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超级银行系统 - 第1276章 震惊的考察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出来后。
    孙江赶往缅央行。
    一天能办完的事,就别拖到第二天。
    事情也相当顺利。
    从进去。
    到签完字出来。
    全程没超过十分钟。
    而且人家还是在会议时间出来签的,让孙江都有点‘受宠若惊’。傍晚前,国内就组织了一个车队,驶向新安市,准备尽快把首批一百吨黄金拉回去。
    为什么是一百吨?
    因为上个月双方就达成了意向。
    这个月。
    直接把上个月也算上了,一百吨,价值两百多亿人民币,只要确认质、量无误,就会打进缅亚银行集团在华夏央行开设的账户中。
    随便用。
    。。。
    次日。
    上午。
    内必都。
    缅亚第二中心医院。
    华夏的考察团。
    跟着缅亚医药集团的一位副总,开始熟悉诊治流程,这让一些人很奇怪,为什么要熟悉这边的流程,不是告诉转录原液怎么用就行了吗?
    但是。
    里面还是有‘有心人’的。
    直到一些。
    来到一个房间。
    大量圆柱形舱室引起了大家的注意。
    一名战士正介绍着。
    “这是我们的智能诊断舱,集中了公司最新的诊断技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抽血,组织取样,化验,以及一般的体检内容。。”
    这时候。
    一位患者正好进去。
    只见。
    舱门封闭后。
    淡蓝色的灯光亮起,同时,环形机械臂从上而下,进行扫描,期间,一个手套似的东西,裹住了那名患者的手,不过五秒,就松开了。
    “这就完了?能测出什么?”
    人群中,一人小声地说。
    “大家会好奇,就这么点时间内,我们获得了什么数据?有关这点,我们可以找一个人来测试,毕竟,刚才的患者,我们有权保护其隐私。”
    话音刚落。
    代表团嗡嗡起来。
    很多人跃跃欲试。
    最后。
    一位中科院的院士获得了这个名额。
    他叫石泽。
    毕生致力于免疫疾病治疗,只可惜,进展不大,在年近古稀之时,竟然能看到转录原液这种东西,他心里很是激动,很多人,有救了。
    他想知道这东西是如何制备的。
    但只能想想。
    人家。
    不是华夏的公司,什么大义,根本不可能让其公布技术,只能自己摸索,他觉得,制备转录原液,将会是他入棺前的任务。
    进入这个看着就很厉害的诊断舱。
    他心里还有点紧张。
    启动之后。
    忽然。
    手微微一麻。
    此外。
    并未有其他不适。
    几秒后,麻意减退,诊断舱也停止了工作,舱门被从外面打开,这时候,他就看到了旁边的一个缝隙中,伸出来一张纸。
    “看看。”战士递了上去。
    石泽结果一看。
    顿时。
    眼睛就瞪大了。
    上面。
    密密麻麻罗列出了上百种检查结果,这让他无比震惊,国内,一个人,想要完成这些项目化验,没个一天,根本别想。
    可人家。
    用这个玩意。
    不到一分钟。
    其中。
    指标有问题的地方,还被标了出来,这份报告显示,他有点动脉硬化和脂肪肝,最重要的是,上面还说他处于阿尔兹海默病的潜伏末期。
    “。。。”
    石泽赶紧问。
    “这个潜伏末期,是什么意思?”
    “就是,如果不出意外,一年内,就会开始出现阿尔兹海默症的早期症状。”战士解释道,接着,不待石泽问,“不过放心,我们这可以治愈。”
    “你们能治愈?”石泽愣了。
    其他人也愣了。
    阿尔兹海默症。
    俗称老年痴呆。
    治疗以控制发病期为主。
    也就是说,只能延缓从早期到晚期的时间,无法治愈,最终,还是会慢慢发展到晚期,啥都记不清,然后死于并发症和脏器衰竭等。
    目前。
    无法根治。
    之前。
    缅亚医药集团好像也没有说能治疗老年痴呆这种神经疾病。
    “是的,转录原液配合我们的新药,公司已经拥有彻底治愈这种疾病的能力,现在,正在进行最后的临床测试,明年初,将会正式上市。”
    战士解释道。
    转录原液不是万能的。
    很多疾病。
    需要配合其他药物才行。
    “轰。”
    这个消息。
    让在场的人脑袋一震轰鸣。老年痴呆,如果真的能治愈,带来的不仅仅是巨大的社会价值,还有大到无法估计的经济价值。
    全球。
    老年痴呆患者数千万。
    比任何癌症的人群都多,给各个家庭带来了相当多的困扰,如果能治愈,缅亚医药集团又将大赚一笔,被无数人立碑鸣谢。
    “好了,今天的主题,不是这个,而是我们的诊疗流程,想要使用转录原液,必须使用我们的这些设备,获得相应的数据。”
    一听。
    众人收拾好心情。
    只是。
    这个消息。
    还是太劲爆了,一时间难以平复。
    “这些数据,并不会由执业医师判定使用剂量,而是通过我们越来越精准的大数据,做第一步诊疗建议,然后,由医生进行专业审核。”战士说。
    “你是说,这些,不需要医生?”石泽惊讶道。
    “当然需要,但是,医生的精力有限,为提高效率,我们进行了长时间的表格化用药规范,并且不断完善,增强了用药的准确性。”
    “这种医疗用药标准化,可以极大提高治疗效率,我想,贵国的人口众多,采用这种方式,可以解决医疗资源紧张的局面。”
    “可是,如果出了问题,谁来负责?”
    石泽又问。
    机器治病。
    有一个最大的问题。
    就是如果出了问题,谁来承担责任。
    “这就要牵扯到我们的诊疗手段,数据,是诊疗基础,只要数据足够精准,那么,就不可能出现医疗事故,也不会有后续的责任。”
    “医疗事故,来源于两方面,第一,对病患的身体不够了解,导致误判,误用药。第二,就是过了人为抢救的最佳时机以及手术误操作。”
    “人的身体,是一个有限的区间,只要数据足够准确,医疗事故,是不可能发生的。”战士的‘谬论’,让在场的人都刷新了‘三观’。
    这人说什么?
    医疗事故。
    可以完全控制?
    不过。
    想想也对。
    人哪有那么容易死,只要知道了最准确的病理,对症下药,的确不会治死人,可是,想要获得最准确的病因和病人数据,谈何容易。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