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种田日常 - 重生种田日常 第34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苏叶:“明年不一定就会有雨”
    众人沉默了。
    苏世伟道:“怪不得前几天族里传出话,今年收了稻谷最好种上冬小麦。”
    叶国健叹了口气:“幸好我们挖了水井,不然今年得和去年一样饿肚子,前几天我进城,听到有些离河远的地方粮食都绝收了,这两年不是水灾便是旱灾,这到底怎么了?。”
    苏世伟想了一会道:“等收了玉米看产量怎么样,再决定种什么”
    次日一早,吉时,村长带着村里的男人举行开镰祭祀,等男人们回家后,两家人留外婆叶梅和苏卉在家里做饭,其它人都去了田里,在稻谷灌完浆后,田里不用再灌水,此时田里的泥土已干燥,脚踩下去硬邦邦的,不用担心踩着烂泥,这让收秋方便了不少。
    先收割的是两家放足肥料的各一亩田,放足肥料田里的稻穗比没肥料的稻穗饱满了很多,也较沉。叶国健便和苏世伟商量,这两块田稻谷分开收,留种子,从叶家开始,下田收割的有九人,外公和苏果苏景枫则把稻谷抱上牛车。
    九个人,不到一个时辰就割完了一亩田,苏叶在快割完那块田时,放下了镰刀,去抱稻谷,把牛车摞得高高的,并用麻绳系紧,外公在前面牵着牛,苏叶和苏果苏景枫在后面跟着。
    牛车赶到了叶国健家的晒场,几个人把稻谷卸下来,外公把牛牵好,对几人说:“你们先去喝点水,歇歇,我们家田不多,不用着急。”
    苏景枫噢一声先跑开了,苏叶和苏果从侧门进了院子,一进院子,空气中飘有玉米香味,苏叶擦了汗,洗了脸和手,苏景枫掀开锅盖,里面空空,嚷道;“娘,你们煮玉米怎么不留给我们。”
    叶梅边摘菜边道:“玉米是煮给你十三叔公的,他今天带着一个朋友来去了我们家玉米地,看见昨天你姐砍下的玉米杆,来问我怎么回事,知道玉米现在就能煮着吃,让我掰了一些煮给他们尝一尝,没你份”
    苏景枫一脸不高兴,转头看见饭桌上晾凉了的绿豆粥,气立马消了下去,高兴地拿碗来装着喝。
    苏叶和外公喝了一碗绿豆汤,叶梅把绿豆汤倒木桶里,另一个木桶里装了些碗,苏叶提到牛车上,再去田里。
    此时十三叔公家的院子的凉亭下,坐着十三叔公和昨天向苏叶问路的男人,两人边吃着玉米边聊天:
    “味道不错,没想到玉米还能这么吃,静舫,你族里的人脑子倒是灵活,这玉米从海外传来几年了,在北边试种了几年,大家都按种麦子的方式来种,效果不显,没成想原来是种植方法不对,而且这玉米怎么煮都不好吃,原来吃的方法也不对”
    苏静舫:“我那侄子对种田是有些精通。”
    客人:“这玉米和红薯产量真有你算的那高?”
    苏静舫:“玉米差不了多少,红薯到收时才知道。”
    客人沉默:“如果真是这样,那真是能解决大问题,现在粮食情况真不容乐观,江南今年刚恢复生产,中部又开始干旱,山南府附近又现兔灾,有些山区的粮食被野兔下山啃光了,你这里山上野兔多吗?”
    苏静舫暗道:这还不是最糟糕的时候,如果连旱几年,再来蝗灾,苏静舫暗自摇头,不能想了。
    苏静舫面色平静,道:“有啊,山上大大小小的陷阱不计其数,收获太多,最近酒楼收的价格都降了好多。”
    客人:“那冬天你们小心一点,估计会有狼下山。”
    苏静舫默了一会:“现在已经开始准备了,只是村里缺少刀具和铁箭”
    客人:“刀具和铁箭,我想想办法,看能不能给你弄一些回来,如果明年试种玉米和红薯解决了粮食问题,你有什么期望?还想走仕途吗?”
    苏静舫笑道:“那我在这里先谢过了,至于玉米和红薯是族里侄子搞出来的,没我事,而且我喜欢现在的生活,如果可以,这里的官田能开放卖给村民。”
    苏静舫顿了一会后又笑道:“还有一事,海外来什么新的种子你给我留一份。”
    客人笑道:“这有何难,给你留就是。”
    ……
    第46章 收稻
    在苏叶和外公第三次拉稻谷回来后,已到中午,苏果和苏景枫在拉回第二趟后就甩手不干,也不知跑哪玩去了,两人把稻谷卸完后,叶梅把卸下来的稻谷摊开,回到家里,吃过午饭,把其它人的饭菜搬上牛车,苏叶想了想又搬了一个矮桌上去,带到田里。
    到了地方,苏叶把矮桌搬到亭子里,饭菜放在矮桌上,外公则把牛车卸下,从井里提一桶水给牛喝,牛喝了水,就在附近吃草。
    众人看见两人带来了饭都停下手中的活,进了亭子,打水洗脸,苏景林洗了脸,坐石头上,不想动弹,苏叶先给大家都装出各一碗绿豆汤,苏叶把绿豆汤塞进苏景林手里,说:
    “先喝绿豆汤,一会再吃饭。”
    苏世伟看了神情蔫蔫的众人,开口道:“天实在太热,容易中署,下午到申时再干活吧,我们两家就这么些田,也不着急。”
    叶国健看了两边,一眼都能看到头的金黃,道:“这里能开荒成水田的地太少了些,除掉你家的二百亩和你们族里的一百亩祭田,如果这官田能卖给村里人,也不过人均一亩多一点。”
    苏世伟道:“据说沿河下去拐两个弯,那边有一个小盆地,也可以开成水田,有这边一半大。”
    叶国健叹气:“不说其它,开条路过去就不容易,我们进城的路现在还不成样子。”
    苏景林喝了绿豆汤,有了些精神,道:“这地界主要是种小麦,能种小麦的地不像种稻谷那么苛刻,而且我觉得地多,肥料跟不上,活白干。”
    叶国健:“肥料太重要,是得想办法多抠些肥料。”
    苏世伟道:“我们以前世世代代都是稻谷为主食,到现在为止村里好多人还是不习惯吃面食,所以我觉得村里人种冬小麦的不多。”
    叶德正噗吡一声,说道:“肚子饿时还有什么习惯不习惯的,什么都吃。”
    叶德武:“去年我饿狠时,只要是能吃的我都想往嘴里塞,那时我看到叶子从灌木丛里猎回野兔,我当时两眼冒绿光,差点扑上去生吃了。”
    叶德正:“原来不是只有我有这感觉啊”
    ……
    众人说说笑笑间把饭吃了,苏叶靠着亭柱,睡了一觉,直到苏景林叫了她才醒过来,苏叶睁开眼睛,发现人都去了田里干活,苏叶用水抹把脸,下午和苏叶运稻回家的是叶国健,外公被大家劝回家休息了。
    抱稻谷到牛车,拉到晒场,再把稻谷从牛车上抱下,一天下来,苏叶只觉得全身无处不痒,天黑一回家,来不及吃饭,苏叶急忙提着凉水进了冲凉房,叶梅念叨不能冲凉水也不管了,从头到脚洗了一遍才舒服了些。
    农忙时两家人一起吃饭,晚上吃的凉面,凉的面条拌上肉酱,腌的酸豆角已经能吃,舀上一小勺炒的酸豆角,搁面条上,苏叶吃得真舒爽,苏世伟舀碗里的酸豆角吃完了,又舀了一小勺,说道:
    “这酸豆角下饭”
    叶国健道:“早上送粥也很好,现在豆角下架了吧,要不然多腌点。”
    叶梅道:“腌了两大缸呢,足够吃了。”
    苏叶:“牛肉沫煸炒酸豆角鲜笋更好吃”
    苏世伟:“牛肉不好买。”
    苏景枫从碗里抬起头:“二姐,你吃过?”
    苏叶翻白眼。
    叶梅刚好看见了,说:“叶子,以后不许翻白眼,姑娘家翻白眼不像样。”
    苏叶埋头吃面条。
    吃完了饭,叶梅洗了一篮子的野葡萄出来,苏世伟看了,问道:
    “这野葡萄哪来的”
    叶梅回道:“景昊娘拿来的,说景昊从南边山里摘回来,那里有一座小山全是野葡萄,景昊带着人去了那里搜狼,看到野葡萄,有些熟了,就顺便摘些回来。”
    苏世伟:“景昊还追着那头狼啊,真执着。”
    苏叶拿起小小粒的野葡萄,剥了皮,吃进嘴里,皱眉:好酸,不过可以用来酿酒,小声问身边的苏景林:
    “哥,你知道葡萄酒吗?”
    苏景林:“听夫子讲过,那是从西域来的贡酒,只有少数贵族才以喝到”
    苏叶沉默了一会,道:“我知道酿葡萄酒的方子”。
    苏叶前世自已酿过葡萄酒和糯米甜酒,虽然不是专业的,但也
    没失败过,能喝。
    苏景林过了好久才说道:“真的”
    苏叶:“真的,不过这野葡萄和西域的葡萄是不一样的,酿出来的酒是不一样。”
    苏景林扶着头:“先别说,让我想想几天。”
    由于水田不多,苏世伟和叶国健便决定,田里稻谷全收割回来再脱粒,由于是早晚干活,两家人用了三天时间才把稻谷全收割运回来。
    稻谷脱粒是用稻桶,苏世伟早就做好了,一家两个,当苏叶听说是用来给稻谷脱粒时,沉默了,脚踏打谷机苏叶只是在小时候踩着玩过,只记得大致的构造,细节并不清楚,画都画不出来。
    不过苏叶想着打谷机滚筒上的铁钉,便按着稻桶一面大小,做了一块很薄的大木板,用年份比较高的竹子,削成宽1公分20公分长的带竹子皮的竹条,竹条中间烤火,掰弯成弧状,竹条两头嵌入薄木板,成了竹钉,隔半指宽就嵌入一个竹钉,直把大板上半部嵌满,之后把木板套进稻桶一边,固定好,稻谷打在竹钉上很容易就脱落。
    苏叶做出一块后,苏世伟看了很久,又做出两块带竹钉的木板放着备用。
    一早,两家人把四个稻桶搬到了晒场,把带竹钉的木板在稻桶一面固定好,苏叶两手抓着一把最早割回来的稻谷,往竹钉上甩,稻穗上的稻谷哗哗地脱下,翻过另一面再甩一下,稻谷就脱得干干净净,叶德正也抓了一把稻谷甩着,看着干干净净的稻草,惊叹道:
    “这玩意真好用,省力气,叶子居然能想得出来”
    其它的人都试了一遍,叶国健笑道:“真不错。”
    留做种子的那些稻谷晒了三天,叶梅用手搓两下,稻谷差不多全掉光,掉下来的稻谷用来做种子,没掉完放一边甩稻桶里。
    一个稻桶可以两人轮着甩稻谷,余下的人搓种子,等稻桶里的稻谷有一半时,把稻谷用簸箕搬到旁边打开的竹席里,一个人负责扬扬,把稻谷里的碎叶和微尘扬出来,之后放另一张竹席上晾晒,苏叶看着费劲扬扬的叶德祥,想起了鼓风车,这鼓风车构造简单,苏叶决定有时间做个小样品出来,大的成品就给苏世伟做,以后就不用那么费劲了
    甩了两天稻谷,终于把所有的稻谷脱粒干净,晚上院子里,躺椅上的苏叶按着发酸的手臂,想着要不要把打谷机框架的小样品做出来,细节让苏世伟自已琢磨。
    关于酿葡萄酒的方子,苏景林想来想去,想了两,也和苏世伟商量过,最后两人商定,把方子写下来,交给族里,看族里怎么回应。
    苏景林看按着手臂的苏叶道:“叶子,你和我进堂屋一下”
    苏叶应了一声,跟着苏景林进了堂屋,苏景林坐在炕桌一边,苏叶坐在他对面,苏景林开口说:
    “叶子,我和爹商量过后,决定把酿葡萄酒的方子交给族里,看族里怎么回应,我个人觉得族里会酿,然后给我们分成,虽然我们自已酿的利益更丰厚,如果真的酿造成功了,单凭我们自家是保不住这方子的,你有什么意见吗”
    苏叶:“无所谓,动脑子的事情不要问我。”
    苏景林
    苏景林慢慢磨墨,磨了足够的墨汁,纸笔都准备好后,苏叶详细说了酿葡萄酒的详细步骤,并指出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苏景林细细写下来,并再抄录一份,抄完后仔细看了一会,发现酿葡萄酒并不难,成本也不是特别高,更觉得这事可为。
    苏景林把方子收拾好后,开始思考去族里送方子时该怎么说,苏叶见他陷入沉思,悄悄走开。
    稻谷晾晒三天后,苏世伟和叶国健把装好麻袋的稻谷称重,经过一番计算之后,苏世伟开心道;“真不错呢,平均亩产有两百三十斤,只比在江南熟田少了一点”
    叶国健也显得很高兴,除了补交种子,收成都是自家的了。
    苏叶在旁边听到了,看他们高兴的样子,想起了前世妈妈种田时,就是土品种的种子,亩产也有700来斤,相差也太大了点,沉默不语。
    苏叶提起一麻袋,准备搬进地窖,想着好久没吃到白米饭了,便说道:“我想吃白米饭了”
    叶国健哈哈一笑道:“馋白米饭了吧,我也馋得很。”
    叶国健说着就从他家的稻谷提出一麻袋,对叶德祥说:“一会拿这一袋稻谷去舂,晚上都煮白米饭。”
    叶德祥应了一声,扛起一袋稻谷跟在苏叶后面进了地窖,叶国健家只建起了围墙,房屋还没砌好,更不用说地窖,他家的粮食暂放苏叶家前面茅屋地窖里。
    第47章 出事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