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粒之尘 - 18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8
    考点在十公里之外的市二中。林昭提前查好了地铁线路,不像别的同学被家长车接车送,他考完一科就坐地铁回家吃饭,睡醒了就又去考下一科。
    可以决定未来人生命运的两天被林昭过得和平时一样普通。
    考完最后一科,周围的同学都跟疯了似的。还没走出校园就跳啊闹啊,欢跃地约定晚上要去占领全市所有的ktv和酒吧。
    肩上的背包变得很轻,衬得人脚步也轻快了。层层迭迭的云在黄昏的天边大刀阔斧地铺开,天空变得广阔极了,好像真有一番大天地等着他们去闯荡。
    想到即将离开李知禾,林昭心里酸酸的。他在心里默念许多遍“当断不断,必受其乱”的洗脑包。
    除开那些酸涩不明的混乱情感,林昭自然也有一些少年人的意气风发。今天一过,那就是天高海阔,山长水远了。好像不管做什么都是最正正好的年纪,他有满腔的体力和热血。
    回到家,林昭把所有的书本都收到箱子里。他在回来的路上买好了箱子和胶带,准备寄快递发往老房子。
    李知禾从他到家起就始终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她使劲瞧了瞧他的脸,看不出一丝开心或兴奋的表情,心想坏了,多半是没考好。
    林昭一言不发收拾家当的样子在李知禾眼里寂寥极了。因此,吃晚饭时,李知禾冷不丁地说了一句:“没关系的,人生又不是只有高考这一条路。”
    “啊?”林昭的眼睛从手机屏幕上移开,问:“你在跟我说话?”
    李知禾沉默点头。
    “我还不确定我考得怎么样。”林昭把他的手机页面给李知禾晃了一下,说:“我正在对答案,好像考得还行。”
    “真的?”李知禾如释重负。林昭学得那么辛苦,她认为他理应获得回报。
    “你可真是勇士。”李知禾竖起大拇指:“刚考完就敢对答案。那你准备这个暑假怎么玩?要安排旅游吗?”
    刚刚高考完的人分明是林昭,可李知禾看起来比他还兴奋。
    “我跟夏波的表哥说好了,这两个多月去他店里帮忙。”林昭认为还是有必要说明一下接下来的安排,他也是在说给周丽蓉听:“暑假这段时间买电脑的准大学生很多,我既是帮他,也是提前了解一些计算机知识。”
    接下来的两天,林昭一有空就收拾东西。李知禾有次路过,从虚掩的门往里看见整个卧室都快被清空了。
    林昭没说具体哪天走,但每个人都知道他要走了。他不会留到出成绩、填志愿的那一天。
    李知禾最近一放学就往赵彦明家里跑,特别是周末,一待就是半天。赵彦明不像以前那么无所事事,现在不是捧着本历史大部头苦读就是对着棋盘钻研围棋。
    李知禾不计较这些。六月的初夏,鹦鹉叽叽喳喳的叫声让人昏昏欲睡。
    “你想睡觉能不能回自己家去睡?而且升旗手要走了跟你来我家有什么关系?”赵彦明简直搞不懂李知禾。
    “我不想面对离别的场面。”李知禾趴在桌上,闷闷不乐地说:“而且万一他有什么话想对我妈说呢?他以前那么忙,可能没机会说。”
    “他不是你妈的大姑母的儿媳妇的堂叔家烧锅炉的儿子吗?”赵彦明还是不理解:“别讲那些假大空的场面话了。让他爸妈请你爸妈吃一顿饭,再给个红包表达感谢,那才是最实用的。”
    赵彦明这套大人间的社会规则竟然适用在了林昭身上。李知禾再回到家,林昭已经离去,没有留下一点痕迹。取代他的是一个最新款的滚筒洗衣机。
    “他给我们家买了个洗衣机?!”李知禾站在阳台问周丽蓉,她从来没见过谁送礼送得如此朴实。
    “对啊,买成一万多呢。”周丽蓉饭也没做,光等着安装工人上门了,预计一会儿去下馆子:“你这个小舅舅还是有点良心的,知道你妈辛苦。前几天洗衣机坏了,我一个人在厕所洗你和你爸的衣服洗到半夜。本来还想过两天找人来修呢,没想到他这么有心……”
    李知禾穿过地上的泡沫和塑胶袋,走出阳台。
    周丽蓉还在絮絮叨叨地抒发心情,李明东已经坐在沙发把电视调到中央四台,准备收看最新一期的《海峡两岸》。
    好像什么都没有改变。
    *
    除了在电脑城打工,林昭回去的第一件事就是给自己也置购了一台电脑。经过漫长的等待,林昭在25号晚上守着电脑不停刷新页面,查到了高考分数。
    考得还不错,比一本分数线高了好几十分,填报志愿应该比较能有余裕。
    林昭拿出手机点开微信,在几个姐姐的头像上停留几瞬,最终又觉得没什么好分享的。老张夫妻早已入睡,林昭也不打算吵醒他们。
    无人分享喜悦的夜晚变得很长。
    林昭这个时候才想起来查查哪所学校的计算机系不错。论坛网站稍一浏览就是几个小时,很多人都把住宿条件列为了择校的重要考虑因素,林昭倒没有这些要求,他只想去个远一点的地方。考虑来考虑去,他把目标院校锁定在北方和东南地区的两个一线城市。
    林昭把历年分数线都汇总起来做成表格,与自己的分数一一对比。林昭没有拘泥于专业排名,而是倾向于名字响亮一点的大学,他觉得这样有利于找工作。
    林昭的目标很明确,不论选哪个大学,他只报计算机系。就这样,返校填报志愿那天,林昭是班里最先上交志愿表的学生。离开教室前,孙老师站起身,说了些祝愿的话,随后给了他一个拥抱。
    和孙老师告别以后,林昭走出教室,第一次在气氛紧张、管理严苛的六中感受到吹拂发丝的微风。
    以前从来都是步履匆匆,从没发现过原来六中教学楼下方的小路那么蜿蜒幽静,还有挂满了藤蔓的回廊,炎炎夏日里每次穿行都能感受到袭袭凉意。
    大概是心有所念,李知禾从教室里跑出来时,林昭连呼吸都忘了。她笑得很开怀,后面跟着同样大笑的蒋瑶和一脸恼羞成怒的赵彦明。
    蒋瑶没走几步就返回去给赵彦明道歉,说她是不小心看见他微博的,又问他到底要为了谁努力学习。
    赵彦明自然是以怒吼回应。李知禾假装遭受了动漫里的冲击波,动作夸张地原地做波浪摇摆。
    直到低下头,透过银色的不锈钢栏杆,林昭才发现自己原来是笑着的。
    填报志愿的高叁生不便在校园里多作逗留。随着陆续有人从教室里出来,林昭也大步离开了六中,这个他最初百般抗拒的地方。
    *
    在电脑城的工作停在了大学开学前一周。夏波的表哥很舍不得林昭,抛出橄榄枝道:“以后每年寒暑假都来我这儿吧,我给你涨工资。”
    “行。”林昭答应得很爽快,“我有空绝对来。”
    他花了一天时间收拾行李,把春夏秋冬的衣服基本全带上了。林昭没带生活用品,他计划到了学校再去附近的超市买。
    拢共就一个行李箱和一个大背包,林昭还算清爽上阵地坐上飞机,在四个小时的航程后到达他即将求学四年的大学——Y大。
    林昭对大学是有一些憧憬的。Y大虽然不是最顶尖的那几所大学,但在综合类大学里算是全国着名的985,也是他当时所填报的第一志愿。
    几个大二的师兄早早地举着牌子等在接机出口。林昭很顺利地与师兄们会师,乘坐机场大巴到了大学城。
    林昭一路都认真听师兄的介绍。据说如果要坐地铁去学校,很长的一段路程里,每隔一站的站名就是个名牌大学。暑假会有很多家长专门带着孩子来乘坐这一条线,然后苦口婆心地说:“娃啊,你要是考上这里的哪个哪个站名,我和你爸就满足了!”
    车上的一行人都笑起来,林昭也跟着笑。
    毕竟是首都,再加上知名学府聚集,这一片区自然就成了文化和学术的交流中心。据师兄说,除了娱乐休闲的场所丰富新潮,实习、兼职、志愿者活动、与全世界最精尖的行业翘楚交流参会的等等机会,光是信息获知的渠道之广就是别的大学没法比的。计算机专业方面,学校的设备和财力更是顶级,每年还会安排和世界各地大学生的比赛与磋商。
    考进Y大的学生多少都有些为母校感到自豪。这些介绍虽然不免有一点夸大的成分,但这些恰好正是林昭所想要的。
    办校园一卡通、开通校园网、到辅导员那里报到、领取寝室钥匙,林昭一下午都在绕着广场办理各种事务。其中还包括时不时冒出的社团邀约,林昭分身乏术,只好留下电话说以后再聊。
    他从来都不知道原来一个学校可以这么大,他提着行李箱走了二十多分钟才走到宿舍。
    寝室是四人间,其他叁人都已经到了,他们的父母正在帮着铺床。一见林昭进来,叁人都很热情地迎上来,说要把他拉进寝室群。
    顺理成章地依次汇报完家乡、年龄和高考成绩,他们按照年纪把四个人分成老大、老二、老叁和老四。
    林昭留了一级居然还不是最大的,只排第二。老大是个复读了两年的邻省人,名叫周泽山。
    作为年纪最大的人,周泽山很自然地承揽起寝室长的重任,开始统计寝室还缺什么苕帚、簸箕一类的物什,打算稍后就去买。
    林昭本来也打算去超市,便主动请缨和周泽山一起去,还可以帮忙拿拿东西。
    几个室友都是第一次离家,一到晚上有聊不完的话题,讲恋爱史讲得天都快亮了才睡。第二天的军训当即给了所有人一记当头棒喝,顶着烈日站了一天军姿,一到晚上所有人都沾上床就睡着了。
    团结艰辛的军训足以让所有人都互相熟悉起来。林昭不知是不是因为曾有过当升旗手的经验,他很快被教官提拔为第一排的门面“士兵”,还让他喊口号。
    短短一周时间,林昭已经被七八个女生搭讪要联系方式。虽然他都礼貌拒绝,但大一新生里有个帅哥叫林昭这件事还是传开了。
    军训结束当晚,周泽山老油条地在宿舍里点了支烟,深吸一口,说:“妈的,我的这个老腰呀。待我歇一歇就去撸串啊,谁也不许不等我。”
    老叁饿得前胸贴后背,嚎道:“室长,你能不能少抽两根!本来就饿,一闻这烟味,头都晕了。”
    他打开窗户回来,就听见周泽山凄凄惨惨地说:“我读了叁年高叁,叁年啊!那么难熬的日子,我不抽两支烟,怎么熬得过来?”
    仅仅一周,这个故事就成了老生常谈的段子,常讲常新。
    大学生活是轻松自在的,学习似乎变成了很小的一部分。林昭刚刚和室友熟络起来,又被班里同学拉进了同乡会,形式基本是说家乡话认校友为主,聚餐为辅。
    没完没了的活动里,林昭差不多认识了学校里的所有老乡。就在他打算告知那位同学以后不再参加同乡会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出现了。
    冯末羽在他的宿舍楼下等待许久,一见林昭出来,她由一个与林昭见过两次面的老乡引见道:“林昭,真没想到我的邻居就是你的高中同学。我上次跟她一起吃饭,不经意聊起了你,没想到都认识。我们今天必须得一起聚聚了。”
    冯末羽微笑着站在一旁,她伸出手对林昭说:“你好啊。我考进了旁边的传媒大学,离你们学校很近,真有缘。”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