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皇后辞职报告 - 第3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崔琰翻了个白眼,“连马都没留下吗?”
    崔逸轻咳一声,“孩儿们兴奋坏了。”
    “手残没药医!”崔琰故作沉痛道,“也太败家了!”
    崔逸含笑应道:“爹爹知道了,一会儿就教训他们。我闺女天纵英才,说什么都是对的。”脸上慈爱和欣赏更是一目了然。
    父女俩再不用装字母活活演上一出“父慈子孝”来,崔琰也不顾营帐内外还有数十守卫心腹在,直接坐上她老爹的大腿,还勾着人家的脖子,撒娇道:“这个我爱听!爹爹再夸我几句。”
    崔逸抱着女儿,开始满嘴胡话,什么我闺女天下第一美貌啦,天下第一聪慧啦……
    老爹还有这么跳脱的一面,崔珩也甚觉有趣,他低下头默默地笑了。
    因为嫡子嫡女归来,崔逸也带着心腹和侍卫一起回到城内秦国公府。
    话说,西北四省中最繁华也最具战略意义的便是国公府所在的长安城,因为城外百里便是大晋西北第一雄关——西北关。战事将起,大军便驻扎于西北关外。总的来说,在长安城与大营之间有上好官道连接,来往十分方便。
    当晚,大家吃了个团圆饭。饭后,崔逸与夫人唐氏特地留下崔琰说些私房话。
    崔逸啜了口茶,问道:“国师对你还好吗?”
    崔琰十分坦然,“他对我很好。虽然还比不上二哥,但也差不多了。”
    “爹知道你不会吃亏……只是没想到你把他迷住了,”崔逸笑道,“管他风吹雨打,咱们崔家也能岿然而立。”
    一句话说得唐夫人也露出会心的笑容。
    崔琰想了想,觉得还是打下预防针的好,“爹、娘,国师要亲临北面几大关隘。”
    “来咱家?”崔逸玩味片刻,“为你来的吧?”
    国师巡视北军和东北军理由都十分充分,但说他要来西北,谁都会认为他是假公济私跑来见媳妇顺便参见老泰山和丈母娘的……
    崔琰迎着爹妈的目光,笑道:“八成是。”
    其后,崔琰在工坊里折腾了十多天,四皇子乔季桓与乔睿带着兵押着补给一齐抵达西北长安城。这二位来此目的基本一致,都是来刷经验涨声望的。
    乔睿还好,毕竟是负责暗部情报工作,而且他的出身和职责都和西北军、秦国公府并无冲突,反而还因崔逸未来女婿心腹的身份,迅速为西北官员和将领们所接受,加上乔睿自来熟厚脸皮的性情,和大多数人都相处融洽。
    四皇子则遭遇了冷热两重天。打算在四皇子大婚后封在西北,好夺取崔家的兵权和地盘,皇帝的这个心思并不难猜测。只是乔季桓还没有军功在身,如今又是副被太子压得抬不起头的窝囊模样,他纵然想拉拢西北当地这些比京城团结得多的权门和世家,也没什么人真的肯做这无本的买卖——大家大多表面对他十分追捧、尊敬,但只要稍微涉及些利益和隐秘的话题,众人要么顾左右而言他,要么干脆避而不谈了。
    可惜,四皇子得了国师乔浈的暗示,志向并不止于“封王统兵”,他多番示好却始终是被冷水泼头,心情不可避免地焦躁起来。话虽如此,但实际上,四皇子是皇帝所有儿子中最为冷静且克制的一个,他知道他得有耐心,也得找个合适的突破口……
    于是当崔琰结束了实验,也结束了吃住在工坊的日子,坐着马车回家好好休个假的时候,被乔季桓堵在了半路——崔琰的兵器研发制造所按天朝的话说,乃是国家级保密单位,四皇子一个外人哪怕他带着众多亲卫,想靠近甚至出入,纯粹都是白日做梦。
    崔琰听了个大概,便把四皇子带回了家——家里经过多次清洗,无论仆从还是侍卫都很可靠,说话更为方便。
    在书房里,完整地听过四皇子叙述的困境,崔琰沉默了:当年在乔三和乔四都立下非凡战功之后,威望大涨,群臣以及世家中皆有人公开支持两位这善战的皇子,这才让太子感到极大的威胁。于是太子吩咐亲信败坏弟弟的名声,并试图削去他们手中的兵权,俗话说,夜路走多了总会遇到鬼,太子出手次数太多了,总有昏招出现。太子在为难和刻薄弟弟们的同时,也让所有人看到他的气量和行事手段……结果连皇帝都对自己最心爱的长子有些失望。
    此消彼长之下,才让乔三和乔四真正有了问鼎那张龙椅的机会。
    而这一世还什么都没发生呢,尤其是四皇子如今被排挤得连仗都没得打,崔琰暗叹一声,叫过庄庄问道:“大哥和二哥他们呢?”
    庄秘书答道:“在关外大营。”
    “什么时候回来?”
    “三天之后。”
    崔琰便和四皇子说道:“等二哥回来,我让他带你转转,之后安排你正式进大营,亲上战场,打上几仗,大家对你的态度便会好上许多。”
    “多谢九婶。”四皇子笑道,“我这也是没辙了。您知道三哥在东北接连立功吗?”
    崔琰摆了摆手,“我相信你的本事,必定立场大功,可你别冒进也别心急啊,时刻记得国师有多看重你。”
    四皇子点了点头,顿感轻松:他刚才也有试探的意思在内,结果不出预料,他那个妻奴九叔连默许他的事儿也一并说给九婶知道了。
    转眼入了秋,乔浈姗姗来迟。
    结束了欢迎仪式,崔琰将未婚夫请进了自己的卧房。
    乔浈直接把她抱在怀里,“我很想你。”
    崔琰也由衷道:“我也是。”
    乔浈叹了口气,“叔权在东北落了崖。他醒来后,我在他身上见到了逆流的河。”
    “什么?”崔琰皱了眉头,“他也重生了?”
    乔浈轻声道:“这不奇怪。在你和他成亲的那一世,他也死得怨气冲天。”
    崔琰这回终于破功,难以置信道:“什么?崔家嫡支死绝他不该庆祝的吗?不该放下心事长命百岁的吗?”
    乔浈答道:“他在你走后不到一年就薨了。你的长子带兵围了皇宫,逼他退位了。”
    崔琰沉默半晌,终于艰难说道:“作为大晋唯一一位逼宫成功的太子的亲娘,我是不是该名垂千古,含笑九泉啊……”
    ☆、50发表
    如今的乔浈正处在全盛状态,无论个人实力、手中的势力还是族内威望,连皇帝都不会轻易撄其锋芒,更别提乔三这种刚刚见到点出头曙光的小皇子了。如果乔三胆敢胡来,乔浈就能让乔三这辈子都再没有胡来的机会。
    实际上,国师大人真正在乎的是他的心尖儿在听到前夫重生的消息后会有什么反应,以及会有何等作为。果然,乔浈最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崔琰眼圈逐渐红了。
    不过,并没长久沉浸在自己纷杂的思绪中,崔琰醒过神来,先摇了摇头,“我只觉得对不起老大。”这个“老大”说得便是崔琰和乔三的长子,也是两世育有的四个儿子中她最为喜欢的一个——这个儿子无论长相还是性情都颇似二哥崔珩。
    乔浈劝解道:“他是个好孩子,也是个好皇帝。”
    崔琰深吸口气,“我跟他爹的恩怨还是影响到了他。”顿了顿,又道,“太子造反哪有这么容易?嗯,国师大人?”乔三可是位英主,逼宫成功也不意味着老大就能得到宗族和群臣的认可。
    乔浈笑了笑,“我的确出面说了几句……公道话。”
    联想起那位荒唐皇帝被皇后逼宫时能如此顺利也是得益于国师的态度……崔琰攥住了乔浈的手,“多谢。”说着,破涕为笑,“我才不会这么容易动摇。乔三害死我二哥,我也毁了他的皇位,也算是两清了。”
    被说中心事,乔浈也略感尴尬,却还是老实道:“你若是心中无憾无怨,又怎会移魂重生呢?”
    崔琰轻声道:“自古以来,哪个皇帝对外戚不是既利用又防备的?只是我崔家扶持了皇子成功登基,在封赏功臣时又赚了头筹,外有二哥掌兵,内宫有我以及两个儿子,十来年的功夫就已经树大招风、尾大不掉,堪称大晋第一世家了——我要是皇帝也会出手压制,并培养几个家族出来跟崔家斗上一斗。所以那一世,乔叔权所作所为,我都能理解。”
    朝堂争斗哪里会讲究人情,乔三削权甚至逼迫二哥隐退,崔琰都不会意外,虽然这不代表她会束手就擒,看着皇帝丈夫一点一点地剪除崔家的羽翼直到最后动摇根基。
    可惜,乔三却做了件让崔琰无法原谅的事情:他把二哥和崔家的主力关在西北关外,结果被两大汗国主力围堵,逼迫二哥死战,还在国内散布流言,说是二哥投敌!
    思及此处,崔琰笑了笑,可这笑容在乔浈眼里分外妖异,“知道二哥的结局,我当时就想不能白做皇后二十年,我死也要把你乔叔权钉死在耻辱柱上。于是,我把二哥和我自己积攒的资源和人手都给了老大……只是我没想到我这个傻儿子发动得这么快。”
    她此刻就是在硬生生地撕开自己已经结疤的伤口,哪怕鲜血淋漓,她依然能保持冷静。她越是理智克制,乔浈便越是心疼,可国师大人在安慰爱人这一科目连入门水平都没达到,“难受就别说了……我都知道。”
    崔琰靠在乔浈胸前,阖眼酝酿了良久,那泪滴终究还是没有落下来,她舒了口气道:“听你说我走后乔叔权过得这么槽糕,我也就安心了。”
    乔浈把她搂在怀里,像是想把她揉进自己血肉一般,“你有我。”
    崔琰上身被他箍得都有点疼,“嗯,我知道。”我知道你比他们都可靠。罢了罢了,前两辈子,我为家族,为孩子而活,这辈子我该为二哥,为自己而活。
    与此同时,远隔千里之遥的东北关外大营,三皇子独自枯坐似有隐忧,一时沉吟不决。
    辽王世子进帐,见到堂叔这副心事重重的模样,开口直接问道:“怎么了?”必须承认,一同征战的确是男人们拉近距离增进好感的不二法门。
    三皇子回过神来,扯了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容,“想起了点旧事。”
    “这旧事棘手吧?”
    “显而易见,”三皇子起身,将佩剑挂在腰间,“功劳总是真的,别的都是虚的……”
    辽王世子忙道:“如今攻上来的多是周边几个部落的骑兵,金台汗国那边只派了些探子混在这些骑兵里,为着探探咱们的虚实。”
    三皇子点了点头,“有胜有负,好引出金台汗国的主力吗?我知道了。”
    辽王世子拍了拍与自己年岁相仿的堂叔肩膀,“小心些。太子不敢动大手脚,但背地里阴你一把却不难。前些日子你刚立了些功勋,偏就落了崖,查来查去那些知情的居然全都被灭了口。”
    三皇子诚挚道:“谢了。我心里有数。”他大步走出营帐,召来副将点齐兵马,一同奔出东北大营。一行人迎着朝阳,纷纷起落的马蹄带起滚滚烟尘,驰向交战地点。
    而在西北长安城,秦国公府内设宴款待国师乔浈。
    敷了一下午茶包和面膜的崔琰神色还算正常,把她的正常看在眼里,乔浈整个人表现得就太不正常了:堂堂国师,居然眉眼弯弯,居然嘴角含笑,居然见了崔琰的老爹自己先拜了下去,居然还一口一个“小婿”……
    随后几记马屁再伴以几杯小酒,老爹崔逸便投了诚,也一口一个“贤婿”……再说起练兵布阵以及关外局势,两个大男人聊得口沫横飞,好不投机,甚至最后散席时勾肩搭背,已经十分亲热。
    二哥崔珩眼睛眯了眯,没发表任何评论,倒是大哥崔珏没按捺住,特地问道:“我怎么听说国师平时不这样啊?”
    “确实不这样,”二哥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替妹妹回答,“纵然是神仙也有脑袋抽一抽的时候,”而后话锋一转,又盯着妹妹说道,“但国师就是当了神仙,脑袋也不会抽筋的。”
    崔珏立即反应过来,“出什么事儿?”
    崔琰安然答道:“他带来了个坏消息,让我很难过,他似乎有些自责,又不知道该如何安慰我,便只好使出全身解数讨好咱家人了。”如果她连未婚夫的脾性都摸不透,又怎么敢和他成亲?
    崔珏与崔珩对视一眼,齐声道:“小妹你没事儿吧?”
    这才是家人!我以前怎么这么傻,纠结于莫名其妙的疏离感,都不知道珍惜他们呢?崔琰深吸口气,“我还行,”两只手一左一右搭住了亲哥哥们的腰身,“先让我左拥右抱一下。”
    大哥崔珏是个直脾气,“自从小妹你弄出了这些新式武器,老爹拿这个当幌子除掉了好几个吃里爬外的家族,如今咱们西北真正是一条心。我不觉得咱们崔家还有什么可怕的。他们乔家人,咱们敬着就好,至于他们说什么,咱们没必要太当回事儿。”
    崔琰一听,果然笑了:大哥真是当之无愧的将才,当元帅无论如何都不够格儿——这也太直接了。
    二哥崔珩同样笑而不语,兄妹俩又一次默契了:像太子这样,只懂得用阴谋是不行的;但像大哥这样,不懂得用阴谋却是万万不行的。
    在西北住了半个月,乔浈和崔琰的大多数亲人朋友都有了不错的交情,这才恋恋不舍地告辞回京。
    而秋收正是异族前来犯边劫掠的高峰时期,乔四如愿以偿地披挂上阵,胜了几场。直到秋末,大晋北面国境线全面开始飘雪,战事不得不暂歇下来。
    正好新一批武器制作完成,崔家兄妹便和四皇子一起回京交货复命。
    好歹京城要比西北长安城温暖一些,屋里烧起地龙,更是春意融融,二哥怜惜妹妹冻过的双腿便主动揽过了大部分应酬,崔琰清闲在家,便搞搞实验,累了还倒头就睡。
    这般平静的日子只持续了两天,国师便主动踏雪到来——金台与伊夏两大汗国在抢夺大晋的财富之后,励精图治十多年,国力鼎盛,都有入主中原之心,在经过这一年时间的试探和整备之后,大约明年便要尽遣主力正式开战了。这些日子,皇室内部重量级人物齐聚京城,接连商讨相应对策,因此乔浈也没能抽出时间及时探望自己的心上人。
    崔琰显然很通情理,把乔浈迎进门来,笑道:“这两天没少熬夜吧。”指着未婚夫眼下的黑眼圈,“我更喜欢您这烟火气十足的模样。”
    乔浈笑了笑,“我只消看住太子,别让他再无法无天就好。不是我自夸,老乔家也算人才济济,只要留心别堵了孩子们上进的道路,其实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不失公正之心,这也是国师难能可贵之处。崔琰道:“晚上想吃什么,我叫人预备去。”
    乔浈拉住崔琰的手,“叔权一会儿要来。”说着,摸出张帖子递了过来,“我给你压阵。”
    崔琰哭笑不得,“你不用这么小心,生怕我拒绝似的。如果他不过分,我也不想跟他闹翻。比起太子,他总还算顺眼。”
    乔浈一笑,“是我枉做小人了。”
    半个时辰之后,三皇子乔叔权到访。乔浈受了礼,主动前去外书房看书,而崔琰望上三皇子的眼睛,便知道果然有些东西和以前不一样了。
    三皇子行礼行得没有半点不甘,“九婶。”
    崔琰回了礼,“咱们扯平了。”
    乔三也道:“确实,总执着于旧事也没什么意思。我再不知道天高地厚也不敢和九叔为敌……若是九叔不说话,太子想要我的命,父皇都会袖手旁观。”
    崔琰语调里没有任何情绪,“太子现在的小手段也不算少啊。”
    “没错。”三皇子坦然道,“能害死我和老四,那算意外之喜;纵然不能完全得手,也够我俩头疼一阵。说起这个,我得提醒你,当年内宫倒是被你整治得干净无比,但前朝却是鱼龙混杂,谭燕和另外一个藏得很深的细作都埋有不少人手……谭燕的人曾经说你不守妇道,我信了,才下了决心害了你二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