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 第57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郭源想了想,笑道:“说得也是,我在家中等你。”
    挥手作别,林睿便回了荣国府,想到沈家上下忧心忡忡,心知沈原恐怕这回熬不过去了,他叹了一口气,忙命鼓瑟速速给林如海去信,换了衣裳方去给贾母请安回话。不想,才到门口,便听里面一阵嬉笑之声。
    经人通报后,林睿进去,却见房中比昨日多了一个极清秀的姑娘。
    那姑娘不过三四岁的年纪,和探春身量仿佛,都颇有不足,若论眉目,固然不及迎春之温柔,探春之神采,然而别有一番爽朗利落,在贾母跟前三春不如她得贾母之意,今日身上穿着大红撒花袄,外罩貂颏满襟灰鼠皮褂,颈中挂着赤金项圈,一身富贵逼人。
    看到这里,林睿暗讽,一看便知道又是个极讲究穿戴打扮的人,哪里比得自己的妹妹,虽然也在这上头用心,却不如她们这般外露。
    贾母笑道:“你不认得她,她是湘云,比玉儿年纪小些。”
    林睿顿时想起曾听父母说过,保龄侯府史家长子早逝,现今由次子史鼐袭爵,同弟弟史鼎出孝后,今年已去北疆效力了,兄弟都是极有本事的人物,那史家长子只留下一女,养在史鼐夫妇跟前,乳名湘云,想必便是眼前之人了。
    想到此处心里有数,林睿笑道:“我听母亲说过,府上的探春妹妹和史家的大妹妹都和玉儿同岁,只是差了些月份。想来,这便是史家的大妹妹了。”
    湘云素日最喜荣国府的做派,对史鼐夫人的管教十分不耐烦,不如贾母和蔼可亲,此时正在房中同宝玉追逐打闹,闻听此言,又听宝玉说明林睿来历,忙站住脚,过来拜见林睿,一双眼睛盯着林睿,满是好奇,道:“林哥哥知道我,我怎么没见过林哥哥呢?”
    湘云心里只觉得林睿比宝玉更好看些,若是见过,必定认得。
    贾母笑道:“你才多大,你林哥哥又是头一次回京,你哪里见过。”
    说毕,又对林睿道:“云丫头自小没了父母,我心疼她,常接她过来住,一年里倒有两百天住在我这里,因此今儿也过来了。”
    林睿道:“外祖母疼惜后辈,跟庙里的观音菩萨一样呢。”
    贾母听了,顿时笑了起来。
    湘云因问道:“我听二哥哥说,林家有个姐姐,怎么没有同林哥哥一起进京呢?”
    林睿听她说话咬舌,二竟与爱字同音,不觉一怔,心想官话语音甚正,她既长于京城,又非江南,如何在这个年纪口齿不清?又听她叽叽呱呱说了好些话,竟只二、爱分不清,余者倒是极正的官话,随即看了宝玉一眼,道:“我妹妹年纪小,又是娇生惯养的,家里哪里舍得她千里迢迢地出门。宝兄弟怎么想起跟史家妹妹说我妹妹了?”
    宝玉笑道:“常听老祖宗提起林妹妹,昨儿见到林哥哥,自然想起来了。听说林妹妹生在花朝节,必然是极清净洁白的女儿,可恨不能一见。”
    林睿见他目光清澈,如同天边星月,纯净无暇,知他并无什么不好的心思,只是对黛玉好奇罢了,自己秉承君子之道,便笑道:“京城和江南离得太远了些,父亲不进京,母亲和弟妹便不会进京,怕是宝兄弟一年半载见不得了。”
    贾母听了,忙问道:“难道你父亲明年不进京述职?”
    林睿道:“回外祖母,不得圣人旨意,父亲如何能进京?况且圣人早交代了。”
    贾母既喜且悲,喜的是听这话的意思林如海仍能连任,简直是天大的体面,悲的是越发见不到女儿了,她看着林睿,愈加觉得林如海有本事,不免对林睿更好了几分,衣食起居一如宝玉,且是后话不提。
    彼时史湘云却在对宝玉道:“二哥哥,你可不许只顾着别人,忘了我。”
    宝玉笑道:“妹妹说的什么话?我哪里能忘妹妹呢?我才得了极好的胭脂,用拧出的花汁子配着香露蒸的,一会子拿给你抹,擦在脸上,定然比窗外雪地里的梅花还好看。”
    史湘云年纪虽小,却颇懂事,道:“二哥哥,你正经读书要紧,别弄这劳什子。”
    宝玉平素最爱胭脂,听了史湘云的话,脸上笑容顿失,甩手道:“你不爱便罢,有人喜欢。”说着径自跑出去了,嘴里只管叫着珍珠玛瑙翡翠等。
    史湘云最爱同宝玉顽耍,哪里禁得住?早跟过去了。
    林睿第二天来贾母房中请安时,因贾母未起,便往宝玉房里略坐,只见他拉着丫鬟要尝她嘴上的香浸胭脂,那丫鬟拗不过,只得给他吃了。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林睿顿时大开眼界。听说宝玉有这个毛病儿是一回事,见到却觉得十分骇然,幸而宝玉心底良善,目光不见淫邪,不然真真让人觉得匪夷所思,只当时色鬼无疑。
    不过,不管宝玉是否为色鬼,横竖林睿都不愿意他们家觊觎自己妹妹。
    林睿暗暗决定,回去定要好好说给黛玉听,叫她心里有数,千万不能叫人哄了嘴上的胭脂去。林睿后来又见宝玉梳洗时,见到妆台上的胭脂便往嘴里送,更觉哭笑不得。然见府中上下对此都不以为意,心里十分警觉,不知贾政是否知道自己次子这个脾性儿?若是知道,定然以为如他自己在贾宝玉抓周宴上所言,酒色之徒耳。
    在荣国府又住了三四日,林睿偶尔考校宝玉,说来也奇,他行事虽别具一格,论其聪明伶俐,却是百个不及他一个,贾母仍旧溺爱非常,如同命根一样,听贾琏说便是自己亦不如他。不过,有了这样的脾性,哪怕又经天纬地之才,恐也不能长久。
    林睿上有父母弟妹,后有诸多牵扯,贾家下面哪个没有心机手段,不必贾母特特吩咐,也不敢怠慢,如今益发殷勤。林睿毫不在意,一面温习功课,一面往各家拜见送礼,这日才从郭源家回来不久,便见鼓瑟红着眼圈儿进来道:“沈家老太爷宾天了。”
    林睿早已有所预料,但听到消息,仍觉伤感,忙换了素服,回贾母一声要过去。
    贾母如何舍得,说道:“才咽了气的人,不干净,你小孩儿家眼神儿清,竟是别过去添乱了。咱们家和沈家因你父亲,也有来往,这就叫你舅舅哥哥们去。”
    林睿却道:“父亲不在,理当由我去,外祖母就依了我罢。”
    贾母见他执意如此,只得答应,一叠声地吩咐贾琏陪同林睿一起过去,又命多多地带些人,早些回来云云。
    林睿到了沈家,先哭灵,后见沈云等,问道:“大伯父可回来了?”
    沈云身着重孝,听闻此言,道:“先前大哥忙于赈灾,父亲不许他来,如今已经派人快马加鞭报丧了,想来不日即回。倒是你,快进去,灵堂里冷得很,仔细冻坏了你。”
    沈原乃是重臣,又有功于国,虽然时值年下,骤然去世,但是宣康帝命礼部奉旨赐下千两白银,又赐下谥号来,丧事自是极为热闹,沈雪沈云等忙都递了折子丁忧,好容易等到派去和沈雪交接的人过去,沈雪忙忙地回来,到了沈原灵前,痛哭不已。
    哭过后,见到林睿,沈雪虽然伤心,仍是难掩赞赏。
    沈家子孙满堂,老太爷沈原又年过古稀,官至一品,可惜生前受尽病痛,不然便是喜丧了,饶是这般,沈家办丧事时,也是人来人往,忙得一家上下脚不沾地。
    至出殡这日,吉时到时,青衣请灵。
    沈家在京城百年,世交故旧无数,他们门风雅正,自然为人所敬重,前来送殡的官客堂客无数,浩浩荡荡,竟有二三里远。
    林睿亦骑马随之,林如海不能过来,作为林如海的长子,他绝不能失礼。旁人看到林睿,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见他形容俊逸,举止风流,言谈有致,极似林如海,让人挑不出半点不是,心中都赞叹不已,拉着他不住说话。
    望着路边彩棚筵席,皆是各家路祭,林睿一一记在心里。四王八公只来了几家,其中北静王妃和贾敏有旧,故来了,荣国府亦因林家之故,最让林睿吃惊的是四皇子。
    在宣康帝平安长大成人的皇子中,四皇子仅比太子年纪小,比七皇子大了七八岁,早封了明郡王,若是没有太子,便以他为长,夭折的二皇子三皇子皆是他的亲哥哥,他母亲乃是贵妃之前的贵妃,和元后同年进宫,出身比元后更高,也比贵妃得宠,若不是宣康帝急于拉拢元后娘家,他便是嫡子了,因此即使太子之位甚稳,他心里仍旧十分不甘。
    四皇子素知沈家故旧甚多,有心拉拢,又想告知世人自己如何体贴下属等,故向宣康帝请旨前来,路边设祭,命长史官主祭代奠,也算是皇家对沈家的恩典,另外便是他听说林如海之子亦在,待沈雪兄弟一干人过来拜见谢恩时,寒暄过后,提出要见林睿。
    沈雪眉头微微一皱,暗暗叹了一口气,四皇子此举,未免太外露了些,想是太子稳如泰山,他愈加急躁了些,即使如此,沈雪也只能让人去唤林睿过来。
    林睿素日听林如海谈及诸位皇子,唯太子和九皇子有明主贤王之才,明郡王四皇子虽然母亲出身高贵,也有十分精明强干,品行却不如前者,近来已依靠母舅,拉拢了朝堂上许多官员,在宣康帝跟前处处宣扬他的好处。
    下马到四皇子跟前,林睿心里转过了无数念头,见四皇子端坐在轿内,约莫二十六七岁的年纪,一表人才,十分威仪,忙走过来参见。四皇子自有身份,便于轿内伸手挽住,笑道:“倒像是见到了林大人似的。”
    说毕,问起年纪几何,读了何书,来京城所为何事,又在京城停留多久等等。
    林睿见问,择一二能说的说了,不能说的却都闭口不言,摇头说不知。不过四皇子久经宫闱官场,即使急切,也不曾在林睿跟前流露出来,何况周围都是人,自己一举一动必然被他们看在眼里,因此言语可亲,若是林睿不知他之为人,或者不知他见自己的意思,只怕经此一事,听闻其语,早同他成了忘年之交。
    四皇子见林睿言谈行事滴水不漏,寻常大人也不如他,子尚如此,何况父矣,再者林家和俞家如此来往,林如海还能得宣康帝十分倚重,又是连任盐政,可见他能带来多大的助力,因边疆连年打仗,在朝堂上的地位林如海怕比自己还重,因此笑对林睿道:“既然不急于离京回南,又没有先生指点功课,仅是温习,倒不妨常去寒舍,舍下平素颇有高人常聚,均有金榜题名之才,许能令汝有所进益也未可知。”
    林睿躬身道:“多谢殿下好意,若是年后小子仍旧没有先生教导,便去打搅殿下一回。”
    沈雪听了,心中一急,林睿年纪轻轻,到底不如大人老辣,他这般答应四皇子,以四皇子的心计本事,恐怕就不好脱身了。
    沈云因侍奉老父床前,常听老父夸赞林睿非池中之物,暗暗拉了沈雪一把,早听说林睿在荣国府里处处游刃有余,贾母王夫人等意欲说事,几次三番被他岔开了去,既然明知四皇子来意,哪能真的答应。
    又见四皇子取下腰间一方莹洁美玉,递给林睿,笑道:“今日祭奠老大人,不知你在,未带礼物,此乃圣人所赐,万望莫辞。”
    既是宣康帝给的,林睿心想凭着自己家也受到,接在手里道谢。
    沈雪为林睿表伯父,林睿并无亲父在此,便同沈云谢过,好容易将殡送完,他们意欲扶灵回乡,因此今日便要离京,早有车辆骡马齐备,行李业已妥当,候在城门外,临行前,忍不住叫来林睿道:“你怎么就答应了呢?”
    林睿胸有成竹,笑道:“伯父放心,我自有道理。”
    沈雪听了,道:“我却不知你有什么道理?你答应了四皇子,难免就脱身不得了。”
    林睿道:“我原说了,若是年后没有先生教导方去,只是我来时,父亲早命我送了书信给郭先生,请郭先生教导我几日功课,年后便过府,既有了先生,还去打搅殿下作甚?”
    听到还有此节,沈雪和沈云一呆,忍不住都笑了,放心离去。
    送走沈家一干人等,瞧着天色将晚,林睿命人回去告知贾母,自己在外面沈家的寺庙里暂歇一宿,次日方回。贾母等人自是十分慰问,一番忙乱后,忽有外面通报说大明宫内相卢新奉旨前来,慌得贾赦贾政等忙摆香案。
    卢新满脸堆笑,只觑了林睿一眼,道:“奉旨:宣两淮盐运使林如海之子林睿觐见。”
    ☆、第053章:
    闻得旨意,阖府不知喜忧,忙命林睿去换衣裳。
    林睿刚从城外回来,身上仍是素服,向卢新道了一声,而后回房,房里的丫头早拿出林睿的衣裳来,贾家行事不大妥当,丫头们却都识趣得很,做活也细致,但拿的却是年下荣国府给林睿新做的大红箭袖,十分鲜亮。
    林睿在七岁之前倒也常穿此色,然已长大,倒不大喜欢了,故指了一件颜色稳重的衣裳,又道:“配上赵姐姐给我做的荷包鞋袜。”
    林睿进京后不久,亲自去拜见赵安,姐弟相会,自是喜悦非常,赵安在家中待嫁,总不出门,家中又不敢欺她,唯有做针线解闷,又是多年后头一回见林睿,又逢林睿生日,遂亲手做了两套衣裳鞋袜,着实精致得了不得。
    在林睿身边服侍的丫鬟乃是画眉总领小丫鬟,见状,笑道:“到底是大爷,配得好看。”
    林睿急急换好衣裳,出来随卢新进宫去了。
    听闻消息,宝玉道:“好端端的,林哥哥进宫做什么?”
    迎春、探春等皆等在贾母房中,听了这话,迎春温言道:“若是无事,必然不能进宫。林哥哥来了京城好些日子,宫里记挂着林哥哥也未可知。”她虽是天生的性子,沉默寡言,但是得窦夫人十分教养,温柔却不懦弱,言辞柔软,不露锋芒,最得宝玉喜欢。
    探春道:“进宫面圣,那是何等的体面,别人求都求不来呢。”
    迎春看了探春一眼,暗暗一叹,不再言语。她庆幸自己得一慈母,自小就教导自己,家里小姐该学的都学了,家里没有教的,太太也教了,现今又照料贾琮,处处用心,哪怕老爷常和姨娘们喝酒也不曾对太太失了敬意。反观探春,长于贾母处,赵姨娘常常跑到跟前表白是其生母,为人又是粗鄙非常,闹得探春在贾母房里没脸。
    迎春心地纯良,住在贾母房中这些年,下人疏忽的时候,她处处额外照应两个妹妹,原想以身作则,稍解贾母之忧,不过自己笨嘴拙舌,竟做不到,不如探春讨贾母欢喜。
    迎春心想,探春比自己有本事,又伶俐,有嫡母,也有亲娘,过得比自己都好,哪里用得着自己照料,倒是惜春小小年纪没了娘,有了父亲也等于无,住在荣国府里到底不比宁国府,因此反倒照顾惜春更多些。
    因此,听了探春的话,迎春坐在炕上逗惜春顽,不再插口。
    惜春手里扯了扯衣上的宫绦,宫绦上系着的正是林睿说黛玉所赠的碧玉佩。下人见贾母对林睿极其宠爱,为了讨贾母的欢喜,身边的奶娘丫头便将碧玉佩给她们佩戴在身上,好在贾母看到时,再满口称赞林睿,好叫贾母欢喜。
    迎春劝了惜春两句,另拿别物逗她,只听宝玉不悦地道:“宫里有什么好?大姐姐进去了,再也没有回来过。你们只知宫里富贵,哪里知道见不到父母音容的苦楚?我就想让大姐姐长长久久地在家,而非去了哪里,再也见不到面儿。又快过年了,往常这时候大姐姐必然带我在园子里赏梅,又教我念诗,我真想大姐姐,不知道林哥哥这回进宫,能否见到大姐姐。”
    说到动情处,宝玉不禁滚滚地落下泪来,一阵唉声叹气,暗怨父母送元春进宫。
    不同于年纪小的惜春,迎春对元春记得深切,心里也曾想过,元春那样才是他们家大小姐的气派,品貌才华都是上上好,不像自己除了下棋,余者皆无能,哪里料到她忽然就进了宫。迎春暗暗害怕,怕将来自己也和元春一样,幸亏太太和老爷说话时她听到了,老爷原本和太太说,将来也送自己和大姐姐一样博富贵,被太太训斥了一顿。
    探春道:“二哥哥,你认字比我多,读书比我多,怎么不知道老爷太太的苦心呢?”
    宝玉赌气不理她。
    湘云静静地听完,见宝玉如此,忙递了一方帕子过去,道:“二哥哥,你快擦擦泪,别叫老祖宗看到了,又心疼你,骂别人服侍得不好。”
    宝玉方接了帕子,才拭泪,果然见到贾母和贾政贾赦等进来了,众人连忙起身。
    贾母坐到炕上,又命宝玉湘云坐在左右,方忧心忡忡地对站在当下的儿子们说道:“睿儿累了这么些日子,我看着都心疼,只听说昨儿在沈家老爷路祭上见了明郡王,怎么圣上今儿就宣他进宫了?别是有什么为难他的事情罢。”
    贾赦尚未开口,便听贾政安慰道:“母亲放心,睿哥儿一个孩子知道什么厉害?”
    贾赦亦笑道:“正是,老太太别太担忧了,睿哥儿聪明伶俐,常人谁比得上他?圣人英明,哪会为难一个孩子?我看,必然是因妹婿的缘故,圣人叫过去问几句话,就打发他出宫了,能进宫面见圣人,那可是谁都求不来的福分。”
    贾赦对林如海羡慕非常,他袭爵至今,也就还银子的时候才在宣康帝跟前露脸,贾政除了刚得官时见过,平常哪有朝见的时候。他们的儿子在林睿这个年纪,还不如林睿沉稳,琏儿倒好,还得了个功名,贾珠就别提了,恐怕宣康帝都不知道贾珠是何人。
    想到这里,贾赦狠狠瞪了贾琏一眼,早就得了举人的功名,至今还没考中进士。
    贾琏受此冷眼,不免有些莫名其妙,上前一步,赞同贾赦的说法,对贾母道:“老祖宗,林兄弟已经进宫去了,咱们多想无异,且等着罢。”
    贾母长叹一声,道:“只好如此了。”
    一语未了,忽见王夫人进来,一脸笑容,贾母不免问道:“有什么喜事,这样欢喜?”
    王夫人忙笑道:“方才我嫂子送了信儿来,说凤哥儿有喜了。我来回老太太一声,咱们送些什么好,镇国公和咱们家都是百年的交情了。”凤姐没有嫁给贾琏,王夫人自觉憾甚,幸亏李纨进门后常能帮衬好些。镇国公乃是八公之首,牛继宗袭的是一等伯,何等风光,牛耀祖将来袭爵,必然不会比贾赦低,反倒是贾琏的爵位远远比不得他。
    贾母听了这话,果然笑道:“凤哥儿的脾性我最喜欢,将来生个大胖小子,在夫家也算站稳了。不独家里备礼,我也拿两件梯己给她,等她能出门了,来看看我老婆子才好。”
    王夫人忙替凤姐道谢。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