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民无悔 - 第425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呜”,一声低沉呜咽响起,那不是火车的鸣笛,是女孩极力压制声音的哀号。
    第七百六十八章 一厢情愿
    把楚天齐送到家,司机小孟进屋问候了二位老人,稍坐一会儿就走了。
    看到儿子回来,尤春梅非常高兴,而且还是专车送回来的,更觉有面子。
    楚天齐已经有两个多月没回家了,母亲拉着他的手,来回看个没够。看着看着,尤春梅眼圈一红,泪珠掉了下来。
    尤春梅摩挲着儿子的手,念叨着:“狗儿,你可瘦多了,看你脸色多黑,眼窝那么深,工作挺累吧?工作得干,也得注意自个身体呀,照这样下去可不行,还不得累垮了?你要是身体累坏了,我们可……”
    “你这人,儿子不回来的时候,你天天盼着。今儿回来了吧,你又哭天抹泪的,叨叨个没完。”楚玉良打断了老伴的话,“你要是真心疼儿子,就让他休息休息,就多说点高兴的事,真是的。”
    “去你的,我这不是惦记儿子吗,谁像你一天都是张冷脸,就跟个木头人似的。”尤春梅抢白了老伴一句,又对着儿子说,“狗儿,你想吃什么,妈给你去做。”说着,就要往外屋走。
    楚天齐阻止了母亲:“妈,这才几点?我刚吃过午饭,不饿。”
    “对对,是有点儿早。你在哪吃的?”尤春梅慈爱的看着儿子,“是不是在乡里吃的,那个开车后生不就是乡里的吗?”
    楚天齐点点头:“是,是在乡里吃的,和俊琦一块吃的。”
    尤春梅看了老伴一眼,会心的一笑:“我就说儿子先去看小宁姑娘了吧?你还说我瞎猜。”然后把头转向儿子,“对,先看小宁姑娘对,这说明我儿子心疼人,知道心疼自己媳妇的人,都是好男人,别跟有的人学。”
    母亲的话里既透着对儿子的赞赏,也有一丝吃儿媳妇干醋的意思,还有点儿拿话挤兑父亲的意味。楚天齐脸一红,一时不知如何接话。
    楚玉良鼻子“哼”了一声,显然是听出了老伴话里的意思,以此来表示对老伴说话的不屑。
    “狗儿,小宁姑娘真是个好孩子。过一段儿就来家里看看,每次都带好多东西,还问家里缺什么,有什么需要她办的。只要一进门,不是帮我烧火做饭,就是跟我俩嘘寒问暖的,我就认定这个儿媳妇了。这么好的姑娘哪找去?要模样有模样,要能力有能力,又那么懂事,真是打灯笼难找。”说着,尤春梅“扑哧”笑出了声,“那小屁*股看着不大,可是肉肉*乎乎,滚*圆滚*圆的,指定能给我生个大胖孙子。”
    “又来了,又来了。成天就盯着人家姑娘看,把人都看毛了,真是老没个老样。”楚玉良抢白着。
    “老东西,我说什么都不对,我看怎么啦?那是我的儿媳妇,我想看就看。”尤春梅说着,话题一转,“老东西,你可不能随便乱看,那才是为老不尊呢,你可是老公公。”
    “真是越说越不像话。”楚玉良甩下一句话,就要下地出去。
    尤春梅一伸胳膊:“老实待着,上哪去?狗儿好不容易回来,咱说说他的终身大事。”
    楚玉良白了老伴一眼,又从炕沿挪到了里边。
    听母亲又提到宁俊琦,楚天齐心里很不是滋味,真是五味杂陈,不知如何接话,心也飘到了她那里。
    看到儿子呆楞楞的出神,尤春梅一笑:“狗儿,想什么呢?说说你和小宁姑娘的事吧。”
    “啊,什么事?”楚天齐含糊的问着。
    尤春梅拍拍儿子的手,说道:“狗儿,高兴的昏头了吧,当然是你俩的婚事了。你看你也老大不小的,都二十八了,跟你一般大的,他们的孩子都上学了。我知道,你们是公家人,结婚要晚,不过现在这岁数也够晚的了。要是再不结婚,女的生养都不好生,好端端的还得在肚上开刀往出拿。
    我问过小宁姑娘,她和你是同年的,月份是八月,就是忘了问她是阳历阴历了。要是阴历的话,就比你大一个月,要是阳历的话,就和你同月,也应该是七月份。咱们农村生孩子都是按阴历算,城里人一般是按阳历,说不准你俩还是一天生的呢,你看这缘分多好。我看你就再问问她,最好把生辰八字也要上,我找人给看看,给和和属相。这也就是一个老理儿,其实只要两人对脾气,就肯定能和。有人八字倒挺和,还不是一吵吵一辈子。”说着,尤春梅看了老伴一眼。
    知道老伴又捎带着编排自己,但楚玉良并没有搭话,只是鼻子又“哼”了一声。
    “妈,不着急。我是二十八虚岁,周岁是二十七,着什么急?”楚天齐现在哪有这心情,便搪塞道,“城里好多人都是过了三十才结婚的。”
    “城里是城里,乡下是乡下,城里论周岁,村里就论虚岁。孩子在娘肚里那一年也得算上,十月怀胎不能忘,这是老理儿。”尤春梅说的头头是道,“我知道,城里人有的结婚是晚,还有的一辈子不结婚,有的两口子连孩子都不要,还说是什么什么克家庭。要我看,不结婚的、不要孩子的,都是不孝,‘百善孝为先’嘛!这不光是不孝,还是不忠。你想啊,都不结婚,都不要孩子,那以后的人还不得绝根了?没有传宗接代,没有人了,这么大的国家靠谁去建设?我看他们就是自私。”
    可能是觉得话扯的远了,也可能是觉得刚才的话有点不受听,尤春梅又把话头拉了回来:“城里乡下不同俗,这我知道。你生在乡下,咱们就得跟乡下后生比,你现在早就到结婚年龄了。对了,你见过他父母没有?到了该见时候了,要是方便的话,双方父母也该见见面。”说到这里,她停了下来,看着儿子。
    见母亲紧盯着自己,楚天齐这才意识到母亲在等他答话,就赶忙说道:“见……是该见了,只是我俩都忙,老是没时间。”
    “再忙也能抽*出时间呀,就是周末放假也能把这事办了。”尤春梅提出了不同意见。
    “她父母也忙。”楚天齐编着瞎话,“刚那天她联系了,父母都不在。”
    尤春梅追问:“什么时候回来?”
    “不好说,他们出国去了。”楚天齐尽量把时间往后推。
    “出国?”尤春梅先是一楞,又说,“那人家父母可不简单,不是当官的,就是做大买卖的。他们到底是干什么的,你知道不知道?”
    “好像都是公务员吧。”楚天齐随口应着。
    尤春梅想了一下,面色稍微有些凝重,自语着:“看来他们家都是当官的,比我们家要高,可千万别给狗儿气受。就冲小宁姑娘那么懂事,家里大人应该也差不到哪去。再说了,就凭我儿子,以后一定有出息,没准就能弄个县长当当,说不定还能当省长呢。”说到这里,她的脸上满是向往和自豪之情。
    楚天齐心不在焉,也确实跟不上母亲的思维跳跃,干脆就不再接茬,只做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样子,其实脑子早走神到一边去了。
    尤春梅自顾自的说着:“我看你还是抓紧时间去见见小宁姑娘父母,也让我俩尽快和他们见见,商量一下你俩的终身大事。人家把闺女嫁给我们,自然是我和你爸上人家门去谈,虽然我们是乡下人,可这大道理却懂。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有些事要提前说说,到时别让女方亲戚挑理。结婚的事可以推几天,可以先订婚。要是人家没这个讲究,那就直接结婚,那样更省事。
    城里乡下规矩不一样,我们要多听听人家的说法。只要不太难为我们,就按人家的规矩来,为了儿子,我们什么都能豁出去。人家肯定有好多亲朋好友,肯定要专门摆席面,这是人之常情。就是这席面时间上,必须得咱们先办,咱们是娶媳妇,又不是做上门女婿。
    我估计人家肯定要说房子的事。你们都是公家人,不可能回农村来住,那就在城里买房。省城的房子太贵,我们确实也买不起,那只能是你们以后有钱自己买了,现在还是先在县城买吧。本来这些年也攒了一点儿钱,你爸住院的时候花了不少,就剩那张定期存单了。这两年你给家里的钱,我都攒着,你爸又挣了一点,再出去借点,县城买楼肯定能够。要是你们单位分房,估计更花不了几个钱。
    还有就是三金,不管人家女方提不提,我们都要给,这是规矩,也算是婆家的见面礼。还要说说银子钱,我听说城里人都不要,那我们也要提一提,显得我们懂礼逊。对了,买那些家三货四也得钱,这些也要考虑进去。人家把闺女嫁给我们,怎么得也不能委屈了人家姑娘,该有的也得有……”
    虽然楚天齐的思维一直在溜号,但母亲说的话,他还是听了好多。听着听着,他的眼圈红了,“可怜天下父母心”呀。同时他也很是伤感,母亲那里知道,事情早出了岔头,她这是剃头挑子一头热,是一厢情愿。
    ……
    等到母亲说完,楚天齐含糊的应承了一下,就出了院子。
    来到街上,楚天齐给郝晓燕打了电话,让她多照看一下宁俊琦。
    郝晓燕说自己刚从宁俊琦屋里出来,宁俊琦除了哭就是发呆,就跟中了魔症一样。她还说“真不知你们年轻人是怎么回事”,并让楚天齐放心,有她照顾着呢。
    挂了电话,楚天齐遥望着前方,久久出神。仿佛眼神要穿过高山阻挡,要直接看到那间屋子里的人似的。
    第七百六十九章 父子互审
    回家期间,楚天齐去了一次山上,去看弟弟的果园,还给弟弟带去了两条烟。经过这几年的悉心照料,果园的情况也有所好转,去年的时候就有了盈利,今年比去年又增加了两成利润。只是由于一些客观条件限制,客户不太稳定,好多走的都是零售,这样就增加了太多的不确定性。
    要是当地有罐头厂,或是果品厂,就好了。那样就能够就地消化,不但可以减少运输的中间环节,销路也就有了保障。当然,这样的厂子不可能就在村里或是乡里,就是县里能有这样的合作单位也是好的。
    弟弟皮肤黝*黑,手上皲裂了好多口子,脸上胡子拉茬、头发蓬乱,衣服也是脏兮兮的,上面还坏了好多口子。楚天齐很是愧疚,只顾忙单位的事,只顾想着别人,却忽视了对弟弟的关照。他把果园的事放到了心上,想着一定要帮弟弟找到好的销路。
    弟弟楚礼瑞倒是很知足,知足果园的收成,知足哥哥给了买农用三轮的钱。更知足因为哥哥的人缘,三里五村卖水果的时候,人们都很捧场。村民都说楚乡长给他们办了实事,让他们多挣了钱,是个好官。
    看到弟弟良好的心态,听到弟弟的转述,楚天齐很是欣慰,也很感慨。欣慰自己做了一点实事,感慨老百姓的知足,也感慨弟弟的懂事。
    和弟弟在山上窝棚里吃了一顿饭,就被弟弟“赶”下了山。
    楚礼瑞不让哥哥和自己在山上住一晚,怕哥哥受凉或是受风,而楚礼瑞说他自己已经习惯了,已经锻炼成了钢筋铁骨。
    楚天齐只得对弟弟叮嘱一番,回到了家里。
    在家里这几天,除了去山上看了弟弟一回,楚天齐专门选择星期日,去看了姐姐一家。去的时候,他给妞妞买了文具和吃的,给姐姐带了一件新买的红色风衣,还给姐夫带了一条烟、两瓶酒。他是和村里的三楞子乘摩托去的,三楞子在铅锌矿打工,每天上下班都经过姐姐的村子。
    妞妞看到大舅进门,直接就扑到了身上,又是亲又是在身上蹭来蹭去的,足见对楚天齐的依恋。
    姐姐看到弟弟到来,很是高兴,又是急着说话,又是张罗包饺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姐夫知道大小舅子要来,当天也没出去干活,专门在家等着,还换了一身干净的衣服。面对小舅子调侃“你穿好的,让姐姐穿旧的”,刘栓柱也风趣的表示“我平时穿的都是带补丁衣服,今天收拾一下,是专门接见县领导的”。
    饺子就酒,越喝越有。楚天齐一边和姐夫喝酒,一边听姐姐、姐夫说着一些喜事、趣事,也回答着他们的一些问题。在他们问到和宁俊琦的事时,楚天齐都一语带过了。
    姐姐经营小买部、照顾着家,姐夫走街串户修鞋、卖东西,日子过的不错。姐姐满脸喜色,不只是因为家里收入上去了,更重要的是男人在身旁相伴,觉得有了依靠,心里更踏实了。
    看到姐姐一家日子过的很红火,楚天齐很是欣慰,放心不少。嘱咐他们有什么事别客气,可以给自己打电话,吃了一顿饭后,返回了家中。
    专门去看弟弟和姐姐,一是因为很长时间不回来,确实应该见见面、说说话。二是楚天齐总有一种预感,预感自己在开发区待不长,也不知道下一步等着自己的是什么。见见亲人,好像有一种话别的意味。
    除了看弟弟和姐姐,还有一项工作就是赴宴。本来不想去参加,在家里吃的更合适,还能多和父母待着。只是请客的乡亲总会给扣上“当官了,瞧不起人”的帽子,他也就只好就犯了。
    ……
    已经回家待了六天,明天就该回去了。
    在接受了母亲的一番叮嘱后,楚天齐回到了西屋。见父亲已经睡了,他也上炕躺到了被窝里。
    楚玉良说了话:“明儿就走?”
    以为父亲睡着了,没想到还醒着,楚天齐答了一声“嗯,明儿就走。”
    “天齐,我看你这次脸色不大好,也经常走神,是不是遇到什么事了?”楚玉良又问,“是工作不顺遇到了问题,还是和小宁有什么不愉快?”
    “什么事都没有,主要就是这段太累。再有两个来月,就到元旦了,开发区能不能升级保留,在此一举。虽然做了好多工作,从现有引资数额、建设规模来看,升级应该没问题。但世事难料,还是不免担心。开发区这一年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取得了好多成绩,这都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人们在这事上寄予了很大希望,也投入了足够的热情和能量,升级与否关系着好几十人的前途,更关系着玉赤县的发展,确实也有一定的压力。
    另外,就是迎接评定验收,也有好多准备工作要做。要经常调查,经常修改,还要出去学习、取经,确实也牵扯了很大精力。我也和你说过,十月底又到了支付征地补偿款的时候,现在县里承诺给的资金还有一定缺口,我也得四处筹措。这不只是关系到被征户能不能按时足额领钱,对开发区评定验收也有直接和间接影响。不过,我相信县里也能想到这些,一定不会袖手旁观的。”
    “哦,是这事呀。”楚玉良停了一下,又问:“既然这么忙,你这一下子休息七天,好像也有点不对头呀?就跟没什么事可做似的。”
    楚天齐楞了一下,笑道:“爸,你也太敏感了吧。我已经两个月没回家,周末也没休息,光假期就攒了半个月,这不过是补休几天。另外,下一阶段要更忙,甚至晚上也要加班,周末更不能休息,所以单位安排人们这一段轮流调休。”
    “哦,是这么回事呀,没事就好。不过我总感觉,单位一把手没有特殊事就连休一周,不正常。你这理由好像也太顺了,就跟提前背诵的一样。”楚玉良也笑了,“可能是我太敏感了吧。”
    楚天齐以攻为守,抛出了一个新的话题:“爸,你不会是以前做过政审干部吧,要不就是在军队保密部门待过?否则,怎么这么敏感?”这个问题是他早就想问的,只不过今天借机说出来而已。
    楚玉良干笑了两声,道:“你这想象力也挺丰富的。就差给我安一个保密局长的头衔了。”然后,他忽然问道,“天齐,怎么没见你的长命锁呀?丢啦,还是去哪了?”
    长命锁?是呀,去哪了呢?楚天齐下意识的在胸前摸了摸。糟了,去省城的时候还戴着呢。他含糊的回答:“哦,在,在那什么,办公室柜子里锁着呢。”
    一边回答父亲的提问,楚天齐一边却在想着事情,看来长命锁是丢了,那么会在哪呢?他首先想到的是喜来登酒店,自己在那里住了一夜,还洗了湿衣服。但他记得很清楚,当时把东西都拢在了一起,手表、手机什么的都在,并没见到长命锁呀。
    那会在哪呢?难道……楚天齐忽然想到了宁俊琦家里,当时自己在沙发上休息过,可自己也没脱衣服呀,按说更不应该把长命锁丢掉的。只是当时酒醉的厉害,根本就什么也不记得了,更没在意长命锁的事。
    其实楚天齐这种情况也不奇怪,就好比好多人戴手表,平时总是戴着,已经习惯了,去洗澡的时候就容易忘记摘掉,结果手表就进水了。楚天齐总觉得长命锁挺亲切,近一段就总是戴着身上,去省城那天也不例外。只是近几天相当于受了点刺激,整天想的都是和宁俊琦的事,并没有在意其它的事情。
    “没丢就好,没丢就好。”楚玉良嘱咐道,“回去以后好好看看,千万不要放的找不着,那可金贵着呢。”
    父亲给自己长命锁的时候,楚天齐就有疑惑,总觉得这里边有点什么,他甚至怀疑跟自己的身世有关。所以,就经常拿出来看,有时就一直戴在身上。现在父亲又这么叮嘱,他更意识到这个长命锁不同一般。
    “丢不了,丢不了。”虽然楚天齐这么回答,心里却不踏实起来。如果这条长命锁真跟自己身世有关的话,那这可就麻烦了。现在长命锁应该是已经丢了,但究竟是酒店,是宁俊琦家,还是在路上?他是一点印象都没有。看来一定要好好回忆一下,争取再找回来,可又谈何容易呢?
    楚天齐忽然问道:“爸,那条长命锁不就是一个银的吗?就那么金贵?”然后又一惊一乍的说,“不会是白金的吧?要是的话至少也值上万了。”
    “什么白金的?别瞎想了。”楚玉良接过话头,“就是个银的,不过那有你儿时的记忆,你说金贵不金贵?”
    父亲的话说的很平淡,但听到“儿时的记忆”几个字,楚天齐还是不免心生疑窦。便再次试探着道:“我以为就跟戏文里一样,是太子流落民间,带着一个长命锁信物呢。”
    “你呀……什么都敢想。”说完此话,楚玉良声音戛然而止。
    父子两人的对话,像极了政审,所不同的是互相审问着,不同于一般的一问一答。
    第七百七十章 水底捞月
    父亲已经打起了呼噜,可楚天却睡意全无。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