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修仙界长生不死 - 我在修仙界长生不死 第514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泰昌十六年。
    冬至。
    百官散朝。
    周平安与同僚边走边叙话,直至出了宫门,互相拱手道别。
    随后坐上八抬官轿,命家丁去太白楼,与京营徐将军等人约好了饭局,商议走私北疆的盐铁生意。
    “小子,你这身官袍颇有几分威风。”
    一道声音蓦然在耳边响起,似曾相识,周平安按下惊惧,循着声音抬头看向轿顶。
    二尺方圆的尖顶,竟然倒吊着个尺长的年轻人,仔细观察眉眼面容,与记忆中义父有三五分相似。
    结合朝堂江湖传闻,周平安心中隐约有猜测,恭敬拱手道。
    “可是爹爹当面?”
    “正是咱家。”
    周易说道:“二十余年不见,长成大人了。”
    自正统六年宫变之后,周易修行忘情剑诀,刻意疏远淡忘周氏宗族,再未与义子周平安见过面。
    “拜见爹爹。”
    周平安确定了来人身份,起身在轿中叩拜,恭声道:“孩儿能有今日成就,全赖爹爹威名赫赫,无敌天下!”
    周易问道:“近些年周家如何?”
    “回禀爹爹,自您离开后,经常有江湖凶人登门,试图掳走祖父大伯,却又有另一伙不知名高手暗中保护……”
    周平安简略讲述周家近些年经历,刚开始担惊受怕了些时日,直至他中了进士,后凭借督公遗泽在迅速升迁,方才震慑了寻常宵小。
    如今官至兵部尚书,正值壮年,将来定然入阁拜相。
    周家三代年轻人,自幼经历家族鼎盛衰落,又有高薪聘请的名师教导,已经不同于上两代废物,大多能有几分才干。
    或在兵部当值,或在地方监军,俨然成了一方以周平安为核心的派系。
    周易听着周平安讲述,于泰昌十四年执掌兵部,迈出了升迁的关键一步,敏锐察觉到此事有猫腻儿。
    “北疆兵败可与你有关?”
    “瞒不过爹爹。”
    周平安心底骇然,不愧是东厂督公,正了正面色说道。
    “孩儿得了爹爹遗泽,与宫中内侍交好,知晓陛下派内侍督军,催促前线仓促进攻,立刻将这消息传给了镇北王!”
    周易疑惑道:“你与镇北王有血仇,怎么反而帮他?”
    周平安原为北疆世家汤氏嫡子,阖族为镇北王所杀,堪称不共戴天的血海深仇。
    “孩儿既拜入爹爹门下,自然先姓周,再姓汤。”
    周平安沉声道:“谢家能起来全靠着爹爹扶持,然而当年爹爹遭到宗师围攻,谢元帅坐视不管,此等背叛行径,合该遭劫!”
    北疆兵败,朝廷损失惨重。
    三司将此案定性为谢元帅贪功,轻敌冒进,请判谢家夷三族。
    泰昌帝感念谢元帅为国捐躯,免了谢家死罪,只收回所有官职、赏赐,又因唐明远刻意退让,几番操作彻底拿下了兵权。
    周易对十几万军卒之死毫不同情,抚掌赞叹道:“平安做的很好!”
    “爹爹谬赞。”
    周平安疑惑道:“爹爹为何这般模样?”
    周易说道:“咱家逆练神功,便能缩小身躯。”
    从藏经阁离开的几个月,周易闭关参悟所有功法,对金刚不坏神功的理解更上一层,通过正反运功能控制身躯大小如意。
    周平安惊叹道:“爹爹之武道,已近乎仙人矣。”
    周易听到仙人二字,不知为何心生排斥,话音一转问道:“知不知道古逍如何登上指挥使之位?”
    “这事儿爹爹问别人,或许不明就里,恰好孩儿知道的清楚。”
    周平安说道:“古家兄弟游历江湖时,遇到了个寻亲的女子,仗义相助,之后几经波折,竟然查到了陛下身上。”
    “那女子与陛下相认后离去,古逍偷袭杀了师弟,独占功劳成了镇抚司指挥使!”
    说话时左右斟酌,唯恐惹恼了周易。
    江湖传言,东厂督公化身烟波钓叟,收了古氏兄弟为弟子,后不知为何动手清理门户。
    周易问道:“此事还有多少人知道?”
    “极少,且都是陛下心腹。”
    周平安说道:“孩儿从内侍司听了些零碎消息,又调查了那寻亲女子,前后串联起来推断,陛下或许真的不是皇族血脉!”
    周易从周平安的声音中,听出了几分兴奋,睨了这厮一眼说道。
    “陛下当然不姓赵,当年咱家亲自出手换的太子!”
    “嘶!”
    周平安倒吸一口冷气,对周易尊重中又添几分惧意,抚了抚胸膛努力平复心绪,小心试探着问道。
    “爹爹为什么不换成周家血脉?”
    第458章 借刀杀人
    周易睨了周平安一眼,反问道。
    “你小子想当皇帝?”
    “父亲,世上无人不觊觎大位!”
    周平安位列尚书之职,年近不惑,早已达到胸有城府山川的境界,然而当着周易的面儿,不敢有任何隐瞒、虚伪。
    这可是历经五朝的老怪!
    周易幽幽说道:“皇宫那见不得人的地界,做皇帝哪有做官来的自在。”
    周平安沉默不语,他自是明白其中道理。
    当年汤家尚未灭族时,族中宿老就经常说,无论皇帝姓什么,汤家都能做官儿。
    “不过么,你也并非没有机会。”
    周易话音一转,说道:“咱家与圆公公交情莫逆,能换一次太子,自然能换第二次!”
    魏公公老死后,宫中只圆公公一位宗师,可轻易操控皇位传承。
    周平安眼底闪过激动,连连叩首道:“还请父亲出手,孩儿愿辅佐周家血脉,执掌天下。”
    “周家……”
    周易微微摇头,早就当周氏灭族,哪还有丝毫感情:“咱家问你,太后怎么忽然就死了?”
    当然是陛下所杀!
    周平安没有直接回答,心想义父的问题不会这般浅显,仔细思索后说道。
    “难道陛下是为了隐瞒血脉?”
    泰昌帝在古氏兄弟的帮助下,认了亲生母亲,随后太后就暴毙而亡。
    周易颔首道:“自太祖以降,内侍司出了数十位宗师,其中不乏摄政者,以其心智,岂不会行换太子之事?”
    周平安沉吟半晌,隐有所悟:“皇族不在乎血脉,只要陛下姓赵?”
    “不止如此。”
    周易说道:“纵使周家子嗣登基为帝,哪天知晓了自己身世,你说他是选择认亲,还是灭了周家?”
    赵氏皇族传承数百年,已经深入民心,且皇族在朝中、军中把握不少权柄。
    周平安以己度人,必然选择后者。
    “多谢父亲教导,孩儿妄想,险些害了家族。”
    “却也不是没有办法。”
    周易话音一转,说道:“先皇划分田亩失败,百姓受反攻倒算,后天顺年间,又有九常侍为祸。”
    “若非唐相勉力维持,早就有四方豪杰揭竿而起,如今唐相入狱,朝廷又回到了崩溃边缘,只需外力轻推就会分崩离析!”
    周平安说道:“陛下只需遵循唐相旧制……”
    泰昌帝刚出生就登基,之后十数年间,唐相颁布了诸多新制,大庆已有中兴之相。
    周易说道:“陛下不敢用唐相的人,纵使遵循旧制,换了官吏施行,善政也会成为恶政。”
    “孩儿明白了。”
    周平安当然明白人亡政息的道理,不过要给父亲教诲的机会,才能多多增进父子关系,恭敬问道:“不知如何借得外力?”
    周易说道:“你可知皇后在宫中过得如何?”
    周平安说道:“孩儿与宫中内侍相熟,听了些消息,大抵是生不如死。”
    周易对此早有预料,也就唐明远自欺欺人,会相信泰昌帝好生对待他女儿,从怀中取出枚青铜令牌。
    “这是咱家密令,先前显露了身形,在内侍司中应该还有些用处。”
    周平安按捺心中惊喜,躬身接过:“多谢父亲恩赐。”
    前不久潇湘馆之战,周易一口气喷死刀神罗朔,威震天下,内侍司中的老人哪还敢生出二心。
    周易说道:“皇后既生的痛苦,不若早日将她解脱了去,记得做得干净。”
    “孩儿明白。”
    周平安知道什么叫干净,那就死的有理有据。
    如今皇后为泰昌帝不喜,偏偏又占据坤宁宫,后宫有的是心生妒忌的妃子。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