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 第2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来王当还打算威胁一下李重,要是能得到一些好处,王当也不是不能退兵,但现在自己损失了五百兵卒,双发早就结下了深仇大恨,王当也不废话,直接就开始攻城。
    清晨的薄雾之中,王当第一波攻城队出现在广武城下。
    李重和太史慈等人站在城墙上,俯视战局。
    “咚咚……”的战鼓之声猛然间回荡在广武城外,王当手下的兵卒一声呐喊,抬着云梯、和撞击城门的巨大原木,直扑城墙。
    管亥的武艺高强,不怕敌方的弓箭,单手提着大刀站在城墙上指挥军队。
    待到攻城队伍到了射程之内,管亥大喝一声:“放箭……”
    城墙上顿时飞出数百只劲箭,像蝗虫一样扑向敌军,饶是这些敌军手持大盾,依然被射倒了十余人。
    管亥看着敌军,嘴角露出一丝冷笑,他对这次守城有十足的把握。
    王当现在还有军队3500人左右,而自己的守城部队就有一千余人,再加上在城外伺机而动的太史慈,王当的军队再多一倍管亥都不怕。
    这不是计算错误,李重本身就有七百余人的军队,再加上张彩等人的家兵,广武城内真能凑上千人的军队,这还不算可以参战的壮丁呢,可以说真到了紧要关头,广武县内最少能拿出两千军队来。
    王当看的眼皮直跳,这才多大的功夫啊,广武城内最少射出了上千只箭矢,而自己的部队已经损失了上百人,李重从哪里弄得这么多弓箭手,又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的箭矢呢?
    “杀……杀……”王当手下的悍匪也不是吃素的,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他们胆气十足,冒着头顶上的箭雨冲到城墙之下。
    而迎接他们的确实从天而将的石块和滚木。
    一丈余高的城墙,落下的滚木雷石杀伤力不大,但也不小,石块还好一些,但是广武城内的滚木却极具威胁,上面布满了尖刺,碰到要害必死无疑。
    第四十四章进退两难的王当
    更新时间:2012-06-28
    而在此时,王当的弓箭手也到了射程之内,立即开始放箭压制城墙上的守军。
    守城的士兵立即举起盾牌,抵挡乱箭,但稍一耽搁,攻城的士兵已经爬到城墙边缘了,开始和守城的士兵展开肉搏战。
    王当看到双方开始白刃战,嘴角露出一丝笑容,白刃战也没什么技术含量,就是拿人命堆,看哪一方先承受不住损失,士气先崩溃而已。
    王当对此非常有信心,他到不是认为自己的士兵能占到优势,而是王当根本就不在乎本方士兵的死活,只要他想,到处都可以“征集”到士兵。
    可就在这时,广武县西城墙处忽然响起“隆隆……”的马蹄声,王当侧耳倾听,忽然脸色大变。太史慈统领的二百骑兵幽灵一样出现在城墙的拐角之处,这些骑兵中有一半左右,忽然在马上拉开弓箭,一波箭雨射向王当的弓箭手。
    整个战场,防御力最差的就是王当的弓箭手了,他们没有厚重的衣甲,也没有遮身的盾牌,措不及防之下,三百弓箭手一下子被射死数十人,太史慈手中的弓弦更是连连爆响,转眼间就射出十余箭,每一只劲箭都能穿透两名敌军。
    广武县的城墙并不长,一轮箭雨过后,太史慈带领的骑兵已经冲到攻城部队身后,雪亮的钢刀掠过,带起一颗颗冲天而起的人头,为了快些对付这些没有反抗能力的弓箭手,太史慈一手持枪,一手持刀,化身为战场屠夫,颇有长坂坡赵子龙的风范。
    王当看的目眦欲裂,急声呼喝道:“骑兵集合,跟我杀敌。”
    战场的情景是这样的,最前面是攻城的步兵,步兵身后是弓箭手,而太史慈主要的屠戮目标,就是这些没有反抗能力,而且对守城士兵伤害最大的弓箭手。在弓箭手后面,就是王当的预备队了,二者之间的距离相差不到百步。
    太史慈的骑兵一掠而过,留下满地的残肢断臂,三百弓箭手几乎被屠戮一空。
    太史慈领着骑兵一击得手,立即就飞驰而去,气的王当大骂不已:“尔等别跑,太史慈你有种和某家大战三百回合。”
    王当这时也匆忙整理好队伍,和副将交代一声,提马就追了上去。
    其实在兵力上,王当的骑兵不占绝对优势,按照综合战力,双方相差无几,但太史慈的队伍正在高速移动之中,双方的距离太近,根本就没有时间转身迎敌。王当也是看出了这一点,才敢追击太史慈的。
    两队人马相距不过百步,太史慈忽然大喝一声:“北转……”
    太史慈领着队伍急速转弯,马蹄踢起大片的尘土,整个队伍像一条撞在巨大岩石上的黑色河流,猛然间一个折转,绕着广武城墙而走。太史慈从城北而来,围着广武县绕了一个大圈,又奔着城北而去了。
    王当被气晕了头,想也不想就追了下去。
    这时就能看出双方军队的差异,李重的骑兵在战斗力上不一定是最强的,但李重的军队在纪律性上却是无人能及,在长时间的训练之下,太史慈一声令下,所有的骑兵几乎不经大脑,立即执行命令。
    但是王当的骑兵做不到令行禁止,他也大喊北转,但是手下骑兵的执行程度却不尽相同,如果是沿着直线前行还好一些,但在急速的转弯之中,却造成了灾难性后果,至少有十余个骑撞击在一起。
    相互猛烈撞击的战马保持不住平衡,在嘶鸣声中摔倒在地上,后面的骑兵来不及躲闪,只能提马跳跃过去,但至少有数十骑兵骑术不过关,被倒在地上的人马绊住马蹄,相续摔倒在地。
    城北没有伏兵,但城墙上却有守军,李重总不能将所有的军队都堆积到南门,为了防止有人偷袭,剩下的三面城墙上各有五十弓箭手,而太史慈在转弯时候故意贴着城墙而行,马队与城墙的距离不过三丈。
    城墙上的弓箭手看到太史慈纵马而过,后面王当紧追不舍,都兴奋的哈哈大笑,一个个弯弓搭箭,准备射一下活靶子。
    王当的三百骑兵确实就是活靶子,要是步兵吧,城墙上的弓箭手可能会紧张一点,但是骑兵吗?呵呵……没见过马会爬城墙的。
    五十支劲箭落入王当的队伍之中,其中最少有三只劲箭是奔着王当而来的。
    也多亏了王当身上的铠甲厚实,不然的话,这三支劲箭就能要了他的小命,三只劲箭扎在他的盔甲上,晃来晃去,活像一指被拔了刺的刺猬。但他身后的军卒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剩下的四十七支劲箭,几乎射中一半,“咚咚”的落马之声不绝于耳。
    不到三丈的距离,要是还射不中的话,这些弓箭手可以拉出去集体砍头了。太史慈回头看了一眼,发出一阵嘲弄的笑声,再一转弯,依然贴着城墙而行。
    一波箭雨过后,城墙上的弓箭手将目标对准摔倒的骑兵,这个更简单,还是固定靶,更是箭不落空。
    王当气的七窍生烟,怒骂道:“太史慈……我x你奶奶。”
    太史慈当然不会回头和王当对骂一阵了,只是轻笑一声,一副有种你接着追的架势。
    王当有种,但他也不傻瓜,只能一拨马,和太史慈背道而行,转回本阵去了。
    没了弓箭手的压制,城墙上的士兵又活跃起来,前面的枪扎刀砍,后面的弓箭伺候,硬生生将王当的第一波攻城部队打了回去,在城墙脚下留下满地的尸体。
    王当回到阵中,查点一下人数,脸顿时垮了下来,加上弓箭手,死伤接近五百人。他一共带了近四千军卒,现在已经死伤一千余人了,这还怎么打,再过两天,自己的部队就死干净了。
    “撤军!”王当看着城墙上影影绰绰的人影,犹豫良久,恨声说道。
    城墙上的士兵欢呼一声,用吊篮放下一些士兵,下去收拾战利品。骑术好的士兵挑选没有受伤的战马,前去和太史慈会和,剩下的士兵将伤马绑起来,用绳子提上城墙,看看有没有濒死的战马,希望晚上能吃上一顿香喷喷的马肉。
    第四十五章阴险算计
    更新时间:2012-06-29
    王当的第一次攻城行动,损兵折将,可以说是灰溜溜的收场了。
    回到大帐之中,王当一屁股坐在帅椅上,将头盔“哐啷”一声摔到地上,吓得手下将领一缩脖子,生怕招来一顿怒骂。
    但王当并有怒骂这些手下,而是闭目靠在帅椅上,作为一个久经沙场的将领,王当已经感觉到有些不妙,他预感到广武县怕是打不下来了。
    广武县打不下来不要紧,但问题是怎么撤军,要知道进军容易撤军难,广武县内的军队要是不随后追击才怪。
    别看书上经常写撤军之时留下一只精兵埋伏,将追击的敌人杀的大败,然后主力大摇大摆的回到自己的地盘。
    其实这种情况很少出现,如果留下断后的人少了,容易被追击的军队全歼,再留下断后的军队,再被全歼,那就是兵家最忌讳的添油战术了。
    可要是留下的断后人马多了,追击的敌军完全可以把断后的军队当成主力来打,专心吃掉断后的伏兵,一样损失惨重。
    所以说撤军才最能体现一个统帅的军事素养。
    遗憾的是,王当不是名将,他连一个一流的统帅都算不上,现在他就为怎么撤军伤透了脑筋。
    相比王当,李重现在算是意气风发,交代一声小心敌军偷袭,便回到县衙休息。
    吃过晚饭,李重正打算上城墙巡视一番,却有人禀告,张彩求见。
    现在双方合作密切,李重急忙将张彩请进县衙之中,却见到张彩满脸笑容,一进门就连道恭喜。
    李重连忙谦虚几句,问道:“不知道张先生前来有何事指教。”
    张彩呵呵一笑,说道:“草民这次前来是想和大人商量一桩买卖。”
    “哦!”李重一愣,他现在穷光蛋一个,哪有钱做什么买卖,于是不解的看着张彩。
    张彩自认知道李重什么意思,开口解释道:“是这样的,我们广武各家有土地千亩,但苦于无人耕种,大多荒废,所以我想和大人买些仆人,不知可否?”
    李重略一思索,明白过来了,张彩这是打上俘虏的主意了。
    可问题是,现在张彩口中的俘虏还在城外的军营里呢!商人的超前意识真强,李重只能这样感叹了。
    李重笑道:“不知张先生需要多少仆人呢?”
    张彩伸出手掌,张口说道:“五百可否?”
    李重略一沉思,答道:“这样吧,看情况再说,本官记下此事了。”
    “多谢大人!”张彩躬身施礼,起身告辞了。
    李重来到城墙之上,管亥依然没有卸下衣甲,正在指挥兵卒燃起火把,省得王当趁夜色偷袭。
    招呼士卒去了一坛米酒,李重拉着管亥坐到城墙上说话。
    李重给管亥倒了杯酒,有些感叹的说道:“伯文,我们有些日子没有好好谈谈了。”
    “呵呵……”管亥笑道:“主公,你现在是大忙人,哪有时间理我们这些闲人。”
    李重听得老脸一红,这几天他闲的无事,把心思都放到勾引蔡琰身上了,哪有时间和管亥聊天呢。
    干笑了两声,李重说道:“伯文,现在感觉怎么样?”
    管亥眨了眨眼睛,他没听明白李重说的什么意思,只能含糊的回答:“现在过得很好啊,有吃有喝的。”
    “我是说……”李重看着管亥,一字一句的说道:“我是说,你和子义配合的怎么样,有没有觉得委屈。”
    李重的话不是无的放矢,要知道李重部队的骨干力量就是管亥的人马,可以说,这些人一直对管亥惟命是从,但是现在,太史慈的地位扶摇直上,已经压过了管亥,李重不知道管亥有什么想法。
    管亥沉思了一会,笑道:“子义的武艺非凡,统领骑兵正合适不过。”
    “呵呵……”李重笑了笑,他也听出来了,管亥对太史慈还是有些嫉妒的。
    这很正常,要知道李重手下的近千兵卒,其中的精锐都被太史慈挑选出来,组建骑兵,要不是马匹不够,太史慈手下骑兵的数量还要多些。
    于是李重说道:“伯文,我有一个想法,你听听看。”
    李重的第一个想法就是,管亥带出来的士兵不动,依然让管亥自己统领,就当是管亥的亲兵了。这样一来,管亥就像当于一个领兵大将,至于能领多少兵,那就看管亥的个人能力了。
    到时候管亥地位落在别人之下,他也没有什么怨言了。
    第二个想法就是让管亥做教官,所有入伍的新兵都在管亥手下训练,这样一来管亥虽说不领兵打仗,但是地位却绝对不低。
    李重本来没有这些想法,但是今天张彩来访,提出要购买一些仆人,李重在计算人数的时候忽然想起一个问题,那就是不能卖给张彩太多的人,以免的张彩的实力威胁到自己。
    与此同时,李重也想起太史慈和管亥的相互压制问题,虽说太史慈的武艺和兵法都在管亥之上,但李重却不能不考虑管亥的感受。
    内耗,是李重最害怕的事情。
    管亥对李重的细腻心思很震惊,现在他还真没想到这个问题,但经过李重的提醒,管亥也意识到这个问题,就算他自己没有嫉妒之心,但也难保自己的手下没有嫉妒之心,这些天他已经不止一次的听手下抱怨过了。
    太史慈的骑兵部队,经常抢掠边境,兵卒自然也好处颇多,有人看着眼红实属正常。
    想来想去,管亥觉得还是将这些骄兵悍将控制在自己手下为妙,于是管亥沉声道:“主公,我想独自统领一军。”
    “也好!等我们修养一段时间,就拿下神池,由伯文镇守如何?”李重点点头。
    “多谢……主公!”管亥眼圈发红,转过身去,感激的说道,就算李重能打下神池,能控制的地盘也不过两个县而已,让管亥镇守一县,就跟坐地封王没什么区别了。
    李重拍了拍管亥的肩膀,慢慢说道:“打下神池不难,但我们一定要师出有名,所以我的计划是将王当逼向神池,趋虎吞狼。王当这个人半官半贼,可不管什么师出有名,无奈之下,他一定会占据神池,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机会了。”
    求收藏,票票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