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流 - 第50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啊,哦,好,七弟办事,孤信得过,好,甚好。”李贤正自心慌,回答起话来,自不免有些个心不在焉,很有些语无伦次之状。
    这厮还真是沉不住气!李显自然知晓李贤究竟在担心些甚子,可也懒得多做解释,淡然一笑,点了下头,便即站到了李贤的身旁,默然而立,饶有兴致地打量着满堂官员们的各种精彩之脸色——周王府侍卫们都是厮杀汉出身,尽管打板子的“业务”不算精熟,可下手却是极狠,一通板子下来,生生打得丘神福死去活来,一开始惨嚎声尚响得跟杀猪一般,到了末了,就只剩下“噼里啪啦”的着肉声了,至于丘神福么,早就昏死了过去,那等凄惨之状,瞧得一众大理寺官员们全都面色煞白如纸一般。
    “禀二位殿下,行刑已毕!”
    一刻多钟之后,数名王府侍卫架着软塌塌的丘神福走上了大堂,将其重重往地上一掼,为首的一名侍卫紧赶着便向李贤兄弟俩躬身禀报了一声。
    “退下!”
    李贤也算是颇具胆色之辈,可何曾见过这等场面,这一见丘神福浑身血迹斑斑的惨状,脸色瞬间便煞白了起来,只是在这当口上,却也不敢有甚胆怯的表现,只能是强压着心头的慌乱,挥手吩咐了一句,神情倒尚算绷得住,只不过声音里却不免带上了几丝的颤音。
    “六哥,父皇只给了十日期限,若稍有延迟,恐误事矣。”这一见李贤有些子乱了神,李显忙从旁提点了一句道。
    “七弟所言甚是,来人,请大理寺诸官下堂歇息,都打起精神来,给孤好生侍候着!”被李显这么一提醒,李贤立马便醒过了神来,精神一振,板着脸便下了令。
    “诺!”
    有了李贤这道命令,一众周王府的侍卫们自是不会客气,蜂拥着上了堂,不甚客气地便要请一众大理寺官员们下堂,可怜众人先前刚被丘神福的惨状震慑住,这会儿心正慌着,面对着李贤兄弟俩的强势,就算再不满,又怎敢有甚异动的,只能是全都不情不愿地被押了下去,即便是袁公瑜与侯善业两位少卿到了此时也不敢强顶。
    “七弟,这事情,啧,这事情……”
    待得众人皆退下之后,原本尚能绷着脸的李贤立马便沉不住气了,有心想责怪李显行事孟浪,却又拉不下那个脸,毕竟是李显帮其稳住了行将崩溃的局势的,可不说么,心里头又极其的放心不下,惟恐李显此番当众责打丘神福的事情会惹出大祸来,这等矛盾的心理下,一时间竟不知说啥才好了的。
    “六哥无须多虑,那丘神福已是必死无疑,小弟手上早有此人种种不端之恶行,一本上参,其死罪难逃,至于彻查大理寺一案却是急不得,须得好生梳理一番才可,倒是这纵火案怕是得加紧了,若不然,恐真无法向父皇交代了的。”李贤尽自支吾着没将话说出口,可李显却是明白其未尽之言,这便笑着解说了一番。
    “唔,好,那就先破纵火案好了,走,到后头看看去!”
    李贤脸色变幻了好一阵子之后,也觉得李显所言有理,自是不再多耽搁,一挥大袖子,便急忙忙地向着后院行了去,李显见状,微微一笑,满不在乎地耸了下肩头,缓步跟了上去……
    第一百三十八章二王断案(四)
    “下官参见潞王殿下,见过周王殿下。”
    奉了李贤的命令主持火灾现场的狄仁杰并不曾参与先前的接旨,此际正领着一帮仵作们勘探现场,一见李贤兄弟俩联袂而至,忙迎将上去,恭敬地行礼问安道。
    “免了,狄公,可有甚进展么?”
    李贤自是知晓狄仁杰乃是李显的心腹爱将,话语间明显客气了几分,紧绷着的脸上甚是难得地挤出了一丝的笑容。
    “回殿下的话,从初步勘探的结果来看,此火出自人为的嫌疑极大,下官已下令将火起时在场诸人看管了起来,一切尚有待进一步审明。”狄仁杰生性谨慎,尽管已有所进展,可言语却并未说得过满。
    “人为?何以见得?”李贤自是知晓此火起得蹊跷,可对于能否有所发现却并不抱太大的希望,此时一听狄仁杰如此说法,立马便来了兴致,眉头一扬,紧赶着出言追问了一句道。
    “殿下明鉴,据现场勘察结果可知,库房火头不止一处,该是从东、北两处同时起的火,火头间隔足足有十丈之远,显然不是失火所致,且,依现场过火情况看,火势猛而烈,必有引火之物为助力,由此二条可见,此火必是人为无疑。”狄仁杰心中自有沟壑,回答起来条理极为清晰,令人一听便能明白事情之究竟。
    “好,狄公不愧是老邢名,此番若能破此巨案,孤自当上本表奏狄公之大功!”李贤见案情颇有进展,自是兴奋得紧,猛地一击掌,很是夸奖了狄仁杰一番。
    “殿下过誉了,此下官本分耳。”狄仁杰并不因李贤的极力夸赞而动容,平静地逊谢了一句。
    “六哥,狄公乃我大唐第一神断,这案子不若就交由狄公处置好了,你我兄弟只须主持大局即可。”
    李显早已将狄仁杰视为心腹,本就有心重用于其,只是狄仁杰刚到朝中任职,根基极浅,李显有劲也使不上力,这回大理寺巨案爆发,毫无疑问正是狄仁杰正式登上朝堂大舞台的良机,此际见李贤夸奖狄仁杰,李显自是紧赶着顺水推舟了一把。
    “唔,好,既然是七弟所荐之人,想来不差,孤就坐等狄公的好消息了。”李贤素来相信李显的眼光,只是此事毕竟实在是太重大了,由不得李贤不慎重上一些,可转念一想,他自个儿并无断案之经验,与其胡乱出手,倒不如相信狄仁杰来得好,毕竟先前狄仁杰的分析乃至判断无一不显示出其过人的才干,这便略一沉吟之后,答应了李显的请求。
    “狄公只需专注纵火一案便可,至于盘点案宗一事就不必管了,这事孤让宋献去办,六哥,您看这样可成?”李显有心让狄仁杰出头,可却不打算让他成为众矢之的,这便笑着加了一句,而后以探询的目光看着李贤,一派请示之状。
    “嗯,也好,那就这么定了。”
    对于李显的建议,李贤既没急着否决,可也没急着答应,毕竟此事着实太过重大了些,不亲自盯着的话,李贤很难安下心来,问题是大理寺里并无他李贤的得力手下,由李显的人去负责,却也无甚不妥之处,左右哥俩个如今可是一条绳上的蚂蚱,真出了事,谁都讨不了好,有鉴于此,李贤沉吟了片刻之后,还是同意了李显的提议。
    “六哥英明。”
    李显笑眯眯地打趣了李贤一句,一派轻松自如之状。
    “你啊,都这时分了,还有心说这个,让为兄说你啥好来着。”被李显这么一调侃,李贤先是一楞,而后哭笑不得地瞪了李显一眼,没好气地笑骂了一声,原本紧绷着的心却就此松泛了下来,末了,与李显对视了一眼,哥俩个同时放声大笑了起来……
    俗话说得好,有人欢喜就有人愁,那一头李贤兄弟俩心情大好,这一头东宫里的李弘却是愁得眉头深锁,满脸子的晦气状——李弘很恼火,还不是一般的恼火,只因大理寺这个衙门实在是太重要了些,李弘原本算计好了打武后一记耳光之余,顺势再将触角伸进大理寺中,不求能全盘掌控,分上一杯羹总是要的,可万万没想到大理寺竟然蹊跷无比地起了火,闹到最后,案子居然全归了李贤兄弟俩,这令李弘不免有种为人作了嫁衣裳的恶心之感。
    没错,现阶段李弘的主要政敌乃是干政无度的武后,为此,联合一切有生力量,以阻击武后日益膨胀的野心,本身没有甚可计较之处,可问题是野心勃勃的李贤以及态度暧昧的李显都不是啥好鸟,那眼睛怕也都是在瞄着东宫的位置,真让那两小子再这么成长下去,势必尾大不掉,李弘心中自不免有种前门驱虎后门进狼的窘迫之感,于取舍之间,颇有进退失据之憾,这等夹心饼干的滋味自然是极为的不好受,李弘不烦心才是怪事了的,他这一烦心不打紧,满宫上下的气氛可就此压抑了起来,一众随侍的宦官宫女们更是战战兢兢地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唯恐一不小心便成了太子迁怒的目标。
    “殿下,有消息了。”
    就在李弘阴沉着脸端坐在几子后头默默沉思之际,王德全急急忙忙地从书房外冲了进来,一见到太子的面,顾不得喘上一口大气,便急吼吼地出言禀报了一句道。
    “哦?”李弘一听此言,立马霍然而起,张嘴欲问,可话到了嘴边,又强行忍了下来,只是板着脸,对着书房中的一众人等挥了下手,冷冰冰地下令道:“尔等全都退下!”
    “诺。”
    一众随侍的宦官宫女们本就怕被迁怒,这一听李弘如此下令,哪有不赶紧应诺而去的道理。
    “殿下,潞王、周王当众责打大理寺丞丘神福,并将所有大理寺官员一体拘押,事情闹大了,奴婢估计宫里那头怕也该得了消息了。”众人刚一退下,王德全便有些迫不及待地凑到李弘身前,小声地禀报着,话音里满是激动之意。
    “唔,竟有此事?”
    李弘一听自家那两个弟弟行事居然如此果敢与狠辣,脸皮子不由地便抽搐了几下,迟疑地呢喃了一声。
    “没错,是真的,奴婢已得到准确线报,说是二位殿下让狄人杰负责审纵火案,由宋献负责梳理残余案宗,据闻,纵火案已略有突破,已可确认是人为纵火,至于案宗目下的损失尚不清楚,估计在七成以上。”王德全抬起袖子,抹了把满头满脸的汗水,紧赶着解释了一番。
    “嗯。”李弘没有多说些甚子,只是不置可否地吭了一声,低着头在书房里来回踱着步,脸色变幻了不停,良久之后,突地站住了脚,侧身看着王德全道:“除此之外,还有甚消息么?”
    “这……”王德全愣了愣,而后突地想起了一事,刚忙一躬身回答道:“禀殿下,是还有一事,据线报,周王殿下拿下了京兆府的一名兵丁。”
    “嗯?怎么回事,说!”
    李弘一听此言,眼中飞快地掠过一丝狐疑,眉头一扬,紧赶着追问了一句道。
    “这个……,奴婢也不知内情如何,只知晓那兵丁是京兆府少尹陈仁浩叫来的,具体是何原因奴婢也不清楚。”王德全哪会去关心一个小卒子的问题,自是不曾将心思放在其上,这一听李弘问得如此急迫,心中一慌,忙躬着身子含糊地解说了几句。
    “陈仁浩?兵丁?”
    李弘见王德全语焉不详,不由地便来了气,狠狠地瞪了王德全一眼,可也没再追问详情,只是低头踱起了步来,口中呢喃地念叨着,然则琢磨了良久都不得其要——陈仁浩其人李弘自然是识得的,不过并不怎么亲近,也没什么太深刻的印象,在李弘眼中,陈仁浩不过就是个无甚才干的中层官员罢了,他实是想不通李显没来由地扣押了陈仁浩手下一名小兵的用意何在,可有一条李弘是心中有数的,那便是李显那个小子从来不做无用之事,很显然,这里头绝对有蹊跷,只是蹊跷何在却不是李弘所能看得透了的。
    “去,查查那兵丁的来历!”李弘沉吟了好一阵子,还是想不明白这事情的蹊跷之所在,一阵心烦之下,没好气地便呼喝了一声。
    “啊,是,奴婢这就去,这就去。”
    王德全见李弘如此重视此事,自是不敢怠慢,紧赶着应答了一声,忙不迭地便窜出了书房,自去查明真相不提。
    “兵丁?陈仁浩?莫非……”
    王德全去后,李弘依旧苦思着李显此举的用心之所在,在书房里来回踱了良久之后,眼前突然一亮,似乎想起了什么,只是并不敢肯定,脸色瞬间便精彩了起来,正自犹豫间,却见王德全急步又冲了进来,紧赶着凑到李弘身前,小声地禀报道:“禀殿下,事情查清楚了,那兵丁姓严名河,据说是率先发现大理寺起火并禀报到京兆府之人,周王殿下为拿下此人,据闻曾与陈仁浩起了冲突,奴婢已让人去京兆府详查此人之根底。”
    “原来如此!”李弘冷笑了一声,招手将王德全叫到身旁,嘴贴在其耳朵边,低声地吩咐了起来,直听得王德全眼睛一直,面色也因之变幻个不停……
    第一百三十九章长街杀局(上)
    天已是深秋,夜来得早,方才酉时一刻,夕阳便已将将落山,最后几缕余晖将天边的云彩渲染成如血一般的通红,长安城中四处炊烟袅袅,家家欢声笑语,可街上却无甚行人,即便是有,也是行色匆匆不已,相形之下,二王联袂而行的大队人马则明显悠哉了许多,不单是两辆豪华马车走得慢悠悠地,便是千余护卫的侍卫也走得松松垮垮地,实在谈不上有多少的警惕之心,说是护卫,其实也就只是个意思罢了。
    “六哥,小弟今日从京兆府崔景手上要了个人。”
    马车慢悠悠地驶到了离胭脂巷不远之处,原本正闲散地听着李贤发表高论的李显突地面色一肃,沉着声打断了李贤的话头。
    “哦,要便要了,京兆府那帮人实是无能得紧,六弟要来也派不上甚大用场。”
    李贤先前正畅谈其对科举改革的心得,被李显这突如其来的怪话生生打断了兴致,自不免有些气恼,可又不好朝李显发作,这便皱了下眉头,无可无不可地点评了一句道。
    “六哥此言差矣,此人可真能派大用场的。”李显神秘地一笑,做了个鬼脸道。
    “嗯?此话怎讲?”
    李贤一听李显这话说得古怪,兴致立马便来了,疑惑地看了眼李显,皱着眉头追问道。
    “好叫六哥得知,此人姓严单一个字河,据闻此人乃是京兆府第一个发现了大理寺起火之人,也正是此人通禀了京兆府陈少尹前来援救者。”李显淡淡地笑着,不紧不慢地解说道。
    “哦?那倒也算是有功之人,只是这又与七弟何干?”
    李贤沉吟了片刻之后,还是搞不明白李显到底想干啥,无奈之下,也只能是狐疑地出言追问了一句道。
    “六哥,依您看来,京兆府如此神速地介入大理寺是何用意来着?”李显没有直接回答李贤的问题,而是笑着反问道。
    “这个……”
    李贤倒是没去深思,张口便想说是来救火的,可话到了嘴边,却又觉得似乎有些不对,只是究竟何处不对他却是说不上来,嘴皮子抽了好一阵子,也没能说出个所以然来。
    “依小弟看来,京兆府如此神速赶到之目的只怕有二——其一,造成既成事实,以便顺理成章地接手纵火案之审理;其二么,怕是唯恐这火烧得不够彻底,毁尸灭迹来着。”这一见李贤半晌无语,李显倒是没多为难于其,这便面带冷笑地给出了答案。
    “哦?如此说来,七弟可是以为那严河行事可疑么?”
    李贤到底不是呆瓜,只略一琢磨,便已明了了李显话里的意思,面色瞬间便是一沉,咬着唇,寒声问了一句道。
    “此人是否可疑姑且不论,那陈仁浩却是绝对可疑,而今这严河在小弟手中,某些人怕是坐不住了,一旦让小弟详细审明了其中之虚实,顺藤摸瓜之下,擒王或许办不到,擒下些朝堂巨寇却是轻而易举之事,故此,小弟敢断言今日必有人要来劫杀!”李显面色冷峻地说了一句,话音里满是肃杀之意,听得李贤不由自主地便打了个寒颤。
    “七弟休要说笑了,这如何可……”
    李贤自是不信光天化日之下,有人敢行凶当场,毕竟己方如今可是有着数百兵马在,大多都是精选出来的强兵,说是兵强马壮也绝不为过,再者,此乃京师之地,又有何方神圣敢胡作非为的,这便不信地摇了摇头,开口便要驳斥李显的危言耸听,可话尚未说完,就听一阵锐啸之声暴然响起,话头不由地便嘎然而至,就此目瞪口呆地傻了眼。
    “噌、噌……”
    就在二王的车驾刚刚行到胭脂巷口之际,一阵弓弦声暴然响起,霎那间,十数支钢箭如飞蝗一般呼啸地罩向车队,措不及防的二王亲卫队瞬间便被射倒了数人,惨嚎声中,整个队伍就此乱作了一团。
    “不要乱,快,布阵,保护殿下!”
    潞王府的兵马大多都由典军李琦诚统领着留在了大理寺,此际护卫二王的基本上都是周王府的亲卫队,领军者正是典军王明远,此人出身安西都护府,算得上是员百战之将,此时见情形不对,顾不得躲避陆续射来的钢箭,一把抽出腰间的横刀,策马拦在了李贤兄弟俩所乘的马车边,大吼了一声,力图稳定住阵脚。
    “保护殿下,保护殿下!”
    周王府的兵丁们大多是军中选拔出来的精锐,于战阵之道自是不陌生,加之李显一向待下宽厚,甚得军心,虽说骤然遇袭之下,不免稍有些慌乱,可待得王明远出面压阵之后,众军已是就此反应了过来,纷纷嘶吼着扑到了马车边,飞快地搭起了人墙,将马车围了个水泄不通。
    “杀!”
    就在周王府的侍卫们忙着布阵掩护二王所乘的马车之际,一个中气十足的声音突然响起,紧接着,十数名身穿黑衣的蒙面大汉手持利刃,从街道左边的一条小巷子里冲了出来,但却并没有趁着周王府官兵们立足未稳之际杀向二王所乘的马车,而是飞奔向了被周王府官兵们弃之不顾的后一辆马车,与此同时,胭脂巷两侧的弓弦声依旧持续地响着,一阵阵的箭雨可着劲地罩向正忙着布阵的周王府官兵们,硬是逼迫得一众官兵们全都狼狈不堪地挤成了一团。
    “该死,竟敢刺王杀驾,蟊贼可恶,孤,孤……”
    李贤平日里也常习练武艺,只是并不似李显练得那么专罢了,其反应能力并不算差,可骤然遇袭之下,人便有些子呆滞了,竟不知要闪避,好在李显手脚麻利,第一时间便伸手拉了李贤一把,将其摁到在车厢底部,此际小哥俩个正并着肩伏在了马车厢的地板上,可怜李贤哪曾受过这等委屈,顾不得害怕,反倒是气得咬牙切齿地便咒骂了起来。
    孤个屁啊,这等时分空自发狠顶个屁用!这一见李贤在那儿咒骂连连,李显没好气地翻了个白眼,也懒得去听李贤的废话,注意力全都放在了听外头的响动上,这一听之下,还真听出了些东西来了——伏击的弓弩手并不多,之所以听起来声势不小,其实不过是用连弩射击所致罢了,而这等连弩乃是禁物,除了军队之外,民间是严格禁止持有的,一旦发现,便是抄家灭门之大罪,很显然,伏击者必定与军队脱不开关系,此为其一,其二,这帮弓弩手并没有真打算射杀自己兄弟二人,只不过是要牵制住护卫队的兵力罢了,这一点,从突袭至今仅有寥寥两、三支钢箭射到马车厢上便可得出结论,如此一来,对方的算计也就此凸显了出来,目标绝对是藏身于第二辆马车上的严河!
    我勒个去的,敢来就全都留下罢!李显一判断出形势,心中的火气便怎么也止不住了,暗自咒骂了一声之后,看了眼兀自在碎叨叨地念个没完的李贤,沉着声道:“六哥,您且在此坐镇,小弟下去看看。”
    “七弟,危险,别去!”
    李贤一听李显要下车,顾不得再骂娘了,一把抓住李显的手,惶急地劝说了一句道。
    “六哥没事,小弟乃习武之人,迟早要见阵仗,这会儿先见识一下也好,六哥放心罢,小弟能照顾好自己。”感受到李贤的惶急与担忧,李显心不由地便是一暖,然则却并不打算听命行事,笑着回了一句之后,手腕一振,弹开了李贤的把握,一翻身,从车帘子里窜了出去,腰板一挺,人已稳稳地站在了地面上。
    乱,一片大乱,李显此时尚未发育,个子实在是小了些,站在地面上,看到的只是王明远座下的马肚子,弯腰一扫,隔着马腿就见无数双脚在跑来跑去,各种呼啸声、咒骂声、惨嚎声响得震耳欲聋,饶是李显生性胆略过人,刚一落地之际,也被这等混乱的场面给狠狠地震了一下,只是很快便回过了神来,跳将起来,站上了马车的踏板上,借助着昏暗的天光,飞快地环视了一下周边的环境,凭借着敏锐的判断力,立刻便判明了弓弩手所隐藏的位置之所在。
    “王明远,你在这磨蹭个甚,传孤命令,派一小队人马向左手边那栋飘着‘酒’字旗的三层阁楼突击,再派两小队人马杀进胭脂巷,贼子藏在迎面第一栋楼里,务必全歼来敌,还不快去!”眼瞅着王明远光顾着指挥手下布阵防御,却迟迟没敢派人去逆袭来敌,李显不由地便怒了,沉着声便断喝了一嗓子。
    “殿下,此处危险,您……”
    王明远听得响动,猛然回过头来,见李显居然跑出了车厢,不由地便急了,顾不得许多,赶忙劝解道。
    “混帐,孤的命令尔敢不执行,作死么!”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