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 第17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备这边应对的中规中矩,周瑜这边的动作就叫李重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就在马超援兵到达战场的一刻,周瑜忽然做出一个出乎意料的举动,那就是派赵云绕过这两千人的防线,在侧面攻打马超。
    之所以说周瑜这个命令出乎意料,不是没人用这一手,只不过骑兵绕阵这个手段真不好说,毕竟战场方圆数里,战马跑得再快,绕一个半圆也需要很长时间,这么长的时间,刘备就是死人也反映过来了。
    严阵以待,弓弩俱全的步兵对付马力消耗严重的骑兵,就算输,也能把骑兵拖进水里。不过事情也不绝对,如果对面的主将是个草包,没有随机应变,那也不好说了。
    但李重怎么看刘备都不像草包,错了,不是不像,刘备就不是草包。
    有心问问周瑜吧,但看到周瑜接连发号施令,整个注意力都放在战场上,眼中无外物的状态,李重还是闭上了嘴巴。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个道理李重也懂,怎么看周瑜也不像犯傻了。
    李重忻州的疑问有人替他解释了,战场的另一面是两种情况,李重这边周瑜独断专行,李重就是个打酱油的。而刘备这边,大耳贼和诸葛半仙充分发挥人多力量大的优势,两人相互商议,调整对策。
    这次提出疑问的是诸葛亮,诸葛亮要问的问题和李重差不多。
    刘备的回答一下子拨开漫天云雾,大耳贼一边指挥军队提前布防,一边游刃有余的说道:“孔明,那边的主将是谁?”
    诸葛亮看着远处周瑜的帅旗,眼中尽是羡慕之色,答道:“看样子是周瑜啊主公,周公瑾用兵能力强悍无比,诡计多端,不会出此下策吧!”
    解释一下,诸葛亮应该是很羡慕周瑜的,当年周瑜在东吴好孙策情同手足,一出道就领兵作战,几乎是百战百胜,只手遮天,而且周瑜有文武双全,有曲有误周郎顾一说,可以说周瑜在东吴就是偶像一般的人物。
    但诸葛亮则不一样,诸葛亮刚出山的时候是给刘备做幕僚,处理财政的,什么火烧新野啥的根本就没有,那是《三国演义》虚构的。在这种情况下,诸葛亮不说崇拜周瑜,但羡慕周瑜的地位是肯定的。
    蜘蛛个人怀疑,诸葛亮后来死抓军全不放,学琴画画,这在《华阳国志》中有记载的,就是想模仿一下周瑜。现在人崇拜诸葛亮是应为《三国演义》的缘故,实际上在《三国演义》出现之前,赤壁大战一直都是周瑜的功劳。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灰飞烟灭说的那是周瑜,不是诸葛亮。
    不怪诸葛亮推崇周瑜,实在是这些年和江东作战,周瑜已经坑过刘备不止一次了。特别是最近的采石矶水战,周瑜观天象、借(借助的意思,不是借来)东风,一招反偷袭葬送了刘备一少半水军,基本上断绝了刘备水军取胜的可能,要不是刘备祭出孙坚二子争雄,夺嫡争位这种大杀器,刘备就可以洗洗睡了。
    刘备轻笑道:“孙策战败以后,周瑜带着孙翊等人投靠了李子悔(为嘛不投奔我呢),李子悔也十分看重周瑜的军事才能,让周瑜主持这场大战,但是有一点周瑜却要小心,李子悔绝对不会像孙策那样信任他。”
    “那是自然啊!李子悔一定会防备周瑜一些的。”诸葛亮点了点头。
    指了指马超的战场,刘备接着说道:“周瑜派赵云绕阵攻打马超的侧翼,看似做无用之功,其实不然。如果周瑜没有这举动,硬打马岱的军阵,也不是不能成功,但那样一来,李重的骑兵就会损失很多,周瑜不怕李重怀疑他一心和我们两败俱伤吗?”
    “主公所言极是。”诸葛亮顿时恍然,现在诸葛亮差的就是人情世故,被刘备不辞余力的提点,依照诸葛亮的学习能力,假以时日,诸葛亮必定会成为新一代的老狐狸。
    顿了顿,刘备接着说道:“而且李子悔也不会把我刘玄德放在眼里,他的对手是曹孟德,呵呵……李子悔啊李子悔,我刘备一定会给你个惊喜的……”
    说到这里,刘备的声音渐渐低沉下来,就连身边的诸葛亮都听不清刘备在说什么。
    果真不出刘备所料,赵云耗费马力,跑了十余里路,来到马超的侧翼,却发现面前已经是明晃晃的枪尖和箭镞了,硬打之下肯定是死伤惨重的结局,无奈之下,赵云只等带着两千骑兵绕阵而回。
    周瑜仿佛有些恼羞成怒了,令旗一挥,把赵云派到军阵的最后面,再次命令黄忠、魏延周仓、三人攻打马超。
    不过这次不是三个人轮番上了,而是三个人各自带领一千兵卒,齐攻马岱的防线。
    马岱本来就不是什么绝世名将,就算马岱是绝世名将,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用两千步卒挡住三千骑兵的,更何况黄忠、魏延、周仓三人虽称不上大将之才,但绝对是猛将之才,攻坚战的时候,猛将真比名将好用。
    黄忠三人手持三柄大刀,一马当先的冲到马岱军阵之前,一阵乱砍乱杀,他们兵多将广,根本就不怕马岱用弓弩狙杀自己,马岱要集中弓弩对付谁,谁跑就是了,还有两个人呢。
    三人之中,最为出彩的就是老黄忠的,黄忠不带武艺最好,而且手中的大刀也算是神兵利器,和大将比武时,与之抗衡的也是百炼精钢,看不出这把红色大刀的厉害之处,一旦对付小兵,赤红大刀顿时显现出其威力来。
    最明显的就是黄忠对付盾牌根本就不用费力气,一刀下去,盾牌顿时分成两半,衣甲皆平。
    第三百七十五章凌驾于战术之上
    三千骑兵攻打两千步兵,没有任何悬念可言,唯一让人疑问的就是,籍籍无名马岱能坚持多长时间。
    事实证明,马岱是属于被低估的一类人,说到武艺,马岱要照他的哥哥(堂哥)马超差上许多,说道行军布阵,马岱也不是十分出彩。但马岱属于十分实用那一类型的人才,武艺不差,大约在周仓那个档次,但真打起来,马岱估计不是周仓的对手。
    论到军事才能,马岱中规中矩,给他个任务,绝对能一丝不苟的完成下来。
    这种人才也是很稀缺的,像什么看守大营,运送粮草,都需要这样的武将,你不能指望关羽这种类型的武将老老实实运送粮草吧。
    马岱真是这次真是浴血2拼杀了,只为了能让马超多休息一段时间。
    在派出三人围攻马岱之后,周瑜立即将注意力放回中军这边,指挥甘宁四人轮番冲杀刘备的中军。当然,周瑜也没放过左翼的关羽,一样让关羽腾不出手来,只不过周瑜并不是主攻关羽这一边,于是关羽也就相对轻松一些,还能保持一些攻势罢了。
    也就在这时,李重忽然发现一个问题,自从赵云偷袭马超侧翼失败之后,就一直留在黄忠三人的身后,再也没动过手。算算时间,到现在为止已经有一刻钟了,按理说这么长的休息时间足够战马休息,积攒出一次冲锋的体力了。
    但至今为止,周瑜也没动用赵云这支骑兵,仿佛遗忘了赵云一样。
    李重想了想,也没有出言询问,战局发展到现在,依旧是己方占据上风。李重不愿意因为这一点小事让周瑜觉得自己信不过他,虽然大家都是这么认为的。
    在一刻钟之后,马岱终于支持不住了,带领着残余的步兵向后退去。马岱能坚持这么长时间,已经算是不错的了,要知道不是说主将不怕死,小兵就不怕死,历史上能伤亡过半,还能坚持不溃逃的军队并不多,都算得上精兵,而马岱手中的荆州步卒最少折损了四成,这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
    马超再次带着积攒出一点体力的兵卒上前迎战,与黄忠、魏延、周仓三人绞杀在一起。
    但这一次情况更加不堪,第一、黄忠三人的兵卒已经适应了马超的作战方式,并不吃那么大的亏了。第二、李重手中骑兵充足,可以保持一定程度的轮换,兵卒和战马的体力都有保证,而马超不行,马超手下没有那么多兵,人马体力都不如河北兵卒。
    眼看马超坚持不了多长时间了,刘备只能再给马超派遣援军了。
    当然刘备也没有责怪马超的想法,不是马超不行,换做是谁来也不行,黄忠、魏延、周仓三个人都不是吃素的,单对单拿出来都够马超忙活一阵子的了,更何况马超在兵力、兵种配置上还处在下风。
    虽然刘备一直认为关羽能力很出色,但刘备在内心深处也不认为关羽能比马超做得更好。
    而这次给马超派援军就不是那么简单的了,由于周瑜把注意力都放在中军上,导致刘备的中军压力极大,刘备根本不敢在中军抽调兵卒支援马超。刘备不光不敢抽调中军,甚至还要随时救援中军,原因很简单,依照刘备的军队布置,左翼、右翼、中军之中毫无疑问,最重要的就是中军了。
    马超溃败了,关羽溃败了,对于刘备来说都不是灭顶之灾,甚至还有翻盘的可能。但中军一旦溃败,刘备就无力回天了,所以刘备只能在压力较小的关羽这边抽调兵卒救援马超。
    战到现在,刘备基本上已经放弃了取胜的心思,实际上刘备一开始的心思也不是击败李重,而是再和李重的较量中不处在下风就可以了,嗯……稍微吃点亏也可以。
    毕竟李重的实力摆在那里呢,赵云、甘宁、太史慈等人都是天下皆知的猛将,河北骑兵优势一等一的强悍,再加上还有周瑜这样的俊彦投奔,李重真算得上如虎添翼了,只要刘备别输的太惨,就不算败。
    而在刘备的战略布局上,不败就是胜了,只要刘备能表现出抗衡李重的能力,就能震慑住别有异心的江南士族,而且还会吸引无数投机分子、有才之士投奔刘备,壮大刘备自身的实力。
    前提是刘备能打好这一仗!
    事到如今,刘备也承认,自己在指挥能力上不如周瑜,整体实力也不如李重,但想要不输的太惨还是能做到的。
    这并不稀奇,指挥能力到了刘备这个级别,身边还有诸葛亮这样的人物提醒,根本就不会出现什么破绽。
    周瑜有没有能力击破刘备的军阵,有!刘备也认为周瑜有这个能力,但刘备不认为周瑜会这么干,原因前面说过。
    不管周瑜不会选择惨胜,李重也不会干这种两败俱伤的事,荆州远比河北富足,李重重新招募兵卒,建造军队耗费的时间要长于刘备,这是不争的事实。刘备相信,依照李重的雄才大略,不会看不明白这一点。
    所以刘备笃定,只有自己一直防守,让李重和周瑜看不到轻松取胜的希望,当兵卒损失超过一定的程度,二人自然而然的就会撤兵而回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刘备抽调关羽这边的兵卒支援马超,周瑜自然也会抽调和关羽对战的兵卒来支援黄忠等人,打铁要趁热,周瑜自然不会选择突破关羽这一点的。
    但这样一来,占据又开始出现一些变化,中军不变,马超这面的战场开始无限制的扩大,激烈程度慢慢接近中军,而关羽这方面的占据逐渐趋近于平淡。
    时间推移,当战场再一次陷入平衡状态之时,周瑜的嘴角忽然露出一丝冷笑。
    看到周瑜略显得意的笑容,李重心中一动,猛然间明白过来周瑜在打什么主意了,这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大坑。
    李重虽然有些明白周瑜的用意,但是李重还不清楚,周瑜具体的实施方案。
    周瑜不是遗忘了赵云这支骑兵,而是刻意保留着这支军队的战斗力,一千人的骑兵,对于右翼的马超和中军的刘备来说不会产生太大的影响,顶多是应付的艰一些罢了,可如果调过去突袭关羽的话,关羽就要吃大亏了。
    现在关羽这面战场加起来还不到一万人,也就是说,关羽手中只有五千人上下,不说和关羽对峙的军队,单单赵云这一千骑兵,已经有能力抗衡关羽的五千兵卒了。
    而且军队打仗还有一个惯性问题,兵卒已经习惯这种程度的压力了,要是压力慢慢增加还所得过去,但施加的压力陡然间增加一倍,百分之九十九的军队都会当场溃败。
    李重不明白的是,周瑜如何快速的将赵云的一千骑兵从战场东侧调动到西侧(刘备的右翼,也就是马超这个方面),突袭关羽,难道要靠骑兵的机动力,绕过战场吗?
    如果李重自己指挥军队,他就只能拿出这样的办法了,刘备手中没有那么多骑兵,或者说刘备现在拿不出空闲的骑兵来支援西侧战场,这样一来,就会有一个时间差的存在,而这个步兵和骑兵行军速度的时间差,就是刘备赵云击溃关羽的时间。
    但是,在这个时间里,赵云能击败关羽吗?虽然估算不出具体时间,李重也知道,这个时间不会太长的。
    不过很快,李重就是知道为什么在这个年代,周瑜能成为天下第一流的人物,周瑜的指挥艺术真的超过他一个档次,凌驾于芸芸众生之上。
    在极短的时间里,周瑜下达了一连串的命令。
    首先,周瑜给甘宁、周泰、凌操、韩当提前轮换了兵卒,并下达死命,不顾一切代价,将战场推进十步以上,但最重要的是,后续部队却不允许跟进。
    也就是说,在很短的时间里,李重的中军将前后脱节,中间会出现一个十步以上的真空地带,这个真空地带足够赵云的一千骑兵通行了。
    第二个命令就是给赵云的,你的一千兵卒休息够了吧,马上利用中军出现的真空地带转移到西战场,给关羽致命一击,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赵云就可以自己抹脖子了。
    太狠了!看到周瑜有条不紊的下达军令,李重就知道早在一开始,周瑜就开始给刘备挖这个大坑了,什么让赵云饶阵突袭啊!都是假的,只是为了迷糊刘备,顺手光明正大的隐藏一支军队而已。
    李重真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这就是雄姿英发的周公瑾吗,太厉害了,刘备没有破绽都能给你挖个坑出来。
    在这个时代,除了曹操还有人能在指挥能力上和周瑜抗衡吗?反正李重觉得自己不行,同等兵力,甚至稍微多点兵卒都不行。和周瑜正面对抗,除非用绝对优势的兵力压制,才有取胜的希望。
    只有在绝对的实力下,一切阴谋诡计才是纸老虎,不然的话,老虎是要吃人的。
    现在对于李重来说,唯一的问题就是甘宁四人能够向前推进多少距离,周瑜给出的底线的十步。
    李重个人认为,这不难,甘宁四人忽然发疯,向前十步并不难,更何况周瑜还留有后手绝杀,这个后手绝杀就是提前轮换兵卒。
    提前轮换兵卒算是绝杀吗?绝对算,在周瑜妙到毫巅的指挥下,就算提前一秒钟都是绝杀。
    第三百七十六章彻底打残大耳贼
    刘备看得大汗淋漓,无论如何刘备也想不到,从头至尾,周瑜都在欺骗自己,只是利用自己的调兵习惯,就打了自己一个时间差。
    可是刘备也没有办法,周瑜是主动进攻一方,刘备不得不跟着周瑜的节奏走。
    但就是一个简单的节奏问题,就让刘备吃了一个大亏,大道至简,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战场上也许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调度,一个简简单单的时间差,就能让你的敌人吃大亏,但很可惜,能做到这一点的将领并不多。
    不过刘备却不知道,周瑜要做得并不是压迫他的中军,占些小便宜,周瑜和李重的胃口大着呢!
    甘宁、周泰、凌操和韩当四人也知道,胜败在此一举了,周瑜已经告诉他们,这就是最后一战,不会再轮换兵卒,只要他们能将战线推进十步以上,就可以准备总攻了。
    所以四个人可以说是奋起余勇,带领着生力军拼命厮杀,一下子就将战线推进了四五步远,杀的荆州兵卒血肉横飞,节节败退,而这时刘备才反应过来,情急之下,刘备只能将手中的的预备队投放到战场,意图稳定住局势。
    预备队就是干这个用的,投放到战场之后,也确实能稳定住战线不再后移。依照刘备估计,二十步,就是甘宁等人前压的极限了,当然,这也是刘备自己的心理底线。如果军阵被压扁的厚度过二十步,那就危险了。
    战线过于单薄,兵卒过于密集也是战场大忌。
    可刘备刚把预备队投放到战场,就看到叫他肝胆俱裂的一幕,周瑜的中军并没有全部前压,而是猛然间再中间出现一道缝隙,就像漆黑的海水忽然左右分开,露出海底一样。而赵云正带领着一千骑兵狂飙突进,沿着这条通道直奔战场西侧杀去。
    解释一下周瑜为什么殚精竭虑的牵着刘备的鼻子走,又提前轮换兵卒,给甘宁四人创造出一个近乎于以逸待劳的机会,直接让军队后退不也是一样吗?
    实际上这种想法是极其危险的,在战场上,你什么命令都能下达,就是不能让兵卒忽然撤退,那和找死没什么两样。兵卒可不知道主将为什么要撤军,他们很有可能会认为己方战败了,导致全军慌乱,万一被刘备抓住机会袭击一下,都有不战而溃的可能。
    除非周瑜提前和兵卒交代好,他们才会有心理准备,但这完全是不可能,周瑜在战场上也是随机应变的,他能管得了自己,还能管住刘备不成。
    战略布置必须要提前筹划,但战术布置一定要灵活多变,不能拘泥于形式的。
    赵云领着一千骑兵在狭窄的通道上闷头前冲,见到有拦路得兵卒就是一枪挑去,也不管是不是自己人了。
    这很正常,周瑜就算在厉害,也不可能控制所有的兵卒,总有那倒霉鬼落在后面。而现在赵云心理压力太大了,胜败在此一举,所有的压力都放到他身上了,赵云那还顾得上几个小兵的姓名,别说面前的本方兵卒了,就是自己的亲儿子,赵云都能一枪刺去。
    同样,这边的周瑜也紧紧地抿着嘴唇,一言不的看着赵云的一千骑兵,同样,周瑜的心理压力也很大。
    大文豪苏轼曾经描写过这样一段话来形容周瑜: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但是这只是文学描写罢了,谈笑破敌只是表面现象而已,任何一个统帅都做不到这一点,除了没心没肺之人,谁身上担负着数万人的生死,一国存亡之时都轻松不起来,就算笑,也只是强作欢颜而已,装出胸有成竹的样子罢了。
    实际上每一位领兵统帅在打仗的时候都是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哪怕他的敌人是一个人所供共知的草包二百五,世界上没有比战争罪严肃的事情了。
    一般来说,领兵的统帅都会找一个途径来环节心理压力的,就像汉代名将霍去病,霍去病在行军打仗之时极尽奢华,甚至还玩一玩沙滩足球;还有张飞,这货就战前酗酒,鞭打兵卒;最最邪恶的就是曹老大了,曹老大玩的是战场人妻,比如说张济的老婆邹氏。
    就连近代的将领也一样,二战时期,几乎每一个将军都是大烟枪。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