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九五年 - 重回九五年 第47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彭老板对常在说:“你走吧,你要是不走,我就要赶你出去了。”他这样说着,他抄起了一把扫帚。
    常在举起了手,说:“别,别,彭老板,我这就走。”
    彭老板白了常在一眼,说:“滚吧。”
    常在垂头丧气地走了,他带着自己好不容易淘来的小鼎走了。
    王宛童瞧着常在失落的身影,她对彭老板说:“叔叔,我想买这只花瓶,可以吗?”她指着刚才那只摸过的,有热度的花瓶,这样说道。
    彭老板说:“你这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
    王宛童说:“我知道,这是个卖东西的地方,这只花瓶挺好看,我外婆一定喜欢的。”
    彭老板说:“成,既然你喜欢,五块钱,卖你了。不过,你肯定是拿不出钱的。”这么一个穿着旧衣服的小女孩,能拿出五块钱,那才有鬼呢。
    王宛童从裤子的口袋里,掏出了五块钱,说:“好,叔叔,给你。”这是父亲离开村里之前,塞给他的零用钱。
    彭老板惊呆了,价格已经谈好了,他要是不卖,那就是破坏规矩。
    彭老板只好说:“好吧,买了可就不能反悔了哦。”他没想到这个小女孩会这么大方,早知道就多收点钱了。
    王宛童将手中的5块钱,递给了彭老板。
    彭老板拿过了5块钱,说:“小丫头,收好这只花瓶,小心着点。”他说完,便转身走了。
    王宛童笑眯眯地抱走了花瓶,她赶紧跑了几步,追上了常在。
    她好不容易常在,她说道:“常先生,你等一等。”
    王宛童拿着花瓶,对常在,说:“先生,你能帮我看看这个花瓶吗?”
    王宛童其实是认得常在的,当年八十年代,常在的身影,占据了很多人的视线。
    百万常在,谁不晓得。
    而上辈子的常在,就这么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再也没有翻身。
    “你认得我?”常在有些好奇。
    王宛童和常在说了几句话,她表示刚才自己收了一只花瓶,希望常先生能看看。
    常在扫了一眼花瓶:“这个小花瓶,很平常。等会,不对。”
    经过常在的确认,这只花瓶,起码价值几千块钱。
    常在说:“小朋友,你的运气可以啊。”哎,真是该着他倒霉,连小姑娘的运气都比他好。
    王宛童听了常在说的话,她明白了,原来,自己能够感应到温度的,就是宝贝。
    只要是手感受到微微发热的,就是宝贝。
    王宛童和常在阔别,她走之前,和常在表示,如果常在先生,将来有一天有什么想问她的,就在集市里,找一个叫做周小叔的人。
    “周小叔?”
    “是,周小叔,常在先生找到了他,就能知道我在哪里了。”
    王宛童和常在辞别之后,她便瞧见,周彪回来了。
    周彪和王宛童在县里逛了一阵,之后,周小叔也忙完了,周小叔忙完之后,便开着小货车,送周彪和王宛童回八角村了。
    王宛童的书包里,装着那只从彭老板店里捡漏捡来的花瓶,这是她第一件捡来的宝贝,价值一般,但也不是小钱,不过,她是暂时不会出手的。
    暂且,先把这宝贝收起来,将来有朝一日,或许能用得上呢,于是,她来到了师父符老的家里。
    毕竟,什么宝贝放在外公家里,都是不安全的。
    这不。
    她来到了师傅家里。
    师傅已经出远门了,这些宝贝,暂且放在师傅家里吧。
    ……
    过了几日。
    早上。
    王宛童刚背着书包走进教室。
    她刚坐在位子上,就看到周彪走了过来。
    周彪说:“王同学,我小叔昨儿到我家来吃饭,他和我说,他在县里遇到了一个人,那个人指名道姓,说是想找你。”
    王宛童的眼睛眯了起来,没错,她那日和常先生聊了几句之后,便和常先生表示,若是想联系他,只要通过周小叔便可。
    周小叔在那个集市里,算是小有名气的倒卖商,只要常先生肯花点心思去找,自然是能找到的。
    王宛童之所以没有直接告诉常先生自己在哪里,她是在给常先生考虑的时间。
    王宛童对周彪说:“那,那个人和你小叔怎么说的?”
    周彪说:“那人说,下次集市大会再见。”
    王宛童点点头,说:“嗯,明白了。”
    周彪传达完小叔的意思之后,他说:“哦,对了,王同学,我有道题想问问你。”
    王宛童说:“说吧。”自从上次,她和周彪一起去过县里的集市之后,她就发现周彪特别喜欢学习了,每次一遇到不懂的问题,就会来问她。
    王宛童倒是不嫌麻烦,毕竟解释这些题目,对她来说是轻而易举的。
    坐在王宛童身边的程辛,他对周彪说:“周彪,你老跟王宛童请假,我可不开心了。”
    周彪说:“班长大人,怎么了?”
    程辛说:“你问王宛童的问题,我全都能解答,可是你却只问她一个人,我是多没存在感啊。”
    周彪哈哈大笑起来,说:“我这不是座位离王同学比较近吗?我过去你那边,还要绕上一大圈。”
    程辛摇摇头,说:“行行行,你怎么说都是有道理的。”他知道王宛童是个伶牙俐齿的,他是说不过王宛童的,倒不如,现在认输还来得快些。
    王宛童说:“瞧,我们的班长还会吃醋呢?周彪,你以后也去问问班长大人,免得班长不高兴啊,扣你平时的操行表现分。”
    ☆、第103章:写小纸条
    第103章:写小纸条
    二年一班实行的班级制度,是同学们靠平时的操行表现分得到的。
    比如上课说话,被老师点名,比如作业没写完,比如上学迟到之类的,这些需要被惩戒的行为,都会被扣掉操行分。但是如果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或者平时的考试成绩进入了前十名,又或者该获得奖励什么的行为,都会得到操行分。而操行分的分数越高,期末得到的奖品也就越丰厚,甚至可以说,直接和奖状挂钩。
    这个操行分制度,并不是一开始就实行的。
    而是王宛童和班主任吴老师提出的,她知道,吴老师在乎学生们的成绩就提升,而学生之间只有相互竞争才会有进步,这也是城里的学校,时常会用的一招。
    吴老师当时听到了王宛童出的主意,她觉得不错,便立刻采用了。
    一开始,老师们和学生们都不太习惯,但是渐渐的,大家都习惯了,老师们,更是觉得好用,毕竟,学生们为了获得更高的操行分,都你追我赶着,各个都不认输。
    紧接着,不仅仅是二年一班用操行分制度,整个年级都开始用了,再后来,整个学校都用着操行分制度,老师们都觉得好用得不得了。
    吴老师作为操行分的创始人,就连校长,都对吴老师刮目相看起来,毕竟,作为教育者,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很多的困难,吴老师只用了一招,就解决了所有的问题,为此,校长还给吴老师颁了奖状。
    二年一班的操行分记录,全靠班长一个人统计,可以说,程辛掌握着班长56个同学的生死大权。有些人想走歪门邪道,给自己的操行分加分,程辛呢,从来没有动摇过自己正直不阿的信念。
    但是,说到随便给人减分,程辛有没有那么公正,那就一定呢。
    是以,周彪立刻点头哈腰道:“班长大人,对不起,是我从前做的不对,我以后改正,我会多和你学习,多向你请教,你就是我的灯塔,我的指路明灯。”
    程辛懒洋洋地笑了笑,他没有说话,不一会儿,上课铃响了。
    ……
    二年一班。
    上课铃响了。
    这节课是数学课。
    许愿老师站在讲台上,他并不着急上课,而是扫视了全班的人。他说:“同学们,下一周,我们将面对两个艰巨的任务。第一,我们班,将派出一位同学,去市里参加市奥数竞赛,第二,市教育局领导,将会来我们学校视察工作,我们班,被学校选中作为公开课的示范班级。在此,我希望,在下一周,我们每一天都能以最好的状态学习,大家可以做到吗?”
    原本二年一班,选中了两个学生去参加市竞赛,只不过王宛童不愿意参加,和班主任吴老师协商了之后,这个名额并没有落在二年一班,而是按照那次模拟考试的成绩顺序,择取了另外一个班上的学生了。
    是以,班主任吴老师不太高兴,班上的同学也不太高兴,他们原本以为挤掉了王宛童,机会就会落在他们头上,看来他们想多了,特别是之前,提出一定要看王宛童试卷,质疑王宛童成绩真实性的男生,他更加难受了。
    当然。
    失落的事情总是平常所见,市竞赛参加不了,老师的公开课,对学生们来说,也是一件好事。
    一般来说,公开课,老师会讲解更新更有意思的内容,会让学生直接受益,而按照操行分制度,在公开课上,只要积极回答问题什么的,都会获得双倍分数。
    有些学生平时的操行分不多,可以靠着这一节课,打个翻身仗。
    此时。
    一个学生举起了手,许愿瞧见了,他说:“这位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呢?”
    那学生站了起来,说:“许老师,我想问问您,公开课上,我们的操行分是否按照规定,会有双倍,当然了,如果我们能得到双倍的积分,班长去参加竞赛了,没办法参加公开课,且没有在竞赛中获得名次,自然没办法获得竞赛获奖名次积分,他失去了这次机会,这样对他来说,是不是很不公平?”
    许愿老师说:“你说的没错,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位同学,包括现在在做的所有同学,或许你们时而会陷入误区。你们总是执着于操行分数的多少,执着于期末得到多少的奖状,却忘记了学习本身的乐趣和目的所在。”
    许愿老师其实是不怎么赞同操行分的制度的,只不过全年级都在搞这个制度,他呢,也就只能从众了,然而,他的心中,始终还是有一杆秤的。
    他继续说道:“操行分,不代表一个学生的一切,它只是一个数据,一个衡量的标准,但绝对不是唯一的标尺。操行分让我们有了竞争的意识,但我希望,你们在学习中,能忘了操行分这回事,更加关注自己学习的知识点,有没有掌握。可能你们现在还小,学习数学的知识还比较简单,你们没有意识到,数学是一门严谨而深奥的学科,很多人穷尽一生,都没办法掌握数学所有的知识,但是,数学能够帮助我们更好的生活,这就是它存在的价值和意义,也是我们学习它的理由。”
    许愿老师啪啦啪啦说了一大顿,同学们其实早就习惯这个数学老师,比语文老师还要啰嗦了。
    二年一班的班主任吴老师,也就是本班的语文老师,她说话简短干练,一句废话都不会说,每次开班会,都能在二十分钟以内,速战速决解决问题。
    吴老师的作风,像是男人。
    许愿老师呢,反而像个女人。
    不过,许愿老师上课上的很有意思,再加上人年轻又帅,和同学们像是朋友们一样相处,同学们其实相比吴老师,更喜欢许老师一些。
    王宛童身边的同桌程辛,他对王宛童小声说:“你瞧瞧你这个操行分这破制度,不光是把我累的要死,也让大家变得急功近利了。”
    王宛童什么都没说,她其实并不喜欢竞争,但是,所有的进步,都来自于竞争。动物需要竞争,作为高级动物的人类,更需要竞争。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