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 - 第11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于嬷嬷心里有数,等魏氏走了没多久,终止了今日的学习。
    母妃有差事,自然不能马虎。刘悦薇叫了厨房里的人来,照着往常的惯例安排晌午的饭菜。本来这些事情,魏氏身边的嬷嬷们都能安排好了。
    刘悦妍把儿子叫了过来,让他带着舅舅和四姨一起玩。
    等于嬷嬷走了,姐妹三个终于放开了说话。
    刘悦妍懒散地坐在那里,“唉,这做个郡主也累得很。”
    刘悦薇笑,“姐姐你想想,自从你做了郡主,是不是尊敬你的人更多了?”
    刘悦蓁道,“要是留在青州,咱们自然是最大了。如今这是在京城,比咱们大的人成串呢,我连出门都不敢了,就怕遇到什么了不得的大人物,爹现在连个差事都没有,我可不能给家里惹祸。”
    刘悦薇笑着看向妹妹,“你别担心,等我和姐姐搬家了,到时候你有工夫去我们那里玩,也松快松快。”
    刘文谦和魏氏被康亲王留下吃了顿饭,给家里孩子们拟定了名字,又一起回来了。元宝是世子,小名叫元宝也就罢了,还得有个大名。刘文谦自己取了个宏字,赵显宏。至于四个女儿,上面两个女儿的封号就是名字,后面两个先空着,只论排行,以后出阁后再加上去,小字闺名就算了,留着给父母叫的。
    拟定了名字,过些日子等康亲王请钦天监挑个好日子,上奏皇帝后,请宗室几个管事的会同礼部官员一起,加到皇家族谱上,就算完成了。
    刘文谦的认祖归宗还算顺利,没有任何人捣乱。因他无权无势,不影响他人,又刚刚一把火烧了自己,给自己挣了个好名声。皇帝正准备把南安王困死在那个小地方,南安王檄文里说皇帝不友爱手足,皇帝正需要个由头来告诉天下人,他最是友爱手足了。
    瞌睡遇到枕头,有了这个弟弟,他可以尽情显示友爱之心。其余几个兄弟都已经被太上皇封赏过了,不好随意封赏。刘文谦这种赏赐大伙儿也不羡慕,不是谁都有勇气一把火把自己烧了的。
    刘文谦知道自己身份,在康亲王府,十分尊重这位长辈。康亲王是太上皇的庶出弟弟,怜惜这个侄子吃了苦,又得了皇帝的吩咐,事情办的非常利索,没几天的功夫,一切都办妥贴,诚亲王一家子,算是真正认祖归宗了。
    玉牒上过之后,李太妃让人来传话,一家子一起跟着她去行宫,见太上皇。
    刘文谦在家里学了这么多天,宫廷礼仪会了个七七八八,魏氏娘儿几个行出来的礼虽然比不上宫里那些贵女,好歹也有个样子了,至少不会被人挑出毛病来。
    刘悦薇现在胳膊也不酸了、腿也不痛了,蹲在那里半个时辰稳稳当当的,娘儿四个苦熬了这么多久,终于出师了。
    好在这些日子也无人来打扰他们,不知道她们的窘态。
    得到李太妃的信儿,一家子收拾的利利索索先进宫了。刘文谦去见皇帝,魏氏带着孩子们去见皇后和太妃。
    皇帝只嘱咐刘文谦代他向太上皇问好,别的倒没多说,皇后也是一样的话。
    李太妃头一次见刘悦妍和刘悦蓁,赏赐了许多东西。刘悦妍儿子都生了,她也不好嫌弃孙女婿身份不够,这两个小孙女,以后定然不能胡乱配了。
    太上皇一个人在行宫里住了好多天了,李太妃嘱咐别的太妃们用心照看,她准备过一阵子把他挪到宫里去。住在这里,要多花费不少银子呢。皇帝持家不容易,李太妃自然想给儿子多省钱。
    太上皇半边身子瘫了,说话不清楚,但脑子很清醒。他看着坐在床边的李太妃,眼神冰冷。
    李太妃摸了摸他的额头,“陛下近来怎么样?”
    太上皇嗓子里又呼啦呼啦响了起来,眼里似乎要冒火。
    李太妃轻笑,“陛下切莫动怒,不利于养病。臣妾准备把陛下挪回宫中,宫中太医多,这行宫远的很,孩子们想尽孝都不容易。”
    太上皇当初好不容易才从宫里出来了,住到行宫里之后,他又有了自己的一班人,可以和皇帝相抗衡,一旦回了宫里,羊入虎口,他岂能愿意。
    不愿意也没用,他连话都说不出来了。
    李太妃笑眯眯地看着他,若不是南安王在外说她们母子毒杀太上皇,李太妃真想掐死他算了。
    她对着外头招招手,刘文谦一家子都进来了。
    “你们都过来,见过太上皇。”
    李太妃身子侧到一边去了,“陛下,您看,这是咱们的小儿子,后头是他的妻儿们。”
    太上皇睁大了双眼,用他那略微有些浑浊的双眼盯着刘文谦看。
    刘文谦也抬眼看着他,这是他的亲生父亲,曾经听别的女人的建议,想把他放在火上面烤一个时辰。他又想起二老太爷,那个黄牛一般的汉子。他没有尊贵的出身,也没有家财万贯,但在刘文谦小的时候,给了他许多疼爱。每次出门回来,都会从怀里掏出两块糖,让自己和弟弟分着吃。汪氏生气骂刘文谦的时候,二老太爷会把儿子抱到一边,小声安慰他。
    刘文谦跪了下来,“儿臣见过父皇。”这只是他礼法上的父亲,在他的心里,二老太爷才是他的父亲。刘文谦并没有因为太上皇不把自己放在心上而难过,他从小到大,得到了父爱,他不需要别的父亲了,特别是一个漠视他生死的父亲。
    太上皇刚才看清楚了刘文谦的长相,和李太妃很像,看来是错不了的,总是自己的儿子,太上皇安静了下来。
    李太妃道,“老五,你起来吧。”
    刘文谦起来后站在了一边,魏氏带着孩子们也过来磕过了头,太上皇打眼一看,就知道魏氏是小户人家出身。他也不在意,脸上表情木然。
    李太妃让娘儿几个到外间去,只把儿子留下了。
    她给太上皇盖好了被子,“陛下,您看,这个孩子命多大。我把他送走了,带他的人死了,他落入了人贩子手里,却被一户好心人家捡走了,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也不愁吃穿。现在他也儿女成群,连外孙子都有了。陛下不知道,反贼作乱,在青州把他捉走了,可他宁可一把火把自己点着了,也不肯为反贼效命。陛下您看,我们的儿子多有骨气。皇儿已经封了他做诚亲王,陛下见到儿子了,高兴不高兴?是不是想给些赏赐?”
    太上皇眼里射出一缕精光,他的私库十分丰厚,难道这个女人想打他私库的主意?
    太上皇知道,李太妃说的反贼就是南安王,以他的经验判断,南安王肯定还活着。
    李太妃又道,“陛下您不知道,反贼逃到了贵川之地。我把杜姐姐送了过去,换回了儿子。杜姐姐走的时候可高兴了,我问她不来看看陛下吗?她说陛下老了,哪里有儿子重要。”
    太上皇顿时气的手抖了起来,刘文谦在一边低垂着头,一个字没说,父母之间的事,他一个刚回来的儿子,还是不要插手为好。
    李太妃又絮絮叨叨说了一堆的话,然后带着儿子一起出去了,让外头人进来服侍。
    李太妃命人开了太上皇的私库,太上皇积攒了一辈子的东西,真多啊。李太妃拿着单子,从里头挑了许多东西赏给儿子一家。
    “你父皇最疼爱孩子们了,才刚我问他要赏赐孩子们什么,他虽然不能说话,手也动了动。”
    刘文谦心里想笑,刚才太上皇明明气的眼睛都瞪大了。李太妃现在没事就喜欢气他,听说中了风的人,多气一气,保管好不了。
    李太妃见太上皇库里藏了几十万两银子,心里有了主意。
    看过了太上皇,李太妃让儿子回王府,她自己去了宫里,让人给皇帝传话,她有事相商。
    皇帝奇怪,李太妃很少这样直接找他的。皇帝作为孝子,亲娘传唤,自然要去的。
    等他到了李太妃宫里,有好几个妃嫔们都在呢。
    皇帝给李太妃请过安,坐在了他身边,妃嫔们眼睛都黏到他身上去了。
    皇帝假装没看见,问李太妃,“母妃叫儿臣来,是有什么急事?”
    李太妃笑,“今日我带着老五一家子去看你父皇,你父皇高兴的不得了,赏赐了他们好多东西。我说南边反贼作乱,你父皇担忧,让我开了他的私库,把他这些年积攒的五十多万两银子让我带给你,说充作军费用。”
    皇帝瞬间反应了过来,立刻喜笑颜开,“父皇圣明,儿臣正在为军费操心,有这五十多万两,也能撑一阵子了。”
    李太妃笑,“皇儿,咱们还是把你父皇挪进皇宫吧,总是在外头,也不方便。”
    皇帝点头,“母妃说的对,儿臣过几日就下旨,让大皇子和二皇子去把父皇迎接回来,就安置在母妃宫里吧。”
    李太妃点头道好,“皇儿,你弟弟在家里学了快一个月的规矩了,你看,是不是该给他个事情做。我听说他原来在青州时,起早摸黑的,是个勤快人。”
    皇帝平白得了五十多万两银子,正高兴着呢,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儿臣正有此意,内务府还差个副总管,儿臣准备让五弟去顶了这个差事。”
    内务府总管是太上皇亲姐姐的嫡长子,也是皇帝的表兄,姓云。云大人年过五旬,大长公主已经去世,他为人谨慎,很得皇帝看中。
    李太妃有些犹豫,“皇儿,内务府副总管这个位置重要,你弟弟他能行吗?”
    皇帝笑道,“母妃不用担心,内务府连着皇宫和诸位皇亲。五弟才回来,这里正适合他。”剩下的皇帝没说,内务府副总管是个肥差,从二品官,级别不低,担的责任没有总管大,吃的孝敬比总管小不了多少。诚亲王刚回来,一无田产二无铺面,全靠皇家养着,有了这个差事,也能补贴家用。
    李太妃在宫里混了四十年,当然知道这是个好地方,副总管是个可有可无的差事,皇帝想设就设,不想设,随时裁夺了都行。
    母子两个心知肚明,李太妃把太上皇的私库搬来给皇帝,皇帝给弟弟一个肥差,一箭双雕,娘儿三个都欢喜,只有太上皇一个人气的吹胡子瞪眼。
    太上皇的私库里不光有钱,东西多得很。李太妃从里头挑了许多首饰料子分给其他太妃太嫔们,现银都给了皇帝,其余宝贝,她给了皇帝一部分,往小儿子家送了许多,几位皇子公主们也得了一些,包括太上皇其他儿女也都有。
    李太妃做事公道,大家都得了东西,谁也不会说她不该私自开了太上皇的私库。就算她不分,谁又能说什么呢。反正太上皇中风了,年纪一大把,估计时日无多,分了就分了吧。
    诚亲王府里,魏氏这几天清点赏赐累的手都发软了。刘悦蓁带着弟弟妹妹和外甥,刘悦妍和刘悦薇帮着一起清点。
    那么多东西,魏氏自然不能全部自己留着。想到两个女儿即将搬家,魏氏把其中一些名贵的木料和家具,给两个女儿分了许多,还有一些摆件。郑家和闫家都是普通人家,家里没有什么贵重的东西。两个女儿现在好歹也是郡主了,家里的瓶瓶罐罐要都是普通泥瓦罐,也太不像样。
    刘悦薇分到了玉雕花瓶、前朝大师的字画、檀香木的家具……
    晚上郑颂贤回来后,她把单子给他看,“娘分了我好多东西呀,皇祖父真有钱。”
    郑颂贤大略看了一眼,好多东西他连听说都没听说过,“娘子,你把这些,都写到你嫁妆里去吧。”
    刘悦薇看他,“咱们两个,还分什么你我。”
    郑颂贤摇头,“娘子不知道,虽然我们兄弟三个一向要好,但老家还有一堆堂兄弟们了,娘子的东西就是娘子的东西,谁也不敢来要,要是含糊不清,万一以后扯皮,岂不是让娘子受闲气。”
    刘悦薇笑,“家里都是我的东西,三哥你不难过嘛?”
    郑颂贤一把搂住她,在她脸上啪啪亲两口,“连我都是娘子的,娘子看宅子看的怎么样了?”
    刘悦薇推开他,“我看中了国子监附近两套宅子,一套三进的,就在国子监后头没多远,一套四进的,稍微远一点。我想着,要是宅子太小了,以后家里来人都住不下。但四进的宅子一来贵,二来你每天早上还要走一程。”
    郑颂贤把刘悦薇在纸上画的两套宅子的地点看了看,指了指那套四进的宅子,“娘子,要是钱够,还是买大一些吧。你看,当初我娘买那个三进宅子时,我们都觉得好大啊,没过几年,就要搬家了。我多走一截路又无妨,不过是两条街罢了。每天早上吃饱了走一走,总比吃饱了就坐到学堂里强。这宅子多少钱啊?”
    刘悦薇道,“可不便宜呢,看着只有四进,西边有个花园子,东边也有一路,里面大院子套着小院子。房主一口价,两万两!”
    郑颂贤吓一跳,“怎么这么贵!咱们也买不起啊。”
    刘悦薇放下纸,“也不至于买不起,我把咱们两个手里的钱都算在一起,勉强够了。就是,买了宅子后日子就不好过了。不过我娘说了,我爹就要去当差了,近来陛下和祖母那里赏赐颇多,她给我们姐妹一人分一万两,这样就不用愁了。”
    郑颂贤咳嗽了一声,“娘子,这宅子还是写你的名吧。”
    刘悦薇沉吟了片刻,“还是写三哥的名字吧,你是一家之主嘛。”
    郑颂贤笑,“吃软饭果然不错,为甚外头那些人都不愿意呢?傻不傻。”
    刘悦薇靠进他怀里,“你管别人做甚。”
    刘悦薇第二天就去把宅子买下了,写了郑颂贤的名字。
    魏氏说到做到,给了两个女儿一人一万两银子,“京城过日子不容易,你们也得想办法弄些营生了。”
    刘悦妍一边嗑瓜子一边道,“二妹妹,你什么时候搬家?我不要那么大的宅子,我就买个小三进的,也不用那么好的地段,有个四五千银子就够了。”
    刘悦薇问魏氏,“娘,我想快些搬家,三哥每日上学路太远了。”
    魏氏让人拿了日历来看,挑了两天以后的日子。
    那边厢,刘文谦第一天当差去了。他先去皇帝那里报到,皇帝让一个小内侍带他去内务府,云总管带着内务府的人一起迎接他,把刘文谦吓一跳,赶紧给云总管行礼,“下官见过云总管。”
    云总管扶起他,“表弟,咱们是嫡嫡亲的表兄弟,不需如此客气。这内务府千头万绪,我一个人按下葫芦起了瓢,表弟来了正好,可算有个人能给我分担了。”
    刘文谦客气了几句,又和其他人见了面,云总管知道他以前从商的,索性把宫里许多采买的差事交给了他,这可是大肥差。刘文谦来之前把内务府大致了解了一些,准备先安心办差,不能给皇帝丢脸。
    他有了这个从二品的官位,魏氏娘儿几个也能挺直了腰板,一个空头王爵,京城里多得是,还得看身上有没有差事和官位。
    那头,刘悦薇把东西收拾好了,就动手搬家。搬家那天,郑颂贤跟先生告了假,学堂里有几个关系好的同窗也过来帮忙。
    郑颂贤忽然插到国子监,外人原来以为他是靠着老婆走后门的,等听说他身上有两个案首,也不敢轻视。国子监分六个学堂,他在的学堂里,全是达官贵族家的孩子,有宗室勋贵家的子弟、妃嫔们娘家的子弟还有六部官员家的孩子。这些日子,郑颂贤开始崭露头角,渐渐也交了几个好友。
    关系最好的有三个,一个是老齐王的一个孙子赵重戬,另一个勇毅候家的幼子杨兴,外加户部侍郎齐大人家的孙子齐肃。
    刘悦薇来京城的时间不长,行李也不是特别多,大件的家具已经搬过去了,今日主要是她们小夫妻的东西。
    魏氏不好出门,就让家里的总管亲自去帮着铺陈。
    四进的大宅院,刘悦薇和郑颂贤住在正院,其余的院子都空着。家里下人也不多,原来青州的老人都跟了过来,宫里补了两个,魏氏给她拨了四个,刘悦薇自己又买了二十几个。这四十多个人,暂时也尽够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