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亲姐姐重生了[八零] - 换亲姐姐重生了[八零] 第3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快五点了,大家将东西收好,拿着包就准备出门,四个人的家都在一个方向,经常是一块儿回去的。叶蔓走在最后,负责锁门。
    她刚将门关上,背后突然窜出来一道气喘吁吁的人影:“叶同志,你们要下班了?”
    叶蔓回头一看,惊呼出声:“庞……庞大哥,这个点,你怎么来了?”
    庞勇叹气:“别提了,汽车在半路上抛锚,耽误了一个小时,就晚点了。你们这是要下班了?”
    “没有,咱们进去说吧。”叶蔓重新推开了门,又叫赵永安,“赵叔,麻烦你帮忙倒杯茶。小琴和康平你们先回去吧。”
    庞勇这时候匆匆忙忙地赶来,只怕心里是有了决定。
    这时候自然要留有经验,能沉得住气的老同志了。
    赵永安去倒了茶过来,递给庞勇。
    庞勇也不客气,坐了整整一下午的车,他真是又累又渴,拿着杯子就将水给喝完了。
    喘了口气,见时间不早了,他索性开门见山地说:“叶同志,我今天来的目的,想必你已经猜到了。”
    叶蔓也没跟他卖关子,直白地问道:“庞大哥是同意了我的提议?”
    庞勇没说话,直接用行动表明自己的决心。他将紧紧捂在胸口的包放在桌子上,然后一把拉开,里面露出一叠叠的大团结,整整三十多捆。
    赵永安头一回见到这么多现金,惊得差点跌倒,反应过来后,他第一时间冲到门口,一把将门关上。这么多钱,要是被人盯上了怎么办?
    叶蔓看了一眼钱,收回目光问道:“庞大哥,总共多少钱?咱们今天就把合同拟了,明天去厂子里将这笔钱交上去,下订单,你看怎么样?”
    庞勇摸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说:“叶同志真是个痛快人,成。这里一共有31000元,详细的订单在这里,总共有18个类别的零配件,每样4000件。因为资金比较紧张,目前,先订比较常用的这批零配件。你看怎么样?”
    这种变通的做法叶蔓非常赞同,一口气吃不成个大胖子,慢慢来嘛。
    她笑道:“庞大哥你考虑得很周全,我算过了,账目没问题,咱们将合同签了,明天我就去厂子下订单。”
    庞勇浏览了一遍合同,见没什么问题,签了字,将钱推给叶蔓。
    叶蔓数了一遍钱:“没问题。”
    庞勇舒了口气,又从包里拿出一沓钱,递给叶蔓:“叶同志,这是上次欠你的尾款,扣除掉我应得的600元提成,还有1400,你确认一下。”
    这叠钱大部分都是五元,一元的纸钞,叶蔓点了一下:“没错。麻烦庞大哥了。”
    庞勇摆手,然后握拳抵在唇上,咳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那个,叶同志,还有个事想请你帮忙。现在偶尔有人会去我店里买电视机和收音机的零配件,我现在手头紧,能不能麻烦你帮我赊个两千块钱的货,最迟这个月底,我一定将钱汇给你。”
    叶蔓看着手里还没捂热乎的这一沓钞票,有些无语。
    不过庞勇说得坦荡,他这次也确实掏空了家底,作为合作伙伴,小问题上通融通融也是应该的,生意之外还有人情嘛。
    叶蔓点头:“好,你列张单子,要哪些货,我明天去厂子里帮你买了。”
    庞勇大大地松了口气:“那就麻烦你了。”
    ……
    电视机厂会议室里,刘厂长和其他几个主要干部都在列,不过大家的脸色都不大好看。
    新一年厂子里启动了重新生产收音机,试图用新产品占据市场,重新创造效益的想法刚开展就遇挫了。
    他们的收音机摆到县城百货公司和供销社的货架上,无人问津,半个月来只卖出去了三台。厂子的领导急上了火,拿着产品去找市里,可市里百货大楼、供销社上的收音机比他们生产的更好看,功能更多,价格还差不多。
    有个相熟的领导,干脆跟他们说了实话,百货公司那边很不看好他们这个收音机。
    所以他们这段时间生产的几千台收音机只能放在仓库里吃灰。
    新的产品并没有能够拯救厂子,反而给本就经营不善的厂子雪上加霜。如果再这么下去,他们今年的亏损恐怕又是一个巨额数字。
    刘厂长和厂子里主要的几个领导都很焦虑。
    去年财政已经补贴了他们一大笔钱。年终会议的时候,县里点名批评了他们厂子,还明确表示了,今年财政没那么多的资金支持他们厂子。
    可现如今这种状况要是持续下去,今年厂子的窟窿并不会比往年小多少。到时候还是只能厚着脸皮去找财政要钱。
    想到这里,刘厂长就头痛,他按了按太阳穴,问道:“大家有没有什么解决的方案?都提出来,集思广益。”
    可能有什么法子?去年提出重新生产收音机的闵副厂长这会儿跟霜打的茄子一样,垂头丧气的,支着下巴不吭声。
    其他几个干部也没好点子,不敢做这出头鸟。
    就在会议室里的气氛陷入凝滞时,王干事鬼鬼祟祟地出现在门口,目光瞟向木科长。
    木科长看出来是找他的,赶紧给对方使了个眼色,让王干事先回去,刘厂长正在火头上,这会儿还是别惹他不高兴了。
    但刘厂长已经注意到了两人的眉眼官司,皱眉不悦地问:“木科长,你可真是个大忙人啊,开个会都不消停!”
    木科长硬着头皮站起来,正想解释。
    刘厂长却问起了王干事:“小王,你有什么事?”
    小王支支吾吾地说:“叶蔓同志来找木科长,还带了三万多块钱过来,说是交定金的,她已经等了半个多小时了,我来看看会议结束了没有。”
    “三万多元?你确定?”刘厂长激动地站了起来。
    不怪他大惊小怪,实在是他们要卖几千台收音机才能卖这么多钱啊!就是卖收音机也算笔不小的单子了。
    小王点头:“已经让厂子里的罗会计过来点过了,总共33000元,其中31000是定金,还有两千块是购买零……刘厂长……”
    小王话还没说完,刘厂长就像阵风一样快速掠过他身边出了会议室。
    第33章
    叶蔓低头看了一眼手腕上的表,半个多小时了。
    木科长这个会开得有点久,外面庞勇还在等她的消息呢!
    要不是因为这次的订单比较大,生产科的人拿不定主意,她也不用一直在这里等着了。
    对面的罗会计悄悄打量着叶蔓,眼底充满了好奇。
    她早听说过叶蔓的大名,抗婚跟家里闹翻了,搬出去租房住,后来跟妇委会的梅主任走得很近,去年有一阵子,大家都在说她要转到妇委会当干部了,当时还惹得不少女工羡慕嫉妒呢。
    结果她不声不响地离了职,还把他们维修部原来的部长赵永安给拉走了,去外面开了一家小小的家电维修部。
    这个消息简直惊呆了一地人的下巴,当时好多人在私底下议论她是疯了,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要,跑去学人下海,图什么啊。
    罗会计当时也很不理解,觉得叶蔓这脑子短路了,但现在看着摆在桌上堆得像小山一样的钱,她似乎明白了叶蔓的选择。
    要有这么多钱,她也不想要这铁饭碗了,光凭工资,多少年才能赚这么多的钱啊!
    叶蔓不知道对面的罗会计心里已经五味杂陈,羡慕得不行了。她低头又看了一眼手表,吐了口气问道:“罗会计,木科长他们今天开什么会啊?这个会要开很久吗?”
    听说她来之前就开始了,算下来已经一个多小时了,还没结束,这个会该不会是要开半天吧!
    罗会计轻轻摇头,客客气气地说:“是刘厂长召集起来开的会,估计还要一会儿。叶蔓你再等等,小王已经去通知木科长了。你想喝什么?”
    叶蔓摇头:“不用了,我不渴,罗会计你不用客气。”
    罗会计见叶蔓似乎有急事,站了起来说:“小王去了这么久,怎么还没回来,我出去看看!”
    说着她走过去拉开了门,差点跟要进屋的刘厂长撞上。
    罗会计吓了一跳:“刘厂长?”
    刘厂长背着双手,点了点头:“嗯,叶蔓在里面?”
    “是的,她在等木科长。”罗会计连忙答道。
    刚说完就看到木科长也匆匆跑了过来。
    刘厂长越过她进了办公室,第一眼看到的就是桌子上的那堆大团结,一百张一叠,捆得整整齐齐的。
    像刘厂长这样的干部,几万块钱自然是见过的,想当年红星电视机厂兴盛的时候,比这多的钱他见多了,去年还花了几百万从国外引进彩电生产设备呢。
    可自打电视机厂的效益每况愈下,连年亏损后,几万块钱对他们厂子来说有时候也是一笔救急的钱。
    更何况这笔钱是从三个月前才中厂子里离职的临时工叶蔓手里拿出来的。
    去年年底,叶蔓找上门来的时候,刘厂长没想过叶蔓的计划能成,一个几毛几块钱的零件,能顶什么事。他当时就不看好叶蔓这主意,一个维修店哪吃得下这么多的零配件,只是为了摆脱叶蔓的纠缠他才提出了三千的数量,事后很快就将这个承诺给忘掉了。
    可现在,时间才过去了两个月,叶蔓把定金摆在了桌子上,用事实说明了,她当初不是信口开河。
    想到他们厂子里的收音机的推出遇阻,叶蔓这里却轻而易举达成了年前的目标,到厂子里来兑现承诺,刘厂长心里很不是滋味。
    不过他作为一个老干部,心胸还是很开阔的。
    他朝叶蔓比了比手:“坐下,小叶同志不必站起来。”
    顿了一下,他端详着桌上的这些钱,问叶蔓:“这是找木科长生产零配件?”
    叶蔓笑道:“是的,这是订货的单子,每种零件先生产4000件,如果后续有需要,还要麻烦厂子里。这些零配件总计41333元,我先付31333元的定金,剩下的一万块,交货后一个月内补上,刘厂长,你看可以吗?”
    当时他们就谈过,只付一半的定金即可。这次叶蔓还多付了一些,刘厂长自然没意见:“好,交给罗会计和木科长他们去安排吧。”
    罗会计连忙将钱入了账,木科长则把订货单拿走,然后让人去准备叶蔓要采购的这批电视机和收音机零配件。
    等工人准备货的时候,木科长插了一句话:“刘厂长,小叶同志前阵子还来照顾了咱们的生意,订了六千多块的电视机和收音机零配件,现在又要买一千多元的零配件。”
    刘厂长很意外:“还有这事,小叶,你们店里用不上这么多零配件吧?”
    叶蔓摇头解释:“确实用不了,是帮省城的家电维修铺子购买的。这次下的订单也是大家联合起来购买的。”
    “省城,”刘厂长默念了一下,感慨道,“你们这零配件都卖到了省城,咱们的电视机还没打入省城市场呢。这可真是后生可畏啊!”
    叶蔓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说:“刘厂长过奖了,这个是侥幸而已。”
    刘厂长沉思了一会儿,忽地问道:“小叶,咱们这零配件都是你卖到省城的吧?”
    叶蔓点头。
    然后下一刻就看到刘厂长的眼睛亮了起来:“那小叶你有没有办法将咱们的电视机和收音机也卖到省城?”
    叶蔓一愣,犹豫了一下,为了不打击刘厂长,她尽可能地说得委婉:“刘厂长,咱们厂子的电视机和收音机我都看过,价位跟奉河市电视机厂的价格差不多,不过他们的电视机比咱们更清晰,市场反响也更好。至于收音机,目前市面上的收音机主要分为高中低三档,高档的九十多甚至上百元,中端的一半五六十元,低端的三十多元一台,咱们的收音机定价在四十一元,这个价格其实就不是很合理。”
    低端货,没有最新的技术,价格却比市面上普遍的低端收音机还贵好几块,顾客又不傻,怎么会舍便宜买贵的。
    刘厂长没料到叶蔓对市面上的产品这么了解,他犹豫了一下问道:“那小叶你觉得要怎么办才能将咱们收音机推销出去?”
    低端商品只有一个策略:走量,薄利多销。
    叶蔓提议:“可能要稍微便宜点,跟市面上差不多同类型的收音机价格差不多,要想卖得好一点,最好再便宜一些。”
    刘厂长连忙摆手:“不行,不行,就四十一块钱咱们也没几块钱赚头,要再降个十块八块的,搞不好咱们得贴钱进去,生产得越多赔得越多。”
    这就涉及厂子里的生产效率这个问题了,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