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尽风流 - 第429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嗯,该回来了,阿简,天下一统了!”看着日头,玄凌脸上露出淡淡的浅笑。
    一身龙袍,帝王之气再也遮掩不住。
    ------题外话------
    ho……
    第398章 惊变
    天下一统,江山初定,百废待兴。
    当初,大家都以为,越州只是一个暂时定都点,没想到,这里会是天下皇城,这周围的扩建已经开始,皇宫也修缮完璧,至于原来各国的皇宫,陛下下令,都不拆。
    建一座皇宫不易,耗费巨资不说,也都存在几百年了,纵然四国现在不存在了,可它们,也是历史的一部分,留着吧。
    老常没有在新朝任职,这是他自己的意思,玄凌也尊重,一是年级大了,老常想着,等一切都安稳下来了,他也该休息了,安享晚年。
    但是现在,他还停不下来。
    “陛下,还有几天,大军就凯旋归来了,礼部已经拟定了迎归仪式,陛下看看,大概的流程在这。”老常现在虽然无官无职,但是谁都敬着几分。
    新建的皇宫,完全按照玄凌的意思建的,和所有大家熟知的皇宫不同,原本占地面积很大一块的后宫和寝宫被砍去了一半,多了六部办公的地方和存放文献的地方。
    也就是说,六部除了在外面修建的六部府衙之外,在宫里还有临时的办公地点。
    这是方便处理紧急要务的地方。
    如此,碰到大事,这些官员也不用宫里宫外两地跑,可以缩短办公流程和时间,提高效率,省略不必要的繁琐程序,能让政务及时有效直达朝廷。
    经过一年多的梳理,六部已经开始有个大致的雏形了,各部官职设定和各省各州外放地方官员的框架也出来了,只待进一步落实。
    现在,缺的是治世之才,所以,帝国第一次恩科选拔也该提上日程了,朝廷需要良才,良才也渴望一展抱负的机会,百姓更需朝廷的各项政策安居乐业。
    “百废待兴,一切从简,在这个流程上,再简化一下,但是,开国大典,该有的程序都保留吧。”
    玄凌略看过之后,将手中草案交给老常,各部现在呈报的文书,堆积成山,各地治理,还是有些混乱,北地和九黎稍好一些,东离和轩辕新纳入版图的疆土还有待规划治理。
    朝堂上现在却的是人!
    良才难遇,等到恩科结束,这能用到地方上去的,还的经过选拔,来来回回,百姓们等不起,玄凌这几天,头疼这个问题,她手上,无人可派了。
    “陛下是在思索各地人选?”
    点了点头,叹了口气,“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老常,你与古老他们商量一下吧,开国元年,试行一次推举制,在通过一次命题殿靠,直接选拔一批人。”
    这是不是太大胆了一些,要知道,这开国之臣,将来可都是举足轻重的,这推举漏洞太多,不过,殿试...到是可行。
    “陛下是要亲自考校?”
    “恩,百姓们等不起,经历几年战火,很多地方都是饥民成堆,时间拖不起,因时而异,非常时期,行非常之国策,也是必要之举措,各部拟定推荐方案,最后归纳出一个可行相对公正的推举方法来,推举的人,直接殿试。”
    老常捏着胡子,点了点头,“那宜早不宜迟,这就去与古老他们商量一下。”
    “恩!去吧。”这一年多以来,辛苦老常了!
    但是这话,无需说。
    “陛下,还有这么多没处理完的公事,一大堆,也处理不完,休息一下吧。”帝简端着茶进来,看着眼里眼底的淤青,心疼不已。
    这皇帝,咋那么多人相当,明明累的要死。
    “阿花,你也休息一下吧,将正好的奏章放到一边,我晚些再看,跟我说说,今天六部所有公务的大概情况。”
    跟在玄凌身边三年,加上梅先生晚年寻得爱女的悉心栽培,如今的阿花,已非当年那个有些鬼心思的丫头了。
    洗尽铅华,沉静如兰,别有一番姿态。
    阿花将正好的奏章归类放好,等待玄凌批阅,有条不紊的将所有奏章内容概括的根玄凌说了一遍,还自动将所有的事情依着轻重缓急给排序了一次。
    边听边点头,没错,条例清晰,越来越里手了,这几年,潜移默化之下,已经能独当一面了。
    当初,槐安答应鬼崛族人,三年后,回黄沙之城带领族人东归,她从未忘了这事,如今时间已到,不能让鬼崛族人白等,她也不能让她师父成为失去信之人。
    面对玄凌的沉默,阿花也不像之前那么慌张了,静静等着对方开口。
    捧着茶盏喝了一口,冬日暖茶,一口下去,整个人都缓和起来。
    玄凌起身,帝简忙接过她手里的茶盏,帝简也是半年前才回来的,也是不大不小一个前锋将军了,可在玄凌面前,一如既往。
    “阿花,我上次跟你说的事,你可有答案了?”
    阿花愣了下,跟着起身,如今,她是玄凌身边的一个女官,身着官服,皮肤也白皙了很多。
    “陛下,我已经想好了,回黄沙城。”当年,她娘因为一己之念,放弃自己圣女的身份,同时也丢了自己身为圣女对族人的责任,她这个做女儿的,理应担起来。
    这几年,她明白一个道理,有些东西虚无缥缈,却有人愿意为它付出一切在所不惜,比如,族人的寻归之路,以前,她不动,既然现在族人可以安顿,为何还要一代代苦苦追寻,现在,她有些懂了。
    “决定了,你打算何时出发?”
    “等陛下行登基之礼之后。”跟了几年,总想看到那一刻,登基之日,应该也是他们的大婚之日。
    玄凌已行至门口,抬头看了看天色,边走边点头,“嗯,准备一下吧,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说,朕现在抽不开身,槐安交代的话,我都告诉你了,打开地下城,找到残图,带领族人踏上东归之路吧,阿花,记住,鬼崛族,最开始,叫鬼崛国。”
    “嗯!陛下的话,阿花记下了,阿花尽力而为。”阿花的话有些沉重。
    “我会派人护送一程,但是,后面的路,还的靠你们自己。”只有他们自己走到回家的路,才能真的回归故里。
    她相信,既然当初能来,就一定能回去。
    “嗯!谢陛下。”
    “走吧,要下雪了,再有两天,他们就要回来了。”
    宫里没那么多主子需要伺候,只是最基本规格的宫人设置,所以,没有那些前呼后拥的景象,再则,玄凌如今的武功,一般人也近不得身。
    如今天下百姓,大多都知道了,帝国的陛下是位女子,女子为帝,头一回听说,就跟戏文里唱的一样,有些不真实感。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是欣然接受的,还有些书生和迂腐之辈,至今还转不过弯来,认为帝玄凌是牝鸡司晨,颠倒阴阳,这天下大局,好不容易一统,怕也长久不了。
    对于这些,玄凌一概无视,听之任之,有些东西,交给时间去检验,事实最具有说服力。
    “陛下!”
    难得不理公务在皇宫里走动,玄凌便来看看杜夫人,夫人与白烨自重逢之后,就一直聚少离多,今后,应该能时常见到了。
    “夫人,说过不用多礼。”
    “规矩不能乱,陛下来的正好,熬了鸡汤,正要给你送过去,玲玉,快去端来趁热。”这是自己的准儿媳妇没错,却也是玄烨帝国的女王陛下。
    无规矩,不成方圆,君便是君,这一点,是原则,也是底线。
    玄凌也只好由她,坐下任由她忙活,有点事做,她的日子也过的有意思些,瞟了玲玉一眼,“夫人,玲玉也不小了,朝中文武,多有才俊,若是夫人和玲玉相中了,朕讨个媒人做,如何?”
    玄凌一向是个直接的,玲玉的婚事,一直是夫人心中的一块石头,她...也算是儿媳妇了,替小姑子操心婚事,也是家事吧。
    玲玉刚巧端着鸡汤过来,听的个满耳,面色羞红无地自容,“陛下,请用。”
    “嗯,夫人的手艺越发好了,在这么吃下去,我这都要圆几圈了。”接过喝了一口,夸了一句。
    杜夫人听的心里熨帖,陛下提起玲玉的事,说明她没将自己当外人。
    “还有两天,烨儿就回来了,你们的事...”嫁衣她都备好了,这婚礼怎么都不能省,当初那简单的仪式只是让天下皆知他们两的事,算不得婚礼。
    做娘的,在这事上,不想含糊。
    玄凌含笑点头,“好,听您的。”这一声您,是将对方当成家人,当成长辈。
    玄凌没时间久坐,这喝完鸡汤的时间都是挤出来的,太多事等着去办,没办法,开国之初,一切都从头开始。
    “玲玉,你也听到了,不小了,该考虑考虑自己的终身大事了,有陛下这句话,你将来的日子,不会差。”
    玄凌走后,杜夫人拉着玲玉,语重心长的说着。
    “娘!女儿不嫁!”玲玉虽然年纪不大,但是一双水眸却带着些许沧桑之感,经历这诸多变故,对儿女情长,已经看开了。
    她这一句不嫁,并非女儿家的娇羞作态,是真的有这想法。
    因为了解女儿的想法,所以杜夫人才忧心,女儿还有大把的岁月,怎能就此虚度?慢慢来吧,等朝局稳定了,这都城落成了,朝堂形式差不多明朗了,多带她出去走走,去见见人,说不定能碰上好姻缘。
    “娘...”玲玉对自己的事不上心,不代表两耳不闻窗外事。
    见女儿欲言又止,杜夫人将宫人挥退,拉着女儿的手坐下,“玉儿,吞吞吐吐的,有什么事,就说。”
    墨玲玉看左右没人,这才鼓起勇气开口,“娘,当初...哥哥为何会...女儿并非觉得陛下有什么不妥,只是,她为帝,那往后哥哥就...的称她为君!这...而且,女儿听说...听说...”
    “玉儿!不管你听说什么,都给我忘掉,还有,今天跟娘说的话,今后一个字也不许提起,明白吗?”杜夫人的语气变的有些严厉,神色也变的严肃起来。
    墨玲玉不是不经世事的小丫头,她知道这些话要是传出去,会给自己和娘还有哥哥惹大麻烦,但是,当没听到,就真的不存在吗?
    女子为帝,本来就颇多非议,她到不是觉得陛下没这能耐,只是,这终究...是女子啊,男主外,女主内,这才是纲纪常理。
    况且,她听到的那些闲言碎语...身为女子,她着实听不下去,难道,将来,要哥哥与其他男子共侍陛下?
    杜夫人将玲玉表情,心中一颤,这孩子,将她的话听进去了,却没听进心里,眸光微微一变,背后这些舌根,嘴角她也有一些耳风,连她都有耳风,陛下能不知道?
    既然知道,却无动于衷,说明什么,说明陛下根本没放在心上!
    这些不可能是空穴来风,偏在这个时候,在这天下一统格局定下的时候传出这些话,可见背后用心。
    现在,帝国新政,最需要的,就是一个稳字。
    如果陛下和烨王之间出现什么问题,对天下,对百姓,对朝堂来说,都不是好事。
    到底是杜夫人看的长远看的透彻一些。
    “玉儿,娘今天的话,你最好听进耳里,装进心里,不管外面怎么说,你哥哥和陛下,他们两人不管谁为帝,不管做什么决定,一定是为了大局、为天下黎民百姓,至于那些个子虚乌有的流言蜚语,你只要睁大眼看着就好,孩子,你经历不少,可到底还是年轻,记住娘今天的话。”
    将杜夫人一脸严肃之色,墨玲玉也认真点头,她可能一时糊涂,听了那些话,胡思乱想了许多,可到底,不是个蠢笨的。
    自家娘一点醒,也察觉出些不寻常的味道来。
    不由长长一叹,“这才刚开始!”天下初定,魑魅魍魉就开始上演了吗?而自家,差一点,就...
    娘说的对,少听,多看,多想,多做,不要去操无畏的心。
    “你哥哥就要回来了,长年在外打仗,风餐露宿,走,咱们给他多做点吃的,这冬天,能放。”到底是想儿子了。
    “嗯!”哥哥只有一张嘴,能吃多少,娘已经做了几匣子糕点了,墨玲玉笑着跟上。
    夜深,玄凌批完一批奏章,伸了个懒腰揉了揉眼睛。
    “帝色,怎么样,查到了吗?”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