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妻兔相公 - 虎妻兔相公 第7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小静没理她,看着雷寅双继续又道:“我只担心你!这京城可不比江河镇,便是你没个道理,只要拳头够硬就是道理。这京城是个讲道理的地方,可也是个不讲道理的地方。说它讲道理,是你万事得先拿住一个‘理’字,别人才不会那么无所顾忌。可与此同时,便是你占着一个‘理’字,也不代表你最后就真能赢了别人。只要别人家里够有权有势,事后总有法子叫你吃几个闷亏的。你可别以为如今雷爹爹得了个一等公,就算是真有权势了,那朝中真正有权势的人家眼里,我们这些人最多不过是新贵,如果两边真冲突起来,吃亏的肯定不会是他们。所以,你们都给我记住了,能不跟人起冲突就尽量不要跟人起冲突。可知道了?”
    三姐皱了皱眉,看着小静问道:“可是你听到了什么?”
    小静默了默,承认道:“只听到姚爷爷跟雷爹爹还有我爹说的几句话而已。”又道,“朝上议着给那位‘义王’建陵寝的事,据说皇上独排众议,准了。”
    三姐听了,不禁低头一阵沉默。
    雷寅双看看三姐,再看看小静,道:“怎么?有什么问题吗?”
    三姐翻眼看看她,道:“你可真是心大。你就没想过,皇上他为什么突然抬起当年的那些义军?”
    “想过啊,”雷寅双道,“搏个帝王心胸嘛!”
    “哼,”三姐冷笑一声,道:“若只因为这个缘故,有的是其他法子。”
    “收买人心?”雷寅双又道。
    小静道:“其一而已。”
    雷寅双不由垂眼认真想了想,道:“可是跟万寿节那会儿,那四公八侯联手上奏章,请封太子一事有关?”
    三姐和小静对了个眼,才刚要说话,就见李健和板牙进来了。
    李健对众人道:“家里来了许多女眷,我只好躲出来了。”
    板牙干脆直接瘫在椅子里,皱眉道:“烦死了,家里每来一个客人,奶奶和娘就把我叫进去给人看一回。瞧瞧我这脸,都叫人给揉肿了!好歹小爷也十二了,偏一个个把我当两岁一样!”
    要说这王家姐弟两个都是真是会长的,板牙奶奶和板牙娘,包括板牙爹,都是那种扔进人堆里就再找不着的模样,偏这姐弟二人挑着家里人生得最好的那一部分长着,竟是打小就一个漂亮一个帅气。
    雷寅双嘲笑着板牙道:“你这是抱怨呢,还是卖弄?”
    “当然是抱怨!”板牙不满道。
    李健拦下二人的斗嘴,问着雷寅双道:“才刚我们进来时,你们在说什么?”
    “哦,”雷寅双道:“我们在说今天的圣旨呢。”说着,却是一正神色,看着小静和三姐道:“我觉得吧,今儿这圣旨,其实不是冲着那些死人去的,最终的目的,应该是今儿这一批受封的活人们。”
    小静一怔,显然是没想到她居然会这么说,便极认真看她一眼,笑道:“你能想到这一点,也算是有长进了。”
    三姐冷笑道:“要说起来,她从来都不笨,就是总不爱动脑子而已。”
    李健仍是没能明白几个女孩子在议论什么,便又问着她们道:“你们到底在说什么?”
    雷寅双冲他摆摆手,接着又道:“我也不知道我想得对不对,说了你们听听。皇上南巡那年我就听皇上抱怨过,说是朝中那些功勋重臣们如今都放纵了自己,再没个上进心了。偏今年又出了这请立太子一事,大概叫皇上觉得,这些人不仅越来越无能,还越来越不服管了。而与其像如今这样,朝堂上面一家独大,倒不如培植起另一股势力来,让两股势力相争。两虎相争,必有一伤,落败的那一方想要不吃亏,就必定需得争取到皇上的支持。这样一来,就等于说,皇上在朝堂上有了自己的喉舌。与此同时,他还能叫自己跳出是非圈,单纯只做个从中调停仲裁之人。而做那调停仲裁之人,自然要比亲自参与到角逐里要轻松上许多。啧,”她一咂舌,“这大概就是所谓的帝王心术了吧。”
    她说完这一番话,就只见李健和三姐等人全都目瞪口呆地看着她,倒看得她一阵茫然,道:“怎么?我哪里说错了吗?”
    小静摇摇头,回头看着三姐道:“还是别让她带着脑子出门吧,会吓死人的。”
    *·*·*
    不管雷寅双的话怎么吓人,她的猜测倒是和姚爷的推测大差不差的。
    说起姚爷,虽然他被天启帝招徕回京都已经有一年多了,可其实他对天启帝始终都没有真正放下心来过,便是被问起策论,他大多数时候也都只是打着哈哈浑水摸鱼的。而自从圣旨下来,得知天启帝封前应天皇帝雷越为“义王”,且还要为他修建陵寝,永享香火祭祀后,姚爷一下子就呆住了,以至于他都没能听清自己得了个什么爵位。
    晚间,姚爷拉着雷爹和板牙爹在他的书房里一阵痛饮,又借着酒意,连哭带嚎地给那地下之人烧了一篇祭文,然后一摔酒杯,长叹一声,道:“原不想说那故去之人的是非的,可终究他还是不如啊。”
    雷爹拿起酒壶,默默将酒水全都洒在地上。其实,心里矛盾的人又岂只姚爷一个,他更是从小就被雷越抚养长大的。但,便是对雷越有再深的感情,当年不仅是姚爷,连他也看出来了,雷越那样的性情是不可能成为天下共主的。在他不听他们的劝告,坚决要称帝,坚决要赴龙川之约时,他的失败就已经是注定的了……
    “过去的就让它过去吧。”姚爷看着那在铜盆里闪着最后一点红光的祭文道,“未来的路怎么走,我们再谋划谋划。”
    所谓“雷霆雨露皆是天恩”,虽然他们都知道天启帝在打什么主意,但为了那些故去的人,为了未来,为了天启帝给他们的这个可以重新站起来的机会,他们也不得不打叠起精神,站到皇帝需要他们站的那个位置上。
    接下来的几天,三家府里都仿佛摆起了流水席一般,天天都是人来人往。来拜访的,有应天军的旧部,有原本就和那四公八侯不对路的,也有一些摸到皇帝心思主动投靠上门的。
    而,虽然朝中的元勋们也都看出了皇帝此举背后的深意,可鉴于皇帝并没有削减他们手中的权柄,他们和这些新贵们之间一时还不存在什么利益冲突,因此,一时间,众人倒也能够相安无事。
    ☆、第94章 ·进学
    第八十七章·进学
    正如小静所说的那样,千秋节一过,雷寅双就该入女学去读书了。
    对于上学这件事,其实雷寅双打小就挺好奇的,只可惜镇上的学堂里不收女生。后来,听宋大跟宋三儿说,学里是个交朋友的好地方,她还曾动过要把不合群的小兔送去上学的念头,到底因为江苇青不乐意而没能成行。再后来,三姐她们进京后,天启帝果然按照约定,把李健和板牙都送进了良山书院,三姐和小静也被送进良山书院附属的女子书院去就读了。从三姐她们的信里,雷寅双得知,学里果然是个好去处,不仅能够学到许多有趣的课程,还能结交到不少新朋友。因此,雷寅双对女学充满了向往。
    一早,天色还没大亮,雷寅双早早地就起了床。收拾妥当后,她便坐在厅上等着时辰了——学里是辰时三刻才开课,可这会儿连雷爹都还没去上朝呢。
    花姐抱着小石头送着雷爹出来时,就只见雷寅双背着个手,在二门的花厅上跟推磨一般打着转。雷爹以为她这是对上学的事紧张,便住了脚,看着她一阵犹豫——昨儿他就说,要亲自送雷寅双去女学里报道的,却叫雷寅双给坚定地否了。
    见他这神色,雷寅双哪能不知道他这是又动摇了,便赶紧跑出花厅,推着她爹道:“您上您的朝去吧,能有什么不放心的?有三姐姐和小静姐姐陪着我嘛!”说着,到底手脚利落地把她爹推出了二门。
    直接把她爹交到她爹那些亲卫的手上,雷寅双这才转身要回二门去。就听那已经上了马的雷爹在她身后挣扎着又道:“要不,还是叫健哥送你……”
    他话还没说完,雷寅双已经回过身来,两只手坚定地在半空中劈了个叉状,道:“不要!不就是去学里报个道嘛,搞得我跟那从没出过家门的三岁小屁孩儿一样,我才不要你们送我呢!”
    正说着,恰好李健从角门处进来了,便对雷爹笑道:“姑父放心,我会把双双送到学里……”
    “不要!”
    雷寅双立时又要蹦哒起来,却叫李健冲她使了个眼色,扭头对雷爹笑道:“时辰不早了,姑父快走吧,不然上朝该迟了。”
    雷寅双一听,到底怕耽误了她爹,只得先忍耐着不吱声了。
    雷爹领着人才刚出门,雷寅双就扭头对李健道:“我不要你们送,我要自己去学里!”
    李健微笑道:“哪怕只是为了叫姑父姑母放心,你也且将就一下吧。”
    雷寅双一噎,虽然有满脑子想要反驳的话,却一时如那茶壶里煮着的饺子一般,就是倒不出来,只能愤愤地拿眼瞪着他。
    抱着小石头站在垂花门下的花姐见了,不由笑出声儿来,扬声对雷寅双道:“是呢,健哥儿说得对,你且将就一下吧,省得叫我们担心。还是说,你要我和小石头一起去送你?”
    雷寅双皱着下巴回头猛瞪了花姐一眼,直瞪得花姐一阵哈哈大笑,便抱着小石头回了内院。
    想着雷寅双被李健堵得圆瞪着双眼说不出话来的模样,花姐一边走一边笑,一边还逗着怀里的小石头道:“果然一物降一物呢,可是?”
    也不知道小石头能不能听懂他娘的话,他拉着花姐的衣襟冲着他娘一阵咿咿呀呀地叫唤,显然是想让她娘抱着他去找他姐姐玩去。偏他娘这会儿虽然跟他说着话,其实脑子里早已经想着别的事了。
    这几天,上门道贺的客人里,可没少了打听李健的人——想想也是,李健过了年就该有十七了,早该到了谈婚论嫁的年纪。之前之所以没有提起,一则是因为那时候他们的身家背景不好为人所知,顾忌颇多;二则是李健要专心学业,一时没能顾得上;第三,也是因为花姐觉得李健是个有前途的,江河镇上的女孩虽纯朴,到底见识差了些,不说李健满不满意,花姐自个儿就没一个看得上的。
    如今他们全家进了京,雷爹得了爵位,李健自己也争气,还考中个解元。虽说这样一来,于他的婚事上多了许多可选择的余地,到底他们家在京里没个根基,对京城各家更是不知底细。而与其贸然选错了人,害了健哥儿的一辈子,花姐觉得,倒不如依着她以前那亲上作亲的想法,把李健跟双双重新给凑成一对儿呢。反正如今雷寅双的身份在皇上那里已经留了案底,也再不怕人翻旧账了……虽然这样一来,颇有些对不住小兔……
    可是,不管是从为人父母的角度去看,还是从双双的利益出发,花姐都觉得,只冲着江家那个背景复杂的家,他就不是双双的良配。倒是李健,若是双双嫁了他,嫁人前和嫁人后几乎没什么区别,总还在一个家里……
    花姐的想法,雷寅双自然是一无所知。直到看着花姐抱着小石头进了二门,雷寅双那打了结的舌头才稍稍松开一些,便扭过头来,叉腰瞪着李健道:“你这是变相要挟!”又耍赖道:“不管,反正我不要你们送!”
    李健眨眨眼,指着身后道:“苇青也说过要来送你呢。”
    “啊?!?”雷寅双却是误会了他的这个手势,只当江苇青就在李健的院子里了,便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往他背后看去,一边不满道:“真是的,不就是去上个学吗?一个个干嘛非要送我?这又不是组队上山打狼!”
    李健的眉微微一挑,道:“原来你愿意他送你啊。”
    “我干嘛要人送?!”雷寅双没明白他话底的意思,冲着李健翻了个白眼儿,道:“他人呢?”又皱着眉道:“他这是要逃学吗?他可跟你不一样,如今你不用再去学里了,难道他也不用去了?”
    李健如今可是举人老爷了,如果他愿意,直接出仕做个小官吏都未尝不可的,自然不需要再去学里的,而江苇青虽然不需要参加科举,可他到底才十四岁,还没到“毕业”的年纪,所以还得乖乖上学去。
    “他人呢?”雷寅双盯着李健背后又问了一遍。
    李健挑着眉梢道:“原来你果然还是想苇青送你啊。”
    “谁说的!”雷寅双不由跳起脚来,反驳道,“你们谁我都不要!特别是小兔。他若敢逃学,看我不揍他!”又问道:“他人呢?”
    李健仔细看看雷寅双,见她脸上果然一片坦荡,便知道,就算江苇青那边起了什么念头,至少他家双双是没那个意思的,便放下心来,对雷寅双笑道:“我可没说他在我那里。”又道,“今儿是你头一天去学里,先生和掌院那里都要打个招呼的。这些事便是你能做得来,也该由家里人出面才是,这才是对师长的敬重,倒不是家里人不放心你。”
    雷寅双又噎了噎,看着李健不满一噘嘴,道:“就欺负我没你们能说!你们要做什么事情,道理总是一套一套的,反正到最后我都是没理的那一个!”
    李健不由一阵笑。又收了笑,对她正色道:“学里远不是你想像的那样简单,特别是,能入女学就读的,都是勋贵世家的女儿。那些女孩子一个个都眼高于顶,若是叫你头一天就一个人去学里,别人不会说是你怕麻烦,只会说是家里人不看重你,才没个人护着你去学里。还有,”他看看她身后,“你的那些丫鬟呢?”
    雷寅双道:“学里不是只让带一个丫鬟吗?”
    李健皱眉道:“你且都带上。便是不能都进学里,就叫她们在外面候着。”又道,“这是体面规矩。”
    雷寅双可不理解这种“体面规矩”,正准备继续抗议,冯嬷嬷早在一旁笑着回应李健道:“大爷劝劝姑娘吧,我早那么劝姑娘来着,偏姑娘就是不听,还说让人那么干守着是浪费。”
    于是,也不管雷寅双同意不同意,李健便和冯嬷嬷商量着重新打点了雷寅双要带去学里的东西。
    等雷寅双发现,冯嬷嬷把她平常喝茶用的那套彩釉茶具都给打包塞给春歌时,她不由就是一阵翻眼。可这一回有李健帮着冯嬷嬷压制着她,便是她满肚子抗议,也叫李健找着各种理由给驳了回去。
    等守门的小厮通报到里面,说姚王两家小姐都已经准备好要去学里时,雷寅双才终于知道,为什么她去上个学,花姐要给她备两辆马车了。却原来,她独个儿坐一车,她的丫鬟们抱着她专用的那些物件,也得要再装一车的……
    虽说如今王姚雷三家还和以前一样做着邻居,却是再不可能像鸭脚巷时那样,是紧挨着的邻居了。从细柳胡同进来左手第五家,是板牙家。隔了两户,才是姚爷家。而再隔上一户,对门才是雷家。
    雷寅双上了马车,马车一出门,她便看到,那胡同里已经一溜停了四辆马车了。显然是王家和姚家也是跟她一样的规格——小姐上学,两辆马车伺候……
    雷寅双的马车驶到姚家门前时,那姚家守门的老家人便把她的马车拦了下来。裹着件斗篷的三姐这才被丫鬟婆子们如众星捧月一般侍候着从门里出来,上了雷寅双的马车。再往前一点,是同样规制的王静美。
    等自家小姐上了马车后,那些送着小姐出门的婆子丫鬟们才纷纷退回到王府门内。
    雷寅双回头看看身后一条长龙般跟着的马车,忍不住一阵咋舌,道:“要得如此排场吗?”
    “要。”小静和三姐异口同声道。
    雷寅双沉默了一会儿,看着她二人道:“我怎么感觉,在信里报喜不报忧的,不止小兔一个?!”
    三姐扭头看看小静,撇了一下嘴,道:“早说不该那样写的,偏你不听。”
    小静也撇着嘴道:“不是不想让她瞎操心嘛!”又看着雷寅双道:“其实也没你想的那么糟糕,便是以前在江河镇上,新搬来的人也总要被人欺负一下的,不过等大家熟识了之后也就好了。学里也一样,就像你以前常说的,谁也不是银子,非要人喜欢不可。这世间有喜欢你的人,自然也就有那不喜欢你的。不过,像我那天跟你说的那样,若遇到有人惹你,你可千万别冲动,有什么事只管告诉先生,先生再不许人在学里闹事的。至于出了女学大门,那就另论了。”
    雷寅双看着她俩一阵眨眼,道:“怎么听着,好像学里不是个好去处一样呢?”
    三姐双手抱胸,撇着嘴道:“反正我是不喜欢学里的。学的东西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不说,周围那些同窗还都蠢得要命……”
    “咦?”雷寅双立时扭头瞪向她,“你信里不是说,学里能学到好多有趣的东西吗?”
    三姐一窒,不情愿地道:“有些课业还是挺有意思的。就是同窗太蠢,明明很容易就能弄明白的问题,非要先生反复地讲,弄得我都没兴趣往下学了。”又冷哼道,“亏得女学只需要上半天课,下午爱去不去,不然我才不耐烦把时间耗在学里呢。”又拿下巴一指小静,“她倒是混得如鱼得水一般。”
    小静笑道:“我倒真是喜欢学里,不为别的,别处可没法子认识那么多人去。”
    三姐截着她的话,对雷寅双道:“别看她整天装个淑女模样,其实骨子里跟她奶奶一样,就爱听别人家的一个八卦故事!”又道,“我们每天同来同往的,说实话,学里的那些女孩子,我还真没记住几个,偏她竟几乎个个认识,且也不嫌麻烦,竟还个个都能说得上话!”
    小静笑道:“不过是彼此给个面子情罢了,别人肯笑脸对你已经是一种周到了,又何必不理人呢。”
    这一点雷寅双的观点和小静相似,她也是个爱结交朋友的。可三姐就不同了,她宁愿独处着,便又是一撇嘴,道:“学里唯一的好地方,就是藏书阁了。”
    雷寅双听了,立时哈哈一笑,道:“我早猜着你会这么说的。”
    三姐看看她,笑道:“我也猜到你会最喜欢上什么课了。骑射课!”
    大兴以武立国,且之前受异族统治长达五十年之久,民间尚武之风犹存,便是女孩子学骑射,也不是什么惊世骇俗的事。只不过是近年来,随着天下承平,民间生活日渐安逸,才叫新贵间渐渐又兴起了那为鞑子所灭的前朝的旧式礼仪规矩。
    “说到这个,”小静盯着雷寅双头顶上的发辫道:“你怎么又改回原来的发式了?不是跟你说了,这是男孩子的发式,不合适女孩子的吗?”
    今儿雷寅双又和以前在江河镇上似的,把头发全都梳到头顶心里高高扎起,只留了尺余长的发尾散在脑后。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