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做神农(重生) - 分卷(5)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陶然记得草莓成熟时间大概三个月,现在种下正好能赶上春节,想来会卖得很好。
    陶然想了想,又查了些具体资料,他们这里冬天气温不算高,要想种植草莓还是要搭塑料大棚,一亩地大概能种一万到一万五百棵草莓苗,自己现在所用的星币只能兑换500粒,但考虑到小白菜成熟后所获得的,大概也够一万棵,还是先弄一亩地的大棚吧。
    村里人少地多,分给他们家的地有好几亩,他们家现在种的地也不多,就种了些够自己家吃的粮食,现在倒还有两亩空地。
    而且由于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村里的老人种不完太多地,现在好多田都荒废着,陶然以后要是家里地不够,完全可以租村里的。
    一天光用来查找各种种植草莓的资料,毕竟是新手上路,即便以这些天观察小白菜的情况来看,系统产品在耐寒,抗虫等方面都比普通蔬菜好多了,但还是小心。
    等下午陶盛文有空时,陶然就跟他说自己的打算。毕竟他现在才是大学生,能不问家里要生活费已经算不错了,没有多余的钱购买大棚设备了,只能向父母伸手借钱。
    虽然知道自己肯定会赚到钱还给父母,但陶然还是有些感觉羞愧。毕竟自己可是重生的啊,还幸运地拥有一个系统,结果还要问父母借钱。
    不过自己上辈子能赚钱的研究可没有一个是短时间的,想到了桃山中的那几棵桃树,陶然对其充满了期待。
    陶然还是厚着脸皮借了,他向陶盛文仔细述说了自己的打算,包括花费预算,可能出现的风险。虽然他在心里明白因为有系统的存在,风险被降到最低了。
    还得归功于陶然的生物专业,通过学校老师得到的新品种种子这个理由没有引起陶盛文的任何怀疑。
    陶盛文听完儿子有条有理的讲述,倒是有些高兴,没有提出任何问题,熄灭手里的烟,起身走进房间拿出一张银行卡,交到了陶然手里。
    这是我和你妈这些年为你存的钱,本来就等着你以后娶媳妇用的,现在就要给你了,只要是用在正当的地方,怎么用就随便你。陶盛文欣慰地看着儿子,就从儿子刚才讲述的一番话,他知道儿子在自己不知道的时候成长了很多,他不能给他拖后腿。
    陶然接过这张银行卡,为父亲的爱而感动,他知道自己的父亲不知道什么理财,这些年起早贪黑,勤勤恳恳挣得的钱都存进了银行。现在自己手里薄薄的银行卡,可能是父母几十年的全部积蓄,而父亲就这样轻描淡写地给了自己。
    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感动,陶然开玩笑道:爸,你就这样轻易把钱给我了,也不和妈商量商量,不怕妈生气呀?
    陶盛文有些心虚地往门外瞅了一眼,没看到老婆的身影,才转过头来好不心虚地对儿子说:我要把钱给你,你妈能说一个不字?说完就转头换了一个话题:对了,你买大棚设备可以去镇上五里街看看。我记得有谁说过那边有一家店专门卖大棚,好像服务态度还特别好,有什么问题都帮忙解决。
    这样,还是我明天陪着你去吧。
    爸,不用了,明天我开着摩托车去就行了,趁着这段时间不忙,你就和我妈一样出门和邻居打打牌,唠唠嗑。
    行,那就你这样去吧。我出去看看你妈在哪打牌呢。
    望着陶盛文出门的身影,陶然看看天色还早,就直接骑着摩托车出门了。
    家里就只有摩托车和电动三轮车,要是去远地方,一般就是坐公交和出租车了。没买车还是因为不需要。陶盛文和田玉霞就运桃子需要电动三轮车,平时出门去远山镇逛街会骑着摩托车,小汽车倒没有太大的需要。
    不过陶然在大二的时候就考了驾驶证,成功拿到了小本本。现在骑着摩托车走在路上,陶然觉得挣到钱后还是买个汽车比较方便,骑摩托车时间长了真的会屁股疼。
    一路走到五里街,陶然先把这条街看过一遍。五里街这名源于这条街就五里地,后来街道规划的时候这条街加长了,却没改名,倒是让很多不了解的人好奇为什么叫五里街。
    这条街主要卖的基本都是各种设备零件,陶然转了一圈,这条街也就一家店主要产品是温室大棚,名为绿叶农业科技。
    陶然在外面观察了一会才走进门,受到了店长的热情欢迎。这家公司主要经营温室大棚的设计,建造和改造,陶然仔细向店长了解建设温室大棚的各种细节,店长一直仔细解释并没有表现出任何不耐烦。
    而且在店长的介绍下,陶然对于这家店的能力,经验和各种实例非常满意,便当场和店里签订了合约,仔细看过没有漏洞,陶然直接交上押金。
    其实陶然这么干脆还是有原因的,在上辈子这家公司被评为省内的良心企业,更重要的是1当时附近村里有人和这家合作过,办了蔬菜大棚基地,生意还不错。
    和店长商量好,明天会有公司的人过去观测实际地形,才能因地制宜,设计最合适的温室大棚。
    陶然回到家后,打开了电脑继续了解草莓种子,上辈子他更多研究的是桃树,对草莓真的不是很了解,还是做足准备。可没想到刚坐下没一会儿就有人敲门。
    二叔,您怎么来了,快进来坐会。来的的村里的一个村民,家也在村子的里面,是离陶然家最近的一家。这人还不是空手来的,还担着两筐萝卜。
    第8章
    陶然啊,你爸不在家呢?陶二伯名叫陶柱,在家排第二,老辈叫他二柱,年轻人就叫二柱叔,柱子伯的,他和陶然亲近,闲自己名字不好听,就自己让陶然喊二伯。
    他把扛着的两筐白萝卜放下,这萝卜被洗的干干净净,外表光洁,没有杂须,一看就是好萝卜。
    不在,二伯要有啥急事,我打电话喊他回来?陶然说着从兜里掏出手机。
    陶柱赶快拦住他,没什么特别着急的事,又拿出框里的萝卜递给陶然。
    你看看这萝卜,我今天拔了一个,味道可真好,直接都拔出来了,你尝尝看。
    看着陶柱没有进门的意思,陶然先把过道的椅子搬过来让陶柱坐下,才接过萝卜,也没客气,直接咬了一口,入口清脆,甜中带辣,味道还真是不错:二伯,这萝卜味道还真不错,你这两大框是准备拿出去卖呀,这价完全可以高点,不过现在这天可有点晚了。
    嗨,不是,我这是准备给我儿子女儿每家送点,冬吃萝卜夏吃姜,胜过医生开药方。陶柱摆摆手,然后又有点不好意思地问:你感觉这萝卜能订什么价啊?我这地里还种着好多,家里也吃不完。
    我记得咱们这萝卜大部分是一块钱一斤最多也就一块二,那你这可以买两块两块五一斤都行。陶然这几天都负责买菜,菜市场里各种蔬菜的价钱了解得清清楚楚。
    这能行吗?万一没人买呢?陶柱有些不放心。
    你就先让他们尝尝味道,他们要是觉得值就买了,要是卖不出去就再降价也没关系。
    那行,我明天一早就去挖萝卜去。陶柱笑了笑,要是这萝卜能按陶然说的价卖出去,自己手里也能有点钱,不用有什么事就得向儿女要钱了,过年还能给孙子孙女包个大红包。
    陶柱虽然和陶盛文一个辈分,但年龄可比陶盛文大多了,现在老了也没什么经济来源,老伴去世了,他还得靠着一儿一女养。
    可儿女收入也不高,他们也都有孩子要养。每次陶柱迫于无奈问儿女要钱,看儿女好不容易才从兜里掏出二百块,陶柱就感到心酸。
    不过想到自己的来意,陶柱还是收回了思绪,看了眼陶然,开口问到:陶然,你知道为什么这萝卜这么好吃吗?
    嘿,那当然是二伯你种的好啊。
    我每年种法都一样,往年的萝卜可不是这味,要说唯一不一样的就是我这几天天天用神农泉的水浇菜。这几天桃源村的村民都把泉水流经的溪道用干净的石块保护了了起来,就连小孩子都知道不能往里面乱扔东西,但用水浇菜还是允许的。
    陶二伯今天思来想去,就觉得这是神农泉的功劳,毕竟自己跟以前一样种菜,唯一特殊的就是神农泉了。
    陶然听着话,就明白二伯这是什么意思了,这话还真没错,可不能这么说。
    那山泉水可不就是好吗?不过这更归功于二伯你天天尽心伺候。
    我可没伺候,不跟你说这个了,我问问你,你爸有没有说过把神农庙重新建起来。陶二伯转而一想,陶然是个大学生,估计不太信这个,话口一转:算了,还事等你爸回来再说吧,我过几天再来。
    还没等陶然说话,老头就起身把筐里的萝卜拿起几个塞到陶然手里,转身扛着筐就走了。
    陶然也没客气,村里给两把菜是常见的事,他转身把萝卜放椅子上,送陶柱出门。
    不用送了,你回去忙吧。
    行,二伯,您慢走呀。
    说起来神农庙重建的事陶然还没和他爸商量过,不过他是准备自己把神农庙建起来,不管是考虑到系统,还是爷爷的身份。
    陶然把萝卜拿回去,还真是好吃。这几天看自家的小白菜也长很大了,过几天就该收获了。
    晚上田玉霞和陶盛文一块回来了,一进厨房就看到了这几颗萝卜,陶盛文先拿起一萝卜咬了一口,嚼了几口,就尝到了甘甜,转而又是辛辣的味觉涌上舌尖。
    唉,这萝卜哪买的,好吃!
    今下午二伯来找你,随便送来了几颗萝卜。陶然刚巧过来听到了。
    你二伯来你怎么没喊我,找我有啥事呀?
    他说不是什么急事,没让我喊,过两天再来找你。
    找你爸啥事说了没?田玉霞问了一句,伸手把陶盛文又拿的一个萝卜夺下来:别吃这么多生萝卜,我还想做盘菜呢。
    好好好,不吃了,这萝卜凉调就行,原汁原味,味好得很。
    二伯想问你有没有建神农庙的打算。
    你是怎么想的?陶盛文停下了择菜看着儿子。
    我是想神农庙是肯定要建的,而且我准备自己建,不需要其他人参与,不过还需要多等一段时间,现在钱还不够。
    你想好了,这建庙的花费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听着这个说法陶盛文没有意外,继续低头择菜。
    我确定,不过妈,你怎么不吭声呢,这事你同意不?
    行了,这事你爸和我说过了,你也大了,这事你自己拿主意,不过这钱还是要你自己赚。田玉霞头也不抬地说到,她现在已经深信儿子和神农庙有缘了,对儿子这个决定毫不意外。
    我爸和你说过了,爸,你可真有先见之明。
    一家人热热闹闹做了一顿饭,一盘凉拌萝卜,酸甜辣俱全,最适合下酒,陶盛文尝过就跑上楼拿出了一瓶好酒。
    瞧瞧你爸,真够可以的。田玉霞口中抱怨着,拿起筷子尝了一口,也就不提这件事了:哎,你们说最近菜怎么都变好吃了,不说然然种的小白菜,就是咱家里种的其它菜,也变好吃不少。
    二伯可说是这神农泉的原因,他用这个浇菜来着。
    那这倒也有可能,明天我给咱家菜地多浇点神农泉。
    第二天一大早,陶柱就跑去菜地,冬天可种的菜不多,大多都不耐冻,他种了一大片菜地。每年这些菜也买不上多高的价钱,都让家里人吃了,好歹省下买菜的钱。
    把萝卜一个个拔出来,泥土松软,不费一点劲。都说拔出萝卜带出泥,这萝卜上面基本不沾泥。陶柱把萝卜用普通清水洗干净,又洒了点神农泉的泉水,才骑着借的三轮车往远山镇去。
    到了农贸市场,先找到了空的摊位,陶柱把萝卜全部摆好。他就坐在那不吭声,拿出昨晚做好的写着两块一斤的牌子,路过的大妈就是看一眼,就被牌子吸引了眼球。
    还没想萝卜怎么这么贵,就又被萝卜吸引的注意力。这些经常来买菜的大爷大妈可都很有经验,这萝卜好不好,甜多还是辣多,糠还是水润,看一眼就能辨别得差不多。
    这萝卜卖两块一斤,也太贵了吧?
    就这个价,我家萝卜好吃。陶柱坚定不降价。
    这也太贵了吧,其它家可都是买一块一斤的。大妈在这里左挑右拣,每个萝卜都特别好。
    陶柱随便拿了一颗萝卜,拿出准备好的菜刀和盘子,三两下把萝卜剁成小块放在盘子里,递给那大妈让她拿一块。
    你尝尝这味道,再决定要不要买。
    大妈看了看,萝卜洗的干干净净,就接过来吃了一口,萝卜爽口清脆,入口清甜,深嚼辛辣。
    唉,这萝卜真的好吃呀,能便宜点不?大妈被这味道征服了,摊位旁又来了几个人。
    两块一斤,不能再便宜了。
    行,给我来五个萝卜。看着陶柱坚持卖两块一斤,这大妈还是松口了。
    四斤九两,就算四斤半,九块钱,拿好喽。陶柱把萝卜称好递过去,他这萝卜都不算大,一个不到一斤。
    看着有人尝过之后就立刻买了,旁边的人就感兴趣了,也都拿着萝卜块尝尝。
    陶柱顺利开张,又看到这么多人过来,开心地又切开了几颗萝卜摆在旁边。
    尝过萝卜块的人,都对味道非常满意,也不在乎过高的价钱,开始挑选起来。
    这萝卜还真好吃,好久没吃到这么好的萝卜了。
    是啊,现在的萝卜都没有以前好吃,今天这萝卜味道可以,水气足。
    老板,你这萝卜没用农药化肥吧?
    没,全都是农家肥,清泉水,放心吧。看着越来越多的人,陶柱开心地回答他们的问题,手忙脚乱地称重收钱。
    你这问题是瞎问的吧,农药化肥堆出来的菜绝对不是这味道。
    老板,我要十斤。
    好好,大家别着急。
    陶柱没想到自己卖菜这么顺利,轻轻松松把两大筐萝卜半小时就卖完了。
    提着空筐,陶柱开开心心地回村,路上遇到同村的打招呼,也笑着应答。
    柱子叔,这是遇到啥好事了,这嘴都合不拢嘞。
    我今天把地里的萝卜卖出去了,两块钱一斤,全卖完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