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郎今天来下聘(重生) - 第14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汪彩凤又去了年月楼,上官灵犀正在说书。他一打眼就看到自家娘子来了,脸上表情毫无变化,仍旧继续说,说到精彩之处,自己还敲了一下旁边的碗,做了几个应景的动作。
    汪彩凤默默坐到了一边,点了一杯茶水和一盘子点心。
    旁人见来了个女人,都觉得稀奇,看了汪彩凤两眼,见她似乎一点不害怕,两只眼睛笑眯眯地看着上官掌柜。
    有人心想,哟,上官掌柜这书说的好,感情是开始招太太奶奶们喜欢了。
    一场书说完,大堂里的人都开始喝彩,还有很多人给了打赏,汪彩凤也赏了二两银子。
    她手面大,后面的人觉得被个女人压了,不服气,加筹码,汪彩凤也不戳破。
    打赏结束后,到了吃饭的时间,走了一些人,留下了一部分在这里吃饭。
    上官灵犀走了过来,坐在汪彩凤身边。大过年的,金缕阁停业,汪彩凤今日闲着无事,拿着菜单子开始点菜,还煞有其事地和掌柜的说话。
    汪彩凤吃饭的工夫,把事情简短的和上官灵犀说了一遍,吃过饭后,她嘴巴一抹,结了账就走了。
    旁边有人开玩笑,“上官掌柜,这是哪家奶奶呀,长得真不赖。”
    上官灵犀微笑道,“这是内子。”
    哟,那人对着自己的脸轻轻拍一下,“看我,大过年喝了酒就胡说,您别介意。”
    上官灵犀也不介意,笑着去忙活了。
    过了几日,汪彩凤来给刘悦薇回话。
    郑颂贤这几日又带着一群学子们在前院读书,刘悦薇抱着十个多月的儿子,带着林檀姝母子和郑晗珺坐在暖阁里说闲话。
    汪彩凤也抱着孩子来的,刘悦薇立刻让云锦给欢哥儿塞了个红包做压岁钱。
    欢哥儿和枫哥儿差了几个月,倒是能玩到一起去。枫哥儿快两岁了,很有做哥哥的自觉,带着弟弟们一起玩。
    刘悦薇问汪彩凤,“表姐,你们商议的如何了?”
    汪彩凤道,“郡主,我们家里不反对这门亲事,就是巧巧说,能不能迟两年再成亲,她想在作坊里多干两年,自己存些钱。”汪彩凤没说的是巧巧野心大,还想自己在外城买一栋小宅子做陪嫁。
    巧巧自己都算好了,外城的小宅子,一栋也值个四五百银子。她现在一个月至少能挣六七两,多攒个两三年,未必不可以。反正她吃喝都是哥嫂供养的,自己没花钱的地方。
    刘悦薇倒不反对,“早两年迟两年都无妨,定下就好,省得表姐整日操心。”
    两边都答应了,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无非是走礼的事儿。
    做成了一桩媒,刘悦薇十分高兴。
    林檀姝开玩笑,“郡主这福气真好,说媒一说一个准。等我们枫哥儿长大了,到时候请郡主给他说媳妇。”
    枫哥儿听见他娘叫他,蹬蹬蹬跑了过来,在他娘脸上亲一口,张开嘴要吃点心。
    林檀姝拿了块软糯的点心塞进他嘴里,让他去带着弟弟玩。
    没过多久,皇帝派大皇子和二皇子一起去皇陵祭拜太上皇。
    大皇子有些不高兴。
    祭拜皇祖父,要么皇孙们一起去,要么他一个人去。他是嫡长子,理应替父皇担责,把老二加在里面算怎么回事?
    大皇子去的时候,一路上都臭着脸,好在是祭拜祖父,也不宜说笑。二皇子对大皇子很客气,一路上始终错开半步跟在后面。
    兄弟两个按照礼部官员的指示一步步完成了祭拜事宜,又一起回来向皇帝复命。
    皇帝案头上的折子堆的跟小山似的。
    兄弟两个一起给皇帝请安,大皇子回禀了祭拜的过程,二皇子跟在后面没说话,等大皇子说完了,他又补充了几句,把大皇子漏掉的一些细节说了出来。
    大皇子心里越发不快了,他不过是略去了一些细节,偏老二要来画蛇添足。
    皇帝听过了兄弟二人的回复,一人赐了一点赏赐,打发他们各自去看望自己的生母。
    孙皇后有孕,如今不大理宫中的事情。年前她向皇帝建议,让周贵妃、高淑妃和刘贤妃三人一起理事,小事由她们做主,大事由皇后定夺。
    皇帝当时听到了皇后的建议后,把周贵妃去掉了,又把谢贵嫔添了进去,没有任何理由。
    周贵妃当时气得差点上吊,三妃只有她一个人被落下了,她还有什么脸面在宫里混。谢贵嫔倒是高兴坏了,同样是生了皇子,别人都封了妃,连死了的陆氏都有个妃位,只有她一个人,还在贵嫔的位置上打转。那王贵嫔只生了女儿,都和她平起平坐了。
    这回谢贵嫔被提起来一起理事,心里又活络起来,难道陛下要封我做妃?有了这个想头,谢贵嫔越发卖力了,服侍皇后也舍得下身段。
    高淑妃是个人精子,她知道儿子排行靠后,暂时不适合去争的太狠,且孙皇后在陛下心里分量重,故而她一直不出头。刘贤妃没有儿子,但身居高位,周贵妃曾拉拢过她,可刘贤妃是个佛爷性子,从来不参与她们之间的争斗。管你们谁上位,她都跑不了一个太妃,何必去给人当枪使。
    大皇子到了皇后宫里后,先给皇后请安,皇后摆手让他坐在自己身边,又让宫女们都下去了。
    大皇子叹了口气道,“母后,儿臣让您失望了。”
    皇后笑,“皇儿,你是母后亲生的,不管你如何,母后都疼你。”
    大皇子满眼期盼地看着皇后,“母后,您能不能告诉儿臣,到底要怎么做,才能让父皇满意呢。”
    皇后沉默了,半晌后道,“皇儿,你是不是觉得,如今母后得宠了?”
    大皇子点头,“母后是正宫皇后,这都是您该得的。”
    皇后轻轻抚摸了两下肚子,“皇儿,你父皇春秋鼎盛,你急什么呢。你是嫡长子,你最不应该急了,底下的才应该急呢,他们急着把你弄下去。”
    大皇子不做声了,他私心里觉得,母后是正宫皇后,如今又得宠,只要肯在父皇面前替自己多说说好话,他总能多几分胜算。可他知道,母后从来没在父皇面前替自己争什么。不像周贵妃原来得宠时,事事都要把二皇子拉出来说话,把自己儿子夸得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孙皇后看出了儿子的意思,“皇儿,你父皇不是傻子。你们兄弟几个,谁是个什么性子,他看得最清楚。我多说无用,关键还是你要稳得住。你现在急着做太子,等做了太子,难道要盼着你父皇早日变成先皇吗?”
    大皇子吓了一跳,“母后,儿臣从未有过此意,儿臣还需要父皇多教导呢。”
    孙皇后忽然眼神犀利了起来,“你现在自然是没有此意了,但等你做了太子,更多的人匍匐在你的脚下,你就想要更多更大的权力。权力就是毒药,没有人能克制自己的野心。你一样,所有的人都一样。你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你把史书翻一翻,有几个太子能熬到登基的?你难道嫌自己命长?”
    大皇子看着皇后,然后道,“母后,难道一直忍让,就能有好结果吗?”
    皇后的气势弱了下来,“皇儿,母后不是让你忍让,是让你韬光养晦。你一个皇子,除了友爱弟妹孝顺父母,外加礼贤下士,你还想做什么,你要上天不成?”
    大皇子不服气,“母后,就算做了太子,儿臣一样可以做好这些事情。母后说的这些,和做太子又不冲突。母后知道吗,儿臣二十多岁了,开府七八年了,如今身上连个爵位都没有,儿臣出去都觉得脸上无光。”
    皇后安抚道,“头先因为太上皇在,又有南安王在一边,你父皇不好给你们封爵,我估摸着要不了多久,也该给你们兄弟封爵了。”
    大皇子不满道,“母后,要是儿臣和弟弟们封一样的爵位,还不是一样丢脸!”
    孙皇后反问,“难道我不希望你出彩?难道我希望你做太子?你自己怎么不想想,这么多年,你做了什么让满朝文武交口称赞的事情?但凡你比老二好那么一丁点,你父皇会压着你?论才干,你不如老二,论心胸,你更是不够,论手段,你就晓得怂恿周贵妃那个蠢妇去坑害你五叔。你说说,你除了一个嫡长子的身份,还有什么能让你父皇侧目的?你自己不中用,还不愿意忍让,你以为这皇位天生就该给你?我说了一万遍,让你稳住,不要闹事,就算你不出彩,只要别做错事情,天下士子都会站在你这一边。可你自己想想,你什么时候听了我的话,你做的那些蠢事,你以为你父皇不知道,你父皇快对你失望透顶了!你个蠢材,还不知道老实些,难道要等到所有人都爬到你头上,你才知道反省吗!”
    大皇子被亲娘骂的怔楞住了,“母后,在您眼里,儿子就是这样的人吗?”
    孙皇后骂的有些急了,大口喘了几下气,缓和过来才道,“你在我眼里是什么样的人不重要,你是我儿子,不管你什么样我都疼你,关键是天下人和你父皇怎么看你?”
    大皇子忽然鬼使神差地问皇后,“母后,儿臣也知道,在皇家,子大父壮历来都是骨肉相残的开始。自古帝王,盛年之时没几个愿意立太子的。老二和儿臣年纪差不多,儿臣觉得他只不过是父皇抬起来和儿子打擂台的靶子。母后,您告诉儿臣,父皇是不是,是不是想让母后再生个儿子?等这个弟弟长大了,父皇老了,弟弟刚长大,做太子正正好。母后,是不是这样的?儿臣是不是已经被父皇抛弃了?母后是不是也想再生个儿子,就可以彻底不管儿臣了?”
    孙皇后气的头发昏,劈手抽了他一个嘴巴子,“滚,回去自己好生反省,本宫这里不需要你来尽孝。”
    说完,孙皇后捂着肚子叫了起来。
    大皇子自己也儿女成群了,忽然意识到母后有孕在身,虽然他暗地里想过一些阴暗的想头,但也不敢大意,立刻叫了宫嬷嬷和太医过来。
    太医诊过后,对打皇子道,“皇后娘娘一时气血不调,多歇一歇,少费神就好了。”
    大皇子放下心来,立刻又一幅好儿子嘴脸,对皇后嘘寒问暖,好像刚才把皇后气的上气不接下气的那个人不是他自己一样。
    皇后自己缓过劲之后,把大皇子打发走了。
    那边,周贵妃正拉着二皇子在抱怨,皇帝好久不来她这里,后宫权力她也摸到,说着说着,她就哽咽了起来。
    二皇子心里有些烦躁,他心里清楚,皇帝在玩制衡。抬举他起来和大皇子争,又怕天下人说天家嫡庶不分,又冷落母妃去宠爱皇后。说一千道一万,还是父皇自己才当家做主,暂时不想立太子。
    二皇子心里压力也大,他已经被抬到大皇子的对立面了,将来不管结局如何,他这辈子都无法和大皇子和解了。就大皇子那心胸狭隘的样子,要是他上位了,自己岂不死无葬身之地。
    二皇子稍微安慰了周贵妃几句,又嘱咐她千万不要和皇后争,满怀心事地离开了皇宫。
    皇帝听说皇后动了胎气,心里猜测到可能和大皇子有关。他什么都没说,不再像以前那样压着大皇子,开始对他和颜悦色。
    满朝文武都很奇怪,怎么陛下忽然又对大皇子另眼相看了?难道说,准备立太子了?
    刘文谦觉得不对劲,他私心里觉得大皇子此人心胸不够,做太子实在是有些差强人意。皇兄这样做,难道是对大皇子彻底失望了?以前抱着希望,所以冷落他,希望以此来磨砺他,让他有些长进。如今忽然如普通人家的父亲一样,刘文谦觉得,这里面有鬼。
    大皇子最近有些飘了,越来越多的人来接近他,甚至有人把自己的女儿送给他做妾。皇帝跟没看到似的,皇家守孝以日替月,过了孝期,他也懒得管了。
    刘文谦回来后就提醒家里的孩子们,不要随意接近大皇子和二皇子。
    郑颂贤在国子监里,已经听到有人开始称赞大皇子仁德,他只管读书,别的一概不管。
    三月初的时候,大皇子妃忽然给大家都发了帖子,大皇子府里有几棵桃树,这会子花开的正艳,她要开桃花宴,请妯娌小姑子们去赏花。
    刘悦薇问过了郑颂贤,郑颂贤只叮嘱她莫要过多亲热,去也无妨。
    沛哥儿已经一岁一个月了,正在学走路,现在能吃很多东西,刘悦薇临走前挤了一碗奶,索性把孩子留在家里。
    刘悦薇坐着自己的郡主车驾去了大皇子府,大皇子妃今日穿的常服,满脸意气风发,府里已经备好了花茶,花园里清理的干净漂亮,就等着大伙儿来呢。
    刘悦薇和二公主以及汉阳县主坐在了一起,一边赏花一边说闲话。
    汉阳县主悄悄道,“长乐姐姐,我听母妃说,过些日子,就要去给七弟下聘了。因着孝期,近来这事儿就耽搁了下来。如今皇祖父过了快半年了,母妃说也该下聘了。珺妹妹做的针线真好,母妃和我都很喜欢。”
    刘悦薇笑道,“喜欢就好,妹妹花了大心思做的。如今她的规矩学的差不多了,正在家里做针线呢。”
    汉阳县主道,“回头长乐姐姐出门,也带着郡妹妹一起。”
    正说着呢,大皇子妃来了,热情地招呼大家。大皇子妃娘家姓石,其父任二品户部侍郎。大皇子妃自小饱读诗书,几句话的工夫,就说了许多桃花的典故,众人纷纷相附和。二皇子妃并没有垂头丧气,很得体地和大家说话。
    在大皇子府里逗留了半天,刘悦薇带着一些桃花饼和桃花做的胭脂回来了。
    皇子妃们已经放弃了拉拢刘悦薇,虽然这个堂妹得皇祖母青眼,但皇祖母从来不过问皇子们之间的事情,且李家也没有女子在宫里为妃妾,狐耳一直两不相帮。皇祖母都指望不上,这个堂妹就更没用了。
    刘悦薇乐得清闲,她先把巧巧和蔡二郎的亲事定了。
    蔡二郎后来知道那天看他的女子是汪彩凤,暗地里擦了擦汗,辛亏自己当时反应还算好,没有不耐烦。
    万氏接到儿子媳妇的信后,立刻做主,答应这门亲事,老蔡头连个屁都没敢放。刘悦妍在信中道,老家的铺子就给万氏养老,让她不要再往京城捎银子了,一年那二三百银子都给她养老。
    万氏手里有了钱,在家里地位更高。除了孝敬娘家老母亲,也会漏一些给蔡大郎一家子,安抚好了这个继子,防止他被人撺掇着有了坏心思。
    万氏通过商行,火速往京城发了一封信。刘悦妍接到信,立刻就把蔡二郎的亲事敲定,提亲、见面、定亲、下聘,整个流程,一个月之内走完。
    蔡二郎把自己身上全部的银子都拿了出来也不够,刘悦妍自己垫付了好几百两,说以后从他工钱里扣,蔡二郎越发认真了。把京城摸熟了之后,开始从各地来的客商手里淘一些新式的胭脂水粉。除了散卖,还往一些小官家里去推一推。
    蔡二郎的亲事定了没几天,章郡王府来下聘了。
    日子是章郡王府挑的,当时送来了好几个日子,刘悦薇选了个合适的。
    当天郑颂贤告假在家里,庞世渊也留在家里帮忙招呼客人。刘文谦和康亲王世子夫妇作为媒人,自然也要到场。魏氏因为有了身子,不好过来。
    章郡王府下的聘礼仍旧是按照比世子低一等的级别来,前面一对活雁打头,后头各种玉石摆件、吃食料子、金银首饰,摆了半个院子,光聘银都有一千五百两。
    这份聘礼,在宗室也不算丢人了。
    郑家热情地招待了章郡王府的人,赵宏俊过年来过两次,一次是年前送节礼,一次是来拜年,刘悦薇带着郑晗珺和他说过几句话。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