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雪后我成了大佬 - 滑雪后我成了大佬 第198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也好要安静准备自己第二轮的比赛了。
    比赛一旦开始就进行的很快,12名选手流动性的上场,平均两分钟一个人,加上准备比赛,再到进行比赛,选手能够在中途休息的时间就只有不到20分钟。
    最近一直在洲际赛打转的余乐,很久没有感受到快赛程的紧张感,也差点儿忘记了在决赛场上,被高消耗支配的恐惧。
    当卡格尔滑下去,拦在余乐面前的警戒线再度被打开,余乐能够感觉到自己此刻的身体状态与第一轮微妙的不同。
    不是体力消耗的问题,而是身体的放松程度,好像在经历过了一轮的比赛之后,身体的筋骨都被彻底地拉开,但肌肉却不再那么紧绷,这是一个很好的身体状态。
    能不能出成绩就靠这一轮了。
    余乐穿戴好装备,再一次来到出发点,他直接侧立在出发点,一只脚横踩在坡上,然后转头看向出发点的裁判。
    深呼吸两口气。
    等待。
    这次卡格尔滑下去很安静,观众的反应大部分时候代表着选手比赛的结果,看来再拿下一个有效分后,卡格尔也在向更高的分数冲击,却没能成功。
    如果不是受到水木朝生的影响,r国的观众也有最基本的观众素养,为每一个选手欢呼鼓掌,发出嘘声这种事,老实说也代表了一个国家人民的素质。
    就是……因为水木朝生,整个国家都变得很糟糕了呢。
    “准备好了吗?”
    “出发!”
    出发点的裁判开口说话。
    余乐点头,将放在平台上的另外一只脚移动至旗门处,最后再活动一下身体,接着肩膀带动腰胯拧转,滑雪板逐渐倾斜的同时,也朝着坡下滑了下去。
    第二轮决赛。
    开始。
    第116章
    决赛的坡面障碍与预赛完全一样, 临时调整道具是这项比赛的大忌,因为坡面障碍技巧是一个需要提前熟练赛场的比赛,如果想要让选手在决赛拿出更多的实力, 保持赛道不变,保持赛道的平整是关键。
    余乐与卡格尔出发的时间接的很近,这期间赛道并没有被找平, 前面的选手会根据自己的选择在雪面上留下痕迹,余乐如果有更多的选择, 就需要自己开辟新的道路。
    没什么不适应的。
    平时训练,也不会有工作人员为他们找平赛道, 大多是选手自己受不了了拿着工具干活,但凡可以训练都不会给自己找活儿干。
    余乐滑乱糟糟的雪坡已经习惯了, 更何况在比赛期间,雪坡再乱也有个限度。
    倒滑往下,身体拧转往后看,目标是第一街区的七米平桥。
    这一次,余乐做了不同的选择。
    第一轮, 他做出了和预赛时候一样的选择,选择了梯形桥, 完成一个270°的麻花上下桥,中间还有个半成品的【大灾难】。
    这已经是一个很高级的技巧了, 余乐做的也很顺,每次在比赛里做, 都能够成功。
    但做的太多了,反而不敢做了。
    余乐可没忘记, 自己参加比赛的其中一个目的, 就是刷新“难度储备”。
    他总是去滑同样的道具, 会给裁判留下,他只能够做这一个技巧的印象。分数只会越来越低。
    预赛的时候,他在梯形桥拿到了8.5分,决赛上一轮他在细节上处理的更好了,但裁判依旧只给了他8.5分。这一轮如果还要做同样的选择,估计裁判打分会低于8.5分。
    对于想要放手一搏的余乐而言,他当然不愿意拿低分,所以他只能去选择别的道具。
    这一次,余乐看向的是平桥。
    平桥其实是一个更多被选手选择的道具,简单的道具更容易做技巧,450°的上下桥更多时候都是在平桥上完成,因而从出发点通往平桥的雪面上,留下了一道深深的痕迹。
    滑雪板碾过雪面,即便是松软的雪也被踩踏的平实,从脚底下传来碾压过细小颗粒的触感,有些微微地颠簸。
    余乐无瑕顾忌脚下,只是分出一点点的注意力在速度上,其余所有的精力都落在前方,那座平桥。
    对准。
    笔直滑过去。
    脚下细微地扭动,校正再校正。
    到了面前!
    往上猛地一跳。
    倒滑。
    正面上桥。
    旋转270°。
    余乐的450°稳定性还不够,他确实要放手一搏,但450°大概率会让他放手一摔。
    太容易失败的动作,还没到拿出来的时候。
    或许就是这270°的上桥技巧,区别出了他和超一流选手的实力差距吧。
    但余乐也有自己弥补分数的办法。
    否则如果只是270°的技巧,他又何必选择基础分注定更低的平桥呢?
    当余乐这么跳起来的时候,头顶的摄像机和无人机的镜头已经对准了他,将他这一跃的画面同步传送到了裁判、观众席,以及直播电视信号车的接收器里。
    “自由式滑雪的世界杯”决赛,已经同步发送至世界十三个国家,总计22个电视节目。
    其中购买解说版版权的只有两三个国家,直播还语言不通,要你有何用,当然是自己国家的解说员上了。
    米国是“世界杯”第三站的主办国,在为第三站比赛筹办的同时,转播前面两站的比赛,是一个很好的“预热”方法。
    来自米国主流媒体的体育频道,就在互联网和电视里同步直播了这次的r国分站赛。
    晚上八点,是一个很棒的黄金时间,收视率随着比赛的进行不断地提升,当然配备一名解说员,是标准配置。
    电脑前的画面跳动,解说员解说的有些懒洋洋,即便努力想要做出激情的解说,奈何今天的情绪实在不高。
    这位男性解说员的声音在耳机里响起:“哦,卡格尔摔倒了,他想要完成一个1440的动作,出现了失误。上一轮卡格尔的得分是88分,他现在暂时排在第五位,想要冲击奖牌的想法很明显,很可惜。”
    “好了,接下来出场的这位是今天世界排名最低的运动员,来自华国的余乐,他在预赛时候的成绩是第七名。在上一站挪国站的预赛场上,他最终排名是22名。从22名到第7名,看来这是一个好运的小伙子。”
    “现在他出发了,倒滑,目标是位于第一街区的右侧平桥,今天有八名选手选择了这个道具,上一轮他……270°倒滑正方向上桥!”
    “接……桥上跳,桥上跳,90°下桥!”
    “哦,谢特,我刚刚不是结巴了,我重复了两次桥上跳,因为我确实看了两次桥上跳。”
    “两次!!”
    正戴着耳机的少年将双脚从电脑柜上收了回来,他睁大了眼睛靠近电脑屏幕,屏幕里白茫茫的雪照亮了他的鼻子和脸上的雀斑,蓝色的眼睛里闪烁出璀璨的光。
    “妈!!”他扯着嗓子大叫,没有得到回应的少年一把扯下耳机,起身就跑了出去,不再看后面的比赛。
    在电脑屏幕里,余乐正完成他创新的技巧动作。
    倒滑270度,正面上桥。
    【桥上跳】
    接
    【桥上跳】
    90°正方向落地。
    7米桥还是太短了一点,余乐即便尽量让自己上桥的位置更靠近桥头,但在一秒钟的时间里接连完成三次跳跃,还是过于勉强。
    这里面已经无法去计算余乐在平衡感和稳定性上有多强,关键还是他虽然完成了两次的【桥上跳】,但同时也抵达了桥尾处。
    仓促之下,他能拧动身体,仅仅做出一个90°的转体,双脚就已经落在了雪坡上。
    极限了。
    还是太勉强。
    在各方面完成的都还不错的情况下,他依旧在结尾处出现失误,没能完成预计的技巧。
    所以,半成品的动作还是不能轻易用在比赛上啊,失败率太高了。
    没能一次性拿出完美技巧的余乐,遗憾地往第二个道具区滑去。
    此时在大洋彼岸的米国,刚刚跑出门去的雀斑男孩,双手撑在二楼的扶手上,低头去看在厨房里忙碌的母亲,兴奋地大叫:“妈,我发现了一个新的技巧,我的滑雪板呢?”
    从厨房里走出来的女人抬头看他,提醒道:“天已经黑了,你应该睡醒了明天再去,亚瑟·德兰。”
    亚瑟·德兰满脸遗憾,再度转头看向自己的房间,电脑屏幕里还在播放着自由式滑雪的比赛,解说员的声音依稀从耳机里传出。
    “哦,这是一个全新的动作,连续两次的桥上跳,太棒了!这名华国选手充分展示了他的平稳性和爆发力!”
    “现在,他的第二道具区,选择的依然是“炮台桥”。这是这次比赛的特色道具,可我已经有点烦它了。
    跳,一周,转体和翻腾同时进行的偏轴。
    720°!
    【三分之一板头】!
    落地,成功!”
    转体和翻腾同时进行的偏轴转,哪怕合并计算720°,依旧是非常简单的技巧,是坡面障碍技巧选手最基础的动作。
    余乐不能再去重复他的侧翻腾+90°转体,就像那位他听不见的解说员的咆哮声,同样的动作和同样的技巧,裁判也看烦了。
    他必须在第二轮拿出更多的,不一样的东西。
    当然,他不一样的东西指的并不是这个偏轴的720°,而是提高难度的【三分之一板头抓板】。
    就像第一个街区一样,余乐在这个道具上进行的也是超出他能力范围的技巧动作。
    可刷难度储备就是这样,如果永远呆在自己的“舒适圈”里,只会分数越来越低。
    余乐唯有突破。
    也必须突破!
    好在,他成功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