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 第202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襄阳人口数十万,蔡瑁再努力隐瞒也没有用,顶多是拖延些时间而已,所以传道刘备耳中的消息十分准确详细,并没有丝毫偏差。
    刘备得知详情之后,脸色铁青,这不光是丢了襄阳气的,最让刘备生气的还是关羽,马超和蔡瑁不靠谱,这点刘备心知肚明,但刘备也知道,马超和蔡瑁不会轻易反叛自己的,但关于的行为,分明是逼迫马超造反啊!
    给马超下军令袭击夏侯惇也就算了,马超顶多抗命不遵,可关羽还想拿下马超治罪,这就真的让刘备无语了,泥菩萨还有三分火气,真当马超是泥捏的,就算马超是泥捏的,可也不会等死啊。
    再说了,关羽是不是太自大点了,就凭你,能震慑住威震西凉的马超马孟起?
    在这一刻,刘备忽然反省过来,关羽确实被众人捧得过头了,人有傲骨不怕,怕的就是傲气太重啊!在这一点上看,张飞都要比关羽强上一些。
    都没用刘备发话,诸葛亮叹息一声,慢慢说道:“主公,撤军江陵吧!”
    刘备看了一眼诸葛亮,慢慢闭上眼睛,说道:“怎么撤军,一千多里的路程,我们怎么摆脱李子悔的追杀?”
    诸葛亮毫不犹豫的说道:“不管能不能摆脱李子悔的追杀,我们都要撤军江陵,哪怕是全军覆没!”
    “全军覆没,全军覆没了,我们还去江陵做什么?”刘备睁开眼睛,沉声问道。
    诸葛亮苦笑一声,叹息道:“我是怕关将军激怒之下……派兵攻打襄阳啊!”
    刘备闻言大喝一声,眼中怒火闪现,一拳砸在桌案上,砰地一声,桌案被刘备一拳砸倒在地,上面的文书印信四处乱飞。
    好容易赶出一章来!
    第四百三十一章千里追杀似悠闲
    除了印信掉在地上的哗哗声,帐中一片寂静,众将看着怒火冲天的刘备,连大气都不敢喘一口。
    刘备双眼通红,凌冽如刀,扫视在每个人脸上,寒声道:“怎么都不说话了?你们是不是也都这么想的……啊!”
    帐中还是寂静无声,就连诸葛亮都垂下头来,不敢直视刘备的目光。
    “砰……”刘备一脚将帅案踢出老远,怒喝道:“全哑巴了是不是?都他……妈的给我说话,张飞……你先说。”
    张飞虽然不愿意触刘备的霉头,也不怎么得意诸葛亮,但也不原因说违心话,闻言慢慢说道:“主公明鉴,诸葛亮所言虽说是猜测,但云长生性高傲,气愤不过,很有可能出兵征讨马超,这样一来,南郡危矣!”
    其实张飞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关羽兵少,一旦贸然出兵,不光有丢了江陵的危险,如果被夏侯惇截断后路,再被马超赵云围攻,能不能生还都是问题。
    听了张飞的话,刘备仰天吐了一口浊气,情绪稍微平复了一些,指着陆逊问道:“陆伯言,你也是这么认为的吗?”
    陆逊暗叹一声,心说我这是躺着也中枪啊,张飞说两句没什么,自己在刘备心中的地位能和张飞比吗?不过陆逊可不敢给关羽打包票,只能含含糊糊的答道:“孔明所言也不无道理,正所谓那个有备无患……”
    “好了!”刘备挥手打断陆逊的话,一屁股坐在帅椅上,闭目沉思起来。
    冷静下来以后,刘备发现,诸葛亮说的还不无道理,依照关羽的性格,肯定要出兵找马超算账的。但无论是整体实力,还是单打独斗,关羽好像都是不是马超的对手,万一再丢了江陵,刘备可就人地皆失了。
    想到这里,刘备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当即下令,派人给江陵的关羽传信,让关羽不得离城一步。当然了,这个命令来不来得及送到关羽手里,关羽听从不听从,就不是刘备所能控制的了。
    襄阳失守,接下来考虑的就是如何撤军了,石城再重要,也没有江陵重要。守住了江陵,刘备还能守住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守不住江陵,这四郡转眼之间就会落入他人之手。
    但是,撤军也要有统一规划的,想诸葛亮所说的全军覆没,也只能是个比喻而已,刘备还不与二到那个地步。
    首先就是要把水军撤到江夏,既然抛弃了石城,水寨孤悬,显然是守不住的。其二就是战略取舍问题。刘备一撤军,丹阳郡,豫章郡两地怎么办?是直接留给李重,还是派出一部分兵卒驻守,拖延一些时间。
    不过很快刘备就做出决断,拖延时间是不现实的,刘备手中一共就有两万多兵卒,就算全留下断后,也无济于事。两万兵卒,投放到十余个县城之中,连浪花都翻不起来,除非是驻守一城,才有战斗力。
    可这样一来,跟不撤军也没什么区别了。但是没有了襄阳作依托,后方不稳,军心大乱,石城肯定是守不住的,两万兵卒岂不是打水漂了。
    所以刘备心里飞快的盘算一遍,下了决断,全军撤往江陵,击退夏侯惇,固守大江南岸的零陵、武陵、长沙、桂阳四郡,弃守扬州。仔细看一下,如果刘备达成这个战略计划,所占据的地盘和历史上赤壁之战差不多少。
    刘备撤军分为水路两路,诸葛亮等文官坐船走水路,这时比较安全的路线,几乎没什么危险。刘备率领张飞等人走陆路,千里跋涉,回转江陵。
    千万别以为刘备风格高尚,把危险留给自己,刘备军中还是有击败骑兵的,一旦碰到危险,大耳贼绝对会先行一步的。不要被刘备假仁假义的面目欺骗,自己跑路这事刘备没少干,无数事实可以证明。
    刘备临走的时候,为了争取些时间,一把火烧了石城和采石矶的水寨,一时间烈焰冲天,赤红千里。
    李重也不着急追赶刘备,立即派兵救火,出榜安民。一直等到刘备到了芜湖,与陈到的三千兵卒汇合,李重才率领一万骑兵呼啸而来,追杀刘备,远远望去,官道上烟尘滚滚,犹如一条长龙。
    夕阳西下,暮霭红隘,刘备的大军绕城而走,只在身后留下三千军队。
    断后的是王平和陈到,两个人带领三千兵卒,埋伏在官道两则,只等李重的的追兵过来。其实断后的话,让张飞这样的猛将来做更合适,但很可惜,刘备怕赵云在前路埋伏,把张飞派出去探路了。
    刘备想多了,李重真没想置刘备于死地,也真没让赵云在前路埋伏。
    王平和陈到二人心惊胆颤,远处的马蹄声滚滚如雷,声震四野,声势遮天蔽日。两个人很清楚,在这样规模的铁骑碾压之下,什么连弩军阵都是笑话,完全是螳臂当车。只要李重能舍得上千骑兵的代价,完全可以将陈到和王平的断后部队碾成肉泥。
    还好李重舍不得,他也犯不上这么冲动,芜湖距离襄阳还有上千里的距离呢,想打,什么时候都能打。
    李重一声呼喝,上万骑兵缓缓停下脚步,烟尘渐熄。
    看了看陈到和王平的军阵,李重把魏延叫到身边,说道:“文长,我给你两千骑兵,绕过陈到和王平的军阵,追杀刘备,但你要记得,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需拖慢刘备的行军速度即可。”
    魏延答应一声,回到军阵之中,带着一千骑兵绕过王平和陈到的军阵,呼啸而去。
    王平和陈到对视一眼,相对苦笑一声,他们二人手中的都是步兵,就算想要和魏延拼命,也没有办法,两条腿的步兵永远也追不上四条腿的骑兵。
    还没等二人做出决断,黄忠一马当先,越阵而出,高声喝道:“黄汉升在此,谁敢上前一战?”
    黄忠上来挑战完全是耽误时间的举动,李重不愿意这么早和刘备交手,权当是看热闹了,反正陈到和王平都不是黄忠的对手,万一能斩了二人,李重也乐见其成。
    陈到武艺高一些,闻言对王平说道:“子均,我上前与黄忠厮杀,你带人稳住阵脚。”
    王平点头道:“黄忠武艺高强,叔至一定要小心一些。”
    陈到心说你这是废话,黄忠武艺如何我还不比你你清楚,但他也知道,王平这也是无奈之举,总不能弃了军阵,双战黄忠吧!再说了,就算咱俩都上去也没用,李重阵中还有韩当凌操等人呢,哪一个也不是省油的灯,混战,咱俩更吃亏。
    黄忠见到陈到出阵,朗声一笑,策马上前,一刀劈下。黄忠的钢刀犹如一道长虹,纵贯十余步的距离,眨眼间就到了陈到头顶,刀锋劈开空气,呜呜作响,声势惊人。
    陈到咬紧牙关,举枪相迎,一声剧烈的金铁交鸣声,陈到被黄忠的钢刀震得不住的倒退,马蹄踏进沙土之中,带起一团团烟尘。
    “杀……”李重的军阵之中响起震天的喝彩声,无数兵卒抽出钢刀。数千柄寒光闪烁的钢刀齐齐出鞘,带来一阵悠长的颤鸣声,犹若九天龙吟,震得人耳畔嗡嗡作响。在阳光的掩映下,钢刀爆发出一团团刺眼的光芒,就像撕裂天空的闪电一样。
    刀锋凛冽,杀气席卷,刘备的兵卒心中惊骇不已,军阵竟然退了十几步之远,引得河北骑兵狂笑不已。
    身后上万骑兵喝彩,让黄忠战意升腾,气势暴涨,横过钢刀,长啸一声,扫向陈到的腰间。
    陈到被对面的声势一骇,心中哀叹不已,出手不免又弱了几分。被黄忠横刀一扫,斜着退出好几步远,战马被巨大的冲击力带动,嘶鸣一声,在战场上打了盘旋。
    这不怪陈到心智不坚,换谁来都一样,就像足球里的主场优势一样,黄忠身后有上万兵卒助阵,闻声不败,在气势上压过陈到一点也不稀奇。
    反之陈到就不一样了,就算没有黄忠,面对上万骑兵他也一样头皮发麻,不用说陈到了,就是吕布面对上万骑兵也一定会心生怯意,把持不住。陈到不立即拨马逃走,已经算是心理素质不错的了。
    陈到被黄忠带了一个盘旋,立足不稳,顿时就淹没在黄忠的刀光里,飘飘摇摇,恰似秋风落叶一般。只打了三十余招,陈到就感觉黄忠的刀锋无处不在,不知道该怎么抵挡才好,险象环生。
    王平看的心惊胆颤,提马上前几步,刚想要上前助战,却见到韩当等人也随着越阵而出,王平急忙停了下来。
    眼见陈到就要支持不住了,王平咬了咬牙,点过一百弩兵,呼啦一下冲了上来。隔着上百步,王平一声令下,数百支弩箭直奔战团射去。
    黄忠正打的兴起,琢磨在十几招内斩杀了陈到,好在李重面前露一次脸,忽然听到本方军阵之中一阵大呼小心。心中一凛,连忙向王平的军阵望去。黄忠确实很小心,他以为王平放暗箭射杀自己呢,岂料一回头,就见到王平率领一群弩兵上前几步,正在瞄准自己。
    这厮要干什么?难道要连我和陈到一起射杀吗?还没等黄忠想明白怎么回事,上百支弩箭攒射而来。
    第四百三十二章芜湖百姓誓相随
    虽然弩箭的射程有些远,力道不大,但箭矢密如飞蝗,黄忠依旧不敢大意,万一被弩箭射在面门、穿透铠甲,岂不倒霉透顶。所以黄忠舞出一片刀光,护住自身和胯下的战马,红光缭绕,羽箭纷纷被斩为两段。
    陈到比黄忠硬气,根本就不顾漫天的羽箭,俯下身来,直奔本方军阵逃去。陈到的运气确实逆天,奔突之下,居然毫发无伤。
    本来黄忠还有追杀陈到的打算,但一见到陈到战马极其风骚的跑位,黄忠立即萎了,武功再高,那也不是运气的对手不是。
    还没等陈到逃回军阵,韩当等人的追兵就到了,隔着上百步,河北骑兵就在马上弯弓放箭,射杀王平的弩兵。
    这批骑兵全都是军中精锐,骁勇异常,手中的弓弩也劲道十足,借助战马前冲的速度,射的敌军惨叫连连。短短几个呼吸的时间,王平的百来名弩兵就被死伤近半,
    王平急忙带着弩兵向军阵撤去,其实这已经有点完了,如果韩当等人一心追杀的话,这些弩兵绝对没有撤回军阵的时间。不过韩当等人为了减少伤亡,也不追赶王平,带着骑兵在阵前呼啸而过。
    陈到回到阵中,很无奈的告诉王平,自己实在是没能力斩杀黄忠。王平也无话可说,只能苦笑一声,陈到不光没能能力斩杀黄忠,还差点把自己搭进去,如果不是自己破釜沉舟,无差别射杀,陈到能不能逃出生天都是一回事。
    可就算这样,王平还赔上了数十名兵卒的性命呢。
    眼见李重这边也没有冲阵的意思,王平和陈到商议一下,只得把连弩兵分成两队,前后驻守。
    虽然五百弩兵根本没办法守住官道,但这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弓弩是不能一直保持在满弦状态的。其实两个人心知肚明,无论是五百兵卒,还是一千兵卒,只要李重横下心来进攻,他们二人是据对抵挡不住的。
    眼望着按兵不动的粮草,陈到和王平二人只能暗暗叹息一声。
    刘备带兵过了芜湖,刚刚走了三四里,猛然间停下脚步,回头看了看芜湖,眼神飘忽不定。
    见到刘备停下脚步,刘辟等人急忙问道:“主公何故止步不前?”
    刘备闻言,脸上露出一丝哀色,慢慢说道:“陈到和王平二位将军手中只有三千兵卒,万万不是李子悔的对手,我想,不出三五个时辰,李重的追兵就要到了。”
    刘辟对刘备忠心耿耿,当即说道:“即使如此,末将带领一支人马前去帮助陈到王平二位将军,如何?”
    刘备叹息一声,说道:“李子悔手中有上万骑兵,多派兵卒也是无济于事。”
    刘辟高声道:“主公放心,末将就是战至一兵一卒,也替主公拦住李子悔的追兵。”
    “呵呵……”刘备惨笑一声,摇头说道:“生死有命,富贵在天,我刘备死不足惜,但可怜芜湖的百姓,一旦落入李子悔之手,定然会受尽折磨,惨遭驱使,百姓之苦,全是刘备之过错,让刘备于心不忍啊!”
    刘备这番话说的云山雾绕,刘辟出身黄巾,听的一头雾水,沉吟良久,也没弄明白刘备到底是什么意思,只得问道:“那……主公到底意下如何?”
    刘备眯起眼睛,沉吟良久,才沉声说道:“为了不让芜湖的百姓卷入战火,我打算,将芜湖的百姓迁至江陵。”
    “嘶……”刘辟就是再二百五,也听出来刘备什么意思了,什么李子悔残暴,百姓卷入战火,全他妈的是扯淡。刘备的意思就是一个,将芜湖的百姓驱到军中,一旦李子悔派兵来袭,就将这些百姓推到后面阻挡追兵。
    必要的时候,刘备还可以强迫百姓参战。
    这个想法极其狠毒,合后世的某政权驱使百姓攻城相差无几,为万世所不齿。再看向刘备,刘辟等人忍不住打了个哆嗦,眼中闪过一丝惊惧之色。
    刘辟虽是黄巾头子,当年也没少干过残杀百姓的勾当,但这些年一直跟随刘备南征北战,匪气尽退,已然把自己当成大汉王朝的正规军,极少干那残害百姓之事,一时间竟然说不出话来。
    这是很正常的表现,官逼2民反,如果不是天下大旱,民不聊生,张角等人也不可能揭竿而起。而刘辟垄都这些人残害百姓,也不过是为了混口饭吃而已,也可以说是形势所迫,没人愿意杀人玩,天生坏人毕竟还在少数。
    刘备看了刘辟一眼,慢慢问道:“怎么,你不愿意解救这些百姓?”
    “末将愿意!”刘辟深吸了一口气,心中暗道,想不到啊想不到,我刘辟还有重操旧业这一天。
    刘备点点头,说道:“那此事就交予你和垄都二人了,速速前去办理吧。”
    刘辟答应一声,招呼垄都直奔芜湖去了。
    芜湖的百姓真没想到,还没等李重到来,刘备的屠刀就先一步落到头上了。刘辟和垄都带着三千兵卒,横冲直撞的回到芜湖,立即就开始驱赶百姓出城。
    此次撤军远达千里,一路还有李重的兵卒追杀,其艰难可想而知。不说别的,单是粮草和脚程就是问题。
    粮草就不用说了,刘备撤军仓促,根本就没准备好行军的粮食,一旦吃不饱饭,兵卒哪有力气跋涉千里。这个道理很简单,就连普通的兵卒都懂,在三千兵卒眼里,现在就是补充粮草的最好机会。
    脚程也是一样,有了牲畜代步,兵卒就可以保存体力,体力充足,活命的希望自然就大上几分,必要的时候还可以宰杀了牲畜果脯,真是一举两得。
    于是所以几乎所有兵卒都开始抢夺芜湖百姓手中的粮食,抢夺富户家中的牛马,芜湖之内乱成一团。
    乱世之中最值钱的就是食物了,连年征战,百姓早就困苦不堪,就连芜湖这样的富庶之地也不例外,能填饱肚子的百姓寥寥无几,非劳作时期,大多数然都处在半饥饿状态,总之百姓不愿意跟着刘备行军,更不愿因交出手中的粮食。
    其结果可想而知,绳子都套在脖子上的兵卒乃还有任何顾虑,凡是有抵抗的百姓,立即刀枪相向,血腥镇压。刘辟和垄都就算不想多杀人,也约束不住兵卒,不到半个时辰,芜湖之内就升起一股浓浓的血腥之气。
    杀人放火从来都是紧密相连的,精神紧张,极度亢奋的兵卒什么事都做得出来,芜湖之内,烟火四起,到处都是哭喊之声。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