦的人感受一下她们曾经的痛苦。
    晚上,胤禟回来的时候,婉兮将玉佩直接交到了胤禟手里,她可是知道他近来为了引德嫔入坑,花了不少心思,只是这宫里势力盘根错节,无比复杂,并非他们想往那使力就能往那使力的,而太后的这个馈赠对于他们而言,真真就是雪中送碳,来得正是时候。
    “哪来的?”胤禟看着手中的玉佩,一开始还以为是婉兮送他的礼物,但仔细看过之后,胤禟发现这东西不同于一般的玉佩,似乎有别的用意,不禁开口问了一句。
    “太后给的,不过今天才拿到。妾身想着爷近来为了宫里的事情正伤脑筋,就想着将这个给爷,毕竟宫里的事情还是由宫里的人来解决最为适合。”婉兮趴在胤禟背上,下巴轻靠在他的肩上道。
    胤禟脸上闪过一丝讶意,随后语带笑意地道:“说得不错,宫里的事情让宫里的人来解决最为适合,不过爷在宫里安排的手还真不够,有了这个,想必这一次德嫔就是插上翅膀,她也飞不出去了。”嗤笑一声,胤禟只要想到德嫔会就此被解决,心里没由来地一阵痛快。
    婉兮瞧着胤禟高兴的模样,嘴角也不由得露出几分浅淡的笑意,她一直想帮上胤禟的忙,只是胤禟能用上她的地方太少,像现在这样,她心里总觉得甜甜的,有种说不出的高兴。
    “既然如此,这玉佩就由爷拿着,反正这东西妾身也用不上,放着也是放着,还不如让爷拿去发挥它应有的作用。”婉兮大大方方的,并不因为这是太后给的就隐瞒胤禟,甚至不用胤禟开口,她就直接把用处统统都说了。
    胤禟听了婉兮说得这些,整个人愣了一下,他虽然能看出这个东西不似一般物品,却没想到还牵扯着这么大的一股势力。难怪昔日的皇阿玛要一再地清洗后宫来确保自己的势力,本以为一切都尘埃落定,却不想太后手里居然还有这么大的底牌,更不可思议的是最终这个底牌居然落到了婉兮手里,这不得不说傻人有傻福。
    “爷的娇娇是个有福的。”胤禟摸了摸她的头发,看似语重心长,实则话中有话地道。
    第四百零九章 冷宫寻人
    有没有福,婉兮是不知道,但是她能确定是这一世,关心她的人真心不少。
    婉兮嘴角露出几分莞尔的微笑,整个人贴着胤禟,不得不说,胤禟低声呢喃的几句话,即便意思并不清晰,却让她的心情十分舒畅。
    这个男人,并不算是一个十分会哄人的男人,比起那动听的情话,他更注重给她最好的一切。单单只要瞧这清漪院,就知道他对她有多用心。
    她将这些事摆出来,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让搂着她的这个男人更坦然。也许太后留下的这份势力现在或者未来都能起大作用,可是对她而言,再大的势力也比不过身边的人这人。
    院子里侍候的人都明显察觉到两位主子现在的心情尚算不错,不管之前如何,最起码此时的两人笑意吟吟的,倒也让他们放松不少。
    翌日,胤禟进宫上朝之时,便玉佩给带上了。虽然他不了解这份势力到底有多大,又延伸到了什么地步,但是胤禟心知若只是普通势力,太后不会背着人给婉兮,所以这里面的内容肯定不普通。只是不知道这里面的东西能不能助他一举将德嫔打落尘埃。
    想到这里,胤禟的眉头轻轻地皱起,他不急不缓地走着。心里却回想着近日得来的有关于德嫔的各处消息。虽然内容不多,却一如他所想,此时的德嫔也好,老十四也罢,面对现在的局面都是不满意的,而想要改变这一切的他们自然也不能闲着。
    早朝之时,官员们各抒己见,胤禟心里有事,并没有细听。直到胤祯跳出来,将事情扯到西北战事时,胤禟这才回神。
    对于西北战事,胤禟他们心中有论断,康熙心里自然也有自己的打算,哪里是他们能够左右的。这种事若胤祯不闹,指不定他还有几分胜算,毕竟此次派阿哥过去,是为了坐阵,为了安抚军心,而不是为了某个人体面。可惜胤祯不懂康熙的心思,胤禩也因着胤禟他们的连连出,也是忙得焦头烂额,哪里还顾得胤祯。
    这不,胤祯一跳出来,胤禩整个脸色都变了,想来他料到胤祯会冲动,却没有料到他会这么冲动,甚至没跟他商量,就急急出手。
    西北之事,大臣们可说,他们这些阿哥不能说,因为他们就是人选,他们自己开口,可以是争取,也可以是别有用心,这端看康熙的想法。
    胤祯焦躁心急,胤禩就一定要压得住阵脚,但是此刻,因着胤祯的冲动,胤禩也跟着焦躁心急起来。毕竟西北战事闹了这么久,实在不适合继续焦灼下去,所以此次被派遣的人就是关键。但对于他们而言,这却是增加筹码和实力的最好机会,若是错过,日后怕是再无胜算。只是瞧着胤祯那侃侃而谈的模样,胤禩心里不自觉地涌现出一股无名之火。
    果然,他不该放纵德嫔的,若不是德嫔,他们不必自乱阵脚,胤祯不会自作主张,可以说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德嫔才造成的局面。偏偏他又不能拿她怎么样,甚至他们要是事败,他们还得靠着德嫔去压制胤禛。
    胤禩越想越觉得憋屈,不过他心里也明白,再憋屈也只能往前走,而不是半路撂担子。事实上就算他想撂担子,他也丢不下了。不只是他付出的太多,还有那些支持他的人也不会允许他这般轻易地放下一切。
    “此事朕自有主张。”康熙简短的一句话就打断了胤祯所谓的争取,让一切又回到了原位,唯一有变化的,大概就是康熙心里对于胤祯的不满又深了一层。
    大臣们明知康熙为此时而不愉,自然也不敢再提此事,是矣,转了个圈,说起了其他事情,也算是给了胤祯一个台阶下。
    下了朝,胤禟因着玉佩的事,并没有同胤禛他们一道走,只说有事要去翊坤宫,胤禛他们没有多想,只以为他是要去给宜妃请安,寒暄两句也就准备散了。可惜他们这边相处融洽,那边在康熙面前吃了排头的他一见着胤禛他们这般融洽的模样,便忍不出冲了上去。
    “四哥,九哥都记得给母妃请安,不知道四哥是否还记得自己有多久没见过母妃的面了!”胤祯冲口而出的话让周边下朝的大人们纷纷驻足。
    胤禛看着堵在他们面前的胤祯,眼里闪过一丝冷意,“爷的事不用你十四弟操心,倒是十四弟近来事务繁忙,累得德母妃挂念了。”
    对于这德嫔和胤祯,胤禛的耐心是日渐减少,现在更可以说是好感全无,否则依着胤禛的性子,绝对不可能同意胤禟利用佟皇后来斩断这段母子之情。
    事实上,自打德嫔解禁之后,就没少折腾胤禛,胤禛碍于孝道和康熙的脸面,一直隐忍,却不想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他还没叫委屈,胤祯倒是先倒打一耙,指责他不懂孝道了。
    可笑!
    这宫里谁都有资格指责他,偏就德嫔和胤祯没有资格。但凡长了眼睛的人都能看到他的付出,偏偏就是他们,把一切都当成理所当然不说,还总是埋怨他没有割肉放血成就他们。
    胤禟瞧着胤祯这上蹿下跳的德行,就知道他定是把刚才在朝堂的不满都发泄在了这里。可他凭什么?就凭他是四哥的同胞弟弟吗?可他这个同胞弟弟对着兄长总是刀枪相对,就这样还想别人以血肉之躯,毫无怨言地接纳他的一切,他这是把自己看得太高了。
    “哟!十四弟这话说得是夸哥哥呢!还是在提醒你自己呢!爷可是听说了,十四弟有些日子未去永和宫了,而四哥每次上朝均在永和宫外请安。当然,这不是四哥不想见德嫔娘娘,而是德嫔娘娘不肯召见,四哥孝顺,为了不违背德嫔娘娘的意思,只在宫外请安,单这份心意,可比得某些好多了。”胤禟一脸皮笑肉不笑地对着胤祯,似压根不怕热闹大,一把火一把火地往上添。
    “你——”胤祯对两人怼得哑口无言,甩甩袖子,转头的瞬间看着不远处对着他们指指点点的大臣,怒火中烧,不禁咬牙切齿地道:“九哥还真是兄弟情深呐!但九哥可还记得八哥,从前的八哥对你可不坏,可如今你对八哥可是比谁都能下得了手去。”
    胤禟听了他这些话,连眉头都没有皱一下,嘴角甚至还扬得高高的,声音甚至比先前还大,“爷当着谁的面都敢说一句问心无愧,就不知道那些指着爷鼻子骂爷的人可能同样对爷说一句问心无愧。”
    一旁的胤禩对上胤禟的目光,略显狼狈地垂下眼睑,然后拉了一下胤祯道:“老十四,这里是乾清宫,不是闹事的地方,而且九弟也没什么对不起爷的地方。至于其他的事情,咱们还是先商量一番再做打算。”
    他说这些不是怕了,而是他的确有负于胤禟和胤俄,再者他们现在该纠结的不是胤禛到底是真孝顺还是假仁义,他们要做打算的是怎么争取西北战事将领的位置,这事不说刻不容缓,却也耽搁不起。
    胤祯瞧着胤禛那边人多势众,也知道再闹下去没什么好结果,叫嚣一句‘不孝就是不孝’,转身也就走了。
    胤禛看着他们离去的背影,薄唇抿成一条线,身上的冷气更是不要钱地往外放。
    对上这种无理也要闹三分的胞弟,胤禟他们也不知道该劝点什么?说孝顺吧!该做得都做了,难不成还真得把一条命给搭上,那才叫真孝顺!那还是别了,有些人永远都不懂得什么叫知足,眼里心里看着的都是别人应该付出的,而不是他们不该妄想的。
    “四哥,这种事不要太在意,弟弟今儿个去找母妃,再想想办法将事情尽快定下了,等到你和德嫔他们再无干系,那就是咱们该动手的时候了。”胤禟伸手拍拍他的肩,递了个眼神给胤俄和胤祥,见两人会意地点头,胤禟也不再耽搁,转身往翊坤宫的方向走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