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无悔 - 第28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天齐急忙握着对方的手:“您好,我是楚天齐。”
    和对方已经接上了头,楚天齐让大家把随身带的东西,都放到了商务车上,要带大家去吃早点。
    小张说基地已经准备好了早点,汪处长也在那里等候,让大家务必去那儿吃。
    看对方说的言辞恳切,楚天齐也就随了对方的意,和众人上了商务车,向培训基地驶去。
    一下火车,就被对方接站,而且大处长还在等着一起吃早点。大家都感觉到很高兴,一路上说说笑笑,不多时,就看到了前方的培训基地大门。
    小张拿出手机,拨了出去,对着手机说了一句:“处长,到了。”说完,挂断手机,继续驾驶着车辆。
    来到省委党校门口,商务车“吱”的一声停了下来。
    正这时,一个人从大门里边快步走了出来,直接奔到商务车旁,打开了副驾驶的门,嘴里说着“欢迎,欢迎。”。
    楚天齐赶忙从副驾驶位跳下车,握住了来人的手,嘴里说道:“汪处长,谢谢!”
    来人正是基地负责人汪岳峰处长,他双手和楚天齐握在一起,大声道:“楚兄弟,你可来了,老哥早就盼着你了。”说着,又抬起头,对着从车上下来的众人说道:“大家好,我是这个基地的负责人,你们都是楚兄弟的同事、老乡,那也就是我的同事和老乡。大家到这儿以后,别见外,吃住都在这儿,我已经安排好了。”
    享受到对方专车接站,看到处长亲自在门口迎接,再听着处长的话语,众人感受到热情扑面而来。
    楚天齐赶忙道:“汪处长,那怎么可以。”
    “怎么不可以?我说行就行,别客气了,里边请。”说着,汪岳峰已经拉着楚天齐往里走了。
    第五百零九章 考察培训基地1
    众人一边走着,一边不时向远处的蔬菜大棚和拓展训练基地张望,并指指点点的,渴望参观之情溢于言表。
    在昨天临出发时,楚天齐专门给大家讲过,要遵守考察纪律,需要统一安排,统一行动。所以,尽管大家很想马上见识一番,但还是控制着自己的好奇之心,不能给考察组丢人,也不能给乡下人掉份。
    看出大家急于参观的愿望,也理解大家的这种学习心情,汪岳峰向大家说道:“各位,先去餐厅就餐,一会自会安排参观。温室大棚温度很高,不填饱肚子的话,出汗太多,容易虚脱的。”
    随行众人“哈哈”一阵大笑,一行人经过十多分钟的步行,到了一排灰色建筑面前。这里,楚天齐来过,还在里面吃过一顿忆苦思甜饭。其他人都是第一次来,看着这排建筑,脸上满是稀奇和欣赏之色。
    这排建筑,都是青砖墙壁,棕红色的门窗。窗框上挂着一串串的红辣椒,一串串的紫皮蒜,还有串成一串的金黄色的玉米。
    由汪岳峰引领着,众人被带到了最东边的屋子,屋子里面的陈设非常具有年代感,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三十多年前。
    进到屋子里,首先映入大家眼帘的是一盘大炕。来的这些人,几乎都见过火炕,有的家里现在还有,但却没见过这么大的。这盘炕足能躺下十个人以上,而且还不带挤着的。炕席,被故意做成了深暗黄色,油亮油亮的,仿佛用了两三年的样子,但绝对不显寒碜。
    炕上摆放着一张方桌,宽度比人们家里的炕桌宽,但宽的不多,而长度却是普通炕桌的两倍还多。炕头上还放着两把炕上必备的东西——笤帚,笤帚也不是现在常用的那种木柄塑料丝的,而是用特有的一种笤帚糜子杆和穗做的。这种笤帚,来的这些人都见过,但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因为现在种笤帚糜子的越来越少了。
    汪岳峰招呼大家脱鞋上炕,人们互相谦让着,一时都站在地上,没有上去。尤其那几个村干部更是不好意思,虽然在村里时,经常是脱鞋就上炕。但到了城里再脱鞋光穿着臭袜子,就感觉不自在了,其实他们的脚并不臭,好不容易进趟省城,可要彻底搞卫生呢。
    看到大家的拘束样,楚天齐拽着汪岳峰上了炕,郝晓燕和陈馨怡分别坐在他俩的两侧,其余众人才依次围坐下来。楚天齐正式把大家介绍了一遍,汪岳峰向大家拱手抱拳,表示了欢迎。
    客套完毕,进来了两个女孩,女孩都是穿着那种蓝底、白色碎花的袄裤,头上也罩着相同花式的头巾,应该是这里的服务员。两名女孩把手中各端着的两份咸菜放在了桌上,四份咸菜分别是腌葱叶、腌酸片菜、腌雪里红黄豆,腌大咸菜丝。装小咸菜的器皿,都是那种灰白色带蓝边有图案的小碟。无论是碟子还是咸菜,都是小时候见过的式样,但要比那时的东西看上去精致一些。
    紧跟着,大盆的小米粥端了上来,放在炕上,服务员给每人盛了一碗。主食是馒头,还有油条。
    “大家别客气,都吃饱了,省的想家。”汪岳峰开着玩笑,做了开场白,接着拿起一个馒头,咬上一口,嚼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他又说道,“今天的早饭呢,和平时不同,平时都是给人们上的玉米面饼子,考虑到大家对玉米饼都不陌生,所以就没有给大家做,改成了馒头。”
    楚天齐喝了一口粥,说道:“汪处长,在我小的时候,我记得早上也不吃稀粥。”
    汪岳峰点点头:“是的,我也是从小在农村。我知道,那时候,人们白天都要干很重的农活,所以早上都是吃干的,还熬菜。有时是做新饭、新菜,有时是旧菜,再热点油饼或麻花什么的。”
    “就是,那时候早上吃干的,白天干活好有力气。晚上不出工,就吃稀的,一般还要掺点菜,就是为了省粮食,要不根本不够吃。”郝晓燕补充道。
    大家边吃咸菜,边喝小米粥、吃馒头,吃的还挺合适,感觉味道也很好。虽然这些吃食参照以前农村做饭时的样子,但原材料的质量等级要比旧时高好多,味道自然也要好不少。
    用了半个多小时,大家吃完早饭,都下到地上,穿好了鞋。
    “刚才也算是一个考察项目,考察这里的早饭,我相信大家对这些吃食都不陌生。我们那里这些原材料不缺,家家也都会做。只是大家要考虑的是,如果我们办起了农家游,哪些可以直接借鉴,哪些需要改良,合适的才是最好的。”楚天齐说到这里,看了看汪岳峰,说道,“我们这次的考察学习,全部由汪处长安排,一会大家一定要认真听、细心看、用心记。大家明白吗?”
    众人的声音很洪亮:“明白。”
    “好,大家跟我走。”说着,汪岳峰迈步走向屋子外面。
    众人跟在了身后,向那排塑料大棚走去。
    离大棚越来越近,汪岳峰用手一指右前方,说道:“前边就是塑料大棚了,那是基地的农业科技园区。园区内,共建有半地下式采光温室二十八个,占地将近两亩。楚兄弟那次来的时候,这些大棚还没开始种植。在你们走了大约半个月后,省委党校那里又开了一个厅级班和一个处级班,这两个班的学员,专门在这里住了半个月。其中五天是拓展训练,十天都是参加农业劳动,种植大棚蔬菜。”说完,他向前走去,“大家跟我来。”
    汪岳峰先带着大家,从几个大绷前经过了一下,并介绍“这是厅级班种的黄瓜”、“这是处级班栽的茄子”等等。然后他停下来,又说道:“现在只有十二个大棚进行了种植,主要是黄瓜、西红柿、茄子、卷心菜、青椒、丝瓜等。另有十六个大棚还空着,预计再种一半的蔬菜,其余的种植草莓、樱桃等水果。”
    听说这些都是厅级和处级干部种植的,大家的兴致更高,都想亲眼进去看看,看看大官们种的蔬菜是什么样的。
    “我看大家都等不及了,我们就先去看看这个大棚吧。”说着,汪岳峰在前,引着大家向最近一个塑料大棚走去。
    众人跟在后面,走了进去。先经过的是一个砖砌的屋子,屋子里有一男一女两个人,他们在最前边领着,大家一起进到了大棚里。
    在砖砌的屋子时,感觉还可以,经过一小段过道,进入大棚后,大家顿觉闷热闷热的。只是当大家看到里面一根根带着毛刺、顶着黄花的黄瓜时,暂时都忘掉了身处在高温之中。都走上前去,看着被线绳牵引着的瓜秧,和长的出奇墨绿而且奇长的黄瓜。
    众人很是兴奋,但大家都记着楚天齐的吩咐,尽管好奇,都没有用手乱动。而是向那对男女请教着一些感兴趣的问题,好几个人还拿出本子,在上面记着要点。
    “汪处长,我见这个大棚是钢架的,而且还很高,这可不便宜,估计我们一下子可投不了这么多钱。”郝晓燕指着棚顶说道。
    汪岳峰点点头:“是的,造价不低。这个拱架是热镀锌薄壁钢管的,棚宽十米,长六十米,棚顶距地面六米,这样有利于运输和通风,能避免遮荫。优点是强度高,透光率高,抗风雪能力强,防锈、防腐蚀性能好,操作管理也方便,使用寿命怎么也得十二、三年。但缺点就是造价高,一次性投入大,每亩大约在两万元左右。”
    郝晓燕还没答话,后面有人开了腔:“哎呀妈呀,这也太贵了。”
    汪岳峰一笑:“一会大家可以参观一下竹棚的,竹子的造价就低多了,另外你们开始弄的时候,也没必要建这么高的。”
    听着汪岳峰的介绍,好几个在那里附合着:“就是,就是。”
    ……
    就在楚天齐他们正参观考察的时候,省城的一家酒店里,一个长相还算标致的男人敞开胸口衣服,四仰八叉的靠在大床*上。另一个干瘦的男人,弓着腰站在那里,眼睛盯着脚面,敬等着床*上男人的吩咐。
    标致男人开了口:“你的消息准确吗?”
    “准确,绝对准确。我亲眼看到的,人看清楚了,车也看清楚了。另外,咱们里边的人,也在随时关注着他的动向。”干瘦男人回答。
    “一定要看清楚了,否则,出了差错,我要你的脑袋。”标致男人的声音阴森森的。
    “不敢,老大,我绝对不敢。”干瘦男人唯唯诺诺的说。
    标致男人想了一下,说道:“这样,你继续去打探,务必把他的行踪打探的清清楚楚,再来向我汇报,要快。”
    “是”干瘦男人答应一声,弓着身子退了出去,轻轻的关上了屋门。
    屋子里只剩下了这个标致男人,他鼻子里连哼了两声,自言自语道:“小子,你来了,终于来了,让我等的好苦啊。我看这次阿龙有什么话说,以前总是推三阻四的,总说他不在省城,不方便动手。不知道是嫌钱少,还是真就不敢呢,这次我倒要看你怎么说。”
    第五百一十章 考察培训基地2
    从第一个大棚出来,众人才注意到,身上的衣服都湿*了。但好多人还是跟着汪岳峰,继续向另一个大棚走去。
    别人尽管汗流夹背,但看上去变化还不大,但陈馨怡的样子,就显得狼狈多了。乳白色的蝙蝠衫被汗水浸透,紧紧的贴在身上,肩头上的两根粉色带子,隔着衣服可以清晰的看到,带子缀着的两个罩罩更是显得突兀。她粉扑扑的脸上满是汗渍,梳着造型的头发也成了马蜂窝。
    就陈馨怡现在的形象,任谁也会往歪处想的,认为她刚才没干好事。当她看清自己的样子后,本就粉色的脸颊更红了,脸上满是焦虑的神色。站在大棚外面,着急的不停跺着脚。
    楚天齐从第一个大棚出来后,就抓紧时间抽了一支烟,所以落在了后面。他正准备尽快进到第二个大棚,却见陈馨怡皱着眉头,脸上神色也是不时变换着,便问道:“小陈,你怎么了?是哪不舒服?”
    被楚天齐这么一问,陈馨怡慌忙双手抱肩,说道:“没,没什么。”
    她这不抱肩还好,一抱肩膀后,正好把楚天齐的目光吸引了过去。楚天齐一眼看到了她肩上的带子,也看到了胳膊缝隙下映出的粉红色,不由多看了一眼,脑海中涌上了一个词语:粉红色的回忆。
    看到楚天齐的眼睛盯着自己,陈馨怡忙娇嗔道:“看哪呢?”然后说了一句,“我去去就来。”说完,快步跑开了。
    楚天齐也意识到了自己刚才的失态,向着陈馨怡跑开的方向看了一眼,快步进了第二个大棚。
    ……
    第二个大棚,区别于第一个大棚。这个大棚宽有五米左右,长有三十来米,棚底距地面三米左右。
    汪岳峰正在介绍着大棚的情况:“这个大棚就要节省的多,一面是用黄土夯实的,整个拱架材料都是竹子,大棚低了好多,也窄了不少。它的缺点是强度差,抗风雪能力弱,易腐朽和烂掉,每年都得更换或是维修,操作管理也不太方便。优点是取材容易,建造方便,造价较低,每亩约两千元。如果是种植草莓什么的,还可以再建的低一些,那样的话,一亩地的大棚造价有个一千五应该就行了。”
    “竹子大棚的造价是低,但一些基本效果会不会差?”又是郝晓燕在发问。
    汪岳峰肯定的回答:“不会的。刚才说了它的一些缺点,但基本的要求还是能满足的。大棚一面是用黄土夯实的,这样白天就能吸收阳光温度,夜间达到回温的效果。就是当地冬季户外最冷温度在零下三十多度时,棚内温度也可以达到零上五度。而且,这种棚内的蔬菜,更是要杜绝农药,因为它的通风要差。可以用膜下灌溉、喷洒叶面肥料等促进蔬菜生长。”
    说到了具体问题,人们你一言我一语的不停提问起来,问题也是五花八门。有小到蔬菜肥料保存、搭大棚竹条选择的问题,也有运营模式、赢利空间的经营问题。汪岳峰和那对管理大棚的男女都一一做着回答。实在有解说不清楚的,就用实物做具体说明。
    比大家晚了半个多小时后,陈馨怡也进到了大棚里。楚天齐发现,她已经换了一件淡蓝色的花边v形领半袖,里面的罩罩和带子好像换成了黑颜色的,脸上的汗痕不见了,头发也扎成了一束马尾。
    感受到楚天齐的目光,陈馨怡瞪了他一眼,脸色微红,低着头走到人群中去了。她把小本托在掌心中,开始记录着想要了解的东西。
    到下午五点多的时候,一共看了五个大棚,中途除了吃午饭外,大家都没有休息,而是连轴转着进行的。这五个大棚,有共同点,也有好多的不同点,在每个大棚里,人们都会问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的问题还很奇特,就连那对专门管理大棚的男女,有时也要相互探讨,甚至争论一番后,才能给出统一的答案。足见人们的用心,足见大家非常珍惜,珍惜这来之不易的考察学习机会。
    走出大棚后,望着满脸汗渍,望着衣服已经湿漉漉的贴在身上的众人,汪岳峰说道:“目前基地共种植了十二个大棚,今天看的五个已经代表了所有的大棚种类,也代表了所有的蔬菜品种。大家先回到房间,冲冲澡,换换衣服,六点到餐厅用餐。用餐地点还是早上和中午的那排房子,就是房间有所变化,到时门口会有人引领。”
    “好,那我们就按汪处说的,先去宿舍那里了。”楚天齐说完,向大家招招手,一同走开了。
    ……
    六点钟的时候,众人已经全部到了指定的餐厅,这间餐厅是一个小型的宴会厅。宴会厅呈半拱形,是一个放大版的窑洞样式。
    宴会厅的布局很有特色,厅里面盘着两个大炕,每个大炕上摆着方桌。方桌也是很旧的样子,但一点也不埋汰,肯定还是故意做旧的。厅里墙壁上张贴着开国领袖画像,墙上也写着几条革命标语。顺着墙壁,在门框旁或是柱子上,依然悬挂着一串串的红辣椒和玉米棒子,其实这些东西在这排建筑外墙上也悬挂了好多,但做为那个年代的特色,这些装饰物是必不可少的。墙角处,放置着几样农具,农具上面标识着“勿动”字样。
    今天参加宴会的,除了楚天齐八人外,汪处长也带来了七个人。众人脱鞋上炕,主人和客人穿*插着,分别坐到两盘炕上的方桌周围。
    大家坐定,音乐声适时响起,都是那个年代的革命歌曲。服务员还是照例把四碟小咸菜上了桌,紧接着热气腾腾的菜、饭也端了上来,红米饭、南瓜粥、大锅炖鱼、熬野菜、大盘生西红柿、大盘生黄瓜。
    音乐低了下来,汪岳峰换上了一副演话剧的口吻,热情的说道:“同志们,火红的事业等着我们,伟大的革命召唤着我们。让我们大家,引吭高唱胜利凯歌,感怀这个伟大的时代。”说到这里,他起头唱了一句耳熟能详的歌词,又说道,“大家一起唱。”
    对于这个,在座各位都不陌生,以前可以说是天天听,虽然中间沉寂了一些年,这几年又不时被翻唱着。所以,众人都轻车熟路的,跟着唱了起来。
    唱完一首又一首,一唱就唱了三首革命歌曲。这些歌曲大家都耳熟能详,虽然没有排练,倒也唱的有板有眼。
    歌曲唱罢,汪岳峰正式做了祝酒辞,大家开始推杯换盏,吃喝起来。经过一下午的活动,尤其是大量的排放汗液,众人都已饥肠辘辘。所以不论男女,都是一边喝着酒,又一边毫不客气的狼吞虎咽吃着。看这架势,再配上手中粗瓷大碗,倒也很有当年吃饭的意思,就是吃饭的人穿的要好的多,而且体型也明显和那时的人不符。
    大家喝的很畅快,因为主人非常热情,客人也少了初次见面的拘束。大家也吃的很香,一个原因是都很饿,另外,现在的革命饭都是“改良”过的,和真正的粗茶淡饭有很大区别,尤其大锅焖鱼更是那个年代几乎不敢想的事情。所以整个吃喝下来,都是宾主尽欢。
    只有一个人,在吃喝都高兴的情况下,却没少遭罪,遭罪的原因,就是盘腿坐炕。
    盘腿坐炕上,对于汪处长等基地的这些工作人员来说,已经练出来了,大家坐的很轻松,也很自然。对于来考察的大多数人来说,更不在话下,因为从小都习惯了,尤其好多人现在家里还有炕。
    但是对于从小城里长大、又没有相关经历的陈馨怡来说,就没有那么轻松了。通过今天早、中两餐坐炕上,陈馨怡的脚踝骨在和炕席的亲密接触中,已经被咯的隐隐做疼。但那两餐毕竟用时短,而晚上这一餐,却要比早、午两餐加起来的时间,还要长的多。因为坐着不舒服,她就尽量坚持着,一会儿坐着,一会儿又半跪着。
    看到陈馨怡来回变换着坐姿,显然是不适应,汪岳峰让服务员帮她拿来一个棉垫子,垫在脚下。就是这样,又过了一会儿,她也受不了,不光是脚上疼,就是腿也麻的不行。最后,她只得下到地上,一会儿站着,一会斜坐在炕沿上。
    这一桌人,就数陈馨怡最年轻了,而且颜值也不低。她非常想早点离开这个地方,舒舒服服的回去躺在炕上。但热情的主人,尤其是几个年轻小伙怎能轻易答应,自是一个劲儿的挽留。她当然也不能不识敬,就那样坐坐、站站,甚至走走,同大家喝酒、吃饭、聊天。
    在九点多的时候,宴席接近尾声,汪岳峰举着酒杯道:“各位朋友,我和楚兄弟是好弟兄,他曾经帮过我的大忙。大家能随着他一起来到培训基地,就是瞧得起我,就说明我们有缘,有缘千里来……哎呀,说的有点远了。不管大家今天吃喝的好不好,这是最后一杯酒了,来,让我们大家共同举杯,干杯。”
    “干杯”,大家齐声响应,几声轻脆的碰杯声后,是此起彼伏的喝干了杯中酒的“吱溜”声。
    放不酒杯,汪岳峰又说:“明天早餐还是在今天吃早餐的地方,六点开餐,七点从基地出发,我带大家去另一个地方考察。明天考察的地方,是一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是我一个要好的朋友经营的。他那里不光有大棚蔬菜,也有大棚水果,还有真正的农家游项目,和大家要搞的项目更接近。”汪岳峰说着,一抱拳,“大家回去休息吧,祝各位朋友都做个好梦。”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