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二三事 - 末世二三事 第18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进了铁铺,严璐率先开口:“这狗上次我们来也没这么凶啊。”
    “见了血了。”刘铁匠说,“十几天前村里半夜闯进来几个小偷,我这狗直接挣断了狗链,要不是我出来及时,其中一个人就要被咬死了。”
    于是大家都懂,这血是指人血了。
    就跟城市里很多人喜欢在小区里饲养被禁止的大型犬一样,在外人看来分外凶恶的狗在刘铁匠眼里还是从前那只听话的小狗,加上抓小偷有功,刘铁匠就更乐意养着它,虽然吃得有点多。
    “现在已经有人开始偷东西了吗?”赵志文问,他们村附近治安一向良好,已经很多年没发生过哪家东西被偷了的事件。
    刘铁匠摇头:“没吃的,没用的,可不就要用偷的。你们买什么?看你们背着粮食也知道钱不管用了。”
    “我们买镰刀,就是不知道你这里的东西怎么卖。”严非说。
    刘铁匠倒是先没回答他,而是对景临抬了抬下巴,“把你背篓里的菜放下来我看看。”
    在聚灵阵里长成的小白菜被拔出来好一阵都还是新鲜的,而且景临出来之前还特意往叶子上面撒了水,这会儿还没干透,所以看上去很是水灵。
    刘铁匠大概翻了一下,问景临:“能吃吗?”
    “可以的。”景临直接掰了一块叶梗下来,又掰成两小块一块自己吃了一块递给刘铁匠,“你可以尝尝味道。”
    刘铁匠把叶梗放进嘴里嚼了嚼,然后点头:“味道不错,怎么卖的?”
    景临实话实说:“这东西第一次卖,看粮食行情定价格。”
    刘铁匠把几个人带到屋子的一个角落,指着架板上的一排长柄镰刀,说:“都是附近的熟人,我做生意也从不欺瞒人。这种镰刀十五块一把,按从前的话,你们带来的小麦一把得要十五斤才行。不过现在外面的粮食很贵,昨天才有人用小麦从我这里换了东西回去,一把镰刀只用了两斤小麦。不过我家里不缺小麦吃,你把背篓里的菜都留下,我给你十把镰刀怎么样?”
    景临背篓里的菜少说也有十斤重,一斤换一把镰刀,对景临他们来说是绝对划算的。不过蔬菜比饱肚子的小麦还贵,看来大部分变异后的蔬菜因为味道难吃也给人们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也是景临他们疏忽了这一点,他们小队能吃上新鲜蔬菜的,也就他们三家,其他人哪个顿顿不是咸菜就是泡菜要么就是干菜,已经有很多人好多天没吃到过一口新鲜的蔬菜了。
    刘铁匠他们村里的情况都是这样的,菜园里的菜都变得很难吃,而好吃的都罢园了。天天吃不到肉就算了,连蔬菜都吃不上了,刘铁匠和家人都连续便秘好几天了,必须得吃新鲜蔬菜改善改善。
    于是最后景临用小白菜换了十把镰刀,还用五十斤小麦再换了十把镰刀,两把菜刀,一把砍柴刀。严非则是两把菜刀,一把砍柴刀,十来把镰刀。
    离开了刘铁匠家,几人背着一背篓的刀回去。走的时候,刘铁匠还问景临家里还有没有小白菜,都是怎么种的,他们村里也有人种小白菜可味道也不好。景临自然不可能对他实话实说,只说种在那里没人管过它自己长成这样的,家里剩的也不多了得留着自己吃了。
    于是刘铁匠只能作罢,分外的可惜。这小白菜生吃都不涩嘴,味道委实不错。
    回到村里,恰好遇上其他人,看到景临他们去换了镰刀回来,也才想起自家也该准备这些东西了。然后问了问镰刀怎么卖的,景临跟他说了两斤小麦换一把镰刀,那人脸色顿时有点不好。他是刚从外面回来的那批人中的一个,挨过饿,所以很看重粮食,听说要用粮食换才行,就有点舍不得。
    然而这并不是不舍得就不换的,景临提醒他刘铁匠那里的镰刀不多了,要换的话就赶快,其他村里也有人去换过了。
    于是那人也不敢再犹豫,若迟了一点换不到之后还不知道到哪里再能买得到呢,到时候家里收粮没工具难道用手拔么。刘铁匠好歹是认识的,在别人那里买肯定不会比他更便宜的。
    于是赶紧去通知了几个相熟的人,称好了粮食拿着武器就出了村。
    这一趟用时不多,景临几个回到家的时候都还早。赵承怀说要去砍竹子,编几个箩筐收粮用,正好试试刚换回来的柴刀。
    村里像赵承怀这般年纪的老农,基本都会几个用竹篾编东西的手艺,夏天扇风的竹扇子,装菜滤水的筲箕,扫垃圾的撮箕,装东西的背篓和可以用扁担挑的箩筐等,都可以用竹篾来完成。
    村里的竹林在最靠山的地方,每户人家都有一小块属于自己的竹子,赵承怀挑选着砍了十几根比较合适的竹子回去,不仅要给自己编,还要给严非家准备。严锐锋知道赵承怀要编箩筐的时候就跟他说了,给自家也准备几对,他们家毕竟没种过粮食,很多农具都没有。而赵承怀给他箩筐,秋收的时候他会带着儿子女儿过来帮忙的,至于周菲菲,严锐锋一直都是自家老婆自家疼,家里的重活脏活有自己和一对儿女忙活就够了。
    一人手里两边各拉着一根竹子拖了回去,在院子里把所有的枝丫都剔光后,赵承怀就忙活开了。
    编箩筐是个技术活,一对箩筐编得结结实实的,能用好多年。赵承怀连着忙了好多天,村里已经有人开始收谷子了,才把所有的箩筐编好。
    很快,赵家也加入了秋收的行列。
    割谷子的是景临和严非还有赵志文,力气越来越大的严璐和赵承怀负责把割好的谷子大力甩在斗方壁上给谷子脱粒,严锐锋则把谷粒装袋,搬到木板车上用马拉回去倒在院子里,周菲菲负责把谷粒铺开翻晒,周玉就在厨房里忙活三家人的午饭。
    因为力气大的原因,一把谷子严璐只需要摔上两下就能把成熟的谷粒都摔下来,速度快的景临他们三个人都供应不上。景临他们还好,每天晚上睡之前修炼一下,能睡个好觉,早上起来再修炼一下,一天的精神都很充沛,体能也在每天不间断的格斗训练和灵气的冲刷下越来越好,虽然很忙,一直弯着腰,但也没觉得怎么累。
    赵承怀就不行了,毕竟上了年纪,几人让他摔谷子就是考虑到一直弯腰对他不好,但就算这样,一直使力气也非常的累人,于是严璐大手一挥,让赵承怀去边上歇着去,她一个人就行了,等她忙不过来的时候再过来帮忙就行。
    这一举动让三个大小伙子无比汗颜,一个妹子顶三个汉子用,就算是她力气大的原因,也让几个人觉得不好意思。特别是经过他们家田地的其他村民,看到赵承怀在边上歇着,一个漂亮的姑娘在那里挥洒着汗水,都会开口取笑几句,不过都是善意或是羡慕的,因为严璐的大力气,几乎村里所有人都知道的。
    赵家和严家走得近村里人都知道,也大概知道两家人的意思,从前要是谁家有严璐这么漂亮的媳妇儿,那都挺羡慕的,更何况这个媳妇儿力气大,还是干活的一把好手,都无比羡慕赵家的好运气。
    第39章
    秋收期间,村里气氛都不太好。今年亩产太少了,从前即便减产了,一亩最少也不会低于八百斤。但是今年算下来,村里人家一亩能达到四百斤的居然一个都没有,最好的也就是三百来斤,差一点的才两百多一点。
    傍晚的时候是村里人收拢晒在院子里的谷子的时候,在搬进屋之前都会先搬出自家的木风车风秕子,被吹出来的空秕粒像小山一样堆在地上,叫人看了心痛无比。
    景临他们几个配合着收起稻谷来尤其的快,别人家四个老把式收完一亩地,他们四个能收完一亩半。脱粒的后来只有严璐一个人了,赵承怀都是在家风秕子。
    不过就算他们收的快,也还是要请人回来帮忙。因为每年收谷子期间,总爱持续性的阴天下雨,这样很容易出现因为抢收不及时,稻谷倒伏而发芽的情况,很多时候就算及时收回去了,没有太阳晒不好也容易发霉发芽,所以都是越早收回家越好。赵志文家田太多了,加上景临家的一共十多亩。就算他们几个动作快,但是工作量也不小。所以秋收没几天,赵承就放话出去,村里其他人家里忙完的可以来帮他家收谷子,报酬是一亩地八十斤稻谷,自带工具不管饭。
    因为粮食的大幅度减产,哪怕旧粮还有,新粮也够吃到明年这个时候,但是谁知道下一年的粮食是不是还会继续减产,所以村里人都开始有了真正的危机感。八十斤稻谷和以前的人工费自然不能比,听着不算多,但在如今大量减产的情况下,也绝对不算少了。所以村里略有空闲的人都来争相报名。
    不过村里除了他家,第二多的就是廖淑芬家,因为严非家的田地还在她家手上,也有十多亩。
    廖淑芬家收起来就没有赵家快了,他们家四个人,小儿子吴健雄是个好吃懒做的,一听说今年得下田干活就装病,不是肚子疼就是脑袋疼。廖淑芬宠儿子,他说什么就是什么,就放着个大小伙子在家清闲着,自己和丈夫还有大女儿下田。
    这些活吴美丽还没嫁出去的时候都是经常干的,从前最怕的就是夏收和秋收。自从她嫁给王家强后,这些活儿就再也没沾过手,那时候大家都用收割机收了,往家运粮也有婆婆,就算风秕子的时候也只是站在那里懒懒的摇风车,重活都交给了婆婆。这几年她过惯了安逸日子,一想到自家十多亩谷子腿就先软了。不过因为住在娘家有什么不满也不敢说,所以只能想着法儿的偷懒,拿着镰刀弯腰没一会儿不是要喝水就是要上厕所,因此她家田地附近时不时就会响起廖淑芬骂人的声音。
    等到中午回去了,吴美丽累得都快站不直了,就这样还要去煮一家人的饭,叫躺在床上发霉的吴健雄帮着烧下火还得被廖淑芬说,“你架几根木柴进去就是了,没见着他生病了啊!”
    吴美丽气不打一处来,眼泪都流出来了,知道父母重男轻女,但村里也没人像他们一样这么折腾自家女儿。
    后来听说赵家请人帮忙,吴美丽就提出他们家也请人帮忙好了。廖淑芬有点意动,毕竟自己和丈夫岁数也大了,身板早不如从前,这两天干活下来,晚上腰酸背痛的睡都睡不着。一问赵家给的报酬,一听一亩八十斤稻谷,顿时就舍不得。
    “太多了,听说现在外面粮食都没地方买,一亩六十斤我还能考虑考虑。”
    “这还要考虑啊!”吴美丽急忙说,“别人家都收完了就剩我们家的了,我们三个人得收到什么时候啊?万一要再下雨,田里的谷子还要不要了!”
    廖淑芬骂道:“一亩六十斤呢,我们家还有好几亩,这么多亮粮你出吗?”
    吴美丽很想说“我出就我出”,但是之前她从王家要回来那么多粮食在家里还没什么地位,等到她的粮食吃完了,恐怕更是没有说话的份儿了,所以她忍住没开口。
    最后还是吴大兴拍板:“还是请人吧。”万一得不偿失,那哭都没地方哭去。
    既然吴大兴都这么说,廖淑芬只好不情不愿的同意了。
    村里人紧赶慢赶,总算把田里的庄稼都收完了。
    赵家去掉请人的报酬,最后十多亩水稻收获三千多斤稻谷,前后两块水泥地都晒着谷子,楼房顶上还背上去许多敞着风,因为有彩钢瓦遮掩,晒不到太阳但是也淋不到雨,只要多翻几遍,谷子一样能脱去水分。
    傍晚,院子里点着煤油灯,赵家人都在摸黑风秕子,严家人也在帮忙。把谷子倒进漏斗里,风车把手吱呦呦的转,在谷子收仓之前,晒过的谷子每次都得这么筛选一遍。
    严非脖子上挂着擦汗的毛巾,和景临坐在椅子上休息,感叹道:“现在才知道什么叫‘粒粒皆辛苦’了。”他们每天下田之前,要把前一天晚上收起来的谷子搬到外面倒出来晾晒,有的时候正在田里忙活,遇上突然变天了,还要立即跑回去收粮。每天都是大太阳,出去就跟站在火炉里一样,风秕子时吹出来的稻谷灰黏在身上,又热又痒,非常难受。他们每天都在紧张忙碌中渡过,几个人手上都是割谷子割出来的水泡,腿上还有不小心被镰刀割出来的伤口。
    把自己当汉子使的严璐一双手也酸得厉害。
    不过好在都忙得差不多了,就剩下田里的稻草还需要拉回来了,玉米地里的玉米杆也还需要砍掉拉回去,这些都忙完了,就能清闲了。
    严璐把最后一点稻谷倒进风车漏斗里,赵志文在那摇风车,她走过来,感慨道:“去年这个时候,我都已经在学校里快活了。这么热的天儿,吃着雪糕,吹着空调,多美啊!傍晚还能跟同学们出去吃吃烤肉!”
    一听到肉,景临几个不约而同的都动了动喉咙。他们这个月来,吃的最好的一顿就是那只大螃蟹了,身上的蟹黄装了两大碗,大钳子和蟹腿里的肉也非常鲜嫩。最近因为活重,景临他们还特意挤时间去鱼塘里又下了几回网,结果一无所获。他们这几天的菜里倒是天天都有肉味儿,但是不是罐头就是密封袋装的,吃下去不少但感觉肚子里还是没油水,而且他们家伙食还算好的,起码一直都有新鲜菜吃。村里其他人就不行了,种下去的新菜连生长期最短的小白菜都没冒头,生长期似乎都变慢了到现在菜地里都光秃秃的一片,最近干活这么累,又吃不好饭,所有人都一脸菜色,马仁善他家孙女和他大哥两个小孙子,这两天因为便秘就一直哭,吃药也不管用,家里大人都快急坏了。
    可是景临又不能把自家有新鲜菜的事儿说出去,他每天拿菜到赵志文家都是用背篓背,面上还盖一层布遮着。他要是把这事说出去,村里人多嘴杂的,而且不能保证他们都没有坏心思,万一出了点什么事儿,倒霉的还是他自己。
    都是才几岁大的小萝卜头,景临想到乐乐也觉得他们可怜,菜不能拿出去,景临就悄悄的一人一瓶果酱给送了过去,还特意给了孙莉莉一瓶,马淳正心里有数,景临送果酱这事跟两家里人都说了不准告诉别人,当时景临买那么多水果的时候他也在场,心比较粗没考虑到自家小孩身体问题,只以为能吃饱就没事了,当时还暗地里嘲笑景临不会过日子呢,现在想想脸都臊得慌。
    几个小孩吃了后情况稍微好了一些,虽然难受,倒也不至于总哭了,但一瓶果酱能有多少,没几天就吃完了,所以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把所有的谷子都装在箩筐里搬进了屋,严非一家人准备离开,就在这时,马仁善提着灯急匆匆地向这边走来,他身后还跟着几个人,马淳正,马淳康还有村里一对年轻的夫妻,男的叫唐豪,女的叫唐云燕,俩人是附近少见的同姓夫妻。
    “严非先别走。”马仁善叫住严非,“出了点事,可能要你帮忙。”
    “什么事?”于是严非又走回来,好奇地问。
    马仁善指着唐姓夫妻,说:“你知道他俩的女儿唐糖吧,一个十四岁的小姑娘,说是进山了,到现在都还没回来。”
    “进山?”严非惊讶。
    景临几个也围了过来,这小姑娘胆子也太大了,现在外面那么多变异动植物,随时都有危险,附近的山林村里大人都不敢随意靠近,她一个小姑娘居然敢跑进去?
    唐云燕哽咽道:“之前家里的猫走丢了,就在前几天晚上忽然回来了。它变得很大,站起来比我都高,但是依然认识我们,而且它回来的时候嘴里还叼着两只野鸡。它像是专门回来给我们送野鸡的,放下野鸡就走了。那之后它每天都会回来送一次东西,不拘白天还是晚上,不是野鸡就是野兔,还有蛇和山鼠之类的。下午我们收工后,我又在厨房里看到被咬死的野鸡,我就知道咪咪回来过了,过后我看糖糖没在家,我就开始找她,以为她在别人家玩,但是村里我都问遍了,都没看到我家糖糖,我就想糖糖可能跟着咪咪走了。”
    而咪咪会去哪里呢,被它叼回来的那些东西,也就村子周围的山里才能有了。
    “所以呢?”严非问,“是希望我进山去找一趟?”
    “当然不会只让你一个人去。”马仁善说,“我儿子也会去,我还会再找几个人,因为听说你手上有功夫,带着大家去能更保障些安全。”
    这时周菲菲开口了,她说话听不太出来情绪:“什么叫更有安全保障?我儿子也就是比普通人能打一点。”她不爱听马仁善这话,好像把所有人的生命安全都交给了严非一样,要是万一出了什么事儿,不得怪到他儿子头上啊。
    马淳正赶紧开口:“菲姨您别误会,我爸他没别的意思。”
    “就是就是,我就随口这么一说。”马仁善说,黑夜下的脸色讪讪的。
    不过既然马仁善都开口了,他们家在村子里生活,也不敢保证自己没有央求村民的那一天,那不管山里多危险严非都得去这一趟。
    “我也去吧。”景临说。
    “也算我一个。”赵志文跟着道。
    “还有我。”严璐在旁边举手。
    马仁善在心里满意的点头,就算景临他们不主动开口,马仁善也会提出让他们去的。他想要是村里年轻人都像眼前这三个这么勇敢就好了。自从世道乱起来,他这个从前没啥分量的队长肩上的担子就一天天的重了起来,着实让他操了不少心。
    “那你们今晚上好好休息,明早天亮就出发。”大晚上的正是野生动物活动频繁的时间,再急马仁善也不会让他们举着火把去找的。不是他对唐糖的安危不上心,而是在这种环境下,这样做是对其他人生命的一种负责。
    他还要再多找几个人,叮嘱了几句后带着身后几人脚步匆忙的走了。
    严璐伸了伸懒腰,无奈道:“唉,还以为明天能睡个大懒觉呢。”
    景临也觉得可惜,虽然他生物钟在那里,基本醒了就睡不着了,但也不想每天一起来就有一堆事情等着做。
    三家人互道晚安,景临领着一直在揉眼睛的乐乐回去了。鸭鸭亦步亦趋的跟在他脚边,呱呱不知道又去哪里觅食了,这几天都不见身影。
    回到家,景临烧好洗澡水后,乐乐已经趴在沙发上睡着了,景临不得不把人叫醒给他洗了澡,还拿了个盆儿倒满冷水放在旁边给鸭鸭洗澡,等把两个小的都打理干净了,景临才去收拾自己。
    回到房间后,景临头一次没有立即修炼,而是画了几套基础攻击阵法。每天不管多忙,他都没忘记打坐和练习画符,之前下笔还阻滞的符法轨迹现在已经很是熟悉。
    景临画的攻击阵法,也是从聚灵阵演变而来,是把阵法里的灵气化为武器进行攻击,称之为小剑阵。因为是基础阵法,无法加入布阵之人的主观意识,所以凡是进入小剑阵里的活物,不管是人还是动物植物,都会被无差别攻击。这种阵法威力不大,会伤人,但要不了人命。对方武力值大于阵法时,灵气所化的武器对其产生不了伤害,所以攻击则是无效的。
    明天要进山,安全起见,景临不止画了几套小剑阵阵符,他还想画几套基础防御阵。
    基础防御阵分两种,一种以符纸为媒介,以步伐为辅助才能完成的,和景临布置聚灵阵的过程没什么差别。一种则是虚空画符。
    景临先是画了几套防御阵阵符,然后开始虚空画符。
    这是景临第二次尝试,他现在初动篇心法已经修习到了第十层,跨过这一层他就会进入乾坤篇了。
    手指在虚空一点,指尖开始汇聚灵气,没有上一次那样强烈的阻碍感,也没有上一次的那种令人窒息的危机感,他按照符法的轨迹慢慢用手指带动灵气。
    手像进入了一团黏糊的液体中,想要在里面搅动万分的困难。很快,景临额头便浸出一层细密的汗珠,手也控制不住的轻轻发抖,在他的面前,一张闪着流光的透明符纸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只需要一个收尾便可全部完成。
    景临几乎感觉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但是他不想在已经快要完成的时候放弃,不知不觉间,他开始运转起第十层心法来。眉心的气团跟着快速的旋转,周围的灵气再度汹涌而来,快速的在他身体各处经脉碰撞穿梭,身体忽然传来的猛烈疼痛几乎让景临的气息不稳。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