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 第15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接下来的两天,双方互相试探着攻击对方的营寨几次,但也只是浅尝即止,用弓箭杀敌而已,所以双方的伤亡都不太大,加起来还不到百人。
    僵持了几天,张辽有些按捺不住了,虽说李重的军令是随便应付一下就可以了,但面对着一个无名小将,张辽还是觉得面皮上过不去。当然,张辽也不是不识大局之人,张辽的意思是先给陆逊点难看,等着孙权的援兵一到,自己就带兵撤退。
    盘算了一下,张辽打算今天晚上偷袭陆逊的营寨,张辽也没什么准备,就准备靠自己的武勇行事,三千多兵卒,正是张辽这种武将大显威风的时候。发狠的话,张辽自己就能砍杀上百兵卒。
    月半弯,旷野青草起伏,如浪如潮,子时刚过,张辽就带着五百兵卒在大营鱼贯而出,人衔枚,马摘铃、直奔陆逊的大营而去。可还没等张辽出了营门,就见到一名兵卒飞奔而来,口中大叫道:“将军且慢,有主公书信在此。”
    张辽急忙接过书信,借着火光观看,看完书信。张辽的脸上神情变换,最后忽然呵呵一笑,将书信用火把点燃,等到书信化为飞灰,这才大声喝道:“出发……”
    对于张辽偷营一事,陆逊真不知晓。什么掐指一算啊,大风刮倒帅旗啊都是扯淡,那样的话,最牛2逼的军事家就是算卦先生了。
    实际上敌军偷营根本就没办法预判的,靠就靠主将对大营的布置。在这方面,曹操、周瑜、诸葛亮都是其中翘楚。
    陆逊在这方面做得也不错,所以张辽一杀进大营,立即就遭到吴军的反击,霎那间羽箭横飞,火光乱舞。
    顷刻之间,陆逊的大营就点燃无数火把,将张辽的军队照的纤毫毕现。
    张辽见状也不慌张,纵马提刀、四处厮杀,看的吴兵头颅乱飞。陆逊见到张辽勇猛无敌,只得调集弓箭手用羽箭攒射张辽。
    夜色之中,只听到张辽惨呼一声,拨马就走,也不知道是哪里中箭了。
    徐州兵卒拥着张辽向外厮杀,陆逊调兵四处截杀,道光乱舞,马蹄狂乱,陆逊的大营之中惨呼连连,几乎乱成了一锅粥。
    费劲九牛二虎之力,张辽终于带着徐州兵卒冲出陆逊大营,狼狈逃回。
    一战之下,张辽的一千兵卒死伤过半,而陆逊的吴兵死伤不到三百人,可以说在这一战中陆逊占了很大的便宜。
    不要小看这一战的影响,要是比较一下兵卒的战斗力,李重和河北兵卒绝对是数一数二的,只有曹操的青州兵才能与之一争长短。马超的军队战斗力也非常强,甚至要比李重和曹操的军队强,但数量太少了,形成不了战斗力。
    再往下就是刘备和刘璋的兵卒。
    而天下最弱的步兵就是吴军,陆逊这一战击败了张辽,可以说是给吴军正名的一战,虽然其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原因。
    而陆逊这一战,也给孙权的野心加了一把火。
    张辽败回大营,发现伤势不轻,立即就收兵回下邳去了。陆逊也不敢追杀张辽,说实话,昨天一战他还是靠着运气取胜的呢,也收兵回广陵去了。
    张辽和陆逊的一战人数不多,也不是什么重要关卡争夺战,除了让陆逊声名鹊起之外,并没有引起什么局势变化。
    下面来看看益州的局势变化吧!前文说过,就在刘备出兵东吴的时候,张松和法孝直等人就提议刘璋出兵荆州,趁着刘备首尾不能两顾的机会一举吞并荆州,参与到争霸天下的游戏之中。(法2正是违禁词,修改太费事,不是蜘蛛用词不在乎场合)
    但是刘璋生性暗弱,拒绝了法孝直和张松的提议,此举虽说暂时保住了蜀地平安,却让法孝直和张松心生异志。
    千万别以为法孝直和张松就是什么好东西,在历史上两个人狼狈为奸出卖刘璋,结果被罗大大春秋笔写成了两个目光长远之人,误导了无数观众。
    这不是蜘蛛瞎说,看看张松的所作所为,首先他带着西蜀地形图去见曹操,就是想要曹操吞并西蜀,给自己找一个下家,顺便立一个大功劳,这里没有一点为国为民的心思。
    不信你看,按照当时的形势,曹操是最有希望一统天下的人,如果张松办成了送西蜀这件事,就没有三足鼎立这一说了,曹操也就能在短时间内一同江山,这是无容置疑的。
    书让写的是张松被曹操轻视,所以带着西蜀地形图跑了,最后送给了刘备。
    可你张松为什么不能忍辱负重,把西蜀地形图送给曹操呢,这样一来,曹操不就能快点一统天下吗?
    归根结底,抛去一切形容词,还是张松被曹操轻视了,害怕卖了刘璋也做不上大官,就这么简单。
    这次也是一样,张松又找了个借口,带着西蜀地形图出了益州,到中原卖主求荣了。
    同样,张松的第一选择依旧是曹操。这次倒不是因为曹操的实力最强,李重的实力强劲,但距离益州实在是太远了,所以张松现在只有刘备和曹操两个选择了。
    历史上曹操十分看不上张松,或者说张松要的官太大,总之两个人没谈拢。但这次不一样,也不知道是哪里的原因,曹操和张松几乎是一见如故,转眼间就打成一片,西蜀地形图自然也就落到曹操手中了。
    当然张松也不会很快离开洛阳,他必须要和曹操仔细研究如何吞噬益州一事,但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特别是在有人关注的情况下。
    李重的细作很快就发现了这一情况,飞快的将情报送回邺城,交到李重手中。
    此时李重正在努力生儿子呢,经过大半年的艰苦努力,李重终于让蔡琰的肚子大了起来,这也让河北集团大小官员松了一口气。
    李重自己也松了一口,一开始他还以为由于穿越的原因,自己的那啥含量不够啥的,不能生育呢。虽说华佗一再表示李重的身体没问题,但李重依旧不信华佗,不是华佗医术不够高,关键是华佗你懂……穿越吗?
    大老婆蔡琰怀孕之后,甄洛等人眼睛都红了,天天晚上拉着李重那啥那啥再那啥那啥,在古代、无后可是一顶大帽子,李重休了她们都无话可说。
    除去政治原因,女人哪有不愿意生孩子的呢,所以李重这一阵子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要不是华佗给开了几副狼虎之药,李重早上能不能起床都是问题。
    洛阳的细作确实不知道张松找曹操什么事,他们还探听不到那么机密的事,但李重不一样啊,李重一下子就猜出张松去见曹操的来意了,对曹操羡慕的无以复加。你看人家,不费吹灰之力就得了益州,张松这龟儿子为什么就不来找自己呢?
    其实李重也知道曹操靠的不是运气,但不贬低曹操几句他心里也难受不是,看过密信李重立即将李儒、程昱等人叫到密室之中,商议对策。
    李重自然不能说自己根据历史猜测出张松出卖刘璋的,反而把功劳都推到细作身上,反正他是主公,怎么说、怎么是。
    而李儒和程昱等人也不会计较李重的消息来源,他们现在都被张松卖主这一大事件震撼了。
    第三百四十章孙仲谋祸乱江东
    益州太大了,按面积说,益州和几乎能有兖州、徐州、豫州三个州的大小,论财富,天府之国的的富庶不在荆州之下,论地势之险要,天下无出其右。
    张松把益州送给曹操,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不……天下掉金山的好事,别说李重嫉妒的直骂,就连李儒和程昱这两个老狐狸精都心疼的顿足捶胸,差点没一命呜呼。
    不怪李重等人不够沉稳,他们心里很清楚,张松和法孝直既然敢和曹操谈判,手中一定抓了一手好牌,最少卖主集团也应该控制了不少城池,甚至都有可能控制了西蜀和中原的通道。
    想一想在这种可能下,曹操攻克益州有多大的可能,如果没有人从中作祟,曹操八九不离十会成功的。
    李重和李儒等人对视一眼,都看出对方的恶毒心思来:密报刘璋,除掉张松和法孝直等人,阻挠曹操占据益州的可能。
    一时间几个人都沉默下来,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决定,众人一定要仔细推衍这件事对天下局势的影响。
    李重是晚间得到消息的,得到消息之后立即就开始召集众人议事,在众人的沉默之中,时间过得飞快一直到天色发白,程昱才第一个说道:“主公,属下认为,曹操占领益州,对我们有利有弊。”
    程昱的意思也就是拿不定主意了,弊端就不用说了,曹操扩大地盘。利端也有,就是曹操如果占据益州会很快和刘备发生冲突,因为刘备也视益州为盘中之餐,想要一口吞下肚来。
    稍后,李儒也摇了摇头,这件事牵扯太多,他也拿不定主意。
    两大谋士都拿不出一个说法来,现在只能让李重自行决断了,李重当即就做出决定:不过曹操和张松如何行事,自己只当观众,待到曹操派兵入蜀的时候,再出兵攻打陈留、虎牢。
    李重这么做也是有原因的,现在形势一片混沌,就是周瑜加上诸葛亮怕也难以做出决断来,李重只能选择最简单的方式应对。
    对于李重来说,区别只是得到的好处有多大罢了。不管李重和曹操怎么算计,吃亏的都是刘璋。
    为了不把水搅浑,李重还给张辽去了一封书信,让张辽速速退兵回下邳。
    张松和曹操达成肮脏交易,就兴高采烈的回益州去了,张松走后,曹操立即密令夏侯渊屯兵阳平关外。
    事实证明,人的运气是固定的,张松回到益州就有些得意忘形了,酒醉之下不小心将此事泄露,被刘璋斩首示众。不过张松还算讲义气,并没有出卖两个好友,于是法孝直立即修书曹操,请曹操快速出兵益州。
    曹操得到法孝直的书信,立即派夏侯渊攻打益州。
    事实证明,要不是张松过于得意忘形,他还是有机会享受荣华富贵的,张松和法孝直还有一个好友,就是驻守阳平关的孟达。法孝直书信一到,孟达立即投降了曹操,引夏侯渊的五万大军入蜀。
    不要小看了阳平关的作用,阳平关西控川蜀,北通秦陇,且后依景山,前耸定军、卓笔,右踞白马、金牛,左拱云雾、百丈,汉、黑、烬诸水襟带包络于其间,极天下之至险。
    可以这么说,想要用冷兵器攻克阳平关,是一件极其艰难的事情,雄厚的兵力、充裕的时间一个都不能少。
    而现在孟达手中有一万多兵马,想要守住阳平关绰绰有余。
    阳平关一丢,夏侯渊趁着刘璋还没反应过,精兵突进,成功的突袭了白水关,一举打开益州的门户。
    连丢了阳平关和白水关,刘璋急的差点没哭出来,急忙派老将严颜出兵三万驻守涪县,张任出兵两万驻守梓潼县伺机夺回白水关。
    曹操出兵益州对天下局势影响太大了,首先做出反应的就是刘备,刘备心里非常清楚,刘璋绝对不是曹操的对手,成都失陷只是时间问题,而一旦曹操占据了益州,就可以顺流直下,威胁荆州。
    除了痛骂张松不长眼,不投靠自己之外,刘备现在唯一能做的就是抢在曹操占据益州之前攻克东吴了。
    不过刘备怎么看,也不觉得自己比曹操强,孙策比刘璋弱。狗急跳墙之下,刘备立即给孙权写了一封书信,声称自己愿意上表孙权为吴侯。
    这也是一个交易,这封信的确切含义是这样的:孙权小儿,你快点帮我弄死孙策,弄死孙策你就是长子了,吴侯之位非你莫属。如果你要是不弄死孙策,我就把你暗害孙策的真相说出来,看孙策弄死你不?
    孙权接到刘备的书信,气的差点没吐出血来,他是有取孙策而代之的想法,但孙权可没有给刘备卖命的心思。
    可现在刘备急了,孙权也没什么办法,只得找张昭等人商议对策。
    孙权可是找错认了,张昭的能力不说,但对主公的忠心程度那真是一等一的……底。这在历史上是有据可查的,赤壁大战的时候,就是这老货第一个跳出来主和的,主和的另一个说法就是投降,要不是周瑜力挽狂澜,历史就说不一定什么样了。
    还有陆逊也是一样,陆逊到没有张昭那么贪生怕死,但陆逊也不是一个人,他身后还有一个大家族呢。再遇到取舍之时,这些大家族的人第一个要选的肯定是自己的家族,而不是国家。
    此外宋谦、潘璋等人的想法也都和陆逊差不多。
    于是张昭立即挑动三寸不烂之舌,开始给孙权灌输投降刘备的好出来,什么刘备乃是中山靖王后裔,大汉武帝n代玄孙,为人忠厚仁义之类的话语……总之,张昭把刘备夸得跟花一样。
    孙权这人耳根子比较软,所以听张昭这么一说,也就心动了,再看陆逊等人也不反对,哀叹一声自己也是为了保住孙氏一门,这才出此下策的,提笔给刘备写了一封书信。
    孙权当然不敢直接弄死孙策了,他没有那个能力,也没有那个胆量。
    不过孙权却敢对周瑜下手,当然孙权也不是傻子,他也不可能明目张胆的攻打周瑜,孙权的做法是切断周瑜的粮道。
    滔滔江水到了广陵也就快入海了,江面宽达十余里,波光粼粼,像镜面一样。
    与广陵隔江相望的就是丹徒县,丹徒县坐落在大将南岸,渔米丰富,是江东的重要粮食产地之一。沿着丹徒县逆水而上百里,就是另外一个鱼米之乡江乘县,而这两个县就是周瑜大军的粮食供给之地。
    由于江乘县和丹徒县都处在大后方,周瑜并没有多派人手驻守。
    这不是周瑜粗心大意,实际上每个大将领兵的时候都有侧重点,周瑜现在就是重前权而轻后守,也就是说有点后方薄弱。
    周瑜不知道这个问题吗?当然不是,谁不想吧后方修的固若金汤啊,关键是周瑜没有那么多兵马。
    丹徒的守将是周尚,也就是周瑜的伯父,江乘的守将是吴景,也就是孙策的舅父,这两个人一起负责周瑜大军的后勤调度工作。
    孙权的动作非常快,刚给刘备写完书信,就调动大军渡江入主丹徒。之所以用入主这个词而不是攻打,是因为孙权根本就不用动手攻城,孙权用的借口是张辽战败以后,逃散的兵卒跑到丹徒附近,自己是过来帮助守城的。
    周尚不知道孙权和孙策的关系,信以为真,很轻易的就放孙权入城了。
    孙权进了丹徒,立即在酒宴之上把周尚关进大牢,声称自己得到细作密报,周尚勾结张辽,意图反叛东吴。
    到了第二天,孙权抓住了上百张辽的逃兵,严刑拷打之下,张辽的逃兵承认和周尚勾结一事,病当中搜出密信一封,上面还有张辽的印信画押,孙权勃然大怒,将周尚斩首示众。
    杀了周尚,孙权又带兵赶赴江乘,吴景见到外甥前来相助,自然不疑有他,当即就放上去入城。同样,孙权在酒席之上将吴景也抓了起来,不过孙权还算有点良心,没对自己的舅父下毒手,到了第三天,就把吴景放出来了。
    放吴景出来的借口也很简单,“误会”两个字就够了,不管别人信不信,反正孙权自己是信了。不过的刀吴景出狱的时候,江乘早就改朝换代了,孙权已经将各层军官都换成了自己的亲信。
    吴景见状,除了长叹一声,也无之奈何。
    孙权连下两城只用了四天的时间,可以说是势若雷霆了。而就在孙权拿下江乘的同一天,孙权就停止了周瑜的粮草攻营,借口自然也十分简单。
    孙权声称周尚和张辽勾结意图出卖东吴,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表明周瑜也参与了此事,但周瑜也没有摆脱嫌疑,应该先调查一下再说。为了显得公平一些,孙权还给周瑜去了一封书信,命令周瑜到江乘县自辩,以证清白。
    周瑜接到这封书信,还没看完就气的当时就口吐鲜血晕了过去,吓得营中诸将魂飞魄散,不知所措。
    凌操是东吴老将,有资格看一下书信的内容,凌操在众人的注视下小心翼翼的拿过书信一看,也气的当时就昏厥过去……
    第三百四十一章孙伯符刀光如雪
    仔细看一下江东集团的悲惨遭遇吧!
    周瑜是中午接到的书信,一直到了掌灯时分,周瑜才悠悠转醒,睁眼一看,只见凌操朱治等人都聚拢在身边。
    随军的郎中急忙给周瑜把脉、端药,伺候周瑜喝下,这才冲着众将低声道:“大都督乃厥心之症,如安心静养,则无性命之忧,但若思虑伤心,则内发于心,旦发夕……亡、不可医也,各位将军慎言。”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