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世 - 两世 第39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这十人都知道,那便是太后了。
    议完了这一件,才叫这些新科的仕子们上前。
    出题的却并不是太后,而是那几位辅臣。在这宣室里也极为随意,叫宫人拿了纸笔于他们,让他们随处找地方答题去,又自商讨其别的事情来。
    其间穿着龙袍的小人儿爬了起来,在这些答着题的仕子们脚下打着圈地爬,也没人理。只有二个嫫嫫跟着。想必是早习惯了的。只时不时护一下,不叫幼帝去咬人家的卷纸。
    那小人儿被拦了也不哭,扭头就往太后的方向去了。太后便把他抱起来,不叫他再调皮捣乱。
    其间又还有个小娘子来,看打扮,也没有比宫外的小娘子更华贵,跟着她身后的宫人却称她为公主的。
    跑来看他们写字,问“你们是新科的?”
    黑子到不卑不亢“是。”
    她看了一会儿就跑去坐在太后脚边的台阶下头,兴致勃勃听那些辅臣议政了。时不时跟阿弟玩一会儿。
    那边议完,他们答题的时候也到了。带的了试卷上去,都交在个年轻的辅官手上重生之莲隽兮风。黑子大胆,问“太后不看吗?”
    在场的人都吃了一惊。少有新科这么大胆的。
    齐田到不以为意“自然也看。十卷由众人判定,谁能拔得头筹不是我一个人说了算。”她原在写着什么,这个时候停下了笔,抬头向下面看来。
    因为额上有珠帘垂下,使得人把她的容貌看不清楚。只有下巴一截一目了然,看着便是个年轻漂亮的小娘子。
    收完了卷,又与他们说了会儿话,起身要走时,朱唇轻启道“说到底我大宁国与航于茫茫之海的大船也没甚么区别,这一船之上,有擅长划桨的,有擅长看风的,有擅长与恶匪搏斗的,皇帝要做的是让这些人在最合适的岗位上,听取意见抑错扬对,不使船走向歧途。”说着,那嘴角翘起来,大约是脸上有些笑意“所以一国是否能强盛,最终还是你们这些办实事的人肩上。”说着抱着幼帝,对他们礼了一礼。
    十人手足无措,慌忙躬身。心中却十分激荡。
    交罢了试卷出来,外面宫人已经备了膳食。被称做椿姑姑的上前请他们去,说“娘娘说想必你们来时是不敢吃喝的,这时候肯定饿了。”
    用完了膳,才出宫去。
    不过站在宫门十人面面相觑,却有很有感概。
    连黑子也十分触动,不过他问题却还是那么多,一时这个一时问那个,还问“一个女子干政,你们不是轻视女人吗?怎么能准许呢?”
    几个人听着便怎么觉得有些味道不对,反驳“寿太后岂是一般女子。”
    把偏洲的事说与他听“便是男人也未必都有这样的胆量与气魄。之后能严惩牵涉其中的大小官员并无偏颇。更是叫人称叹。”
    又说起使马屁精们闹了个没脸的那四个大字“太后如此,只巴望幼帝长成,也能有几分这样的风姿是个明君。”要是不受教,像他太爷一样无能可真是糟糕了。不过想起寿太后说的话,心里仍然有许多豪情。
    黑子便不说话了。不过回头看看宫门,轻声说“到真有些趣味。”
    等到出榜的时候,他考了个榜尾。另九个人到十分惊讶,平常都只以为他在这十人之中是要夺魁的。但想想,只觉得他恐怕是在宣室时太过紧张,才会发挥失常,想着一起吃酒庆祝,去他往的旅馆找寻,老板却说他已经回家去了。
    老板说:“是家里母亲过世了,要赶回去举丧。什么都没来得及。”
    十人中便少了一个。
    上官知道也就罢了。不过十魁也并没有递进人来补差。各人进宫受赏领差不提。
    再过几个月便是幼帝生辰。
    这次还没到时候,便有许多外国来使。都城里一下便热闹了起来。那些长相奇怪的人,随处可见。许多庶人跑到城里看热闹。街上也多了很多外蕃货物买卖。不过摩擦也多起来。
    闹起来的头一桩就是摊摆的庶人与外国贵人起了冲突,打伤了人家。
    治官接了并不敢处治,只把两边的人都押了,报到宫内去。
    庶人在狱里只以为自己是出去无望了,妻子儿女来探望时,只往关在另一边的外国贵人跪拜,求他放自家夫君一马风流人物。
    那外国使团的人因为自己被关原本有些忐忑,见他们这样到得意起来了。又知道使团正要上告抗议,觉得自己来者是客,宁国决不敢把自己怎么样。于是在这些家眷面前摆着架子,用不地道的宁国官话说“死!要他死!”极为嚣张跋扈。
    治官在后堂前面还被使团的人堵着,不能出去。知道他在牢里这样嚣张真正是怒上心头。要依治官自己的,分明是这使团的人因为摆摊的庶人无意把水泼在了他脚上,所以找人家庶人的麻烦,故意把他的东西都砸烂了,又是先动手打人,哪怕他后来打不过被伤了,也是他自己活该,该判他的过错才是。
    可现在非常时期,并不敢擅自作主。只等着宫里的消息。
    等宫人打扮的内侍官奉旨来时,外头使团的人跟着进来,简直在用鼻孔瞪人。内侍官也确实是来斥责治官的。
    可他说的话却叫使团的人傻眼。
    内侍官道“太后责问,你身为治官为何如此是非分明的小事也要报到宫中去?”
    治官连忙跪下谢罪,忐忑道“只以为涉及使团”
    内侍官瞥眼看了看那些使团的人,阴阳怪气地说“来者尊重我国之律法,便是友。当以上礼待之。若视我国律法为无物,欺压我国百姓,分明是不怀好意而来。”
    那使团的人见寿太后这样硬气,也因为一时不知道宁国虚实,又想到神机,还不敢强硬了。只说“不过是误会罢了。”不肯承认欺压之实。
    内侍官却说“是不是误会,判了才知道。”当即便叫治官开审。
    这本来也只是极其简单的案子,当场也有许多人证。
    末了,使团的人被打了十板子,还判赔付。一下便没了脾气。
    庶人被释放还得了钱,在堂上便抱着妻儿哭了起来。外头只有叫好的声音。
    治官下堂时对身边的幕僚说“可算出了一回气。”以前次次有使团的人来,上头都要说什么‘当有大国之肚量,不要因为小事便斤斤计较,显得我们没有风度’之类的狗屁话。他都跟着憋屈。礼是这么礼的吗?
    话传到宫里去,椿却有些担心。得罪了外国的人,万一……
    齐田却不以为然“他们若真是比我们更强大,也不会因为我们卑躬屈膝就放过我们。何况现在谁更强势一些还两说呢。”
    到了幼帝生辰那一天,宫里热闹得不得了。
    百官携内眷朝贺,又有外使前来。齐田抱着幼帝在上座,静公主从徐二夫人那里抱了妹妹来坐在齐田旁边。下座依次下去,熙熙攘攘地席位长得看不到头。几个王爷不得召不能回都城,照例是派了亲信带着贺礼前来,由被留在都城中奉养的世子赠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