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 第48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云带着二百精兵还没接近城门,就见到数十骑兵飞奔而来,领头一人面如冠玉,三缕长须,看面容大约在四十岁上下。
    “前面的人,给我站住,否则格杀勿论。”此人在马上大声喝道。
    赵云对这种情况早就有心理准备了,如今晋阳在战争期间,张扬不可能不派人四处巡视的,赵云也不答话,手提钢枪向前一窜,直奔这人扑去。
    来人正是董昭,他一见到赵云来势汹汹,举起手中的宝剑就砍。
    董昭的武艺稀松平常,要是能砍中赵云不啻于白日做梦,只觉得眼前一花,就被赵云一枪迸飞了宝剑,还没等董昭反应过来,已经被赵云抓住衣甲,扯下马来。
    剩下的兵卒一拥而上,想要救回董昭,赵云冷笑一声,翻身上了董昭的战马,舞动长枪杀了过去。
    这数十兵卒如何是赵云的对手,一眨眼的时间,就被赵云刺死十余人,剩下的兵卒见势不妙,大喊一声,四处逃窜。
    赵云也不追赶,扒下董昭的衣甲穿在身上,又挑选了十余名武艺高强的兵卒,骑上夺来的战马,直奔西门杀去。
    第一百零四章尘埃落定
    更新时间:2012-08-01
    张扬现在有兵卒八九千人,其中有三千骑兵,可用的步卒五千余人,北门是主要战场,张扬在此部署了三千兵卒,所以剩下的三面城墙,看守的兵卒并不太多,每面城墙只有六七百人。
    换句话说,就是张扬的兵力严重不足,不过这绝对不是张扬不够谨慎,而是他没料到李重会在晋阳城内埋下一直奇兵。
    赵云领着二百兵卒刚冲到西门之处,就被三四百兵卒拦住去路,此时大家都要抢时间,没有一句废话,两队兵卒立即就砍杀在一起。
    现在城门口处乱作一团,这时候对于武将来说,再好的统兵能力也体现不出来,反而是个人的武勇起到决定性作用。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赵云最擅长的个人武勇,独闯敌阵。
    赵云冲到整个队伍的最前面,面眼前的影影绰绰的刀光枪影,却怡然不惧,怒喝一声,手中的钢枪猛的一抖,发出洪钟大吕一样的嗡嗡声,震得人耳鼓发麻。赵云手中的长枪忽然爆出一团枪影,向前方激射出去。
    枪影如林,层层推进,鲜血和断肢在赵云身边不断地喷洒抛飞,像是被旋进一个巨大绞肉机中一样。
    现在就能看出赵云和太史慈的武艺差距,如果太史慈猛的爆发全力,也能抖出漫天的枪影,但太史慈却做不到完美控制这些枪影,也就是说,赵云可以随意朝一个方向攻击,太史慈却做不到。
    这也是吕布、赵云、马超这样的武将所独有的优势,他们能完美的控制手中的兵刃,可以在万军之中护住全身,不被乱箭所伤。
    吕布就更加嚣张了,冲阵的时候连头盔都不带,可见其自信程度。
    赵云全力爆发,刹那间冲出数十步,直透敌阵,冲到城门之前,抽出腰间的宝剑,在马上一长身,对准门闩一剑砍下。
    在幽暗的城门洞口中,铁制的门闩猛的爆出一团清晰可见火星,“嚓……”的一声断为两节,掉在地面上。
    赵云暗道侥幸,随手将近乎断裂的宝剑向后一甩,单手扯住门环,猛然一向怀中一扯,沉重的城门“吱嘎……”一声,裂开一道缝隙,一缕光芒自城门缝隙中撒了进来,正好照在赵云身上,迷离的光线让赵云的身形都变得虚幻起来。
    一阵沉闷的马蹄声,透过城门,渐渐传入众人的耳鼓。
    赵云转过身来,挡在城门之前,冲着蜂拥而来的兵卒哈哈一笑,长枪挥洒,激射的枪影纵贯整个城门洞口,而赵云的身后,一个个飞驰的骑兵在城门的缝隙中一晃而过。
    立马横枪,万夫莫开,赵云一人纵横在城门之处,杀的尸横遍地,看看挡住敌军的反扑。
    “轰……”的一声,晋阳西门恍然大开,郝昭带着一千精骑蜂拥而入。
    不要小看丢失城门的影响力,在古代,兵卒很少打巷战,只要被攻破城门,守城的兵卒士气立即就会崩溃。几乎就在城门大开的一瞬间,还在奋力搏杀的晋阳守军立即就开始四散奔逃。
    赵云向郝昭身后看了一眼,大声叫道:“伯道,张扬追过来了,你在此守住城门,待我引兵前去截杀张扬。”
    郝昭也知道骑兵不是擅长于防守军种,当即和赵云互换了位置,自己指挥潜入城中的兵卒布下一层层防御阵型,并且随时准备关闭城门。
    现在战场的情况是这样的,太史慈的骑兵一开始跑错了方向,此时正调转方向,自东门往西门急冲,不过五六里路的时间,太史慈还需要跑上一段时间才能支援赵云,同样,李重中军的步兵行动缓慢,也要一段时间才能赶到西门,而且在时间上应该还要落到太史慈的骑兵之后。
    距离晋阳西门还有七八百步的距离,张扬猛然间清醒过来,一把勒住战马,厉声吼道:“停下,全给我停下!”
    现在说一下张扬所犯的错误,当时张扬正在晋阳北门处,忽然听到晋阳西门发出喊杀之声,城头上的守军也立即向张扬报告情况,张扬立即就判断出李重在晋阳城内有伏兵。
    判断没有错,但张扬情急之下却犯了一个错误,最正确的做法是,通过晋阳城内的街道救援西门,而不是绕城而走。
    绕城而走,虽说路上没有阻隔,但只要郝昭关上城门,能抵挡张扬片刻,张扬就会陷入到李重的中军和太史慈一千骑兵的夹击中,稍有不慎就会全军覆没。
    而冲城内救援西门,虽说时间上要晚一些,但还有一线希望,在李重和太史慈的援军到达之前,将赵云和郝昭杀出西门,从而保住晋阳城。当然这个可能性也极低,赵云和郝昭合兵起来有一千余人,抵挡张扬的三千骑兵一时半刻还是做得到的,但终归有一点点希望。
    不过张扬忙中出错,连最后一根救命稻草都没有抓住。
    犯错的不止张扬一个,赵云也犯错了,张扬失算,绕城追击郝昭的骑兵,赵云最明智的做法不是迎头截击张扬的骑兵,而是应该稍微换个角度,将张扬的骑兵拦腰截断,争取将张扬的后队歼灭,想要一口吞下张扬的三千骑兵,太不现实了。
    张扬猛的停下脚步,脸色狰狞,他知道,自己再也没机会进到晋阳城了,红着眼睛吼道:“跟我走……”
    说罢,张扬领着三千精骑绕开赵云的骑兵,直奔晋阳南门而走。
    赵云的骑兵还在高速前进中,根本来不及转弯,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张扬三千精骑绕城而走,在队伍的末端,留下滚滚雪雾。
    张扬一走,晋阳的守军顿时就被抽走了所有的精气神,还没等李重大军进城,就纷纷放下武器,跪在地上投降。
    看到晋阳城门大开,自己的兵卒鱼贯而入,李重这才松了一口气,靠在高台的木柱上,大口大口的喘着粗气,就像放下了千斤重担一样。
    就在这时,程昱悄悄的走到李重身边,低声说道:“主公,该进城了。”
    李重转头笑道:“呵呵……说实话,程公,到现在我还有点不相信,自己真的打下可晋阳。”
    进驻晋阳,李重收拢俘虏,安置伤兵,出榜安民,忙的一塌糊涂,几乎都找不北了。
    不过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晋阳最为北方重镇,就算久经战乱,仍有户三万八千一百四十三,口十七万四百三十四人,壮丁四万一千二百一十三人,相当于三个各大县的规模。
    不过晋阳的府库比较空虚,只有大约一年的存粮,数百套衣甲兵刃。
    除去战死的兵卒,李重招降张扬败军之后,兵力达到两万余人,去芜存菁之后,李重将军队人数定在一万八千人,其中光是骑兵就有六千余人,占据总人数的三分之一还多。
    接下来就是分兵驻守了,还好,李重现在的敌人只有一个,那就是北方的鲜卑,还不至于在兵力上捉襟见肘,太史慈带领三千兵卒据守强阴县,替回蒋钦,以防备鲜卑的侵扰。
    为了保证战斗力,太史慈这三千兵卒中有两千骑兵,随时可以出城野战。
    阴馆依然由管亥驻守,程武辅助,兵力也有三千,不过在兵力配置上正好和太史慈相反,两千步卒,一千骑兵,由于阴馆县周围并没有强敌,这一千骑兵是准备随时支援太史慈的。
    最后就是周泰了,李重要建立一支水军,周泰暂时充当水军统领,不过水军不是那么好建立的,除了周泰带来的百余人,晋阳的兵卒几乎都没经历过水战,所以李重只能对周泰表示:建立水军可以,名额一千人,自己招兵,就别在军队里抽调了,反正都要从头训练。
    这样一来,晋阳的兵卒只剩下一万二两千人了,驻守晋阳道没什么问题,但想要向外扩张,兵力严重不足。所以李重打算扩军五千人,将晋阳的兵力增至一万八千人,以便随时可以出动万人左右的军队。
    招兵、练兵交给赵云就可以了,还可以训练晋阳的三千骑兵,李重也不奢望赵云能练出白马义从那样的横扫漠北的骑兵,只要单兵作战能力赶得上鲜卑骑兵,李重就满足了。
    接下来李重还要招降董昭,出乎李重意料的是,董昭很干脆的选择了投靠李重,这让李重满腔说辞全无用武之地。
    李重并不知道,其实董昭是个很坚定的“汉室逆贼”,历史上董昭就给曹操出谋划策,一步步消弱天子威信,劝曹操称公、称王,可以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有很大一部分都是董昭在背后推动的。
    李重在雁门崛起,自然瞒不过董昭的眼睛,于是李重也成为董昭心中的霸主人选之一,现在李重以弱胜强,吞并了晋阳,更让董昭人李重此人雄才大略,是可以辅佐的明主了。
    兖州的曹操自然也是董昭兴中的明主之一,不过还是那句话,曹操没来,李重来了。
    此时的曹操也是大发神威,在一开始处于劣势的情况下,逐渐扭转了局势,并在钜野击败吕布,将吕布赶至徐州投奔刘备,接下来发生的事李重早就知道了,吕布和大耳贼相互勾结,相互攻杀,将徐州搅成一锅粥。
    出门,今天有可能一更了!
    第一百零五章张彩提亲
    更新时间:2012-08-02
    而冀州的袁绍和公孙瓒的战局也逐渐明朗,公孙瓒战败只是时间问题了。
    而江东的孙策也不甘示弱,孙策击败刘繇入据曲阿,一开始,百姓们听到孙策兵到,都胆战心惊,魂消魄散,避之不及。到了后来,人们却渐渐发现,孙策大军所到之处,军士们严遵将令,不敢掳掠百姓,鸡犬菜茹,秋毫无犯,孙策逐渐收拢了江东人心。
    此外孙策劳赐将士,发布文告,晓谕下属各县:“刘繇、笮融的乡人和部下来投降的,一概不问;愿意从军的,可以从军,并免除全家赋税徭役;如果不愿从军,绝不勉强。”
    文告发布后,来归附者由四面八方云集风涌,不长时间,就招得士兵两万多,征集得马匹一千多。
    而袁术在寿春,得知孙策大胜,上表奏请孙策为殄寇将军。自此,孙策之名威震江东,开始崭露头角。
    此外,被李重击败的张扬投奔河内的王匡去了。
    这些消息或早或晚的传到李重耳中,不过李重也没时间搀和这些诸侯的争斗了,他自己的地盘还有一大堆事情要做呢,光是春耕就够李重喝一壶的了。
    不过也有好消息,第一就是招兵很顺利,三千骑兵也被赵云调教得不错,看样子战斗力有些提升。第二就是今年春天雨水充沛,估计会有一年好收成,老百姓也能吃口饱饭了,李重这人虽然没啥救国救民的念头,但在有能力的情况下,他也愿意自己治下的百姓能过的好一点。
    还有就是处于晋阳北面的汾阳,阳曲两个县也派人送来户籍名册,以示顺服。
    太原郡当然还有别的县城,像榆次县、平陶县等等,不过李重现在也没时间修理他们,等到秋收了,李重自然会帮他们收割粮食的。
    转眼间到了盛夏,骄阳似火,李重不由得开始怀念电风扇,冰激凌等消暑的好东西。
    正当李重打算前去检验周泰训练水军的时候,张彩忽然来求见李重,对于这个奸商、爱国者、民族主义者,李重还是很有好感的,当即叫人领张彩进来。
    一见到李重,张彩就满脸笑容的说道:“恭喜李大人,贺喜李大人,击败张扬逆贼,还太原郡百姓一个朗朗青天,看来要不了多久,草民就要称呼李大人为州牧了。”
    李重看着张彩,似笑非笑的说道:“张彩,你这次前来不是就为了说几句吉祥话吧,有事快说,本官忙着呢!”
    张彩呵呵一笑,躬身道:“草民这次前来,是给大人说媒的。”
    “说媒!说什么媒?”李重豁然起身,瞪大眼睛,直勾勾的看着张彩。
    张彩一脸笑意的说道:“当然是给李大人说媒了……李大人也知道小人的出身来历,不瞒李大人说,我家家主对李大人的才华韬略很是佩服,所以愿意将小女嫁给大人为妻,不知大人意下如何?”
    “你等等,让我想想……”李重挥手打算了张彩的话,他忽然间想起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事情,如果自己没猜错的话,张彩所说的小女儿,应该就是……甄洛,这个容貌美到令曹植都神魂颠倒,挥笔写下千古名句,《洛神赋》中的女主角。
    没道理啊,按照历史的进程来说,甄洛应该嫁给袁绍的次子袁熙才对啊,这种好事怎么会轮到自己头上。李重立即下定决心,不管张彩是不是给自己设下美人计,自己一定要中计,必须中计。
    “如果我猜的不错,你说的……应该是甄洛吧?”李重尽量用最平和的语气问道。
    “李大人也知道小姐的名字?”这回论到张彩惊愕了,心中开始胡乱猜测,莫非李子悔早就觊觎我家小姐的美貌,可没道理啊,我家女郎今年才十二岁而已,难道说李子悔喜欢幼女,肯定是这样了,李子悔的大夫人,蔡琰也是年纪轻轻就被……
    听到肯定的答复,李重强按下激动的心情,问出自己心中的疑问:“张先生,本官有一事不明,按理说,如果您们甄家想要联姻,以巩固自家的地位,冀州袁家不是一个更好的联姻对象吗?”
    张彩闻言一笑,慢慢说道:“不瞒李大人,确实有人提出和袁家联姻一事,不过家主,也就是甄洛小姐的兄长,表示反对,原因是袁家的大公子袁谭,现已成婚,两位妻子分别是辛家和郭家的女子,就算女郎嫁过去也无济于事。”
    “辛评和郭图?”李重似问非问的说道。
    “不错,袁谭的妻子正是这两家之人。”张彩虽然有些诧异李重能这么快反应过来自己所说之人,但还是飞快的答道。
    “此外,冀州富庶,各方势力错综复杂,甄家就算能和袁家联姻,也难以扩大手中的生意,还要担心被袁家一口吞下,所以家主认为,和大人你联姻才是最好的选择。”张彩一口气将话说完,便沉默下来,等待李重发话。
    李重沉思一会,慢慢问道:“甄家不知道……我已经娶妻了吗?”
    张彩笑道:“李大人赢取蔡小姐一事谁人不知,蔡小姐也是花容月貌,知书达理之人,和大人你确实十分般配,我们甄家也没有奢望那正妻之位,说实话……蔡小姐虽说家室显赫,但现在已经是孤身一人了,和我甄家没有任何利益冲突,不是吗?”
    这倒是实话,别看蔡琰是正妻,一旦甄洛进门了,李重后宅的重心立即就会转向甄氏一方,这不是李重偏心的问题,关键是李重再偏心也没用,蔡琰没有家族,就算想占便宜都没得占。
    “接着说,让我听听甄家的打算?”李重点点头,问道。
    张彩清了清嗓子,慢慢说道:“如果大人和我家小姐定下亲事,我们甄家就会把一部分产业转移到晋阳来发展,这些产业主要是粮食、生铁、皮货等等。”说罢,张彩偷偷的观察了一下李重的脸色,发现李重果然脸色一边,心道,李重如此注重这些战略物资,莫非此人真有争霸天下之心。
    “好!”李重当即答应道:“我何时迎娶甄小姐过门呢?”
    张彩一愣,这才满脸苦笑的说道:“李大人……甄小姐今年才十二岁啊……小人只是先和李大人商议一下,定下亲事而已。”
    李重立即觉得自己被骗了,纯洁的心灵受到不可弥补的伤害,不悦道:“那你来与我商量什么,当本官的时间很多吗?”
    张彩急忙解释道:“李大人,你误会了,你想想,甄家的产业有多大,就是转移其中一两成也需要几年的时间啊!不提前与李大人说好了,怎么做准备啊!”
    这一解释,李重也知道误会张彩了,其实也没什么误会不误会的,主要是李重太想见到甄洛了,太急色了,完全没考虑甄洛的年龄问题,这也不怪他,就是考虑了,李重也记不住甄洛的出生时间,他只记得甄洛很美、非常美、特别美、非常特别美……
    既然双发对这门亲事都没有意见,那剩下的就只是时间问题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