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人每天只想捡漏暴富 - 夫人每天只想捡漏暴富 第10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此图乃是名扬海内外的华夏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真迹因种种历史原因一分为二,一半留在大陆,一半留在宝岛,这画又怎么可能在这里出现呢?
    中年男人说:“没错,我要出售的就是《富春山居图》,但这画不是元代黄公望的真迹,是明代的临摹之作。”
    “原来是临摹之作啊!”老吴恍然:“我说呢,《富春山居图》真迹已现,分藏大陆和宝岛,又怎么会出现在这里呢。”
    他顿了顿,又问:“是谁的临摹之作呢?”
    一般情况下,临摹之作的价值是比不上原版的。
    可凡事皆有例外,就比如五代南唐著名画家董源所绘的《江堤晚景图》。
    原画作市场估价三千万,亿的天价,比原作多出整整一个亿。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只因临摹这张画的人是张大千。
    张大千在画界的名气地位比董源高了不知道多少,他的画自然比董源的原作要来得珍贵。
    第27章 富春山居图(2)
    当然,这种仿作比原作还要贵的情况少之又少,毕竟张大千只有一个。
    何况,《富春山居图》是十大传世名画之一,国宝中的国宝,后人无论再怎么临摹,都不能超过原作的文物价值和经济价值。
    可即便如此,若是临摹之作出自名家手笔,那同样也是价值不菲。
    盛兰心想,这幅临摹版的《富春山居图》应该出自明代某个大画家之手,否则不可能有这样的宝光。
    果不其然,就听中年男子说:“是董其昌的临摹之作。”
    “董其昌?”盛兰更惊讶了。
    福伯曾跟她说过,董其昌是明朝最有名的画家,堪称殿堂级的一代宗师,书画双绝,名气之大,尤在以唐伯虎为首的四大才子之上。
    他的书法和字画,动辄数千万乃至上亿,屡屡在拍卖会上创出天价,同时也是假冒伪劣泛滥的重灾区。
    与此同时,更大的疑问随之而来。
    董其昌名气如此之大,作品价值如此之高。
    一旦鉴定是真迹,那就是千万起步的天价,几乎没有捡漏的机会。
    为什么鉴宝系统会提醒她这幅画可以捡漏,还让她看到这么耀眼的黄光?
    盛兰想不明白,只能耐着性子继续看下去。
    老吴一听说董其昌的临摹之作,不敢怠慢,忙让中年男子将画拿出来给他看看。
    中年男子从身后的背包里取出一副卷轴,说:“这就是我祖上传下来的画,您看看,给个合适的价吧。”
    这画一拿出来,盛兰眼中看到的黄光越来越亮,如同一堆金子似的。
    盛兰暗想,这宝光如此耀眼,难不成这画有什么问题吗?
    老吴拿来一块无尘无垢的软垫子,指了指画,说:“放在这里,让我先看看吧。”
    中年男子依言将画放了下来。
    因是大名鼎鼎的《富春山居图》,又可能是董其昌的仿作。
    老吴不敢大意,取出一双白手套,戴好了才小心翼翼拿起卷轴看起来。
    卷轴徐徐展开,露出了一张墨色淡雅的山水画面。
    说起这《富春山居图》,那就不得不说创作此画的黄公望了。
    黄公望是元代四大画家之一,精于山水画创作,曾得赵孟頫指授,以草籀奇字法入画,气势雄秀,妙笔如神,卓然成一家,是古代山水画里程碑式的人物。
    《富春山居图》是黄公望晚年的得意之作,为了画好这幅画,他终日不辞辛劳,奔波于富春江两岸,观察烟云变幻之奇,领略江山钓滩之胜,并身带纸笔,遇到好景,随时写生。
    前后历时七年时间,直到黄公望去世前不久,他才完成了这副古代山水画的旷世神作。
    《富春山居图》在古代书画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被誉为‘画中之兰亭’。
    《兰亭序》在书法界是什么地位,自然不必多说,这幅画能被誉为‘画中之兰亭’,可见其艺术价值。
    《富春山居图》一出世就震惊了画坛,引得无数画像争相模仿,各种临摹之作应运而生。
    第28章 富春山居图(3)
    其中就包括董其昌、文徵明、唐伯虎、沈周等画家。
    这些临摹之作,虽说无法跟原作比肩,却也是一等一的精品画,被各大博物馆和大买家收藏,寻常人难得一见。
    老吴将画一寸寸展开,认认真真看着,越看眼睛越亮。
    中年男子显然有些着急,迫不及待地问:“吴老板,怎么样,画还可以吗?”
    老吴说:“画观感还是挺不错的,但董其昌的画非同小可,我得再看看。”
    倘若真是董其昌的临摹之作,那就是几千万的国宝级画作,不谨慎点都不行。
    盛兰在一旁瞧着,见淡淡的山水画上泛着金黄金黄的宝光,已经大致可以肯定这是董其昌的真迹了。
    问题是,这么珍贵的书画作品,按照正常人的思维,不应该拿去拍卖公司拍个高价吗?
    这男的怎么会想着卖个老吴呢?难道他就不怕老吴压价太狠,甚至黑掉他的画吗?
    看样子,这幅董其昌的真迹有问题啊!
    果不其然,当画卷展开到一半,一块又一块的黑斑露了出来,密密麻麻的,连画纸也皱了,看着异常触目惊心。
    看到这一幕,盛兰这才明白过来。
    原来这画被水泡过,画上的一大半山水都花掉了,变成了一块又一块的黑斑。
    书画虽说不及瓷器那般重视完整度,但这么大面积的泡水脱墨,还是严重影响了这幅画的价值。
    更要命的是,这幅画受损的部分,还有作者的落款和盖章。
    众所周知,落款和盖章是书画作品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要是缺了这部分,谁知道这幅作品是谁创作的?
    就算鉴定师可以根据作品风格来判断这幅画出自董其昌之手,也会有人质疑这是后人模仿董其昌的笔法来画的。
    一旦对创作者的身份产生争议,这幅画的价值还得再打骨折。
    泡水加上落款、盖章全毁,可谓双重暴击。
    要是画作不损,千万起跳,如今画被毁成这样,恐怕连十分之一的价格都没有。
    难怪放着好好的拍卖公司不出手,偏要来聚财阁兜售,原来是一张残画啊!
    老吴到底是老江湖,看到难得一见的董其昌真迹被毁成这样,眼里只闪过一瞬间的心疼,便又继续看下去。
    细细看了大概十来分钟,老吴抬起头来,问:“这画,你真的要卖掉吗?”
    中年男人重重点头,语气中充满焦急:“对,卖掉,现在出手能卖多少?”
    老吴说:“董其昌的画作非同小可,我的好好评估一番。”
    中年男人追问:“能预估到什么价位?”
    老吴说:“这个我也不好说,董其昌的书画是古代艺术品的上乘之作,但价格波动巨大的,按照当前的市场行情,再扣掉画卷残损贬值,你这幅画预估价在六七十万左右。”
    “六七十万?”中年男人惊得声音都尖锐了:“老板,这可是董其昌的真迹啊,我家代代相传的宝贝,怎么可能只有六七十万呢?你不会算错了吧?”
    第29章 千万画作(1)
    老吴幽幽叹了一声:“倘若这画完好无损,别说六七十万了,就是六七百万也别想拿下,问题是这画残损得太厉害了,连作者落款和印章都毁了,价值自然要大打折扣。”
    “我知道这画被水泡了大半,肯定不能像其他董其昌的作品那样卖出天价,但老话说得好,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它再怎么残损,也是董其昌的真迹,怎么可能就值这点价呢?”
    老吴摇了摇头:“从绘画风格来看,这的确是一张董其昌的真迹画作,但你也要明白,现在的收藏家并非人人都是鉴定师,我可以通过笔法来判断这是董其昌的作品,他们却不能,没有落款和印章,他们买回去跟别人展示的时候,怎么跟人说这是董其昌的真迹?何况,有钱人花高价买名画,收藏倒是其次,更多的是为了装逼,要是没有作者的落款盖章,这幅画的逼格在哪里?他们还会买吗?”
    说穿了,现在大部分有钱人买古玩,就跟买奢侈品一样,重在突出一个逼格,没有品牌logo,谁买这烧钱玩意儿啊!
    中年男人听了这话,愣是无可反驳。
    盛兰忍不住问道:“大叔,你既知这是董其昌的画作,怎么会将这画弄成这样?”
    中年男人苦笑道:“这画之所以变成这样,都怪我当时年幼不懂事,那时候金庸古龙的武侠剧正盛行,我看得痴痴入迷,老是幻想着成为一代大侠,有一回我放学回家,电视上正好播到某位男主角将水洒在山水画上,没一会儿这张画就变成了一张藏宝图,然后……”
    盛兰跟着问:“然后你就将家里珍藏的这张画拿出来试验,将水洒在画上,希望能出现奇迹,结果奇迹没出现,画却毁了?”
    中年男人点了点头:“没错,因为此事,我差点被我爸打死。”
    盛兰嘴角直抽抽。
    谁年轻的时候没干过几件蠢事。
    只是这位大叔干的这件蠢事,付出的代价太大了。
    这可是价值上千万的古画,他爸没把他这个败家子打死,真算他走运了!
    中年男人一脸沮丧地看着老吴:“吴老板,这画是我的传家之宝,要不是家里急需用钱,我是不可能将它拿出来卖的,你多少再给我加点吧?六七十万真的太少了。”
    老吴也很无奈:“我也想给你加,问题是你这画就值这么多,我能怎么给你加呢?你总不能要我做赔本的买卖吧?实话实说,这幅画我最多只能出到七十万,你要是愿意卖,咱们立刻签合同,然后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要是不愿意,那我也没办法。”
    中年男人显然无法接受这样的价差,叹了一口气,收起画卷便离开了。
    老吴看着他快步离去,颇为无奈和叹息:“董其昌的书画难得一见,基本上都在各大博物馆和私人大收藏家手里,只可惜被水给泡了,要不然……”
    盛兰问:“看他刚才那样子,应该是很着急有钱,他会把画拿去其他店里卖吗?”
    第30章 千万画作(2)
    老吴说:“应该会吧,不过我给他的价格已经是相当高了,他去别的店肯定不可能超过这个价。”
    盛兰担心这幅画被人捷足先登了,忙说道:“吴叔,我有事要先走了,改天再找您喝茶啊。”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