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后我成了大佬 -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 第168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两人比着坡面障碍技巧,却聊着u型场地的比赛,张开闭口的冠军,太不敬业。
    工作人员像是知道他们的“不务正业”,探头喊道:“67号。”
    余乐对白一鸣挥了一下手,抱着滑雪板,走了出去。
    阿尔卑斯山的清晨美的不行,昨夜下了场大雪却放空了天,余乐走出木屋,就看见瓦蓝的天空上漂浮着丝丝缕缕的云。
    太阳就挂在山顶上,白雪将光倒映,耀的人眼睛简直睁不开。
    余乐眯着眼,吸入一口冰冷的空气,再吐出的时候卷着一股浓郁的白雾,变换着形状升腾至天空,消失不见。
    收回视线,看向孙毅,就像昨日一样,孙毅已经在出发点站定,在余乐看向他的时候,他也看向余乐,目光交汇,余乐点了一下头,脸上的笑容都是鼓励。
    孙毅戴着的滑雪镜有反光的涂层,看不太清楚他的眼,但在余乐点头的下一秒,他也轻轻,轻轻地点了一下头。
    裁判就站在孙毅的左手边,说了几句简单的英文口令,孙毅就出发了。
    余乐这个时候才能走进出发平台。
    平台上有裁判、工作人员和摄像师,余乐走过去的时候,摄像师迎上前给了余乐一个特写。
    昨天下午余乐的成绩远远不够一鸣惊人,但是作为最新出现在国际赛场的一名华国队新人,第一次比赛就拿下76分,还是多少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关注。
    这是谁?
    为什么之前完全没听过他的名字?
    要知道一名优秀的滑雪运动员,需要足够的时间才能够培养出来,能够拿下这个分数,不可能在国际赛场上完全默默无名。
    可问过身边每一个人,确实对这位华国选手毫无印象。
    至少到目前为止,这位的排名也还挂在第10名的位置上啊!
    一番调查结果出来,余乐的身份也就跟着水落石出。
    这就……唔……跳水拿过世锦赛第三名?
    【黑人问号脸】
    这是什么章程,为什么我看不懂?
    看不懂无所谓,媒体的敏感度向来最高,这位摄像师小哥的耳朵里挂着的耳机,早在选手抵达赛场的时候,就通知他留意第67号选手。
    摄像师不明所以,听令行事,期间进出过小屋两次,每次都拍了好些余乐的镜头。
    这次比赛没有卖出直播版权,但转播权却已经卖了十三个国家,剪切后应该会有不少余乐的镜头出现。
    如今余乐上场,摄像师谨记导演要求,扛着摄像机上前,给了余乐一个特写。
    镜头下的余乐还没来得及戴上滑雪镜,那双狭长的眼睛映出太阳的光,眉宇浓丽,嘴唇上薄下厚,嘴角含笑,即便因为欧亚审美上有所偏差,依旧不能否认镜头里的这个人是个很精神阳光的小伙儿,尤其那张笑唇,还能够释放出莫名的亲切感。
    余乐一路往出发点走,摄像师就一路跟着他,看他戴上雪镜,看他来到坡边,看他低头最后调试设备,出发点的裁判一声令下,便似一匹神俊的黑马,踏雪无痕,滑下远去。
    距离远了,镜头无法再捕捉到余乐的身影,这位摄像师将镜头对准地面准备切换人物,下一位68号可是一位真的值得大拍特拍的明星运动员啊!蝉联两届u型场地的青年组冠军,还不值得拍摄吗?
    但这样想着,这位摄像师的目光却还是没忍住追着远处的身影,不明白为什么拍他?是因为外形比较好?还是因为会成为黑马?唔……
    余乐出发了。
    哪里顾得上摄像师有没有在看他,头顶上的无人机“嗡嗡”地响,还有游走在缆绳上的移动摄像机,追着他一路往下滑,将他的身影同步送至裁判面前。
    经过昨天的比赛,余乐今天被关注的目光更多。
    正因为他转项前的身份曝光,这委实神奇的经历,已经在裁判口耳边传开。
    “跳水?”
    “为什么?”
    “不过这么短的时间天赋真的很强。”
    裁判在上岗之前,交流了一下,大部分时候都在讨论余乐。
    这些传奇的经历当然不会为他带来更高分,更甚至因为他是一名有着丰富大赛经验的成熟运动员,裁判对他的表现也会更加苛刻。
    不过这份特殊未必是坏事,至少裁判们都记住了他,只要他表现的足够出色,裁判对他的整体印象会提升地更快。
    就比如有裁判这么说:“我对他的昨天的那场印象很深,流畅度非常高,这么稳定的发挥,我想只有不断通过大赛的锤炼,才能够达到的心理素质。”
    还有裁判说:“比起流畅度,我更在意的是他的空中爆发力,或许你们都注意到,他对空中动作进行过拆解,先转体然后摸板。这当然不值得鼓励,但他的爆发力真的太强了,我还第一次看见在上升阶段完成1080的选手,他只需要摆好姿势等待落地就够了。”
    也有裁判说:“华国在翻腾类的技巧上向来有优势,我对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是他u型池两周没有抓板。其实我已经看出了他的勉强,时间还是太短了,毕竟这是一个需要积累的运动啊。”
    “这么短的时间,达到这个程度,我倒是比较期待他以后的发展。”
    “他只是在消耗他在跳水时候的积累,坡面障碍技巧在进入高手场之后,他的成长速度一定会慢下来。”
    裁判很快分成了两派,看好余乐和不看好余乐。
    这没什么,很正常,就算是白一鸣,也有裁判不是很喜欢他。
    他们又不是“欧元”,总是喜欢用审视目光看待选手的裁判,更会有各自的立场。
    但不管喜欢还是不喜欢,余乐的第二场比赛已经出发了。
    他这场出发选择的是正滑,朝着他需要挑战的第一个道具,“彩虹桥”滑去。
    彩虹桥是朝上弓出的形状,大赛组为了让赛场更好看,在彩虹桥的下方还立了类似于彩虹形状的装饰物,红黄蓝绿整齐地排列在一起,当余乐从正前方,以270°的旋转,轻盈跳上去的时候,身体在倏忽间猛地站直,就仿佛真的在彩虹上漫步。
    平衡性太强了!
    身体姿势也很好看。
    这是和传统坡面障碍技巧运动员完全不一样的身姿,很养眼,有种说不上来的潇洒自如。
    彩虹桥上一般做不了【桥上跳】的技巧,余乐也没在这个道具上练过,自然不会勉强自己。
    只是当他从高处滑下来的时候,身体还是微微弯曲了下去。
    他可以更潇洒地完成这个道具,但他有自己想要挑战的动作,450°左侧转体反向下桥,是他在今天为自己设计的一个难度动作。
    毕竟450°他还无法完全掌握,再说初速度不太够,如果他不能在瞬间爆发出更强的力量,也做不出这个技巧。
    因而身体姿势必须变化,这正是个蓄力的姿态。
    转瞬间,来到彩虹桥的末尾,余乐憋住一口气,用了全身的力气往上一跳!
    就连旋转的姿势都优雅。
    滑雪是一个需要足够松弛的运动,而跳水却要紧张起来在瞬间做出一个复杂的动作组合,余乐确实不能像正常的滑雪者那么松弛,他的身体线条和动作姿态,在多年的跳水运动里已经被固化了。
    但也因此,余乐也有了很强的个人特色。
    下桥旋转的时候他跳的很高,脊背是绷直的,双腿也是,因而一旦他旋转的周数足够的多,那倒立“竹蜻蜓”的形状就更加地明显。
    滑雪板变成旋转的螺旋桨,身体绷紧又直又紧,在旋转一周多的同时,滑雪板在脚下出现瞬间的残影,雪似乎都飞扬了起来。
    随后。
    身体一曲,一直,反向落地。
    450°的下桥成功了!!
    余乐再度展现出他优秀的旋转和平衡能力。
    固然下桥的450°比上桥的450°更简单,但在这个赛场上能够完成这个难度的选手,还是相当有限,只有位于金字塔最顶端的高手才会在赛场上拿出这么稳定的表现。
    很好!
    看好余乐的裁判,很高兴能够看见余乐在第二场,完成更高难度的技巧,对余乐的整体能力又有了一个新的评估。
    才转项滑雪这么点时间,就可以掌握这么高难度的动作,还真是个非常优秀的运动员啊!
    而且,真的太稳了!
    余乐完成第一个道具,就往第二个道具滑去。
    这个街区有“屋顶”的设计,类似于变形的弧形桥,大赛组希望每个选手都能去挑战它。
    只是,如果已经挑战成功了一次,再去滑这个道具显然就是一种重复的动作,除非有更高难度的技巧,分数只会比第一次低。
    余乐当然不会再去滑“屋顶”道具。
    这一次,他选择的是一个有一层阶梯形状的平桥。
    270°右转上桥,270°左转下桥。
    【麻花】!
    非常的稳,流畅丝滑,无惊无险,轻松完成。
    旋转能力无敌了!!
    余乐落地,在他眼前出现的就是2周四米的跳台。
    也是这个赛道为数不多的两个跳台。
    但余乐这次没有选择跳台。
    他在上一场比赛,已经完成了他能够做到的最高难度的动作,除非他改变摸板方式,否则分不会更高。
    但这显然不可能。
    这个跳台太矮了,他的速度也不快,所以高度会非常有限,他的爆发力再高,也不可能把这个跳台动作拆开来做。
    与其做重复的动作,或者冒着可能失败的风险去做自己能力范围外的动作,余乐只能将目光瞄准两侧的道具。
    右侧又是一个简单的梯形平桥,他上一次已经做过了,这一次他别无选择,只能选择左侧的12米长桥。
    12米长。
    平桥。
    冷不丁一看,这应该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道具。
    只有外行人会这么想。
    之所以把最简单的平桥,设计成12米长,难道只是为了给实力不够的选手,一个比较简单的选择吗?
    当然不是。
    桥越长,说明裁判希望你在桥上能够完成的花样儿越多。
    最差也该有个【桥上跳】的动作吧?
    而且这个桥设计成这样,还有一个明显的暗示。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