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流 - 第10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林成斌大步走到堂上,手捧着一本厚厚的账册,对着李显一躬身,高声禀报道。
    “递上来!”
    李显寒着声吩咐了一句,林成斌自不敢有丝毫的怠慢,忙不迭地上前数步,将手中的账册递到了李显的面前。
    “显庆三年元月初二,大理寺正侯善业送金佛一樽,值钱三百贯;显庆三年七月初七,侯善业送绢帛十匹、象牙雕两件、金手镯两只;显庆四年,侯善业送钱三百贯……”李显接过了林成斌手中的账本,飞快地翻动了起来,不数息,便找到了关于侯善业所送之礼的那一栏,脸色瞬间便是一厉,冷冷地扫了侯善业一眼,语气平淡地照本宣科了起来,末了,合上账册,冰冷无比地看着侯善业,语带杀气地追问道:“侯大人,对此可有甚解释么,嗯?”
    “殿下,这是诬陷,下官、下官绝无行贿之事,此皆是武敏之一面之词,做不得数!”
    侯善业自打入了仕途便是在大理寺这衙门里厮混,可谓是半辈子都在审案,又哪会不知此账册的杀伤力几何,事到如今,哪肯轻易就范,毫不迟疑地便张口否认道。
    “哦?是么?武敏之,侯大人说尔这是在诬陷,尔有甚可说的么?”
    李显没急着反驳侯善业的辩解,而是轻吭了一声,目视着一派得意洋洋的武敏之,声线漠然地问道。
    “殿下明鉴,某已是待死之身,诬陷侯大人又有何好处来着,再者,此账册是真是假,找个仵作来辨认一下,不就知真伪了罢,嘿,何必多费唇舌。”贺兰敏之满不在乎地做了个鬼脸,笑嘻嘻地应答道。
    “嗯,来人,传洛阳府仵作上堂!”
    李显没去理会贺兰敏之的放肆,一拍惊堂木,高声喝令道。
    “殿下且慢。”
    李显话音刚落,刘祎之已是坐不住了,忙不迭地出言打岔了一句道。
    “怎么?刘大人对本王之令有异议么?”李显横了刘祎之一眼,毫不客气地出言训斥道。
    “岂敢,岂敢,下官只是觉得此事重大,时涉主审,终须得有圣命方妥,下官以为不若暂停审案,待禀明了陛下之后,再行定夺可成?”一见李显面色阴沉,刘祎之心头不禁为之一颤,然则却不肯就此放弃了拯救武后一党的最后希望,这便笑着解说了一番。
    “孤既已奉旨查案,自当有定夺之权,莫非刘大人欲越俎代庖不成?”
    李显丝毫不给刘祎之留半点的脸面,寒着声便叱问道。
    “下官不敢,然,朝堂自有法度,似此等涉及主审之事宜,自当有圣命断夺方可,还请殿下三思!”事到如今,刘祎之已是没了退路,纵使被李显身上的杀气冲得双脚直打哆嗦,可口中还是很强硬地顶了李显一句。
    “刘大人这是欺本王不懂《大唐律》么,嘿,好一个朝堂法度,敢问刘大人,此案到底孤是主审,还是刘大人主审,又或是侯大人主审,嗯?”李显这些年来可不是白过的,为了对付狠辣无比的武后,自是没少研究律法,一本《大唐律》不说倒背如流,至少也是熟烂于心了的,此时一听刘祎之张口闭口便是朝堂法度,简直就是在班门弄斧,登时便是一阵火大,这便冷笑了一声,毫无通融之意地喝问道。
    “这,这,这……”
    刘祎之本人虽也熟读过《大唐律》,可论及熟悉程度来说,自是远不及李显,此时一听李显如此说法,登时便彻底慌了神,结结巴巴地答不出话来。
    “让开,都让开,皇后娘娘有口谕到,尔等还不退下!”
    就在刘祎之目瞪口呆地不知该如何回应李显的喝问之际,堂口处突然一阵大乱,一个尖细的嗓音在嘶吼个不停。
    “殿下,娘娘有口谕,您看是否先接了旨意再审?”
    刘祎之正自心慌不已中,突然听得堂口处的嗓音极为耳熟,心中立马稍安,这便紧赶着出言建议道。
    来得好快啊,我勒个去的,太子那厮做甚吃的,还不到!李显的耳力好得很,只一听便已听出了来人乃是孙全福,心不由地便是一沉……
    第二百五十五章公堂上的较量(下)
    “让他进来!”
    李显尽管心里头有气,却并未带到脸上来,瞄了眼暗自松了口大气的刘祎之,冷笑了一声,一扬手,高声下了令。
    “老奴见过殿下,见过侯大人、刘大人。”
    正在拦阻孙全福的一众侍卫们听得李显下了令,自是不敢怠慢,纷纷撤到了两旁,让开了道路,浑身臭汗的孙全福顾不得跟一众侍卫们多计较,忙不迭地一溜小跑上了堂,对着三位主审做了个团团揖,煞是客气地招呼了一声。
    “孙主事来此何干?”
    一见到孙全福给自个儿行礼,侯、刘二人自是纷纷起身还礼不迭,可李显却依旧端坐着不动,丝毫没给孙全福留面子,板着脸,冷冷地问了一句道。
    “好叫殿下得知,奴婢奉皇后娘娘懿旨前来宣口谕。”面对着煞气十足的李显,孙全福丝毫不敢摆主事宦官的架子,客气地应答了一声,而后面色一肃,摆出了宣旨的架势。
    狗屁的懿旨,我勒个去的,太子这厮再不来,这戏可就要演不下去了!李显不用去听,也能猜得到这道懿旨的内容,左右不过是武后变着法子想要干预审案罢了,自是不想去接,然则这等大庭广众之下,却又不能如此去做,无奈之下,只好慢腾腾地起了身,几乎是挪着走到了早已跪倒在地的侯、刘二人身旁,正待跪下,突闻大堂外又是一阵骚动传来,眉头一扬,顺势便站着不动了。
    “太子殿下驾到!”
    太子人未到,一众东宫侍卫们的喊道声倒是先到了,正准备宣旨的孙全福登时便有些子傻了眼,面色变幻个不停地站在当场,竟不知这口谕该不该就此宣了方好。
    “臣弟见过太子哥哥。”
    这一见太子领着阎、乐两位宰相行上了大堂,李显登时便松了口大气,也不管侯、刘等人作何感想,大步便迎了上去,很是恭敬地见礼道。
    “七弟不必多礼,孤只是刚好路过,顺道来看看七弟案子审得如何了。”太子没理会侯、刘二人的高声见礼,也没去理会尴尬万分地退到了一旁的孙全福,一派悠然状地笑着说道。
    “太子哥哥来得正好,而今案情已是有了突破性进展,只是……”
    李显面色先是一喜,接着又是一黯,话便只说了半截子。
    “哦?能有大进展便是好事一桩,七弟难不成尚有甚顾虑么,莫慌,且说来与孤听听。”李弘的演技一点都不在李显之下,闻言便是一愣,而后满是自信地说了一句,一派将为李显做主之架势。
    “此事臣弟稍后定会细细说来,且容臣弟接了母后懿旨再言也罢。”
    李显并没有急着将案情说将出来,而是话锋一转,毫不客气地将躲到了一旁的孙全福牵扯了出来。
    “母后有懿旨?孙全福,母后的懿旨何在?”
    李弘像是方才注意到孙全福的存在一般,眼神锐利如刀般地扫了过去,毫不客气地呼喝了一声。
    “奴婢见过太子殿下,娘娘只是有口谕在此。”
    一听太子言语不善,孙全福心里头不由地便有些子发虚,然则事到如今,孙全福却也不敢稍有退让,只能是硬着头皮站将出来,口气生硬地顶了一句道。
    “口谕?也好,孙公公这就宣好了,孤也跟着听听罢。”
    李弘眉头微微一皱,似乎对孙全福的回答极为的不满,但却并未有太多的表示,只是淡淡地吩咐了一声。
    “是,老奴遵命。”
    孙全福能成为武后的心腹,自然不是愚笨之辈,此际见太子已到,自是清楚武后这道缓兵之计的口谕恐已难奏效,然则事到如今,孙全福也只能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了的。
    “娘娘口谕:监察御史萧明弹劾周国公武敏之一案事涉极广,须得察明实据方能无枉无纵,当慎之又慎,今案情不明,可延后再审。”待得李显在了侯、刘二人身旁跪下之后,孙全福假咳了一声,拖腔拖调地宣了武后的口谕。
    “臣等领旨谢恩。”
    孙全福话音一落,侯、刘二人立马有些个迫不及待状地谢了恩,至于李显么,只是保持着沉默,但却丝毫没有出言反对的意思。
    “孙公公且慢,本宫以为案子不审不明,所谓实据无非是审案所得罢了,不审何来实据一说,母后此旨固是体恤七弟审案不易,然,父皇既已下了明诏,七弟自当有专擅之权,审与不审,终须得七弟自行定夺才是,还请孙公公回去禀明了母后,孤便在此旁听着便是,断不致有枉纵之虞。”
    孙全福宣完了口谕,便立马要走人,可惜李弘却没打算让其就这么走了,笑呵呵地站了出来,拦住了孙全福的去路,轻描淡写地便将武后这道旨意驳了回去。
    “啊,这,这……,是,奴婢遵命。”
    早在李弘出现之际,孙全福便已知晓必然会是这等结果,可真等到太子出了手,孙全福还是禁不住有些子慌乱,瞠目结舌了好一阵子之后,也就只能是俯首领命了事。
    “七弟,尔接着审罢,为兄旁听着便是了。”
    望着孙全福那几乎是落荒而逃的身影,李弘的嘴角一挑,露出了丝不屑的笑容,可也没就此事再多说些甚子,转过头来,对着李显微微一笑,用吩咐的口吻说了一句道。
    “是,臣弟遵命,来人,给太子殿下、阎相、乐相看座!”
    事到如今,一切都已尽在掌握之中,李显的心情自是大好,不过却也没带到脸上来,只是恭敬地应了诺,高声吩咐了一句,自有一众英王府侍卫们忙着搬来了几子、锦墩等物,招呼着太子与两位宰相各自落了座。
    “来人,传洛阳府仵作即刻上堂!”
    待得众人各自落座之后,李显面色一肃,拿起惊堂木猛地便是一拍,提高声调断喝了一嗓子。
    “小的洛阳府仵作刘四、陈敏叩见太子殿下,叩见英王殿下,叩见诸位大人。”
    李显话音一落,便有两名老仵作匆匆从堂下行了上来,对着满堂亲贵便是好一通子的磕头问安。
    “尔等无须惊慌,孤有一物要尔等鉴别,且都起来罢,看看此账册,可系伪造的否?”
    李显自不会在这等小人物面前摆架子,这便温和地笑了笑,指点着摆在几面上的那本账册,淡然地吩咐道。
    “启禀英王殿下,此账册前后笔迹相同,字迹由旧而新,当非近日所撰,至于出自何人之手,小的们实不敢轻言,请殿下赐该人笔迹一对。”
    两名老仵作围着账册研究了好一阵子,又躲到一旁低声议论了一番之后,由着年岁稍长的刘四站了出来,语气微颤地出言请求道。
    “这个容易,来人,给武敏之笔墨纸砚,令其当场写上数字。”
    李显点了点头,一挥手,高声下了令,自有一众王府侍卫们行上前去,解开了贺兰敏之身上的枷锁,又取来了一张几子以及笔墨纸砚等物,由着贺兰敏之写了几幅字。
    “启禀英王殿下,小的们鉴定已毕,此账册上的字确系出自人犯之手,已有些年头,并非伪造之物。”两名老仵作都是经验丰富之辈,只一对比字迹,很快便得出了结论。
    “有劳了,传孤之令,各赏钱二十贯,都退下罢。”
    李显欣慰地一笑,一挥手,给出了重赏。
    “多谢殿下抬爱,小的们告退。”
    二十贯可不是小数目,足足相当于两名老仵作一年的俸禄,可把二人给高兴坏了,忙不迭地跪倒在地,千恩万谢了一番,这才各自退到了堂下。
    “侯大人,尔还有甚话要说的么,嗯?”
    李显对两名老仵作可谓是和颜悦色,可一扭头,对着心神不宁的侯善业时,却是半点客气都不讲,面色一沉,阴冷无比地喝问道。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下官一生清白,岂有这等苟且之事,此皆人犯捏造,妄图攀咬,下官不服!”事已至此,侯善业自是知晓大事不妙,心中虽慌,可却绝不肯就此服输,这便亢声硬顶了一句道。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哈,如此说来,是孤与人犯合谋陷害于尔喽?侯大人是这个意思么,嗯?”李显怒急反笑,一双眼中杀气四溢地瞪着侯善业,冷冰无比地追问道。
    侯善业审案经验丰富至极,多说多错这个道理自是心中有数得很,这一见情形不对,立马便脸色阴沉地闭紧了嘴,死活不肯再开口了,摆出了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架势。
    哈,跟老子玩沉默,门都没有!李显瞄了侯善业一眼,立马便猜透了其拖延待变的小伎俩,却也不放在心上,冷笑了一声,拿起惊堂木便是一拍,断喝了一声:“来啊,将涉案之侯善业请下堂去!”
    “诺!”
    堂下站着的都是英王府亲卫,自是唯李显之命是从,哪管此举到底合不合法度,各自高声应了诺,蜂拥着便涌上了大堂。
    “殿下且慢,下官有话要说!”
    这一见事态已是彻底失了控,刘祎之登时便急了,不管不顾地便站了起来,高声喝止道。
    “嗯!”李显一挥手,示意一众亲卫且慢动手,侧脸看向了刘祎之,眼神冰冷异常,但却并没有急着开口发问,只是身上的煞气却是一浪高过一浪地冲击着刘祎之的神经……
    第二百五十六章联手逼宫(上)
    “殿、殿下息、息怒,下、下官,下官……”
    李显身上的煞气极浓,纵使不是全力为之,却也不是刘祎之这等文弱书生可以承受得起的,重重的压力之下,刘祎之的神经已是绷到了极限,浑身哆嗦个不停,然则刘祎之倒也算是硬气,愣是不肯就此屈服,口中兀自结结巴巴地吭哧着。
    “刘大人有何要说的,但讲无妨,孤听着便是了。”
    李显见刘祎之如此硬气,心中倒也颇有些欣赏之意,再者,李显也不想授人于柄,这便收敛了下气势,淡然地开了口。
    “启禀殿下,下官以为光凭账册一事并不足以定侯大人之罪罢,须知礼尚往来乃势不可免之事,纵使侯大人送了些薄礼给人犯,那也是人情世故而已,终究与贿赂不同,还请殿下明鉴。”
    李显气势一收,刘祎之的身体立马便是一缓,胆气就此起了,这便不亢不卑地拱了拱手,畅畅而谈了一番,理由虽牵强了些,却也有些道理在。
    “刘大人请坐罢。”李显不在意地压了下手,示意刘祎之坐下,而后不紧不慢地翻着账册,手指掐动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满脸诧异状地开口道:“刘大人,孤这掐指一算,十年不到,侯大人往人犯家中所送财物累加已有八千余贯之多,而侯大人俸禄所得也不过就是此数,这礼尚往来竟有如此之大么?孤倒是不解得很,还请刘大人赐教。”
    “啊,这,这……”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