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风流 - 第285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启禀娘娘,微臣以为东宫既是起了意,纵使我等隐而不发,其必也会出头挑起弹劾,先机一失,恐难扳回矣!”
    范履冰本不算是个善言之辈,往日里在这等密议之时,也大多是听得多,说的少,可此际他却是忍不住要冒出来了,不为别的,只因他才是此番谋算最大的得益者——洛阳府尹是正三品的高管,而少尹不过才五品而已,地位可谓是悬殊无比,能一步就位的话,那可就算是朝中极贵之辈了的,自不愿被明崇俨如此搅合了去。
    “崇俨,你看此番胜算究竟几何?”
    武后并没理会众人的喧嚣,视线始终不离明崇俨,待得众人议论稍歇,这才再次开口问了一句道。
    “六成,倘若陛下不上朝的话。”
    明崇俨显然对形势不是很乐观,只略一寻思,便即给出了个不算太高的论断。
    “六成么?唔……”
    武后这些年来与李显暗自交手不算少了,还真没怎么占到便宜,对李显的能耐,自也颇为忌惮,此时一听明崇俨给出的胜算如此之低,不禁便有些子踌躇了起来。
    “娘娘明鉴,微臣以为明大夫过于悲观了,依臣看来,此番朝议,我等的胜算不敢说十足十,可至少也能有八成上下,非是臣妄言,就凭东宫如此在朝之底蕴,断不能抗拒娘娘之天威,当战!请娘娘圣断,臣等愿效死力为之!”
    贾朝隐就是看明崇俨不顺眼,加之心中本就认定己方在朝实力远胜东宫,自是不想堕了己方之士气,这便站了出来,亢声请命道。
    “请娘娘圣裁,我等愿效死力为之!”
    诸般大臣尽管心思各异,可在明日一战之事上,却尽皆持力战之主张,有了贾朝隐的带头,一众人等自是不甘落后,尽皆齐声奏请道。
    “六成胜算虽不高,却也颇为难能了,此事就这么定了!程登高!”
    武后默默地沉思了一番之后,还是认定洛阳府尹之职不能旁落了去,这便轻咬了下牙关,下了个决断。
    “奴婢在!”
    程登高虽是宫中宦官首领,也有着五品的官衔在身,可毕竟是内侍,地位跟眼前诸般大臣实无法相提并论,于一众大臣们议事之际,自是不敢随便插口,只能是老老实实地候在一旁,这冷不丁地听到武后传唤,登时便吓了一大跳,但却不敢有丝毫的怠慢,紧赶着从旁抢了出来,恭谨万分地应答道。
    “传本宫旨意,陛下病体未愈,受不得侵扰,未得本宫旨意,这两日任何人都不得惊扰了圣驾!”
    既已决定要战,武后自是不再有丝毫的犹豫,这便打算堵死内外宫禁之沟通,不给李显留下惊动高宗之机会。
    “啊,这……,娘娘明鉴,太子殿下方才进了宫,此时想来已在陛下处了。”
    一听武后如此吩咐,程登高登时便傻了眼,瞠目结舌了好一阵子之后,这才呐呐地回禀了一句道。
    “嗯?”
    一听此言,武后的眼神瞬间便是一凛,其余人等也尽皆为之瞠目不已,一时间御书房里竟就此安静了下来……
    “启禀陛下,太子殿下来了。”
    天很热,病体方才刚愈的高宗甚事都不想做,懒懒地躺在锦垫子上,拿着本闲书有一眼、没一眼地看着,正自百无聊赖间,却见一名小宦官从外头匆匆行了进来,疾步走到榻前,小声地禀报了一句道。
    “哦?那就宣罢。”
    接连在榻上躺了数日,高宗正有些闲极思动,这一听李显已到,倒是来了些问政的兴趣,这便一扬手,随口吩咐道。
    “诺。”
    这一见高宗已然放了话,那名前来通禀的小宦官自是不敢稍有耽搁,紧赶着应答了一声,匆匆退出了房去,不多会,便已陪着一身整齐朝服的李显从外头行了进来。
    “儿臣叩见父皇。”
    李显几个大步行到了榻前,一丝不苟地行礼问安道。
    “免了,免了,天将午,显儿可曾用了膳?”
    高宗对李显这个很有本事的儿子素来喜欢有加,这一见李显给自己行礼,脸上的笑容自是格外的和煦,笑呵呵地虚虚一抬手,寒暄了一句道。
    “回父皇的话,儿臣心中难过,食不下咽矣。”
    高宗不问此话还罢,这一问之下,李显的脸上瞬间便露出了难过至极的神色,微带着哽咽之声地应答道。
    “嗯?怎么回事?显儿你这是……”
    一见李显满脸子的哀伤之色,高宗登时便大吃了一惊,猛然端坐了起来,狐疑地追问道。
    “好叫父皇得知,孩儿听闻刑部那头已将前番粮仓被袭一案审结,明日早朝便要议决此事,一念及六哥,孩儿……”
    搞政治的就没一个不会演戏的,至于李显么,显然是个中高手,还是那种高手中的绝顶高手,话说到半截子,两行热泪已是脱眶而出了的。
    “啊,朕怎地不知?该死,来人,快来人!”
    尽管早已有了心理准备,可乍一听此案要审结了去,高宗还是忍不住有种怒火中烧的焦躁感,一跃而起,跺着脚便嚷嚷了起来。
    “奴婢在!”
    高宗这么一咋呼,随侍在侧的一众小宦官们自是全都慌乱了起来,纷纷抢到近前,各自躬身应答道。
    “去,给朕传武承嗣前来,朕倒要看看他是如何审结此案的?”
    高宗虽不算一个称职的好父亲,可对几个儿子的爱却是毫不掺假的,这会儿心挂着李贤的死活,自是心急如焚,跳着脚便要下令宣武承嗣这个主审官前来问询。
    “父皇且慢,孩儿自有下情禀报。”
    案子的根结在武后处,纵使将武承嗣招来,也无甚意义,除非高宗敢当面与武后力争,否则的话,到了头来,结果压根儿就不会有甚不同,就高宗那惧内的性子,显然是拗不过武后的,这一条李显自是心中有数得紧,再说了,这会儿武承嗣正在武后处,这一宣召之下,那岂不是连武后一块儿给整了来,自不是李显乐见之局面,这便紧赶着出言制止道。
    “嗯?尔等尽皆退下!”
    高宗一向对李显信任有加,这一听李显有话要说,自是想听听看,可等了好一阵子,也没见李显有下文,高宗不免为之一愣,紧接着很快便醒悟了过来,也没多言语,朝着随侍人等一挥手,不容置疑地喝了一嗓子。
    “诺!”
    这一见高宗父子要密议,一众人等不管乐意不乐意,那都不敢有甚怨言,只能是各自躬身告退而去了的。
    “显儿有甚话便说罢,唉,贤儿那可怜的孩子,朕怎地忍心见死不救啊。”
    高宗是真心不想见着李贤死于非命的,可要其去跟武后力争,又委实没那个胆子,只能是将希望全都寄托在了李显的身上了。
    “父皇明鉴,孩儿与六哥乃是自幼一起长大的,一向过从甚密,自是百般不愿见六哥有甚闪失,然则社稷自有法度,儿臣实不敢妄自干预审案之事,唯能做者,不外力争于朝堂之上,若能得父皇主持朝局,或能存万一之希望也。”
    李显的本心也不愿见李贤冤死,可却知晓武后除掉李贤之心甚坚,纵使力争,也很难改变这一结果,不过么,该争的还是要争上一争,除了尽兄弟的情分之外,更主要的是务必将高宗拱到朝堂上去,以免武后独大的局面出现。
    “嗯,好,明日早朝,朕必去!显儿啊,朕只能期许于你了,莫要失了朕望啊。”
    但得能救了李贤一命,高宗自不会拒绝上朝这么个不甚大的要求,应答起来自是毫不迟疑的果决。
    “诺!”
    高宗既已答应上朝,李显此来的目的便算是圆满完成了,可李显却是怎么也兴奋不起来,反倒是有着种说不出的沉重之感……
    第六百三十九章激争连连(上)
    “殿下回来了,圣上龙体可无恙否?”
    张柬之正在东宫的书房里忙着处理各州报将上来的有关推广海外粮种之折子,突然听到一阵脚步声响起,立马抬起了头来,这一见是李显领着高邈等数名近侍行将进来,忙不迭地搁下了手中的笔,站将起来,恭敬地行了个礼道。
    “嗯,明日父皇会去上朝。”
    李显的兴致显然并不高,大步走到文案后头,一撩衣袍的下摆,端坐了下来,有些个闷闷不乐地应了一声道。
    “好叫殿下得知,戴相、郝相两位已是同意了殿下的举荐,两位裴相也表示不反对由骆宾王出任洛阳府尹,再算上越王殿下,如今政事堂七相已有五人站在了殿下一边,只消按计划行了去,此战我方必胜无疑!”
    张柬之精明过人,只一看李显的脸色,便已猜知了其之心思,左右不过是为放弃营救李贤的努力而伤感罢了,但并不点破,而是笑呵呵地扳起了手指,给李显报些喜讯,以转移李显之注意力。
    “如此甚好,传本宫之令,东宫侍卫即刻撤回,‘鸣镝’诸般部署不变,将‘常青商号’给本宫盯牢了,若是内里的首要之人敢擅动,灭!”
    虽明知道张柬之这是在出言开解自己,可一听得诸相皆以表了态,李显的心情还是好了不老少,但却并没有忘了要提防李贞的暗手,这便寒着声下了令,内里满是掩饰不住的煞气……
    “启禀王爷,闹事的东宫侍卫退了!”
    午时已过,李贞却并无半点的食欲,黑沉着脸,端坐在几子的后头,不言不动地有若雕塑一般,那等阴森的模样一出,下头坐着的诸子们自是噤若寒蝉,别说开口说话了,便是连大气都不敢随便喘上一口,唯恐一不小心就触了李贞的眉头,很显然,书房里的气氛自是好不到哪去,死寂而又诡异,令人很有种窒息之感,正值一众人等憋得难受至极时,一众匆匆的脚步声骤然大起中,却见管家急匆匆地从屏风后头窜了出来,疾步抢到李贞面前,紧赶着出言禀报了一句道。
    “嗯,传孤之令,让张楚、燕万山赶紧带着资料先撤出来!”
    这一听东宫人马总算是走了人,李贞紧绷着的脸上立马露出了丝释然之色,可也没甚太过的表现,只是紧赶着出言吩咐道。
    “可,可,啊,王爷,东宫的人虽撤了去,可四下里还有不少人在盯着,张楚带着人试图离开,却又被人给挡了回去,张楚不忿之下,与对方过了几招,吃了些小亏,不敢再强闯,只好令人急报到奴婢处,情形诡异,还请王爷明断。”
    李贞的命令倒是明确得很,可前来禀事的管家却是脸露尴尬之色,并未依令行事,而是苦着脸解释了一番。
    “什么?那厮欺人太甚,我等都已联署了折子,他还想怎地!”
    李冲的性子躁,这一听东宫那头如此不依不饶,登时便是一阵火大,也不管自家老父是怎个表情,勃然大怒地便吼了一嗓子。
    “父王,那厮诡诈,拿了我等的好处,兀自不肯放手,实是太过了!”
    李倩显然也有些憋不住了,俊秀的脸上满是羞恼之色,从旁附和了一声。
    “哼!”
    李贞心中本就怒极,再被诸子这么一闹腾,脸上更是有些挂不住了,冷哼了一声,站起了身来,竟甚交待都不曾地便拂袖而去了,只留下满屋子人等各自面面相觑地不知该如何方好……
    上朝从来都是件苦差事,对群臣们来说如此,于帝王也不例外,至于最苦者么,其实还得算太子,不为别的,只因太子须起得比所有人都早,还得绕上一大圈的路,从玄武门先进皇城,在乾元殿外等候着高宗夫妇的露面,不管风吹日晒还是雨淋,这个礼数都是万万少不得的,这不,天都尚未透亮,李显已是静静地恭候在了乾元殿外。
    等待无疑是难熬的,尤其是今日一朝将决定未来两、三年的朝局之走向,一旦败了,要想再扳回,那可就难了,李显自不免有些揣揣的忐忑,这其中最大的担心便是高宗的身体,万一要是高宗再次病倒的话,纵使李显如何努力,在武后临朝的情况下,都难有几分的胜算可言,只是事到如今,李显除了等着之外,却也无甚法子好想了。
    “儿臣叩见父皇、母后!”
    等待复等待,就在李显等得颇有些不安之际,一阵脚步声大起中,高宗夫妇已然在一大群宦官宫女们的随侍下,从殿内行了出来,李显的心情顿时为之一松,自不敢怠慢了去,赶忙打叠起精神,紧赶着抢上前去,恭敬万分地大礼参拜道。
    “免了,免了,显儿且随朕上朝去罢。”
    高宗的气色很不好,脸色苍白如纸,几难看到一丝的血色,眼窝深陷,眼袋黑而又大,显得格外的憔悴而又苍老,精神状态可谓是差到了极点,也就是看到李显的那一瞬间,眼神里方有着几分的神采。
    “诺,儿臣恭请父皇、母后起驾。”
    望着高宗那病弱的消瘦脸庞,李显心中立马便涌起了一阵心悸——身为人子,孝道自是该尽的义务,若非此番政争实在太过重要,李显自是十二万分地不愿自家老父去遭这么份罪,可惜形势所迫,李显也不得不硬起心肠,这便强忍着心中的愧疚之感,一低头,躬身应答了一句道。
    “嗯,摆驾德阳殿!”
    高宗点了点头,也无甚多言,一拂大袖子,便即下了旨意,诸般人等见状,自不敢稍有耽搁,软辇很快便抬了过来,数名小宦官左右扶持着,将高宗夫妇分别护送上了两架软辇,一声喝道中,大队人马迤逦着向德阳殿行了去……
    “天皇陛下,天后娘娘驾到!”
    一行人到了德阳殿后殿,各自下了软辇,自有程登高领着数名小宦官打头先行,高宗夫妇位于中间,李显落后数步紧随其后,待得将将转入正殿之际,便听程登高一声高呼,早已在前殿等候多时的群臣们自是不敢有所怠慢,各自轰然大礼参拜不迭。
    “臣等叩见天皇陛下,叩见天后娘娘!”
    诸臣工们的见礼之声颇响,只是内里却透着股诡异的紧张之气息,很显然,对于此番早朝的可能之激烈,一众人等怕都已心中有数了的。
    “众爱卿平身罢。”
    高宗夫妇缓步行上了前墀,肩并肩地落了座之后,但见高宗伸出了微颤的手,轻摆了一下,声音低沉地叫了起。
    “臣等多谢陛下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诸般臣工显然都注意到了高宗的虚弱状态,各自的心情都不甚平静,有人暗喜,有人忧虑,也有人漠不关心,只是这当口上,谁也不会有甚旁的表示,尽皆面带恭谨之色地谢过了恩,按文武分左右归了位,而李显也依着朝例,在前墀下的锦墩上落了座,而这,便标志着早朝已是正式开始了。
    “启奏天皇陛下、天后娘娘,微臣有本上奏!”
    早朝是开始了,可诸般臣工却显得格外的沉默,谁都不愿打头炮,一时间殿内竟安静了下来,半晌都无人肯出头禀事,大殿里静得有若鬼蜮一般,良久之后,终于是有人忍不住跳了出来,众人定睛一看,见出面禀事的赫然是刑部尚书武承嗣,立马全都骚动了起来,嘤嘤嗡嗡的私议之声油然而起,整个大殿中噪杂成了一片。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