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朝仙吏 - 天朝仙吏 第44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楚道友,护法神将法门修炼到上乘后,就没有具体法门了,需要自己悟出法门,按部就班修炼是不成的。”
    说完,他颇为笃定加了一句:
    “关帝法如此,其余护法神将秘法也如此。”
    楚尘点头,他不是初入修行界,对这些了解过,也不意外。
    关帝护法神将见楚尘点头,踌躇犹豫,当即猜到了是什么?
    “楚道友,你可是想问本将是如何悟得真法的?”
    楚尘大喜。
    修心感悟颇为珍贵,他方才还在犹豫要不要继续请教,眼下人家主动提起,那就是有意指点了。
    “李将军,不知是否方便指点贫道?”
    这位关帝护法神将本姓李,本是沙场骁勇悍将,为人向来豪爽大方,不拘小节,见同修【关帝法】的同道,他显得很是热情,丝毫没有敝帚自珍的意思。
    “有什么不方便的,楚道友莫要客气,你年纪轻轻就有这番道行,兼修【关帝法】能修成这般火候,足见你天赋,今日本将指点你,他日恐怕要换成我请教你了。”
    李姓关帝护法半玩笑半认真打趣一番。
    楚尘连忙拱手,谦虚一番:“李将军说笑了。”
    结识同道,论道切磋,此乃人生一大美事。
    一人一神颇为投缘。
    又寒暄客套两句后,李姓关帝护法这才神神秘秘道:
    “楚道友,想要悟得真法其实很简单,你可知我当初是如何悟出的?”
    楚尘颇为谦虚拱手:“还请李将军指点。”
    李姓关帝护法昂首,颇为自得道:“我读《春秋》所悟!”
    或许是怕楚尘不了解,李姓关帝护法解释道:
    “《春秋》虽是儒门经典,不过帝君平日最喜读《春秋》,手不离春秋,言必谈春秋,以春秋大义为修道根基,关帝的刀法神通无不蕴含春秋大义。”
    “欲修得上乘【关帝法】,须得多读书,读书明理,方能揣摩圣帝之道。”
    李姓关帝护法侃侃而谈,浑身煞气的他此刻多了几分书卷气,加上赤面美髯,还真有几分关公的风采。
    读书明理不是一辈子的事,而是世世代代的事。
    不仅活着时要读书,就连死了,也是读书才有出路。
    楚尘闻言,顿时明悟。
    他这是见知障,本以为有什么高深法门,殊不知真正的法门藏在唾手可得的书籍中。
    “多谢李将军指点!”
    楚尘颇为感激拱手致谢,人家虽然只是随便指点一句,没有传授什么深奥法门秘术,不过,其价值远比寻常秘术来的更重要。
    修行修道,术法是旁枝末节,唯有大道才是根本。
    而眼下,李姓关帝护法的一句话就是为他指明了方向。
    “楚道友太客气了,随口说一句,道友不必挂怀。”
    李姓关帝护法抚须,豪爽大笑:
    “相逢即是有缘,楚道友,我送你一本《春秋》吧。”
    “多谢,求之不得。”
    楚尘爽快一笑,拱手感谢。
    这方世界不仅道门有传法,儒门亦有传承,《春秋》作为儒门经典,自然广为流传。
    即便这方世界里根本没有一个叫做春秋的朝代,亦是这方世界读书人皓首穷经的经典之作,街边书店书铺到处都是,不是什么稀罕之物。
    陈家作为书香门第,《春秋》之类的书籍自然也是有的。
    不过,楚尘并没有拒绝李姓关帝护法的好意。
    接受别人的馈赠是一门学问,不贵重的东西,有时候东西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份心意。
    在人际交往中,不算重要的小忙,不算贵重的馈赠,能拉进关系,何乐而不为。
    李姓关帝护法见楚尘举止大方,心下也颇为高兴,随手就从衣袍中取出一本书籍,递了过去。
    楚尘没有多想,双手捧书。
    不过,还没等楚尘拿到手。
    突然,李姓关帝护法猛地将书一抽,又收了回去,摆摆手,笑道:
    “咳咳,拿错了~”
    楚尘灵目强大,方才那么一瞬间,他看到了书皮封面,赫然写着《绣榻野史》四个大字。
    绣榻……野……史,这书名,听着就不是很正经的样子,它内容能正经吗?
    楚尘面色古怪,打量着眼前的赤面美髯公。
    李姓关帝护法咳嗽一声,若无其事又掏出一本书,递给了楚尘。
    这一次真是《春秋》。
    “楚道友,方才拿错了,见谅见谅。”
    李姓关帝护法习得【关帝法】,赤面美髯,即便脸红也开不出分毫,表面显得很是从容,不过内心很是尴尬,方才刻意营造的威武神将的形象统统稀碎了。
    “无妨无妨!”
    楚尘看出了对方有点紧迫,于是学着秀才,用同道中人口吻好奇道:
    “李将军,这野史它精彩吗?”
    ……
    从文昌庙出来,陈父陈甲先颇为兴奋。
    此番拜文昌庙,虽没有沾上什么才气,可自家儿子一进文昌庙就有正五品鬼神来见,这等牌面,让他与有荣焉。
    正五品鬼神,放在他们广平郡,那可就是一郡城隍神,位高权重。
    “楚儿,你与护法神将大人聊了什么,我在偏厅看你们后来越聊越欢,可是聊到什么有趣事,说来给为父听听。”
    楚尘面色古怪,这趣事,不兴说啊,爹。
    什么绣榻野史,玉妃野史,他统统都不知道。
    “咳咳,父亲,没聊什么,只是聊一聊修行过程中的趣事。”
    为了不让陈父刨根问底,楚尘连忙转移话题:“父亲,您在《春秋》上造诣如何,我想拜读一番,领会圣人的微言大义。”
    “你要学儒门经典?”
    陈父陈甲先有点吃惊,随后大为惊喜:“为父治的就是《春秋》,爹教你,哈哈哈,就是嘛,出身书香门第,不管考不考科举,书还是得读的,道门经典要学,儒门经典也不能落下……”
    “为父虽没能名列甲榜中进士,可好歹也是一个举人,乙榜名列前茅……”
    陈父陈甲先显得很激动,念念叨叨像个老妈子。
    楚尘没想到父亲突然如此兴奋,有点意外,也有点感慨。
    为人父者,没有哪个不希望自己子女展翅高飞,羽翼渐丰,可与此同时带来的是满满的,不再被人需要的失落感。
    楚尘开悟之后,正应了“凌霄”二字,一飞冲天,陈父陈甲先在大儿子面前,丝毫找不到为父者的尊严。
    此刻,他总算找到这么一点感觉了。
    “楚儿,为父在《春秋》上的造诣连当世大儒都赞不绝口……”
    一路上,陈甲先显得很是亢奋,恨不得找皇帝为他的才华背书,恨不得将自己的才学倾囊相授,恨不得将父亲的“最后的骄傲”一次性宣泄的干干净净。
    第499章 春秋大义十八刀
    乡试连考三场,小弟鹏举考试忙,楚尘也没闲着,一直呆在灵山小院跟着陈父陈甲先学习春秋经义。
    《春秋》是儒家圣人所编史书,以春秋笔法记录历史,不以议论性文字讲道理,而是通过叙述历史,字字寓褒贬,处处彰显微言大义。
    无论是上一世,还是今世,楚尘都没有正式通篇拜读《春秋》,更别说深刻理会经义了。
    不过,跟着陈父从头到尾治《春秋》后,楚尘却发现书中不少道理他早就懂了,仿佛与生俱来,早就学过一样,一点就透。
    楚尘不仅学得快,很多时候还能在陈父所述基础上举一反三,说出一番令陈父眼前一亮的见解。
    几天教授下来,陈父那叫一个意外,忍不住问道:
    “楚儿,你师父许平道长还给你讲过《春秋》?”
    楚尘笑了笑,随口解释一番:
    “道经中不乏治世救民的经典,我这算是触类旁通。”
    一般人认为所谓“仙道”就是超凡脱俗,飞升长生芸芸,似乎“仙道”就该仙气飘飘,超脱凡俗,不食人间烟火。
    事实上,这种看法有失偏颇。
    考“仙道”二字,其源头出自“天道”与“人道”。
    天道指的是自然运行法则,人道指的是社会与人的行为规范,人行事的正确法则。
    欲修仙道,先修人道,人道是仙道的基础,在此基础上了解天道、掌握天道,将天道法则运用于修身炼己,治国济世,此称之为“仙道”。
    故而,仙道包含有二,一为炼己修真,二为治国济世。
    从万经之王《道德经》便可窥得一二,真正的仙道,不止是深山潜修,不少道门高人往往是只身入红尘,济世救民,度人无数方得道成仙。
    陈父陈甲先作为举人,学识渊博,平日里也涉猎黄老之学,听了儿子的话,微微颔首:
    “能触类旁通证明你悟性高,是个读书的好苗子,若没拜入道门,咱们父子三人读书科举,有朝一日,机缘造化之下一门三进士,父子同登科,老陈家那可就光宗耀祖了。”
    楚尘闻言大笑:“若是小弟这一次能高中,来年春闱您与小弟赶往帝都赴考,一门三进士恐怕不行,父子同登科却是大有可为啊。”
    陈甲先闻言,有点心虚。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