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妾作死日常 - 第295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89章 暗谋
    “看看这时辰,爷应该也快回来了,你去小厨房看看,燕窝炖得怎么样了?记得爷回来后,立马让他们送进来。”
    听竹会意地冲着婉兮行了一礼,退了下去,不多时又回到婉兮身边,继续守着她。此时的婉兮正拿着一个话本子在看,时不时还会发出一阵轻笑声,显然这个话本子的内容还算合她心意。
    正在这个时候,听兰从外面走了进来,手里端着一个托盘,托盘里放着婉兮喜欢的小点心,等她将点心一一摆到婉兮身边的小桌上时,她便低声说道:“福晋,奴婢刚才去打听了一下,直亲王外派的事情已然定下,家眷也会跟着过去,只是一前一后的事。”
    旁边的听竹听了这话,就跟没有听到一般,连个多余的表情都没有。
    婉兮放下话本子,没有拿话本子的手伸过来拈了一块点心放进嘴里,那样子好似并不在意此事一样,可是当她再次举起话本子的瞬间,才轻声吩咐道:“让人去打听打听,看看直亲王福晋他们何时动身,再让人准备些贺仪送过去。”
    听兰她们都知道婉兮的性子,那是能不应酬就不应酬,再者她和直亲王福晋的关系一般,除非对方相邀,否则她一般都是直接准备些礼物送过去了事。
    事实上直亲王福晋比婉兮想象中的还要省事,人家并没有再举办什么宴会之类的来告别,只是一一回礼,表示了感谢,直接又简练,此举反而让婉兮的好感直接上升。
    等到胤禟回来时,婉兮将此事说予胤禟听,闹得胤禟一口茶水直接喷了出来。他只知道他的娇娇备懒,却不知道她还能因为省事而加深对人的好感,真是……
    “爷只道你怕麻烦,现在看来你这是自得其乐呢!”胤禟伸手捏了捏她柔嫩的脸颊,笑着打趣两句。
    婉兮笑了两声,看着胤禟道:“妾身自然是怕麻烦的,毕竟外面的事跟咱们并没有多少关系,真要事事都参与,还不知道会有多少麻烦呢!”
    她这话一说出口,胤禟便朗声笑了起来。她开口的时候,他大概就能猜出她会说那些话?
    果不其然,她一张嘴,就惹得胤禟笑声不断。
    胤禟从来不会强求婉兮去做什么事,在他看来,他在外既然事事都做全了,自然也就不需要再委屈婉兮出去的应酬了。毕竟夫人外交这种事,说穿了就是各种利益互相穿插的机会,而他到了如今这个地位,已然不再需要这种机会了。
    都说功高震主,胤禟想会让皇上忌惮的除了是有能力的,还有就是看不清自己的位置,一味地认为自己功劳高,苦劳多,总想着高人一等。如此,伸手的地方多了,沾染的事情多了,结出的网也越来越大了,这样如何还能让人不忌惮。
    胤禟能走到这一步,之前也差点忘了分寸,但是他极时醒悟之后,便尽量避免自己的势力过大,至少这明面上他都做到了平衡和相互牵制,不说他自己,就是皇上看了,也会觉得他有分寸。
    “娇娇放心,这外面的事情有爷处理便是,你只要做你自己想做的事,不必勉强。至于大哥外派的事,不过是顺势而为,即给众人一个交代,也能让大哥有离开的名头。”胤禟想起胤禔被算计的始末,心里暗自冷笑,这些人是真把他们都当成傻子了呢!
    也罢,他们自以为安排到位,却忘了作为棋子的人也是有自己的脾气的。比如胤禔,又比如那个被他们牺牲的少女。他们想拿少女的清白给胤禔泼脏水,却忘了少女心性有的时候也是涉及性命的,所以这一开始,少女自尽,胤禔反驳,再加上这周边的环境以及种种原因,使得他们的安排变成了一团乱麻。而让人更觉得可笑的是这些人连真实原由都没有看清,还以为是安排出了错,甚至连他们挑选的苦主也是个担不起事的阿斗,就这样他们还能成什么事?
    不过这样的结果也是可以预见的,胤禔和胤礽他们府里的人都是经过康熙和他们再三挑选的,不说个个都值得信任,却也大多可靠,想往里插人手,怕是不容易成功。可能也就是这样,这些人才会闹出这种笑话来。
    婉兮想起上一世的种种,回想自己见到的胤禛时的场景,她觉得那个时候的胤禛可不如现在这般快活,整个人周身都透着一丝魇气,特别是他的双眼,冷得让人不敢对视,甚至莫名地还会生出一丝寒意来。而现在的他虽然也像冰块一样,时不时地会放冷气,行事却没那么冷硬,可以说多了不只一丝人情味,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
    也对,若胤禛的处境还一如上一世那般,那他的心性也很难保全,再加上其他的事情,会心性大变也正常。不管是上一世如何?婉兮都庆幸这一世的他们不再是敌人。
    之前胤禟曾说过‘欲要取之,必先与之’,这话还言犹在耳,他们也还未曾给与多少,那些人便自己跳出来了,给自己惹了不少的目光,胤禟他们表面上没有出手,私下里却连消带打,损了他们不少人手,这等到他们正式出手,别说这些世家在胤禛当政时如何,未来两代,怕是也不过尔尔吧!
    那些人现在恐怕还没想没明白,他们从参与夺嫡开始就已经身在局中,而从胤禩失败的那一刻开始,他们就不再是博弈的人,而是成了别人棋盘中的一颗任人拿捏的棋子。
    “有爷护着,妾身自然不会再让自己受委屈,可是这总是欺负妾身的人却是爷自个,爷倒是说说,这事又何解?”婉兮抬眸的瞬间,眼波流转间,她表情微嗔地看了胤禟一眼,看似埋怨,实则是在撒娇。
    胤禟一听她这话,笑声更大了,甚至还能从他的笑声中清晰地听出他此时的心情有多么的愉快。门外的林初九等人听到胤禟的笑声,心里暗自松了一口气。近来因着直亲王的事,主子爷已经好些天没有像现在这般开怀了,现在一看,还是福晋比较有办法。
    “爷的娇娇自然只有爷一人能欺负。”胤禟将人拉到自己怀里,大掌环着她的腰肢,双臂微微用力,直接将她打横抱起往内室走去。
    婉兮被他吓了一跳,双手搂着他的脖颈,一脸的惊慌,待对上他火热的目光后,她小脸微红,不由地将脸埋进了他怀里。
    第二日朝堂之上,胤禛突然下旨安排其他的兄弟进入六部,此举引得朝堂众臣一阵哗然,似有些弄不清楚胤禛的真实心意,但是从他给这些人阿哥们安排的职位上不难看出他并非是想将他们边缘化,相反地好似在给他们历练的机会,这是重用的节奏啊!
    皇室宗亲对于这个结果还是很看好的,毕竟他们更愿意看到皇室繁荣,而胤禛此举恰恰符合他们的心意,所以在之后的改革中,他们即便有反对,却也不再像从前那般激烈了。这不是他们有所顾虑,而是觉得胤禛既然能重用他的这些兄弟,那么皇室的其他子弟想必他也会有安排。
    他们是皇室中人不假,可是他们手中的权柄并不多,依着世袭的各种规矩,他们的爵位只会越来越小,不会越来越大,所以他们才会参与到夺嫡中去,毕竟这从龙之功就意味着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胤禛将这些转变都看在眼里,也适时地拉扯一些年轻有为的族中子弟,这在某些方面也算是安了那些老古董的心。
    另一方面,胤禔离开京城之后,远赴两广,可谓是干劲十足。但是等到他去了那边后才发现事情远比他想象的残酷,而胤禟给他的那些消息也的确属实,只是事情往往比他们想得更为厉害。没办法,胤禔只得写上一道折子,直接将这些消息呈到胤禛面前来。
    胤禛得到这一消息,自然大为震惊,之后胤禛令胤俄和胤祥到京郊点齐人马,整顿两广,若遇反抗,就地正法。
    两广方面也没有想到事情会这样发展,他们原本还想着将胤禔一并扯下水,反正贪多贪少,只要贪了,就甩不开这一身的脏水,就只能同他们同流合污。
    可惜还不待他们出手,胤禔就直接上了折子,而皇上也迅速反应,甚至下令让敦亲王和怡亲王亲自督办此事。到时他们领兵入两广,他们这些人再有什么想法也只是惘然。
    两广某知府府中,知府、知县以及一干谋士都坐在屋里,一个个表情严肃的模样,想来也是被这个消息吓住了。
    “皇上已然下令,敦亲王和怡亲王正领兵往咱们这里赶来,至于直亲王,此时坐阵军营,不管他应不应咱们的请求,咱们都动不了他,否则株连九族就成了必然。”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谋士一开口就让在座的人脸上均露出了凝重之色。
    第五百九十章 自投罗网
    “皇上已然下令,敦亲王和怡亲王正领兵往咱们这里赶来,至于直亲王,此时坐阵军营,不管他应不应咱们的请求,咱们都动不了他,否则株连九族就成了必然。”一个头发花白的中年谋士一开口就让在座的人脸上均露出了凝重之色。
    事到如今,他们也是进退两难,稍稍有些头脑的人都能瞧出来,当今圣上怕是要彻底整顿沿海地区,甚至有重开海禁的意思,此举是幸,也是不幸。
    当初康熙帝下令禁海,不知道断了多少人财路,可只要有利益,总会有人冒险,所以沿海地区的生意一直在做,只是相比从前的光明正大,他们显得更为小心。再者这倭寇之事,他们也有应对,只是谁也没有想到这群人会有那么大的胆子,闹了那么多丧尽天良之事。而他们害怕自己的政绩受到影响,虽然会处理,可更多的还是选择隐瞒。
    当然,周边驻军甚至还会拿平民的人头冒领军功,他们心里清楚,却只能选择官官相护。只是这两年,新帝登基,各处官员均有调动,他们虽然没有调动,可是上司下属的也换了不少人,以至于他们这两年都不敢轻举妄动。
    “话是如此,但是有些事情不是咱们不动就能隐瞒下去的,特别是沿海那些村子的问题,遮掩一时可以,想要彻底遮掩怕是不容易,而且据本官所知,直亲王正在查探此事。”知县看了一眼坐在上首的知府,面色难看地提醒道。
    他说得这些事众人心里都清楚,他们也做了相应的措施,但是这些并不算保险,毕竟那些刁民里,总有些人是不怕死的。
    知府听了知县的话,心中一沉,稍作思索之后,吩咐道:“有些刁民看似闭了嘴,私下里却总在琢磨一些不该琢磨的事,为避免他们给咱们添麻烦!”
    他说这些话时,眼里闪过一丝阴狠,面上更带着一丝破釜沉舟的意味。
    屋里的烛火甚为明亮,虽然不至于让人觉得晃眼,却能借着这一丝光芒看出这屋子里的摆设,一件件价值连城,就是对比京城亲王们的府邸也差不了多少。单从这里便能看出这些人手里到底沾了多少人命和鲜血。
    知县听到知府的打算的那一刻,便知道大事不好了。他虽然知道逍遥了这么多年实属不易,可是谁也不想就此放弃那些到手的财富。但是他们真要这么做的话,一旦失败,就算不株连九族,怕是也难逃一死啊!
    他咂巴了一下嘴巴,又深了一口气,才道:“大人,直亲王那边怕是就等着咱们行动呐!咱们这要是一动手,这可是现成的把柄往人家手里头送啊!”
    知府闻言,不由得皱起深眉,语带愤恨地道:“本官如何能不知道这些,可是咱们要是什么都不做,难不成你就以为咱们能躲过这一劫么?”
    他们盘踞在这里已然多年,从一开始的想做出些政绩来到同当地的门阀富商勾结到一起,也不过就是短短一两年的时间,毕竟像他们这样的人,要么是家族旁枝,要么是寒门子弟,没有太多背景和关系的他们,想要出头,就只能是自行动手了。只是这一切都是会惹来诟病和危险的,他们也不过就是挺而走险罢了。
    若不是新帝登基,就不定他们再使使银子,走走门道,指不定在直亲王被派遣过来之前,他们就已经调到别处去了。但是现在说什么都晚了,他们不能坐以待毙,就只能试试所谓的富贵险中求,一如从前他们参与到这趟浑水中来一样。
    知县的话说出口,其余的人都盯着知府看,知府慢斯条理地端起一旁的茶盏抿了一口茶,然后抬起头看向众人道:“事情都摆在眼前了,可以说富贵险中求一句府足矣概括所有,之前你们是怎么想的,现在依旧该像从前那样想。”
    知县等人听了知府的话,都将头低垂了下去,一个个的都不说话,显然是不满意知府的安排,可知府却像是没有看见他们的不满一般,笑着道:“别以为本官的话是在敷衍你们,今时今日,直亲王也好,还在路上的敦亲王和怡亲王也罢,只要皇上要深究,不管咱们跑到哪里去,这把火都是要烧到咱们身上的,不过咱们到底不是拿大头的人。本官会给上头的人递信,看看他们怎么说,另外你们也得给自己安排后路,最起码保上一条血脉。”
    他转头看着不远处的烛火,脸上的也带着一丝绝决,显然他说这些话并不只是安抚在座的,也是在安抚他自己。
    他们这些人,官位越高,要承受的责任也就越大,至于顶头上的那些人,不是世家就是勋贵,拿得好处最多,可真正出头的人没几个,所以真有事,被拿来顶缸的也只能是他们。
    知府说完这些话,似陷入了自己的思绪中,而不出声了。其他人虽然有不满,却也不得不承认,知府虽然地位比他们高,实际上也不过跟他们一样,没什么自主权!
    另一边,胤禔从暗卫那里得到消息,一阵冷笑。他到这里不过半月,就惹得官员、当地世家以及富商的接连巴结,若只是这样,他并不会上心,因为他的身份足矣让别人做到这个地步。可是这些人话里话外透露出的意思却让人觉得别有深意。
    为此,胤禔乔装走访了沿海的好几个村子,情况比老九说得还严重,但也更让他觉得愤怒。大清的子民,想要活下去,还得讨好上来肆虐的倭寇,这让他们情何以堪。
    可就是这样,这些官员、当地世家和富商却依旧为富不仁,助纣为虐。
    走访期间,胤禔遇上了不少人,对于那些心有怨言,想要告状的渔民,他不仅给予保护,还想让他们帮着把那些害群之马给拉出来,毕竟没凭没据的,他一个亲王也不能随意处置当地的官员。
    可谁也没有想到胤禔暗地里做了这些事,知府等人就在这不明所以的情况下自投罗网,让胤禔抓了个正着。
    知府他们派出的人手并不少,一二十人,就算不是武功高手,可对付平民百姓也是绰绰有余。若没有胤禔提前埋伏,别说这些人难以逃过一劫,怕是这个小渔村也要毁于一旦。
    胤禔领着军营里的人将这些人直接抓捕,离开之时,不仅仅是惹得各村渔民观看,也是借此告诉那些为倭寇所用的人,朝廷已然对此事上心,容不得外人对大清指手划脚,但凡再有不轨的举动,大清一定会追究到底。
    这样的场面的确让不少人心惊,即便是甘愿做狗腿子的村民,心里的想法也是莫名地复杂。毕竟官府要真是肯护住他们的话,他们又何至于给自己的仇人当眼线。说到底,他们也是被迫无奈,且一切也仅仅只是为了活下去。
    “王爷,这些人不是倭寇也胜似倭寇,行事嚣张不说,且心狠手辣,草民谨代表海胜村请求王爷严惩这些贼人,还大家一个公道。”站在胤禔身边的一个青年男子名叫蒋大顺,是海胜村村长的儿子,按道理应该是过得不错的,只可惜他爷他爹都不肯做那违心之事,便被知县冠上通敌的罪名给抓进牢里,最后惨死狱中。
    而蒋大顺因着出海打渔的关系,和弟弟逃过一劫,但是他爷和他爹的死对他们一家的打击太大,他奶和他娘都因此而郁郁而终,一个家就这样散了。就这样,他们还是时常被官府找茬,若不是村民的帮助,他们两兄弟怕是活不到今天。
    从他娘死的那一刻开始,蒋大顺就想着报仇,只可惜他能力微小,且那些当官的又官官相护,以至于他不仅没能报仇,还越混越差。就在他想要放弃一切的时候,他遇见了直亲王。虽然他并不如表面那般相信对方,可是仅仅只是他现在的举动,就让他明白,凡事只要坚持,最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
    胤禔看着蒋大顺心悦臣服的模样,高声应承道:“大家放心,本王已经给皇上上了折子,皇上已经下令彻查此事,甚至命本王亲自训练水军,以除倭寇,还大家一个太平。”
    他的年纪不轻了,身材却依旧高大结实,再加上往日上战场时残留的一丝魇气,便显得他格外地有气势,也格外地让人觉得信服。如此,几句话下来,倒是有不少前来围观的渔民动了心思。毕竟谁都想自己的日子过得好一点,若冒着生命危险出海一趟,赚来的血汗钱都是为了那些贼寇,谁又愿意辛勤劳作。
    而现在,皇上派人过来,若真是要为他们解决这个问题,他们自然是举手欢迎。可现在尚未解决,他们也只能是冷眼旁观,先看看行势,毕竟之前也有那当官的以此忽悠他们,致使不少人因此而家破人亡。
    胤禔也没想一下子就得到众人的信任,所以做了一番安排之后,他也就带着那些贼人回了军营。毕竟不审讯的话,那些证据不会自行出现在他面前。
    这些人被胤禔带走的时候闹得跟游街似的,知府他们就算不想知道也不行。现在消息传过来,他们瞬间被震住了,但是要他们再派人去军营营救或者灭口,他们也不敢,毕竟他们那点儿人手跟军营里的人数可是完全没得比的。
    要说偷偷摸摸的做点事他们敢,可要让他们正大光明的跟胤禔他们对着干,他们也不敢的,毕竟双方的筹码完全不对等,他们纵使有心,却也无力承受对方的报复。
    知县心里乱成了一团,他急急忙忙地求见知府,也只是想求一个安心。
    知府心里也是一团乱麻,他没有想到直亲王居然早有安排,就在这里等着他们,现在他们的人已经被抓了,想要救回来是不可能的,想要灭口也不简单,若是可以,他反而希望那些人自我了结,毕竟他们家眷还在他们的手里,“现如今咱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办着那些人精明一点,找个时候自尽!”
    第五百九十一章 教导之名
    知府心里也是一团乱麻,他没有想到直亲王居然早有安排,就在这里等着他们,现在他们的人已经被抓了,想要救回来是不可能的,想要灭口也不简单,若是可以,他反而希望那些人自我了结,毕竟他们家眷还在他们的手里,“现如今咱们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办着那些人精明一点,找个时候自尽!”
    他说完这句话,不由得看了一旁急得团团转的知县一眼,其中的用意很简单,他也懒得解释。
    知县能在这个位置上坐这么多年,也不是完全没有脑子,他见知府不说话,正想催他两句,却不想抬眼的瞬间对上他脸上的表情,刹那间他好似想到什么一样,突地闭嘴不言了。
    有些事情他们都是有一定默契的,有的时候下属给上司背黑锅,为得就是希望他们能照顾好自己的家眷,毕竟他们的能力在哪里,想要好好的照顾自己的家眷和解决问题,有着太大的难度,他们根本就做不到,否则又如何愿意轻易舍弃自己的性命。
    知县知道说再多也不过是图增烦恼,敷衍几句,也就直接打道回府了。虽说现在再安排后路显得有些为时已晚,不过安排和不安排还是有很大区别的。而他仅仅只是想给自己留条血脉,只要做得不那么显眼,这事应该不难完成才是。
    事实上有这种想法的并不只他一个,别说他们,就连上头的人都拿不定主意,他们又能如何?他们不知道当今圣上会怎么处置他们,但是他们心里都有一本账。他们做得那些事情,连他们自己都不敢承认,真要查明,谁又能逃过一劫。
    知府看着知县离去的背影,也没有停留,转身进了后院,他几个儿子年纪都不算大,若他真的难逃一劫,老大和老二怕是要步他的后尘。几个小儿子年岁尚小,即便能逃过一劫,未来肯定也过得不是很好。他贪来的那些东西他是不敢留给他们,但是他这些年俸碌和商铺赚得银子倒是可以挪出一部分来,只是到了这个时候,他得再小心一些,免得被人借着这条线,将他们一锅给端了。
    上头的人他联系了很久,对方现在连敷衍都懒得做了,由此可以猜出他们的无能为力。
    京城里,胤禛一连串的命令打乱了很多人的算盘,那些想要借着后院生事的人,在胤禔被外放之后,那些人倒是想朝着胤礽他们下手,可惜他们早有防范,倒是没让他们得逞。
    而由胤禛主导的改革在很多人不知情的情况下已经由胤禔和胤礽牵头,暗地里开始执行。虽然这些事情想要短时间内见到成效是不可能的,不过等到这些事情全部安排妥当,发挥的效果却是意想不到的。
    胤禟依旧没有动,像从前一样帮着胤禛在京城坐阵,与以往不一样的是他的胞兄胤祺也加入了进来,两兄弟在婉兮的生辰宴后,单独谈了一次。胤祺因着是由皇太后亲自抚养,早早地便被划到了夺嫡之外,他本人才学虽有,可满语都说得不算顺畅,何况是汉语,所以他本人很早之前就选择了避开夺嫡,所以康熙对他宽容,胤禛对他也算宽厚。现在又有胤禟在一旁帮忙,他也算是众多兄弟之中,发展毕竟好的一个了。
    对比胤禔、胤礽,他过得一直很平稳,对比其他被波及又不受宠的阿哥,他过得一直都算富贵,唯一让他觉得不算顺心的,大概就是胤禟这个弟弟,总是会让他觉得担忧吧!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