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 第164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庞德低估了魏延放火的才能,魏延采取的方法是间隔放火,也就是说隔着几里,魏延才会点燃一把大火。
    按照魏延的估计,按照自己这么烧下去,二百里的路程,足够自己烧上三天五天的了。
    实际上也就是就这样,曹操赶到火场之上也无可奈何,只能望火兴叹。水火无情,西凉兵卒再勇猛彪悍也不能和大自然对抗。
    当然火场之中也有一些空隙可以穿过,但曹操不敢冒险,魏延的五千兵卒不是摆设,光用箭矢杀敌就够曹操喝一壶的了。万一被魏延的骑兵抓住机会,一个冲击将兵卒赶进烈火之中,乐子就大了。
    想到这里曹操真是又气又乐,心说李重真是多此一举,好好谈判不行吗,没说不把陈留让给你啊,用得着这么拼命吗?
    曹操这纯属是以己度人,李重哪知道曹操心里怎么想的,怎么知道成都战场的情况呢?
    无奈之下,曹操只得叫过十几名斥候,让他们尽快赶赴陈留,命令夏侯惇找机会突围,赶赴新郑驻扎。
    新郑位处于司隶校尉的最南端,接邻颍川郡,也是许昌至管城、洛阳之间的一座要塞。曹操让夏侯惇突围到新郑,也是一举两得之计,首先出场既然放弃了陈留,自然就不能看着夏侯惇的数万大军被围歼,那样一来,曹操真就元气大伤了。
    第二,撤到新郑的夏侯惇正好可以挡住关羽,防止关羽袭击洛阳。
    但是曹操明显低估了李重攻打陈留的力度,抢先一步赶到陈留的李重立即展开攻势,疯狂的攻打陈留,为了保持兵力上的优势,李重甚至将小黄县的高顺都投入战场,在陈留北面堵住夏侯惇的出路。
    等曹操送信的斥候到达陈留之时,李重已经狂攻陈留一天一夜了,陈留城外血迹斑斑,满地都是折断的刀枪和损坏的攻城器械。
    好容易等到李重攻城的空隙时间,斥候跑到陈留城下,乘坐吊篮进了陈留,见到了夏侯惇,将曹操的军令讲述一遍。一开始夏侯惇还不怎么相信斥候的话,就算斥候拿出曹操的亲笔书信夏侯惇也不怎么信。
    曹操写信之时太过匆忙,夏侯惇真不敢确定。不过斥候也说了,曹操的大军随后就到,接应夏侯惇突围,夏侯惇这才将信将疑的做好突围的准备。
    既然要突围,夏侯惇就要将精锐兵卒撤下城墙了,突围之时夏侯惇不可能将所有的兵卒都带上,杂兵在突围之时唯一的用处就是拖后腿,还不如留下来吸引李重的注意呢。
    就是精锐兵卒,在突围之时也要遭受严峻的考验,数百里路程,光是跑路就能累死人,更别说还要应付李重等人的追杀了。
    夏侯惇扯下了精锐兵卒,李重顿时感到陈留的防御力量下降许多,心里顿时有些疑惑,不知道夏侯惇在做什么打算。
    周瑜思索了一下,说道:“赵王,依周瑜愚见,夏侯惇应该是想要突围了。”
    “为什么?”身边有周瑜和李儒做参谋,李重就不愿意在战术上伤脑筋了,开始偷起懒来。
    周瑜答道:“根据文长(魏延)的回报,曹操正在追击我军的路上,但根据曹操的兵力来计算,曹操首先要保证虎牢的安全,所以能拿出来追击我们的兵卒绝对不超过一万五千人。”
    “加上陈留城中夏侯惇的军队,曹操可用之兵大约在三万五千人上下,而我们现在共有六万兵卒,根本不是曹操所能抗衡的,所以我估计,曹操并没有和我军长时间对抗的打算,也就是说,曹操的目的应该不是救援陈留,而是接应夏侯惇突围。”
    李重闻言点了点头,却忽然想起一件事,苦笑道:“这么说曹操很有可能是真的和我们和谈了?”
    周瑜眨眨眼睛,嘿然道:“按照现在的情况看,这种可能性不小。”
    李重深吸了一口,有些气闷的说道:“那么说,我们根本就是在画蛇添足了。”
    周瑜苦笑一声,无奈的答道:“好像是的……”
    第三百六十一章唇枪舌剑话虎牢
    李重闻言点了点头,却忽然想起一件事,苦笑道:“这么说曹操很有可能是真的和我们和谈了?”
    周瑜眨眨眼睛,嘿然道:“按照现在的情况看,这种可能性不小。”
    李重深吸了一口,有些气闷的说道:“那么说,我们根本就是在画蛇添足了。”
    周瑜苦笑一声,无奈的答道:“好像是的……”
    几个人顿时沉默下来,过了好一会儿,李重才慢慢问道:“要如何才能确定夏侯惇是不是真的要突围?”
    周瑜略一思索,答道:“我们暂且不攻城,看看夏侯惇是否修葺城墙,往城墙上运送木石、火油等守城物资,如果没有,那夏侯惇十有八九是要突围了。”
    李重点带你了点头,李儒接着说道:“我们还可以派人进城招降夏侯惇。”
    “招降夏侯惇?”李重有些疑惑的问道,毫无疑问,曹操阵营之中有几名武将是不能招降的,夏侯惇肯定是榜上有名。
    李儒呵呵笑道:“咱们用招降夏侯惇做个借口,找几名精明的兵卒进城看看情况,借机会判断一下夏侯惇的用意……是不是真的想要突围。”
    李重下意识的问道:”那么……派谁进城招降夏侯惇呢?”
    李儒苦笑道:“既然这个办法是李儒提出来的,那只能李儒自己去领这个功劳了,难道还能把这个好处让给别人吗?”
    “这个……”李重摇了摇头,说道:“这太冒险了,还是换普通兵卒去吧。”
    “多谢主公厚爱。”李儒慢慢说道:“按现在的情况,我们有很大的机会攻克陈留,夏侯惇就是想要突围,也要考虑主公追杀他的决心,所以属下就是进城招降夏侯惇也不会有什么危险。”
    李重还要拒绝,李儒正色道:“主公,既然是李儒提出的计策,自然要李儒自己前去了,换别人去的话,李儒还有什么面目见人。”
    “那好吧……”李重吐了口气,点头说道:“高速夏侯惇,如果他敢伤害我李子悔的使者,等待他的就是屠城的下场,孤定然与他不死不休。”
    其实李重多虑了,在三国时期,很少有斩杀使者的现象出现。当然,塞外的少数民族除外,这些蛮夷之辈眼中是没有任何节操可言的,可怜的苏武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唯一的例外就是成吉思汗的蒙古军队,据说蒙古军队从来没发生过斩杀使者的事情发生,并把不杀来使奉为天条。
    夏侯惇很热情的接待了李儒,并且还带着李儒参观了一下陈留城,这不是夏侯惇通敌,而是夏侯惇再给李儒一个明确的暗示,大家省点力气吧!陈留让给你了。
    在陈留城内过了一天,李儒才会到大营,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告知李重。
    既然能确定下来夏侯惇要突围,那么现在留给李重的问题就是,该不该追击夏侯惇了。
    李儒和周瑜一起表示反对,追杀夏侯惇固然可以消灭曹操的有生力量,但在曹操有心谈判的情况下,这无疑是一种拉仇恨的举动,对李重的整体战略布局影响太大,陈留既然到手,接下来的重中之重应该是虎牢才对。
    很快李重就发现,周瑜和李儒的判断非常正确。
    曹操追杀魏延的脚步停歇下来,将大营扎在距离陈留十里之外,与李重的大营相隔不过七里。
    面对这种情况,李重只能让周瑜带领一万兵卒前去支援魏延。与此同时,李重得到斥候的禀告,祏县的曹仁忽然舍弃赵云,拔营而起,带兵西进。
    必须要解释一下,曹仁这次救援夏侯惇和上次不同,上次曹仁并没有倾尽全力救援陈留的夏侯惇。而这一次不同,现在曹仁完全舍弃了祏县,也就证明曹仁已经不把心思放到赵云身上了。
    问题是,李重不可能让赵云舍弃祏县,追杀曹仁,所以只能猜围城的军队中,再拿出一部分来防备曹仁。
    曹操这一系列的兵马调动都在表明一个事实,就是曹操已经舍弃陈留东南的地盘,将所有的心思放在陈留上。
    在看陈留夏侯惇的布置,可以推断出曹操下一步的军事计划,就是用虎牢和曹仁的部队牵制围困陈留的军队,给夏侯惇创造突围的条件。
    同时,曹操忽然停止追杀魏延也是一个暗示,就是曹操不想和李重展开大规模的激烈冲突。
    李重在陈留稳稳到手的情况下,自然也不愿意和曹操展开激战,鹜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道理李重也懂。南方的刘备也不是吃素了,李重和曹操都不愿意让刘备捡便宜。
    这和三国时期西蜀、东吴联合对抗曹魏不同,现在的李重还没达到当年曹魏的实力,而曹操集团也比当年的西蜀集团强大,甚至最弱的刘备集团也能依靠大江天险稳守江南一地。
    在三方势力相差并不巨大的情况下,基本上不会出现两家合一的情况,没有人能真正相信一个实力差不多的盟友。
    实际上关羽大意失荆州就是这种情况,是三方博弈,利益驱使,勾心斗角,背后捅刀子等等现象的一个完美演绎。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曹操和李重敢来一场大决战吗?
    所以李重也很有默契的将围城军队重新调动了一下,给夏侯惇留下一个突围的缺口。
    就在曹仁到达陈留战场的第二天,夏侯惇果然带着一万多精兵打开城门,直奔西方而去。曹仁战场经验十分丰富,见到夏侯惇突围,立即带领手下兵卒绕过李重的大营,前去接应夏侯惇。
    当然李重也害怕夏侯惇杀个回马枪,也命令太史慈带领三千精骑紧跟在夏侯惇身后,逼迫夏侯惇快速行军。
    与此同时,曹操也带这虎牢的军队缓缓后退,回转虎牢。对于曹操和李重来说,这种情况要加倍小心,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擦枪走火的现象。所以李重和曹操都比较紧张,每一步兵卒调动都战战兢兢,如履薄冰。
    曹操本身就是大军事家,能够驾驭这种场面,李重有周瑜相助,倒也没出什么披露,两军有惊无险的渡过了这个大场面。
    既然夏侯惇已经撤军新郑,那么陈留自然也不战而降了,李重很轻易的就接收了陈留。
    不战而胜,占据陈留看似兵不血刃,但实际上却不是那么一回事,古往今来,没有一寸国土土地不是占满鲜血的,黄维将军曾经说过,一寸山河一寸血,这句话绝不夸张。
    领土争端从来都不是靠谈判来解决的,当然,一些软弱的人热衷于采用谈判的手段,蜘蛛就不举例子,河蟹大神盛行。但有一件事可以肯定,靠谈判来解决领土争端问题,吃亏是必然的。
    如果不是李重连出重手,拖累了刘备和曹操的战略布置,如果不是李重给陈留战场极大的压力,曹操是绝对不会轻易放弃陈留的。
    曹操确实有放弃陈留的打算,但是,那要看了才的决心如何,保卫陈留的代价如何。
    占据陈留之后,李重立即重新商讨战略计划。
    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祏县的赵云一定要攻打黄忠的,李重第一件事就是给赵云派了五千援军,现在祏县的情况对赵云十分有利,黄忠还没退到濄水南岸,处在一个极其危险的地步。
    这种情况说是破釜沉舟也可以,但实际上大多时候都是上天无路、入地无门。
    可以这么说,黄忠实际上是被曹仁摆了一道,赵云不敢全军出动追击曹仁,但是再放过黄忠就没有天理了。黄忠想要退军,立即就被赵云黏在祏县城下,只要李重的援军一道,赵云立即就可以危险黄忠的军队。
    李重已经不顾一切代价了,必须要围歼黄忠的军队,这不是有没有机会的问题,李重必须做出一个强硬的姿态来,你敢惹我,就要承受我的怒火。
    哪怕是时机不对,我也要打残你。
    第二件事就是留下太史慈驻守陈留,这是必须的,能威胁陈留的地方太多了,特别是许昌的关羽。
    许昌一地,就可以威胁祏县的赵云,陈留的太史慈,新郑的夏侯惇,由此可见许昌的重要性。
    也有此可见曹操和李重对关于的怨念有多大,不出意外的啊,关羽早晚会被李重和曹操联手打击,重蹈覆辙,再次上演一场大意失许昌的悲剧。
    最后要处理的就是虎牢的归属问题,当谈判再次开启,李重的态也度软化下来了,虎牢是必须要的,但相应的,李重可以付出一些代价。
    负责谈判的是李儒和贾诩两个老狐狸,两个人整天坐在一起讨价还价,或满面春风,或怒目而视,上演了一场赤2裸裸的利益之争。
    最后双方还是达成了一致意见,正很正常,就像嫖客和妓女争吵,虽然有分歧,但无非是价钱问题而已,绝对不会涉及贞洁和节操问题的。一个欲2火焚身,一个还要养家糊口,最后还能谈不成,那就天理难容了。
    再次提一下,对于曹操来说,养家糊口就是益州问题。
    而李重付出的嫖资如下:释放抓到的所有俘虏,外加五千匹战马,羊皮一千张,牛皮五百张,牛羊若干……这些物资已经很多了,基本上够曹操再次武装一支万人军队的。
    谈判结束,曹操和李重不免有些唏嘘,早知道如此,还打个什么劲啊,莫不如李重直接出钱,曹操直接卖地呢。
    祝大家元宵节快乐,求求红票!!!!
    第三百六十二章近乎化境的射术
    后悔已经晚了,经过短暂的修整,小心翼翼的交易,李重终于占据了虎牢关,堵住了曹操东进的重要路线,可以安下心来2经营兖州一地了。而曹操也终于可以全心全意的攻打成都,扩充实力了。
    李重和曹操的鏖战刚告一段落,立即就和刘备展开激烈的交锋。
    等到李重的援兵到了祏县之时,赵云已经和黄忠交战五六天了,可想而知,现在的黄忠有多么的进退两难。
    看一看祏县战场的具体形式,黄忠手下有五千兵卒,其中大部分都是步兵,而赵云手下有一万多兵卒,其中大约有四千上下的骑兵。
    这样的兵力配比对赵云来说不是很合适,如果是遭遇战的话,赵云可以轻松击溃黄忠,但打攻坚战,赵云的步兵数量有些不够。不是说骑兵不能打攻坚战,而是赵云舍不得死伤太多的骑兵。
    看起来赵云有些厚此薄彼,轻视步兵的性命,但是一定要知道,每一个骑兵的花费都在步兵的三倍以上。
    刘备也想要救援黄忠,这是无容置疑的,没有会看着自己的军队陷入困境而无动于衷。但现在对于刘备来说,有一个很大的难处,就是如何去救援黄忠,濄水的存在让刘备很是为难。
    刘备现在手中有两万军队,这是立即就能动用的军队,根本不需要集结的时间,但两万军队如何渡过濄水却是一个难题。濄水之上没有大型浮桥,附近也没有多少船只,想要过河只能一点一点过河。
    但一点一点过河就变成添油战术了,这是兵家大忌。
    一开始曹仁能顺利过河是因为赵云并没有在河边和曹仁决战的心思,而且兵力也不够,现在不一样了,赵云几乎将军队都集结在濄水边上,后面还有李重的援军,完全是两个情况。
    另外刘备还要考虑个问题,就是救援了黄忠之后,如何不把自己再拖进泥潭的问题。
    就在李重的援军马上就要到达祏县之际,赵云和黄忠又展开一场激烈的攻防战。
    两千骑兵压阵,五千步兵攻打黄忠,还有两千可以轮换的骑兵,这也是赵云所能拿出来的最大力量了。但就是这样,攻打黄忠也非常吃力。
    黄忠退守到濄水北岸,想过河很难,想要防守却不难。众所周知,河边的沙土多的是,现在又是秋高气爽的时候,黄忠很容易的就垒砌了一道沙土墙,虽然不高,但抵挡骑兵却是绰绰有余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