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流 - 第2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显对于诏书中的内容其实好奇得紧,前番推辞不过是表面文章罢了,此时见李弘坚持,自也就乐得顺水推舟,恭敬地应答了一声,双手接过了诏书,搁置在几子上,而后跪着挪后了一步,恭恭敬敬地磕了个头,这才挪上前去,伸手摊开了诏书,细细地看了起来,不看不打紧,越看脸色便越是凝重,心跳得跟撞鹿似的,额头上的汗珠子也不由自主地沁出了老大的一片……
    第五十九章亚献之议(下)
    果然如此,好一个武后,这等朝局之下,竟依旧敢如此作为,好胆色,好谋略!李显表面上是在细研圣旨,其实一扫之间便已将圣旨所载全都尽收脑海,心中的震撼实是非同小可,只因诏书中竟真的写明了由武后作亚献,只是终献却不是前世的燕王妃,而是大司空李勣,这一变化虽细微,却更加可怕与难以化解。
    李勣可不是寻常人,那可是大唐社稷的定海神针来着,别看其如今处于半退隐状态,朝都很少上,平常也不怎么管事儿,可一旦他要是放出一句话来,满朝文武还真就没谁敢跟其闹别扭的,当初武后之所以能进位皇后,李勣可是出过力的,虽然就一句话——“此陛下家事,何必更问外人”,可却让原本阻力极大的换皇后事宜得以顺理成章地完成了,纵使当时权势滔天的长孙无忌也无可奈何,如今武后将这面大旗扛将出来一舞,封禅泰山的事儿怕就难有更改了的。
    事情棘手了!李显头皮一阵阵地发着麻,脑筋已是极速地运转了起来,办法想了一个又一个,却都不怎么靠谱,至少李显本人不以为那些所谓的办法能否决得了这份已将出炉的圣旨,关键的关键便在李勣的威望实在是太高了,高到无人可抗衡的地步,由他担任终献满朝文武都没得话说,很显然,要想阻止李勣出任终献几无可能,倘若仅仅反对武后出任亚献的话,却又着实太着相了些,也不太好着手,毕竟身为人子,公然反对母亲着实不太妥当,无论是李弘还是李显都不好出这个面,一句话,要想推翻这份圣旨难度实在是太高了些。
    “太子哥哥,封禅泰山乃是好事,足以彰显我大唐之强盛,且不知哥哥对此可有何看法?”李显细细地琢磨了好一阵子,见实在是难以找到合适的反对之理由,没奈何,也就只能装起了糊涂来了。
    “七弟也觉得好么?那便是好的,为兄倒是没旁的意见。”
    一听李显如此说法,李弘不由地便笑了起来,轻挥了下手,无可无不可地说了一句,压根儿就不去接李显踢过来的球——李弘给人的印象向来是稍软弱,其实却是个极为精明之辈,自打诏狱一案后,李弘便始终在关注着李显的举动,隐隐地察觉到李显的所作所为似乎大多是冲着武后去的,虽不明白李显为何会如此,可在李弘看来,这是件好事,至少在遏制武后胡乱干政一事上,双方有着可以合作的基础,可也就仅此而已了,毕竟双方并非一体的,李弘自然不会轻易地将自个儿的想法表露出来。
    呵,好家伙,还真吃定咱了,这是要咱去做仗马之鸣啊,嘿,美了你了!李显心思机敏得紧,又怎会猜不出李弘的心思之所在,左右不过是要自己去当那个出头鸟罢了,否则的话,也不会紧巴巴地召见自个儿。
    不错,李显是很想扳倒武后,然则却没打算就此牺牲自己,冒险也得有个度不是,明知道送死还往上冲,那不是勇敢,而是傻冒,很显然,李显尚不至于傻到如此之地步,在他看来,眼下之事明显地属于几乎不可为之事,李显又怎敢去打这等完全没有把握的仗。
    “臣弟受教了。”李显心思转得飞快,转瞬间便已断明了形势,自不愿再就此事多生枝节,这边面色肃然地一拱手,不置可否地回了一句道。
    “哦?”
    李弘显然没想到李显的反应会如此的平静,不由地便被噎了一下,狐疑地看了李显一眼,轻吭了一声,却也没有旁的表示。
    “太子哥哥,臣弟一上午皆在习武,颇觉疲倦,若是太子哥哥没有旁的事交代,臣弟便告辞了,容后再来听哥哥教诲。”李显已不打算再沾手此事,此际见李弘默默不语,自是不愿再多逗留,这便很是恭敬地拱手告辞道。
    “七弟且慢。”这一见李显要走,李弘立马有些子沉不住气了,手一压,示意李显安坐不动,他自己却豁然而起,焦躁地在房中踱来踱去。
    “七弟须知封禅乃古礼,其之章程轻易变更不得,若不然,便是对上苍大不敬,今太常伯(礼部尚书的别称)并未出缺,何故换人耶,母后此举……唉,为兄实是不敢苟同,七弟岂能安坐如仪呢?”李弘思来想去地折腾了好一阵子之后,还是决定将话挑明了来说。
    得,不敢苟同的话,您老就尽管上本好了,告诉咱又能有甚用场?一听李弘如此说法,李显忍不住在肚子里鄙夷了一番,可脸上却是淡漠至极,啥表情都没有,双唇紧闭,死活不肯接李弘抛将出来的话题。
    “也罢,七弟既然累了,那就道乏罢。”李弘满怀希望地等了好一阵子,见李显始终不吭气儿,心头一沉,知晓无法说动李显去干那等脏活,失望之余,也不禁有些生了怨气,这便跟赶苍蝇一般地挥了挥手,不耐地下了逐客令。
    “多谢太子哥哥厚爱,臣弟告退。”
    李显本就不愿再多逗留,这一听李弘下了逐客令,自是乐得遵从,这便站起了身来,恭敬地行了个礼,便要就此退出书房。
    “七弟留步。”
    就在李显将将要走出书房之际,背后又传来了李弘的声音。
    “太子哥哥有事请吩咐,臣弟听着便是了.”
    李显虽已决定不参与此事,可也不想太过得罪李弘,这便站住了脚,回过身来,躬着身子,摆出一副恭听训示的姿势。
    “唔,七弟可愿替为兄往英公府上一行?”李弘瞄了李显一眼,嘴角抽搐了几下,沉吟着问了一句道。
    去找李勣?干啥呢?要这位老爷子出面去上本反对武后?扯淡罢!李显虽与李老爷子交往不多,可对其为人还是有些了解的,在李显看来,这位老爷子就是个明哲保身的主儿,哪有可能冒着得罪武后的危险去动本章。
    “太子哥哥有令,臣弟自当遵循,只是不知太子哥哥有何话要臣弟代转,还请明言,臣弟也好照着去做。”李显十二万分地不想去英国公府,可又不好当面拒绝李弘的要求,无奈之下,索性将话题给挑了出来。
    “为兄也无甚特别交代,七弟就算替为兄前去道贺罢。”李弘见李显话里话外都透着拒绝当说客的意思,自也不好强迫,只好随便吩咐了一句道。
    “是,臣弟遵命,定会转达太子哥哥对英公之问候。”见李弘不再紧逼,李显也就此松了口气,这便恭敬地应了诺。
    “也罢,那便如此好了,尔且去罢。”
    这一见一番苦心全都落到了空处,李弘心中已是不耐,自也懒得再跟李显瞎唠嗑,这便挥手示意李显自行退下。
    “臣弟告退。”
    尽管心里头对李弘的用心嗤之于鼻,可该尽的礼数却是少不得的,李显躬身唱了个诺,转身退出了书房,径自出了东宫,趁着马车转回自家府上,一路走一路苦思,到了末了还是没能找到不让武后担当亚献的办法,虽不甘,却也无奈得很。
    “下官参见殿下。”
    周王府门外,李显刚从马车厢里钻将出来,脚都尚未站稳,林奇已从旁冒了出来,躬着身子问安道。
    这厮来得好巧么?嘿,十有八九也是冲着封禅泰山一事而来的!李显扫了林奇一眼,心中微微一动,已猜出了其之来意,不过也没出言点破,只是平淡地抬了下手道:“免了,随本王进府罢。”
    “谢殿下。”林奇自前番被李显教训过一回之后,如今已不敢在李显面前流露出丝毫的矜持,恭敬地应了诺,屁巅屁巅地跟在李显身后进了前厅,规规矩矩地站在一旁,恭听李显训示。
    “林御史来找孤可有甚事么?”
    李显并没有急着发话,而是任由林奇站在那儿,自顾自地饮了几口凉茶,这才慢条斯理地问了一句道。
    “下官敢问殿下,今日您进宫可是为了封禅泰山一事么?”林奇拱了拱手,陪着笑脸地问道。
    “不错,是有此事,怎么林御史对此有甚看法么?”李显头也不抬地饮着茶,声线平淡地回道。
    这一听李显言语间似有不悦,林奇忙小退了半步,紧赶着回答道:“不敢,不敢,下官也是得知了些消息,特来请殿下明示行止的。”
    行止?唔,这倒是老六那厮还朝的好机会!李显眉头一扬,心中已有了计较,不过却也没急着表态,沉吟了片刻之后,这才慎重地开口道:“此事暂不着急,唔,先等几天再看。”
    “啊,这……”林奇心中其实已有了主张,本想在此事上好生表现一回的,这一听李显要其按兵不动,登时便有些子丧了气。
    “怎么?林御史别有主张么?”李显对林奇可是半点好印象都欠奉,若不是李贤宠信着此人,李显连理都懒得理会其,此时见其似有不同意见之状,立马不悦地皱起了眉头,冷冷地哼了一声。
    “啊,不敢,不敢,下官唯殿下之命是从。”一见李显脸色阴沉,林奇登时便有些慌了手脚,忙不迭地低下了头,紧赶着回答道。
    “那就先如此罢,过几日孤自会派人传讯于尔。”李显将手中的茶碗搁置在了几子上,语气淡漠地下了逐客令。
    “是,下官告退。”李显既已如此说了,林奇自不敢多逗留,忙躬身行了个礼,退出了厅堂。
    哼,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蠢蛋,老六那厮还真是瞎了眼,将这么个货色当成宝了!李显瞥了林奇的背影一眼,在心里头恶狠狠地鄙夷了一番——李显不待见林奇是一回事,更主要的是李显深知林奇的个性,纯属一个得了三分颜色便敢开染坊的主儿,若不以强力来压制其,一准要误大事,此时见其已乖乖离去,李显自也懒得再多加理会,心思再次转到了封禅泰山一事上,突地想起一事,脸色瞬间就变了……
    第六十章虎爷犬孙(上)
    我勒个去的,上当了,晕!李显先前在东宫时心思始终放在如何阻止武后担当亚献上,却没有多从李弘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待得被林奇一搅合,李显突地醒悟了过来,察觉到自个儿不经意间居然中了李弘的圈套,心头不由地滚过一阵气恼,但气的不是李弘的阴险,而是气自个儿着实太过大意了些。
    李弘的设计虽隐蔽,说穿了其实也没啥大不了的,利用的便是李显轻忽的心理,这其中的关键便在李显所应承的英国公府一行上——李勣是个很谨慎之人,在事涉天家之争时,往往采取置身事外的做派,观其一生,唯有在立武后时,被逼不过之下,才说了句含糊话,其它时分遇到天家内部之事皆是能躲多远躲多远,当初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时,曾问计于其,可李勣一言不发,不仅如此,还特意辞官归府,死活不愿帮李世民起事,后头李世民诸子夺嫡正酣时,李勣一样是冷眼旁观,不置一词,此番封禅泰山大典能出任终献于常人来说,那是天大的荣耀,抢都抢不赢,可放在李勣身上就未必会是如此,本来么,若是圣旨下达,李勣可能还会考虑一下要不要出这么个风头,担不担任尚在两可之间,可李显只要一出现在其府上,李勣百分百会上本推辞终献一职。
    理由?很简单,倘若李弘真有心要恭贺李勣担当终献的话,应该是亲临英公府表示祝贺,至不济也得亲笔写封道贺信着人送了去,哪有派李显代为转述的道理,这不明摆着是在告知李勣他李弘很不乐意看见李勣担当终献么?要知道李弘乃是储君,未来的皇帝,他要是不喜的事儿,以李勣的谨慎个性,又怎可能会去做,毫无疑问,上本推辞就是必然之事了的,如此一来,李弘的目的倒是达到了,可李显却平白被利用了一把,硬是得白当了回“小人”,这叫李显如何能不恼火的。
    大意了,确实大意了!李显气恼之余,也在反思着,自是知晓近来诸事太过顺遂了些,以至于必要的警惕居然都险些丢了个干净,毕竟无论李弘还是李显,都不是省油的灯,稍一不留神,很可能就被这哥俩个给算计了去,如今这桩差使还是小事,顶多被英公一家老小暗中埋怨几句,倒也无妨,可这等不警醒要是持续下去,将来怕是要吃大亏了的,一念及此,李显额头上的冷汗不由自主地便狂淌了下来。
    气归气,恼归恼,可该做的事却还是避免不了,纵使李显再不情愿,英国公府一行依旧是避无可避,毕竟李显也不愿因此事太过得罪了李弘,也就只能是抱着挨骂的心理准备,顶着火辣辣的日头赶往下马陵的英国公府去了,到了地头,着人上去递了名刺,旋即便有一壮实青年大步从府门里行了出来,李显只一看,便已认出了来人,赫然竟是李勣的长孙李敬业。
    李勣一生威名赫赫,南征北战打下了偌大的家业,可惜在子息上头却是少得可怜,到了近四十岁方才得了一子李震,宝贝得不行,可惜此子福薄,二十余岁便得病死了,好在李震死前留下了两子,这才算没绝了李勣的嗣,其中李敬业为长,年方十九,李敬猷为次,十八岁,皆已成家,于子息上倒是颇有所出——老李头怕绝后,一口气给这小哥俩都娶了一大堆的侍妾,于是乎,这对兄弟皆可着劲地造人,尚不到二十呢,兄弟俩都各已有了四子,倒也是京师佳话一桩。
    “周王殿下驾到,末将有失远迎,海涵,海涵。”
    李敬业大步行出了府门,在门前的台阶上顿住了脚,略有些矜持地左右看了看,这才向已站在了照壁前的李显迎了过去,一躬身,行礼问了安,只是却并没有自报家门,语气里也颇有些自傲之意味。
    呵,这混球还真是人模狗样的,骚包一个!李显这一世是不曾见过李敬业,可前一世与其可是没少打过交道,更曾险些被其连累得小命不保,对其印象实在好不到哪去——李敬业就是徐/敬业,前一世李显第一次登基被废之后,李敬业在扬州起兵,打着匡扶李显的旗号,实则起了替代唐室的野心,可惜此人有勇而无谋,志大而才疏,起兵不久便被武后派兵剿灭了,落得个兵败身死的下场,他自己死了不打紧,却让李显吃挂落,险些被武后借此事除掉,若不是李显见机得快,趁着李敬业尚未兵败之际,早早地便上了请罪本章,与李敬业划清界限,再加上群臣纷纷相谏,只怕李显也难逃武后之毒手。
    “审宁(李敬业的字)兄客气了,小王来得匆忙,多有打搅了,还望恕罪则个。”李显虽不喜李敬业,可却绝不会带到脸上来,而是一副温和的姿态,煞是客气地还了半礼。
    “殿下见过李某?”
    李敬业一听李显一口便叫出了自个儿的字,登时便是一愣,他自忖一向与李显并无交道,话便不由地脱口而出了。
    “那倒不曾,不过小王对将军可是慕名已久,今日一见,果然英雄了得,英公府上除了审宁兄,又有何人能有此行色?英公后继有人啊,实朝廷之大幸也!”李敬业这一发问其实颇为失礼,然则李显却并不计较,至少表面上是不计较,不单不计较,反倒可着劲地捧了李敬业一把。
    “岂敢,岂敢,殿下过誉了,末将惭愧,惭愧!”
    一听李显如此说法,李敬业的虚荣心自是大大的满足了一番,口中说着岂敢,可脸上的笑容却明白无误地写着“当之无愧”四个大字。
    “审宁兄过谦了,呵呵,小王此来乃是奉了太子哥哥之命前来拜访英公,不知审宁兄可否代为引见?”趁着李敬业高兴之际,李显立马挑明了正题,颇有趁热打铁之用心。
    “这个……”
    李敬业并不清楚李显的来意,不过么,在出来迎接之时,其祖李勣曾有交代,说是能推则推,这便是李敬业一出面便摆出一副不怎么在意李显的架势之根由所在,此时被李显奉承得正爽,拒绝的话自是不好说出口来,可又顾忌着自家祖父的交代,一时间不由地便有些子语塞了。
    “好叫审宁兄得知,小王此来可是有着天大的好消息要转告英公,还请审宁兄行个方便才好。”李显机敏得很,一见到李敬业的神情窘然,立马便猜出了其心里头的小勾当,心中暗笑不已,可脸上却满是诚恳之色地再次进言道。
    “哦,原来如此,殿下请。”李敬业愣了愣,到底是不好拒绝笑脸之人,只能是向旁一让,比了个“请”的手势。
    “审宁兄,请!”
    一见李敬业让了路,李显自是不会跟其客气,哈哈一笑,也比了个“请”的手势,抬脚便向府门行了去,李敬业见状,忙落后小半步陪在了一旁。
    “殿下,您所言的天大好消息是……”
    李敬业到底年轻气盛,心里存不住话,好奇心一起,也不管失礼不失礼的,这都还没走上几步呢,便憋不住开口探问了起来。
    啧啧,这厮气量城府都不行,怪不得前世坐拥几十万大军却数月便败得个一干二净!李显在心里头狠狠地鄙视了李敬业一番,可脸上却是笑得极为的灿烂,眯缝着眼道:“审宁兄可知陛下将封禅泰山之事么?”
    “知晓是知晓,不过此事……”李敬业虽算不得大才,可也不傻,一听李显提到了封禅泰山之事,心里头立马便是一动,隐约猜到了李显接下来要说的内容,只是并不敢肯定,惊喜之色溢于言表地问了半截子话,一双眼满是热切地死盯着李显不放。
    “此即小王来贵府之用意所在,恭喜英公了,陛下已有旨意,让英公担当终献大任。”李显意味深长地瞄了李敬业一眼,笑眯眯地回答道。
    “啊,真有此事?”
    一听李显说得如此肯定,李敬业立马有种天上凭空掉下无数金钱的喜悦感,嘴都笑得合不拢了起来。
    好事?嘿,也就只有你小子会这么想,你家老头子听了只怕不会作如此想罢。李显知晓李敬业就是一俗人,自不会跟其分析内里的利弊,哈哈一笑道:“圣旨都已到了东宫,又岂能有假,莫非审宁兄信小王不过么?”
    “呵呵,岂敢,岂敢,殿下既如此说了,末将岂有不信之理,殿下,您请,家祖已在二门厅堂相候。”李敬业兴奋地一握拳,振动了下手臂,暗自发泄了一把,那副得意之状丝毫不加以掩饰,若不是李显在场的话,只怕其便会仰天狂笑不已的。
    废材就是废材,没头脑的家伙!李显原本就对李敬业印象不佳,此时见其表现得如此之肤浅,心里头自是更厌恶了几分,当然了,再怎么讨厌这厮,李显也绝不会表露出来,只是陪着笑了笑,抬脚便向二门厅堂缓步行了去……
    第六十一章虎爷犬孙(下)
    “英公,小王给您老见礼了。”
    李显由李敬业陪着刚转过前院的照壁,入眼便见白发苍苍的英国公李勣正领着一大群的家人等候在厅前,自是不敢稍有怠慢,紧赶着疾步抢上前去,一躬到底地行了个礼。
    “不敢当,殿下切莫如此,这是要折杀老朽么?”
    不等李显将礼行到底,李勣已一个大步抢到了近前,双手一伸,托住了李显的胳膊,温和地笑着说了一句道。
    呵,这老爷子好大的手劲!李老爷子虽没用啥力气,可李显一点都动弹不得,只能是顺着老爷子的搀扶之势站了起来,笑着寒暄道:“英公,一别数月不见,您老愈见精神了,实乃我大唐社稷之福气也。”
    “老喽,老喽,老朽今年七十有一了,比不得殿下这等年轻俊秀喽,来,来,来,里面请。”一听李显如此奉承,李老爷子不由地便哈哈大笑了起来,松开了左手,右手依旧握住李显的小胳膊,比了个“请”的手势,半拉半请地将李显让进了厅堂,又逐一为李显介绍了侍候在一旁的家人,那等热情让李显有种很不适应感——李显往日里与李勣不过就是年节上皇家赐宴时间照过几次面,话都不曾说过几句,彼此间其实半点交情都没有,实是难以消受老爷子这份热情的,不过么,李显毕竟不是寻常之辈,场面话说得倍儿溜,加之来前便已备足了礼物,一番应对下来,却也无甚纰漏可言。
    “英公,小王此来乃是奉了太子哥哥之命,前来恭贺英公荣任泰山封禅之终献的。”好不容易总算是将场面应付了过去,有些子吃不消的李显立马转入了正题,一脸恭维之色地开口道。
    “哦?竟有此事?”
    李勣一脸诧异状地惊咦了一声,似乎极为震惊之状,然则李显却从其那双虽老却不浑浊的眼睛里看到了一片平静。
    嗯哼,这老爷子看来早就知道了?李显心中咯噔了一下,不过脸上却依旧是笑的灿烂无比,一击掌道:“确实如此,好叫英公得知,圣旨如今已到了东宫,不日将公告天下矣,小王不敢不为英公贺之。”
    “得蒙陛下爱重,老朽实感激在心,恨不能即刻启程,奈何,唉,奈何老臣年岁已高,前几日偶感了风寒,腿脚上的旧伤也犯了,今日方才稍好些,却是不耐远路,恐愧对圣上洪恩矣,殿下若是得便,还请代老臣婉谢了方好。”李老爷子眼睛巴眨了几下,捶着左腿,一脸惋惜状地说道。
    啥?要咱帮您老婉拒,搞没搞错?李显一听此言,立马便有些子笑不出来了——李显此等敏感时分出现在英国公府上,已是大大不妥,若真要是再帮李老爷子代奏上一本,知道的说是李显转达了圣旨,不知道的那还不得说李显逼迫李老爷子婉拒终献一职,真要是胡乱传了开去,他李显岂不是要倒大霉了?这等事自然是万万做不得的,偏生这会儿人在英国公府,要想置身事外,哪有那么便当的事儿,真可谓是黄泥巴丢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了。
    这老滑头,明明是自己不想去,偏要让咱吃苦头,真不是啥好东西!李显恸哭的心都有了,可惜他就算是哭,也没人可怜,头疼了,这回可真有些子头疼了,没奈何,李显也只好强笑着道:“英公说笑了,您乃国之拄石,封禅大典怎能缺了您老,若不然,父皇定会焦虑在心的,还请英公务必拨冗前往方好。”
    “这个不好罢,老朽体弱,万一要是在大典上闹了笑话,岂不误事,不妥,实是不妥,圣上及殿下的好意老朽心领了,这终献一事还请殿下禀明圣上,为老朽告个罪罢。”李老爷子的脑袋摇得跟拨浪鼓似地,口口声声就死咬着李显不放。
    我勒个去的,这老滑头还真赖上咱了,该死,着实该死!被李勣连番追逼之下,李显满心不是滋味,再一想起先前一不留神中了李弘的圈套,就更是郁闷在心口难开了,然则不管怎么说,自个儿惹出来的事,终究还得自己去解决罢,万般无奈之下,李显也只好陪着笑脸道:“此等大事,实非小王可以参预,倘若英公真有不便,且容小王回禀了太子哥哥,由太子哥哥再与英公商榷可好?”
    “啧啧,好倒是好,只是一事何须烦二主,不就是一本之事么,殿下就代劳了罢,老朽在此先行谢过了。”任凭李显如何说,李老爷子就是不松口,直咬得李显冷汗狂冒不已。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