敛财人生[综] - 第1267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一场雪下了三天,林雨桐这些干部都得带头,去街上,拿着铁锹,铲雪。
    孩子们也一样,学校的雪都得他们打扫。
    正烦的不行呢,结果一个电话打过来,又是坏消息。
    瞎子爹出门摔了一跤,送到医院脑溢血,人没抢救过来。
    你说这事闹的。
    得回去奔丧吧。
    自己先请假,然后给俩孩子请假。开车路上不好走,干脆就坐火车回去。
    票都没了,找了熟人买了站票,这才挤上火车。
    一起上车的还有林玉健一家三口。不过上了火车了,就有卧铺腾出来。林雨桐没动,挤过去得七八分钟。不等坐稳呢,就又到地方了。县城的小站只停两分钟,提前又得占站到门边等着。来来回回的,还带着孩子,不折腾了。
    就在门口站着,到了就下去就完了。
    林玉健说了林大嫂,“呆着吧。眼看到了。”他的心情不好,当然了,谁死了爹,心情都好不了。
    林大嫂就说:“老二家的也是的,怎么叫爹这样的天出门呢?”
    这话现在只能放在心里,不能说出来的。
    林玉健瞪眼:“你少说两句。”
    林大嫂轻哼一声,没再言语。
    叫林雨桐说,这事只怕真是谁也不想的意外。林二嫂厉害,但绝对不是婆婆的敌手。林大娘可不是好相与的。
    任何意外,不都是意想不到和不凑巧吗?
    该怪谁?能怪谁?
    到了县城,去了医院,一个个的都在医院呢。
    这丧事得在家里办吧。得往回运。
    丧事办三天可以,办四天也行,但如今这情况,还有俩儿子没到呢。怎么着也得等儿子们到齐了。所以说,四天还是五天现在还说不好。
    因此烧了倒头纸,林雨桐和四爷带着孩子就又回了。
    她自己不是闲置,是地方主官,不可能因为私事一下子请假四五天的。能回去烧一趟纸,就算是给面子的做法了。真要不是林玉健的面子,她就最后一天再去。
    所有的那些蒸花馍这些,都是英子帮着做的。
    李仙儿拿了面粉过去,“咱干脆一块做了算了,省的我还得动一次大锅。”
    也行吧。
    反正一个锅里蒸馒头,多搭两层的笼屉就行了。
    后来赵爱华也来了,妯娌三个凑一块,干脆连老三家也蒸出来了。
    正忙活呢,何小婉来电话了,“我也回不去,二姐帮我们这边也蒸上,不能失礼……”
    这话真不用你说,英子也没应承那话,只道:“家里都挺好的,你忙你的。”三两句话的,就挂了电话。
    李仙儿就说:“准是她娘家给说的,真是闲的慌。嫁了就嫁了,哪都有她……”
    英子没说话,就问起赵爱华她家老大的婚事,“吴达跟那姑娘谈的怎么样?”
    找的姑娘是服装厂的工人,家也是农村的。吴达单位属于交通局管,人家给的福利不错,有个一室一厅的房子,这孩子也不要人帮着装修,得闲了就自己干。把原本厨房的位置给腾出来当卧室用,反倒把根客厅连着的小阳台收拾出来,做了封闭,当厨房用正好。四十平的面子,愣是收拾成两室一厅的格局。姑娘家没啥不满意的。
    “我寻思着过年的时候过去跟亲家说说,过了年,就把婚事给办了。”赵爱华脸上的笑意掩都掩不住。
    李仙儿都羡慕,吴达算是有编制的,赚不了大钱,但是稳妥。老二学了个手艺,在开发区小吃街租赁了小摊位,卖个凉皮米线肉夹馍。别看生意不大,但钱也不少赚。听说也买了房子了,在开发区比较偏的地方。还没盖好呢。虽然这样的房子便宜,但一个不大的小伙子来说,确实是不容易的。
    她带着几分酸溜溜的语气:“城里的生意好做吗?”
    啥不是有赚有赔?
    赵爱华就笑:“只要肯吃苦,多少总得混一碗饭吃。”
    李仙儿低头不言语。
    英子也没说话,不知道该咋说合适?
    老大家的清丰不念书了,成绩一直也上不去,没一门及格的。
    清辉跟英子说过,“我哥是……人家老师叫买资料书,我大伯娘不给钱,说老师瞎收费……然后不交钱老师不让进教室。从我接了两回钱,交了,但成绩也上不去。这次又收下学期的书费,我大伯娘说没钱,缓一缓……然后老师就劝退了……说干脆别上了,反正没钱,也确实是念不动了。”
    才念初一吧。
    不上学的孩子干嘛去?
    林家最后送葬这天,金满城逮住四爷问了:“你说不上学该咋办?总得想个办法吧?”
    想叫四爷给安排。
    清丰才初一,本身个子就矮小,没长成成年个子更小。一米五左右的个头。
    这么点的孩子,咋安排?
    不像话嘛。
    四爷就说:“不管什么学校,找个学校先念书去。念出来再说。”
    这两年,一下子涌出来不少民办学校。什么毕业就发国家承认的中专文凭、大专文凭等等的。电视广告上都是这些。
    大家对文凭这东西,迷信的很。
    只要有国家承认的文凭,那就去念呗。
    学费贵一点,没关系。咱家孩子的成绩不行嘛,混个文凭就挺好的。
    好些都是这样的念头。
    更有这样那样的技校,多的很。
    当初农校改的那所技校,现在是县里最好的技校。省台都有他们的广告,说了,毕业就分配工作。
    啥分配工作,不就是裁缝班的去制衣厂这一类的吗?
    可哪怕是这样,想进人家学校的也是络绎不绝。
    要是清丰想去,对林雨桐来说,真是一句话的事。
    如今又开设了什么微机班,学电脑打字之类的。这都能去念的。
    哪怕是去学个理发,学个厨师,出来绝对能混一碗饭吃的。
    李仙儿一副说笑的语气跟林雨桐说:“……我说他不想念就不念了,也没啥。不行跟着你四婶去,给你四婶当秘书当司机,都成的……”说着还哈哈大笑。
    要么说无知是一种福气呢。
    这话说出去真得笑点大牙的。
    区长的秘书用一初中没毕业的?
    司机用一个不到成年还不会开车得现学的?
    我是脑子不清楚还是想的太开了?这是不想干了还是不想要命了?
    她干脆当没听到似的,跟另一边坐着的英子说话。
    清宁跟清平说话呢,声音却不小,“……真以为谁都能当秘书呢?我妈那秘书文革后第一批本科毕业生,司机是复员的军人,立过二等功的……”
    你一个初中都上不明白的,开这个口,真的太尴尬了。
    李仙儿的脸上就有些下不来。
    回去就说金满城:“你们金家的人一个都靠不住……”
    转天就大包小包的,去市里找雪梨了。求雪梨帮个忙,给安排安排。
    去一趟不行,就三趟五趟的跑,估计雪梨实在受不了这个骚扰了,倒是给安排了。去师院当保安,过了年开学之前过去报道。
    金满城可了不得了,吹的震天响:我儿子要去市里工作了,人家给发警服……
    英子心说:雪梨这力气出的大了。发警服这就是当警察了吧。那这可是大事啊。
    拿了三百块钱,叫老二一起过去。
    侄儿的大事,多的没有,这点拿去,刚开始人生地不熟的嘛,有钱傍身人心就不慌嘛。还想着打问清楚了,回来跟桐说一声的。
    结果去了之后,老大的下巴能扬到天上去,“看啥看嘛,他以后自己就挣钱了。三五百的那三瓜两枣的,都不看在眼里的……”
    老二一看那德行,扭脸就走。你家孩子就算是当了国家主席,我是求到你了还是咋了?
    英子还觉得老二这样直接撕开太难看,只当没听到老大的话,掀帘子进去问李仙儿:“给孩子把啥都收拾好了?”
    李仙儿正坐在缝纫机前给孩子缝鞋垫,头都不抬,“收拾啥?有啥好收拾的?人家那工作,啥都给发。我又没那闲钱供他念书,念书有个屁用,出来还不一定能找得到工作……”
    英子刚开始还以为她是发牢骚,没多想。
    可等李仙儿拉着脸,一遍又一遍的强调:我没那闲钱供他念书,念书有个屁用……
    她后知后觉的悟了。
    “这是捎话给我听呢。”英子在电话里给林雨桐说,“你当是咋了?清平老师说,清平想上重点高中,还得加把劲。就说不行叫星期天也别回了,直接再学校上补课班。一个学生交五百多快钱。我说那行吧,孩子上学嘛,大事!学到肚子里这都不会白瞎了的。就给交钱了。这话我回来没说过,不过那燕儿那张嘴,真能招事。说谁谁谁成绩不行,得花钱。她不用,她的成绩好,给家里省了多少钱……花这不是就传出去了。说没闲钱供孩子念书,这是说清平学不动,我跟她爸拿钱给她往上送的事呢。我当时的给气的。我给我家孩子花钱,我乐意。我是用你的还是朝你张口借钱了。跟我说那难听话。也是!人家孩子当警察了……”
    “啥警察啊?”林雨桐就笑,“发警服就是警察了?”
    等到年前,英子叫老三帮着来送年货的时候才说清楚了。
    “就是保安。”老三耻笑,“说好听点校警,但这校警跟警察是一码事吗?”
    真不是!
    大部分高校的校警都是保安。只要个别的是协警,极其个别的,才是民警。
    一个地级市的师院,没那么好的待遇,就是学校的保安。
    干得好就留下,干不了卷铺盖滚蛋。
    就这有啥好嘚瑟的。
    “……整个都成了笑话了。”老三一副不愿提起的样子,“人家都以为咱家出警察了,结果雪梨他哥他嫂子,把事情宣扬了个遍。如今,都成笑话了。没见过谁家辍学打工跟他们两口子似的弄的跟多荣耀了不起的事似的。”
    那可是够人笑话上大半年的了。
    英子拿的东西,多是蒸碗这些东西。
    今年她在靠着果园的地方养了两头猪,不喂饲料,就是食堂的泔水。年前把猪宰了,自家人吃都吃这种不喂饲料的猪肉。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