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古代搞科研(系统) - 第 85 章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一月中旬, 宁矩子出坞堡北上,前往墨宗刚刚到手的九凌湖。
    九凌湖在石沱岭东线,源头为山中地下暗河泉涌汇出, 与乌知河的支线连通,距离墨宗坞堡大约100公里,算是附近能够得到的最大水系。
    墨宗内部的分工其实并没有细化, 只是依照使用材料简单区分了铁匠、土木和木工, 其中土木组负责建筑营造, 铁匠坊主管冶炼金属, 而木工班, 在大多数时间都在承担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比如说给土木组建好的房子安装窗框窗板, 打点家具什么的, 没有特别拿得出手的主业。
    匠人们也有食物链, 是分三六九等。
    比如铁匠坊原本就是大德圣人内定的支柱产业, 岳万峰给儿子量身定制了一个不可撼动的地位, 连带着铁匠坊在墨宗也跟着水涨船高。即便后期因为全员失踪导致技术断层, 但这个地位还是一代代地保存了下来,直到现在都没有改变。
    土木组的蹿升则是因为实际生存的需要。
    跟着矩子离开舒适宽敞的云浮山学宫,墨宗一下子陷入了窘境。铁匠坊全员失踪, 剩下的人还要躲避各个世家的打压和追捕,生活一直处于颠沛流离的状态。
    直到五代矩子率众出关, 雍西关是封家的地盘,中原世家不能再伸手到关外,这才勉强算是找到了落脚之地。
    然而关外并不是天堂, 一样要有片瓦遮风挡雨, 于是修建坞堡就成了头等大事。别看现在坞堡修建得金汤铁桶, 当年起步的时候真是万分艰难。但是矿组选石料就死了不少人,更别说还有胡人在一旁虎视眈眈,时不时就来袭扰。
    鱼山的师父,就是在这样的困境中,一步步奠定了土木组的地位,成为能与铁匠坊一较高下的墨宗重要组成。
    相比之下,木工班就显得十分平庸了。
    宁非问过谢老,在本朝的少府监和将作监中,木工的地位其实是高于铁匠和泥瓦匠的。顶级的木工大匠,负责宫室的营造,可以做到以榫卯构建整座亭台楼阁,不用一根钉,不用任何粘合剂,建筑的坚固度和耐久却流传百年。
    这已经不能叫做技术,而是建筑的艺术!
    当然,墨宗不需要造殿,是以木工班从开宗伊始,做的便是些精巧的小玩意,比如鲁班凳和机关锁之类的,定位是铁匠坊的辅助工种。
    墨宗木工班已经拥有一套完整的定制流程,的只要客户提出要求,或是提供简易的图纸,他们就能攒出符合要求的器物。
    墨宗的反其道行之其实也受到不少非议。比如当年就曾有公输大匠的后人站出来,言说大德圣人辱没了木工的祖师爷,墨宗的木工匠人不配为公输大匠的门徒。
    毕竟自古木匠地位就高于铁匠,接连几个朝代都施行盐铁官营,入铁匠坊做工的都是罪人后裔,终生不得自由身,连寒门庶民都比不上。千百年来,木工才是九匠的顶流,生活在技工食物链顶层!
    “但是木工之技也不是随便就能学的啊。”
    说到这里的谢老长长叹了口气。
    “别的不说,想从师父家里出徒,那二三十年都是少的,人家能吃一辈子的手艺,不榨干你的劳力如何能教?!更别说那些建造宫室的大匠,那都是父传子,子传孙,家中的小娘子都不能偷看,更别说教给外人了。”
    “也就是我墨宗,虽然造不出宫室,但却是能自由学习技艺的。”
    站在九凌湖边,谢老说得一脸满足。
    “坞堡里好些机关都是我师傅当年设计的,他老人家若是能活到现在,一定会高兴得到处溜达,哪想到咱们宗门有朝一日,还能占下这么大的地盘?!”
    “机关?”
    正在查看水质的宁非心念一动。
    他甩了甩时候手上沾到的湖水,站起身,转头向谢老询问道。
    “你说坞堡里的机关都是咱们的匠人自己造的?”
    “自然!”
    一说起这个,谢老的胸膛就不由自主地挺了起来。
    “我们木工班在开宗的时候,便是学得公输大匠发明的连环锁扣,这也都是公输匠人的不传之秘,大德圣人全部分解成零件让我等观摩,那些匠人自然是生气的。”
    “圣人离世后,大家再也拿不到机关,便仿着以前的模子自己琢磨,一代一代的,倒也得出不少趣味。咱们宗门的折叠角檐和城上的连弩,那便是我们自己研究的,大家可是下了不少功夫呢!”
    他这么说,宁非就想起自己第一天来墨宗时看到的城中机关,的确是灌注了精巧的心思。原本还以为是岳万峰从系统商城兑换的,没想到竟然是木工班的原创!
    后来他特地去城墙上看过,墨宗为了节省人力,在□□中使用了扭杆式传动装置,而且还造出早期的木质齿轮。虽然齿轮有些粗糙,滚轴的弧度也设计得有些问题,但只要把齿轮再做的精细一些,这就是完整的齿轮传动机械。若是能再加上一条皮带,那就是在目前时代技术下的超级想象!
    宁锯子摸了摸下巴。
    如果真是这样,木工班这哪是没主业啊,人家这主业可是太厉害了!这都是研究机械的人才啊!
    这两日研究轧棉机和织机他就隐约觉得,木工班这群弟子好像已经掌握了基本的传动规则,现在的短板就是知识零散,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只要再系统地给这些人梳理一次,填补一些空白,就能迅速培养出一批初级机械工程人员。
    这哪是什么木匠!这都是工程师,研究员的好基友、好朋友!
    继拥有一个专属工程队之后,难不成宁锯子的私人团队又要加入一个机械改造组!?
    嘿嘿嘿,不愧是他,真厉害。
    宁锯子心情略激动,也顾不得还在勘察九凌湖地形,摸出自己随身带的桦树皮小本本,随手画了一个水轮机图。
    “谢老,这东西你们能造吗?”
    在蒸汽机发明之前,水轮机是最容易实现的机械装置,九凌湖连通着乌知河支流,水流自西向东,一波推着一波,是很好的水力试验场。
    基础的水轮传动装置要是能造得出来,后面的水力纺织,水力粉碎,水力锻造也都有可能实现,工业化冶铁锻造才不是梦!而借由水轮培养一批机械人才,为热轮机的制造奠定基础,也许有朝一日,他宁非能看到冒着黑烟的火车,奔驰在这个陌生的时代!
    他想得激动,谢增却是接过桦树皮本,在太阳光下琢磨了半天。
    树皮上的机关看着并不复杂,但每个设计和细节都极其精巧,一环扣着一环,让谢老越琢磨越入迷,手指也不自觉地蠢蠢欲动,很像亲自切割消刨,做出一架看看效果。
    这是一架水磨,动力部分是一个卧式水轮,在轮的立轴上安装上扇,以流水冲水轮带动磨转动,正适合用在他们如今站立的山泉汇湖口。
    而制作水磨的零件也不难打磨,就只是水轮、轮轴和齿轮。稍加改造还可为同时驱动舂、磨,碓、碾的多功能机关,可以节省不少人力。
    “倒是能……”
    谢老的声音有些迟疑。
    “但这是机关术,公输匠派的不传之秘,矩子从何处得知的?”
    “不传之秘?”
    宁非抓了抓头。
    “也不算不传之秘吧?水能带走流沙,能冲击岩石至表面光滑,水的力量很大,这些原理就摆在天地之间,端看你能不能发现。”
    “话是这样说。”
    谢老放下手中的桦树皮小本子,声音中掺杂了一抹担忧。
    “只是,那些公输匠派的弟子不会这样以为,他们定然要说我们墨宗窃取了公输大匠的不传之秘。当年大德圣人在学宫讲学,曾有公输匠派的弟子当面质问圣人机关原理,圣人说不出,那人便讥讽圣人窃技,让宗门都大失颜面。”
    “自此以后,宗门就不做木工了,改为造铁,木工班的技艺多年不前,直到出塞外造坞堡。”
    呵,竟然还有这么一段。
    宁非暗暗点头。
    他之前还奇怪,按照华国古代的技术线,原本应该是木工最发达才是。岳万峰抛弃已经有机械雏形的木工班而改走冶金线,在无法工业化的时代几乎是个错误答案,原来根源在这里。
    兑换了图纸,却讲不明白原理,被人家正主找上门打脸了。
    想了想,宁非正色道。
    “公输大匠发明机关,也是观察天地万物才得出的道理,这世上只有技不如人者偷师,技高一筹公输匠派哪还有脸说我们偷了他家的旧货?!墨宗木工班这么多弟子,大家若是善发现善总结,潜心研究做出超越公输大匠的机关,那也不会有人说我们窃技了吧。”
    “哈哈!”
    谢增被他说得心情激动,抚掌大笑道。
    “那是自然!我们墨宗弟子一起研究,定然不会属于公输匠派!”
    他看了一眼眼前的九凌湖,心中陡然激荡起高昂的斗志。
    “若是真能造出以水磨水碾,咱们将来也在这湖边造起一座新城!到时候以水推动万物机关,那该是何等壮观! ”
    听他这样说,宁非笑着点了点头。
    “很快,所以我们现在就要勘察好水况地形,冬季冻土不适合水泥混凝土施工,刚好可回到坞堡潜心研究机械。来年开春,等咱们再回到这九凌湖来,拦河筑坝,挖渠引水,便是要大干一场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