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 第3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是杨丑手下的兵卒素质太差了,杨丑一连下了好几声命令,这些才开始乱哄哄的布阵,一个简单的圆形防御阵,这些人花费了好几分钟也没布成阵势。
    有句话说得好,平时多留汗,战时少流血。这句话只在特定的情况下效果显著,比如说现在。
    太史慈冲到军阵面前,一眼就看到一个缺口,也不多想,纵马就冲了进去,身后的骑兵为太史慈马首是瞻,也鱼贯而入,见到人就挥刀乱砍。
    军阵都是枪尖冲外的,一旦被骑兵杀到阵中,需要很长的时间调整,在空旷之地,步兵没有密集的阵型,根本那没办法对抗骑兵。
    被太史慈骑兵盯上的军卒开始四处逃跑,嘴里胡乱的呼喊着,杨丑急的怒喝连连,一连斩杀了好几名逃兵,这才止住颓势。
    “布阵……布阵……”杨凑不断地高声呼喊着。
    随着主将的喊话,在慌乱过后,不知所措的兵卒开始本能向杨丑靠近,不多时,大部分兵卒都聚拢到杨丑身边,这让杨丑指挥起来容易一些,在杨丑不断的呼喊声中,这些兵卒逐渐列成阵势。
    但也近有上百名兵卒被太史慈在大阵中切割出来,杨丑也不敢上前相救,生怕冲乱了阵型,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这一百余人被太史慈的骑兵屠杀。
    太史慈也不管杨丑,专心吃掉这一百兵卒,三百骑兵盘旋在敌军周围,形成一个巨大的漩涡,漩涡之中具是森森刀光,凡是接近这刀光的敌军刹那间就被砍成血肉碎片,惨叫之声在黑夜中瘆人心魄。
    杨丑看的心都在滴血!
    顷刻之间,太史慈将这上百敌军砍杀殆尽,三百精骑猛的撤离战场,停留在百步开外,虎视眈眈的看着杨丑,只留下一地残肢碎肉,和浓烈的血腥味道。
    杨丑看着夜色中若隐若现的敌人,忽然感觉浑身发凉,不由自主的咽了一口吐沫,喉结蠕动,两手发颤。
    “结阵而行……”杨丑颤声喊道,幸存的军队立即移动脚步,想要远离这些呼啸而来的死神。
    而太史慈的骑兵就像一群盯上猎物的饿狼,就不远不近的吊在杨丑的军队后方,只等杨丑露出破绽,上前狠狠的撕咬一口。
    杨丑也知道太史慈的心思,但他却没有一点办法,只能盼着快点到达马邑,甩掉身后这群饿狼,在黑夜中心惊胆战的赶路,杨丑只觉得路途无比遥远,六十里的距离,仿佛永远也走不到尽头一样。
    夜色渐浓,太史慈的骑兵都点燃火把,照亮道路,杨丑回头看了一眼太史慈的兵势,只见那火光如呆,势若长蛇,显然兵卒在行军中也是步履不乱。在一看自己军队的杂乱模样,杨丑不由得有些心灰意冷。
    等到子时左右,杨丑的军队困厄交集,终于走不动了。
    无奈之下,杨丑只得叫军队停在原地休息,点燃篝火,融化些积雪,让兵卒喝点热水,吃些干粮。
    数里之外的太史慈也感到人困马乏,一样下令全军休息,不过作为追击的一方,太史慈这些兵卒可以放心大胆的休息,有的人已经开始堆积积雪,砌成一道雪墙用来被风了,作为常年和塞外异族“打交道”的军队,这些兵卒的福利待遇极好,杨丑的兵卒啃干粮,而太史慈的兵卒则吃着烤肉。
    吃过宵夜,太史慈手下的兵卒竟然在马肚子下面取出毛毡,靠在雪墙上假寐起来。
    太史慈也不阻止手下的动作,他真都不怕杨丑偷袭,大不了骑上战马逃走就是了,没见过步兵追杀骑兵呢。
    杨丑哪有偷袭太史慈的心思,太史慈不来偷袭他,就让杨丑高呼老天保佑了。
    太史慈的兵卒休息了一个时辰,恢复了些体力,太史慈立即就组织了一次偷袭,说是偷袭,其实就跟明打差不了多少,太史慈欺负杨丑的军队精神不足,上去就射了一通乱箭,射杀十余人,紧接着就扬长而去了。
    十余人的损失不算什么,但造成的心理恐慌却极其严重,太史慈就是要提醒这些兵卒,路上很危险,一定要绷紧神经。
    杨丑气的暴跳如雷,却又拿太史慈无可奈何,说实话,心在杨丑都有和太史慈同归于尽的心思了。
    在巨大的心里压力下,杨丑的兵卒终于开始逃亡了,临到天明的时候,杨丑清点了一下,损失的士卒竟然超过二百人,也就是说,损耗的兵卒中,有近一半的兵卒在路上消失了,和战死的人数相当。
    天色渐亮,杨丑也终于安下心来,远处的马邑城墙已经隐隐可见了,只要绕过李重的攻城部队,就可以平安的进入马邑城内,只要让这八百人休息一晚,到了明日,他们的战斗力绝对能和攻城的两千人相当。
    然而这也是最危险的时候,太史慈也明白这个道理,所以就在杨丑进城之前,太史慈悍然发动攻势。
    这次杨丑准备充足,就在距离马邑三里远的地方和太史慈展开一场血战。
    这次是硬碰硬的厮杀,太史慈的骑兵终于出现大量的伤亡,不时有兵卒落到马下,被敌军乱忍分尸。
    太史慈看的睚眦具裂,这些骑兵可都是他一个一个调教出来的,死伤一个都能让他心疼半天,心中顿时发狠起来,手中的钢枪发出凄厉的尖啸声,四处乱扫,只要是挨上的敌军,莫不骨断筋折。
    这时才能看出来,一个发疯的一流猛将能造成多大的杀伤。
    太史慈手中的钢枪就像一条黑色的怪蟒,在人群之中四处翻滚、撕咬,偶尔太史慈还挑起地上的兵刃,射杀远处的敌军,太史慈的威势让敌军唯恐避之不及,所到之处,敌军四处奔逃。
    看到主将如此勇猛,太史慈手下的兵卒也都狂性大发,势如疯魔一般砍杀敌军。
    第六十三章周泰来了
    更新时间:2012-07-11
    杨丑手下的兵卒终于顶不住了,不是他们准备不够充足,而是他们没有死战之心,城门就在数里开外,谁的心里不打小九九,留在这里拼命,还是回到安全的城内,这是个不用选择的问题。
    溃逃是有传染性的,只要有一个士兵开始逃跑,很快就蔓延到一大群人,杨丑虽然极力约束,但也于事无补。
    与此同时,马邑的城门口也爆发了一场大战,这是马邑的守军看到杨丑的援军到了附近,自然要派人接应,而李重也不能坐视杨丑的守军安然进城,一定要加以阻挠,双反正好在东城门口碰面,顿时爆发出一场混战。
    双方投入了大约千人的军力,却没有良好的指挥,几乎就和流氓打仗一样,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让双发都没办法派兵支援,就连太史慈的骑兵也只能驻足观看,如果一个冲锋下来,估计连友军都能撞死不少。
    李重站在远处看着双方混战,嘴角露出一丝冷笑,这种混战是他最满意的了,他都不在乎自己死多少人,只要马邑的军队也跟着损耗就行了,要死大家一起死。
    当杨丑的败军加入到这场混战的时候,李重简直就要乐出声来了,此刻他真盼望老天打下一个霹雳,将敌我双方一起劈死。
    最后马邑方面终于受不了李重的流氓精神,鸣金收兵,不管你什么样的战术,碰到不怕死的战术都要脱层皮。
    战后李重查点了一下,太史慈的骑兵损失惨重,伤亡达到十分之一,不要小看了这个数字,在古代,伤亡超过三成而不逃跑的军队都不多见。
    在城门口参加混战的五百军队损失二百余人,伤亡几乎达到一半,这到不是这些军队有多精锐,而是这场混战根本就没有阵势可言,四周都是敌人,逃跑都找不到方向,只能硬着头皮拼命。
    按照太史慈的估计,杨丑的援军大约损失三百余人,而城门口敌军损失的数量应该和李重的军队相差无几,也应该在二百左右。
    这个结果李重还是比较满意的,只是死伤了三十骑兵让李重心疼了好长时间,和同样心疼的太史慈长吁短叹了好半天,两个人偷偷商量了一下,让太史慈加倍抚恤战死的兵卒,供养他们的妻儿老小。
    至于炮灰,那死了就死了,李重可没那么多钱粮收买人心。
    双方各自收军回营休息不提,接下来的几天,李重也发动了几次攻城战斗,但效果却不尽如人意,于是李重便推脱粮草不足,拔营而走,并叫太史慈在路上埋伏、伏击杨丑。
    可杨丑却根本不上当,没有一点追击的意思,太史慈埋伏了两天之后,只得悻悻的追上大军,回转广武。
    回到广武,叫兵卒回营休息,将抚恤等事宜安排下去,李重回到后宅休息。
    这一天李重正在和小萝莉蔡琰调情,胡人有人前来禀报,原平的蒋钦派人来见,李重捏了一下蔡琰的脸蛋,笑道:“小宝贝,为夫去去就来。”
    蔡琰早就习惯了李重的口花花,颇有风情的剜了李重一眼,嗔道:“不要脸,我可不是你家娘子……打仗那么好玩的事都不带我去,再也不理你了!”
    “嘿嘿……”李重眨眼一笑,直奔正堂而去了。
    来到正堂,李重一眼就见到正堂当中站着一个彪形大汉,大汉身穿布衣,皮肤黝黑,手掌宽大,一双眼睛隐隐发黄,有些像水锈的颜色。
    大汉的身边还有一名兵卒相陪,李重细细辨认了一下,发现这名兵卒正是蒋钦的亲兵之一,于是冲着他点头一笑,这名兵卒发现李重居然认得自己,顿时有些受宠若惊,快步走到李重跟前,抱拳说道:“参见大人,小人奉蒋钦将军之命,给大人引荐这位壮士。”
    大汉自从李重进门以来,目光一直放到李重身上,听闻兵卒的话,急忙抱拳说道:“九江周泰见过李大人。”
    “周泰!”李重闻言心中大喜,他知道周泰和蒋钦关系极好,二人同是江中流寇,蒋钦既然前来投靠了,那周泰自然也要接踵而来,只是李重没想到周泰来的如此之快。
    “来人,在偏厅给客人安排座位。”李重喊了一声,带着周泰来到偏厅。
    二人相对而坐,自然有下人送上米酒、点心之类的食物,李重笑道:“幼平是自原平而来吗?”
    周泰连忙答道:“大人所言不假,周泰是自原平而来,还带了上百名弟兄,一同前来投靠大人,望大人接纳。”
    “还有上百人?”李重一时有些发愣,他确实有些意外,难道现在的猛将这么好招揽吗?不用自己哭着喊着上门去请,反而自己上门,还附带上百兵卒,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啊!这不是在……做梦吧!
    其实李重太过妄自菲薄了,他也不想想,他现在手握三县之地,也算的上兵强马壮,周泰什么身份,就是个水贼而已,能不愿意跑来当官。
    但李重也只是愣了一下,便面露喜意,笑道:“有幼平相助,对李某来说,真是喜从天降啊!”
    周泰急忙站起身,跪倒在地,恭声叫道:“周泰拜见主公。”
    李重也站起身,伸手相扶,和周泰扮演了一出君臣和谐的桥段。
    又叫人安排了酒宴,李重就开始琢磨如何安排周泰等人,通过谈话所知,周泰手下的这些人勇猛有余,却军纪松散,也可以说是没有军纪,就是一群乌合之众。
    不过这些人也有长出,那就是精通水战,可问题是李重这里连条大河都没有,周泰的手下水战精熟也没有用武之地。可要让着些人和步军一起出战,李重又有点舍不得,步卒的死亡率太高了,他还打算保留一些水战精兵的种子呢,
    思来想去,李重忽然有了一个主意,周泰不是保护过孙权吗?不如让周泰先做自己的亲兵首领,这样一来,无论是周泰,还是周泰手下的兵卒,都有了安排的去处。而且当亲兵也不要求别的,不怕死就行了,周泰这些亡命之徒正好不怕死。
    将自己的想法和周泰一说,周泰欣然同意,对李重感激的五体投地,亲兵头子啊,那可是主公最亲近的人,将来外放了,怎么不做个水军将军当当。
    吃过接风宴,叫人给周泰等人安排住处,分发衣甲兵刃等等,一概杂事完毕,当晚周泰便住在县衙,进入到保镖头子的角色当中。
    还有一章,求收藏!
    第六十四章孙策的死因
    更新时间:2012-07-11
    同时,周泰还带来了南方的消息,李重急忙招呼众人相听。
    这个消息让众人震撼不已,那就是孙坚战死。
    事情的经过这样的,初平元年四月,袁术派孙坚攻打刘表,双方在邓县、樊城一代展开大战。
    与孙坚对峙的是刘表的大将黄祖,两军交战之际,孙坚身先士卒,持刀冲阵,孙军士气大震,顿时冲乱了黄祖的阵势,无奈之下,黄祖只能收拢败兵而逃。
    孙坚乘胜追击,渡过汉水,兵逼襄阳,刘表连续出城与之作战,都被孙坚击败,无奈之下只等闭门死守,并派人给黄祖送信。
    黄祖兵败之后,就到刘表的军令,就四处征集兵士,与孙坚决战。
    双方在襄阳城下展开一场大战,战士焦灼之际,又是孙坚身先士卒,带领亲兵冲阵,黄祖抵挡不住,军卒死伤无数,只能往岘山而逃。必须说明一下,黄祖并不是诈败,而是真的败了。
    黄祖被孙坚追的急了,舍下手下军士,单枪匹马而逃,孙坚追的急切,也和部下失去了联系,但孙坚自持武艺高强,并不把黄祖放到眼里,紧追不舍。
    说来也巧,黄祖正好有一只败军驻扎在岘山之中,听到远方传来厮杀之声,急忙在密林之中埋伏下来,想要趁机射杀敌军。
    这只军队刚埋伏妥当,就见到黄祖狼狈而来,黄祖一见到本方军卒顿时大喜,急忙高呼放箭,射杀孙坚。
    孙坚全部的心思都放到了黄祖身上,根本就没想到此地还有伏兵,措不及防,被乱箭射成刺猬,当场身死。
    孙坚一死,全军立即处于群龙无首的状态,被黄祖反戈一击,杀的大败而归。
    听完周泰的介绍,李重暗暗点头,孙坚有勇无谋,就是差一级别的吕布而已,他中伏身死很正常,演义里也是这么写的。
    现在李重关心的是孙策,这个孙氏集团的二代掌舵人。
    周泰听闻李重问起孙策,摇头说道:“回主公,这个末将真不清楚,我只是听说孙策带了数十人去江东投奔丹阳太守吴景了。
    “嗯!“李重点头表示知道,如果按照历史发展,孙策会扫平江东,成就霸业,只是会英年早逝而已。
    现在李重怀疑两个问题,第一,就是没有玉玺,孙策拿什么去和袁术交换兵马。
    其实李重并不知道,孙策根本就没拿过玉玺换兵马,孙策请求袁术归还父亲的旧部,袁术不舍,便推脱孙策,让孙策去投奔他的舅父吴景,自己招兵买马,无奈之下,孙策只得悻悻而去。
    孙策接了自己的母亲,带着汝南人吕范和族弟孙河,到了丹阳曲阿。依靠舅父的力量,不久,孙策便招募到兵勇数百人。但是不幸遭到泾县大帅祖郎的袭击,全军覆没不说,差一点丢了性命。
    孙策无奈之下,只得再次请求袁术归还父亲的旧部,袁术也不知翻了哪门子神经,居然动了恻隐之心,归还了孙坚的旧部,这才导致了孙策坐大江东。
    第二,孙策还会不会英年早逝,李重总觉得孙策之死并不简单,三国演义的原话是这样写的……一日,孙策引军会猎于丹徒之西山,赶起一大鹿,策纵马上山逐之。正赶之间,只见树林之内有三个人持枪带弓而立。策勒马问曰:“汝等何人?”
    答曰:“乃韩当军士也。在此射鹿。”策方举辔欲行,一人拈枪望策左腿便刺。策大惊,急取佩剑从马上砍去,剑刃忽坠,止存剑靶在手。一人早拈弓搭箭射来,正中孙策面颊。策就拔面上箭,取弓回射放箭之人,应弦而倒。那二人举枪向孙策乱搠,大叫曰:“我等是许贡家客,特来为主人报仇!”策别无器械,只以弓拒之,且拒且走。二人死战不退。策身被数枪,马亦带伤。
    正危急之时,程普引数人至。孙策大叫:“杀贼!程普引众齐上,将许贡家客砍为肉泥。看孙策时,血流满面,被伤至重,乃以刀割袍,裹其伤处,救回吴会养病。
    每看到这里,李重就心中纳闷,孙策那可是一等一的高手,就算比不上吕布赵云等人,也不会相差太多,竟然会被三个无名小卒所伤,人家可不是偷袭,而是正面冲上来的,就算是没有防备,也太说不过去了。
    而且那剑身忽然掉落、就更说不过去了,李重手下的兵卒都知道打仗之前要仔细检查自己的兵刃,这个道理孙策不知道吗?孙策的亲兵是干什么吃的。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