狐说魃道 - 狐说魃道 第26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片刻见他慢慢踱了两步,回到窗边重新坐下身,手往油灯上轻轻一拂,令那油灯重新亮了起来。“我明白你的心思,但我且问你,你家祖爷可有将正黄旗的殉道使占出?”
    话问出口,莫非肩膀不由微微一颤。随即抬起头,轻声道:“说也奇怪,王爷,原本祖爷曾说已有了点眉目,等再清晰便立即告之于我,但就在三天前……我家那栋安置着祖爷法身的楼阁,突然被一场大火给烧毁了……”
    说罢声音不由哽咽,他立即垂下头,用力咬了咬牙。
    载静闻言目不转睛地朝他望了一阵。
    直至见他渐渐平静下来,才道:“既如此,便是天意,我等不可逆天。”
    “王爷何处此言??”
    “因数月前我曾因大清风水一事打开地宫请教我祖师爷,蒙他赐我明示,说现今为真龙被困之死局,若要破此局,唯有八旗殉道齐出,放能助得龙腾。本来若是你家祖爷占出正黄旗殉道使是何人,那么只需集结全部八旗,便如你所想,可望一搏。但可惜,天不遂人意,他的法身所在处竟被火烧毁,那么一切也就随同他葬身于那场火中,莫非,此乃天意,若天要慈禧掌政,你我硬要逆天为之,必无善终。”
    “王爷眼下境遇难道便是王爷所想要的善终了么??”
    这句话凭着一股怒意脱口而出,眼见载静眉心微蹙,莫非立时收声,将头沉了沉。却又很快将头抬起,直截了当道:“属下明白了。八旗动,势必九门提督要出兵,于是我等势必要同斯祁家水火对立。王爷如此犹豫再三瞻前顾后,却原来都是为了斯祁家的朱珠小姐。”
    说罢,见载静不语,便冷冷一笑,再道:“那么王爷可曾想过这大清江山今后将要如何,我等八旗殉道使将要如何,同王爷一道被困在此处的诸位旗主之子将要如何,王爷的额娘将要如何,王爷您……将来又当如何?!王爷以为以王爷现下这般忍气吞声百般放软,那西太后便会因此放过王爷,让您走出瀛台同斯祁小姐团聚吗?!
    一番话连珠炮般从莫非口中冲出,载静坐在窗前一动不动听着,由始至终不发一言。
    那张脸亦是一丝表情都没有,目光如水,也不知究竟是将那番话听进去了,还是在望着面前那盏幽光闪烁的油灯出神。
    直至莫非终于沉默下来,留急促的呼吸声在空气中微微响动,他才将视线重新转到莫非身上,淡淡瞥了他一眼。
    随后手指朝油灯上轻轻一抹,便见原本晕黄的光突地变得猩红,如莫非刚进屋时那光一样。“你看,莫非,现今我大清当真如祖师爷所言,乱且几近枯竭。若你我再因此集结八旗殉道冲入京城,血洗紫禁,掀起内乱,那一切会怎样,你所的将来又会怎样?”
    “……王爷!”
    “你且去吧。”
    “王爷……”
    见他欲想再要争辩,载静笑了笑,抬手朝他摆了摆:“去吧。”
    “……是,王爷。”见状莫非不再多言,只慢慢站起身朝他用力一抱拳,随后转身头也不回消失在身后的黑暗处。
    直至他脚步声渐远,载静站起身推开窗。
    窗外似有人影闪过,他望着,沉默不语,目光轻闪。
    随后慢慢吸了口气,抬头朝头顶出那片天空望了一眼。
    曾几何时,原本皎洁灼亮的月光不见了,厚厚一团云层覆盖了整片天空,将这天压得如同他此时的心脏一样沉闷无比。
    少顷一阵闷雷响起。
    不出片刻,哗的声响,瓢泼大雨自那云层中直泄下来,在四周沉闷的空气中,骤然冲出一片浓重的土腥。
    连天的雨幕中一行人提着风灯在雨廊下匆匆前行。
    四名宫人,领着一名身披蓑衣的男子。
    不出片刻进入储秀宫,与从宫中走出的那一排宫女擦肩而过,随后见到一名太监从内宫处走了出来,抬眼见到那行人入内,立即扬起笑脸迎了上去:“唷,碧大人,刚回来就立即进宫见驾来了么?”
    “呵,李公公吉祥。”在身旁宫人伺候下脱下湿透的蓑衣,碧落掸了掸袍脚的雨水朝李莲英笑了笑:“刚回来便知昨夜老佛爷宫中出了事,又逢老佛爷下旨召见,碧落自是立时赶来了。老佛爷现下凤体怎样?”
    “有些热症,还请碧先生赶紧进去瞧瞧。”
    边说边躬身将碧落朝内宫中引入,到达门处未出声通禀,只朝碧落做了个请的手势。
    碧落会意。
    当即掀开珠帘朝门里轻步走了进去,刚走到桌边,听见慈禧慵懒的话音自榻上传了过来:“你来了。”
    “是,老佛爷,微臣叩见老佛爷。”
    “起来吧,”说着,慈禧侧过身,细长的眼眸朝面前这男人轻轻一瞥:“今儿一早,他们同我说,你给咱大行皇帝和皇后,已经选好地儿了。”
    “回老佛爷,臣等这两个月来踏遍东陵西陵,反复勘测比较后,为皇上和皇后选出两处绝佳的宝地。”
    “哦?什么地方,说来听听。”
    “一处是西陵的九龙峪,另一处,是东陵的双山峪。”
    “两处有什么讲究?”
    “回老佛爷,双山峪龙气舒展,堂局宽平,罗城周密,屏障全备。九龙峪则后有大山以为靠,前有金星山以为照,金星山之两旁更有万福山朝于左,象山立于右,实,都是真上吉之地也。”
    “不错……但不知道究竟哪一处最为合适。先生以为呢?”
    “臣以为,两处皆是上吉之地,若要说最合适,唯老佛爷睿智,方可定夺。”
    “呵呵,碧先生过谦了。”微微支起身,慈禧朝碧落笑了笑,伸手从李莲英托来的果盘中拈起一枚蜜饯:“莲英啊,我还有话要同碧先生说,你先出去。”
    “喳。”应了声立即躬身退去。
    直至他脚步声走远,慈禧从榻上坐了起来,一边伸出手搭在碧落递来的手腕上站起身,一边微一沉吟,道:“碧先生,按你所说,他们俩已经在隆福寺受了数月的香火。可是这几天依旧噩梦不断,有时候,感觉她就在我身边,活生生的,对着我哭,对着我大喊大叫,对着我……碧先生,这样下去,何时才是个头……”
    “回老佛爷,一天不得超度,娘娘一天不得安息,纵然经文天天给她诵着,但那东西在她腹内沉着,包着一团怨气无法消散,因此即便佛祖在世,也无可奈何。”
    “……这么说,即使陵墓竣工,入土安葬,孝哲也是不会消停的了?”
    碧落没吭声,只是将目光垂了垂。
    “……就是因为那东西在她肚子里?”沉默半晌,慈禧再道。
    “是。”
    慈禧眉头皱了皱。
    默不作声走到烛台边,细长的手指将烛台上一点烛油轻轻剔去:“你说,她怎么会把那东西吞进肚子里的呢,碧先生。”问完,许是知道碧落不会轻易应答,她目光怔怔对着烛台上那点忽明忽暗的火望了半晌,压低声道:“那么,如果……剖腹取出呢。”
    “万万不可,那样无异于打开黄泉之门。”
    慈禧轻轻吸了口气。似乎想说些什么,最终轻轻一声叹息:“……先生所说,同白马寺高僧如出一辙……”
    “实言,还望老佛爷恕罪。
    “呵,碧先生哪里来的罪。碧先生呐,”目光微沉,慈禧脸上显出一丝疲惫:“先生上知天文地理,下通阴阳之道。当着满朝文武,你我是君臣,私下,先生说说,我待先生如何。”
    “老佛爷待碧落之恩德,碧落没齿难忘。”
    听他这么说,慈禧笑了,伸手在他肩膀上拍了拍,微倾过身,朝他靠了靠近:“你看,虽然很多时候,我并不想承认,可是老了,终究是老了。而这种寝食难安的滋味,对于我这把年纪的人来说,你可知晓它的痛楚……”
    “碧落知。”
    “所以,如果还有什么好的方法,还望先生不吝赐之。”
    碧落沉默了一阵。似乎在考虑着什么难以启口的东西,半晌,他轻声道:“天下人,是老佛爷的人,这天下物,也皆是老佛爷的物,因此,碧落斗胆想问老佛爷一句,不知老佛爷深居后宫赏尽天下奇珍,有没有曾经见或者听说过这样一个宝物,”
    “什么?”
    “听说,它叫不动明王大天印。”
    慈禧一听怔了怔:“……你是说,汉献帝执政那会子流传下来的……那件凶煞的物什?”
    “老佛爷果然知之广博。”
    没有理会碧落的奉承,慈禧淡淡道:“那会子几位先帝爷都心心念念过这样东西。而我们这些女人么,也就是随便听个乐子。”
    “但不知现下这件宝物到底在什么地方。”
    “先生为什么问起这样东西。”
    闻言抬头朝慈禧轻轻一瞥,见她言行中分明的一种警惕,碧落沉吟片刻,躬了躬身道:“古往今来,世间物皆为一物降一物。除了血鲛珠……”
    话音未落,被慈禧冷冷打断:“我知道它是极阴之物。当初大婚时用来给皇后缀在冠冕上,就觉着不妥,恐惹是非,而现在孝哲落到如此地步,怕是同它也不无干系。只是虽然物极如此,说什么无所相克,倒也不至于吧。”
    “赤金梵文,确实可克,但现下它在娘娘的腹中,以目前状况,纵然日夜有金刚经超度,仍然可以肆无忌惮,老佛爷……”
    话还没说完,慈禧摆了摆手,轻叹口气:“罢了,我知道了。但先帝爷提到过,不动明王大天印,是极煞之物,不出则以,一出便风起云涌。即便是皇家,也未必可以镇得住这么凌厉一件宝物,宋末,前元,明崇祯……便是最好的佐证。若此次真的因为这件事将它寻了来,倘若往后生出什么是非,又岂是你我所能担待得起的?”
    “老佛爷说得极是。不过容臣实说,血鲛珠极阴之物,唯有极煞之物放可压制,但微臣同时亦明白,这么一件极煞的宝物不动则以,一动非同小可,因此,臣只是随口一提,决断,还在老佛爷之明鉴。”
    “……碧落,你在为难我。”
    “不敢,微臣纵然有九条命,又岂敢在老佛爷面前放肆。”
    这番恭顺委婉的话,听在慈禧耳中,令她淡淡一笑。随后反剪着手在桌边轻轻踱着步,一边嘴里念念有词,也不知道在自言自语些什么。片刻回头,她道:“它真的可以克制住那个女人?”
    “可以。”
    “但是它煞气太重,所以早在前明之后,它就已经不知去向……现在要找的话,怕是……”
    “适当的人力和财力,以老佛爷的圣明,要找到它想来不是什么难事。”
    “……如果找不到呢?”
    “那么,孝哲皇后的身后事,恕微臣无能为力……”
    “这……”
    慈禧闻言不由退了几步。重新坐到了榻上,两眼直勾勾望着一旁垂着双目的碧落,沉默半晌,朝他摆了摆手:“你先退吧,容我再仔细想想。”
    “是,微臣告退。”
    说罢一躬身朝门外退了开去,待他出宫门,慈禧提高声唤了句:“小李子。”
    “奴才在。”
    “进来。”
    “喳。”不多会儿,原一直守在门外的李莲英立即走了进来,轻轻走到慈禧身边:“老佛爷,奴才来了。”
    “刚才他的话,你都听仔细了么。”
    “是,奴才都听仔细了。”
    “……唉,想不到那女人活着时不安生,死,也死得这么不安生。”
    “老佛爷,您就是观音活菩萨,那些人死便死了,能兴得起什么大风大浪来……”
    “你啊,莫非是忘了昨夜的事了。”说罢目光冷冷一瞥,李莲英一见立即闭口不言。见状慈禧目光微闪,遂放缓了语气道:“回头派人去嵩山少林寺,说我要请他们方丈过来。”
    “喳。”
    “此外,下旨密召嗣其光英入京觐见,同他说,由他家守着的十二色异相翡翠胎,哀家现在要了。”
    “是,奴才遵旨。”
    “再则……”唯一犹豫,慈禧压低了声,轻轻道:“去给我把八旗殉道使全部召入京师,越快越好。”
    “……什……什么??”一听此话李莲英那双眼蓦地瞪大了:“……老佛爷……全部都要?”
    “全部。”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