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 第7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闻言,婆子十分纳罕,道:“这是怎么说?”她是小王氏的心腹配房,说话亦无忌惮。
    小王氏冷笑一声,满脸讽刺,喝了一口茶后,道:“也不知道谁回京后,多嘴多舌地跟他们说我和林太太交情甚好,并没有因为我们老爷就疏远了的,于是就有人写了书信给我,让好从中斡旋,好如了他们的意。”
    年下收到回礼时,她竟收到了好几封信,有王子腾夫人的,有杨旭太太的,也有王夫人的,皆提到了让她多多帮衬刘太太些,好撮合杨茹和林睿的婚事,说这是他们几家都愿意的,荣国府、王子腾家、杨家和南安王府都觉得这门亲事极好。杨茹是杨家的女儿,和王家、贾家世代交好,南安王府和他们亦然,南安太妃又是自己家的亲戚,因此南安太妃也来了一封信,只有成了亲戚,才好免了多年前的那场是非。
    小王氏当即就把书信一把烧光了,杨家她不认得,王家贾家和她有什么相干?她自己只顾着自己的儿女,管别人做什么?
    小王氏是父母的独女,她父母很是挣了一些家业,当年母亲去世,父亲不愿续弦,要过继子嗣时,王子腾收了王豪的银子,做主把王豪的兄弟过继到他们家。她和父亲本已看中了一个三岁的幼童,父母双亡,长兄长嫂又不愿照料,他们家也乐意,自己家也想好生将其抚养长大,以承香火。不曾想,抵不过王子腾的权势,所有打算竟是一场空。
    王豪的兄弟进门后,颐指气使,把所有家业都当成是他自己的了,还不让父亲把攒了多年的嫁妆给自己,险些气死自己的父亲。幸而自己的父亲性子要强,硬是攥着家业,拿了一半给自己做嫁妆,风风光光地送自己出阁,但是自己出阁后不久,父亲就被王豪的兄弟气死了。因此小王氏对王子腾、王豪一干人心怀怨恨,无论如何都不愿意相助。
    小王氏得知叶停即将调任的消息后,立时便要先回京,未尝不是因为这些事。她现今没有娘家依靠,不敢和那些人家作对,但是自己进京了,距离江南数千里远,不理江南诸事,不帮杨家说和,一切都怨不得自己。
    叶停全然不知此事,他在扬州多年,皆在林如海麾下,早盼着回京了,等小王氏带着儿子走后,好容易盼到阳春三月,调任文书果然如约送来,却是成了贾政的上峰,忙忙地与人交接,行李都是打点好的,只等着交接完就能启程。
    不料在他启程前一日,忽然得到消息说,林如海的长子林睿考中秀才了。
    叶停呆若木鸡,问道:“林睿今年还没满十四岁罢?”
    打探消息回来的小厮回答道:“年底才满十四岁呢。真真是有本事,不知道林大人是如何教导的,想当初,经过林大人教导的,大多都年纪轻轻进学,谁不说林大人的才气高。荣国府的链二爷、珠大爷,如今的林大爷,还有太子妃的兄弟,今年不到十三岁,亦中了。不过林大爷是头名,俞哥儿是第九名,饶是这般,也是天纵之才。”
    叶停听了这番话,一时之间不知道心中是何等滋味。
    ☆、第062章:
    因回来报喜的小厮一路喜笑颜开,旁人遇到问他时,早就忍不住开口,故而消息未至林家,外面的人反倒先知道了,叶停亦然。
    待消息递到林家,得知林睿中了头名,黛玉登时惊喜交集,原欲告知林如海,偏生林如海出门办公不在,两日后方回,只得自己心中欢喜不尽,吩咐管家媳妇道:“哥哥大喜,上上下下每人赏一个月的月钱,咱们自己乐一乐,不许出去张扬,叫人笑话。”
    管家媳妇听了,笑盈盈地出去传话,下人们得了赏钱,喜气洋洋地过来磕头谢恩。
    贾敏不在家,黛玉虽管事,但是只管些各家送礼、家中送礼并赏赐来使等琐碎之事,余者事务皆有下人各司其职,大事都得林如海做主。
    大管家却是又喜又叹,想当初林如海十四岁进学,老太爷老太太在时,在京城里是头一份儿,何等热闹。现今林睿亦早早有了功名,谁不说老爷太太教子有方?接下来就该忙活大爷的亲事了。最好还是由老爷太太做主,挑个和太太一样的奶奶,可不能挑那些调三窝四目光短浅不懂事的,他们家现今是文臣,在文臣家里挑选才是相得益彰。
    大管家眯着眼儿笑,如此一来,他们家又能长长久久地富贵了。
    这回书院里有十二个学生去应试,中了九名秀才,仅三人落榜,林睿和俞恒两个一举高中,和那些白发苍苍的老童生相比,真是风光无限。书院本就在江南颇有声名,此时愈加声名大噪,书院中的先生走出门来,哪家哪户都是恭恭敬敬,不敢稍有怠慢。
    黛玉随着林如海知道的极多,前儿还跟着林如海去看应试的童生,年龄参差不齐,似俞恒这般年纪的学子总共只有两三个,都是世家子弟。他们因启蒙得早,请的又是当代大儒教导,笔墨纸砚书籍一应俱全,学得比寒门子弟早,文章做得也好,故高中得多,而其他的学子上到五六十岁,最年轻的也有十八、九岁。听林如海细说后,黛玉方明白科举之难。如今林睿以不足十四岁之龄高中第一名,黛玉自觉十分光彩,俞恒只中了第九名而已。
    即使林如海百般教导,黛玉仍旧难掩其性,自恃奇才,总想着压倒众人,林如海见她本性如此,更显可爱,便不如何约束了,因此黛玉喜林睿第一,叹俞恒第九。
    黛玉知道科举之难,并不是嫌弃俞恒才气,只是她自己不愿屈居人下,觉得头名更好。
    俞恒和林睿并非一榜高中,林睿原籍姑苏,故在姑苏应试,不必远行,而俞恒祖籍却是扬州。和贾敏去姑苏一般,年前俞老太太带着俞恒回扬州,也来林家见过黛玉,因此俞恒是在扬州应试。他们家没有当家作主的男人,都是林如海替俞恒打点应试前后所需之事。
    若想进学,须得经县、府、院三试,考试之时得有秀才保举,需要的秀才依次递升,俞恒虽不必如此,却也十分繁琐。
    俞老太太上了年纪,许多事有心无力,何况家中只有俞恒一个男丁,没有人替他筹谋,江南一带许多人奉承太子之势,毛遂自荐地前来帮忙,都被俞老太太婉拒了,只请林如海一人。林如海和贾敏的品行都深得俞老太太钦佩,别人她信不过,不愿欠了他们的人情,反倒是林家,自家已经欠下许多人情了,也不在意这一点子了。
    俞恒高中的消息传来,俞老太太喜极而泣,虽然俞恒不从科举出身,等到太子登基,太子妃封后,他不缺荣华富贵,但是终究比不得科举出身来得名正言顺。俞恒有了功名,将来他功成名就了,没人敢说他是因裙带而上位。因此,俞老太太立时便命俞恒带上自己早就预备好的礼物,前往林家拜谢。不巧,林如海不在家,少不得由黛玉见了。
    俞恒年少,黛玉更是年幼,不过六岁,他们自小一处长大,彼此间没有什么避讳,因此将俞恒请进客厅。俞恒黛玉多时未见,此时相会,均觉对方和从前大有不同了。
    俞恒细看黛玉形容,极清秀,却也极显怯弱,不胜春衫,不禁大皱眉头,关切地问道:“大夫先前说过好生调理即可,妹妹素日没有好生调理?怎么还是这般不足?”俞恒和林睿一同上学几年,来回都去林家,常见黛玉,自然知道有关黛玉的一切。
    听黛玉见客,林智早就自告奋勇的陪伴过来,跟在黛玉身边,说要保护姐姐不受欺负。前日杨茹来找黛玉顽,不知说了什么话,惹得黛玉十分不悦,林智决定以后姐姐在别人跟前不好说的话,他一定要说出来,免得姐姐生气,因此听了俞恒的话,瞪了他一眼,嚷道:“姐姐有我们家人心疼呢!”言下之意十分明白,黛玉有父母兄弟照料,不必外人担心。
    俞恒闻言看了林智一眼,莞尔一笑,并不答话。
    俞恒独自一人长大,有了林睿作伴读书方才好些,在书院结交了不少朋友,但是心里却羡慕林家兄弟姐妹情深,不似自己一个孤鬼。林睿在姑苏时,时不时地收到黛玉做的书信文章,说起林智的笑话来,竟是核桃车子似的,满纸都是,因此俞恒不跟林智一般见识。
    林智登时气闷非常,很小心眼地记住了俞恒,非他所喜。
    黛玉见林智难得无话可说,不觉笑道:“何曾没有调理?只是自小如此,俞哥哥不必担忧,父母看着,大夫都说比先前有起色了呢!我这身子唯有生在富贵之家用那么些珍贵药材补品才能养好,亏得没托生到寒门,也是大幸。不说我了,还没恭喜俞哥哥,喜中第九名,现今外面说起俞哥哥来,都说俞哥哥天生俊才。”
    俞恒很有自知之明,摇头道:“什么天生俊才?那些都是恭维话,哪家子弟考中了,在他们嘴里都是天生俊才,不独我一人,我从来不信这些,只有将来文能安邦武能定国,那才是真正的俊才,我差远了。就文章而言,我不如林大哥,就诗词而言,我在妹妹这般年纪,还做不出那样精巧的诗词,妹妹快别在这里臊我了。”
    听了他这番话,言语之间没有半点得意,黛玉歪头一笑,嘴边两点梨涡乍现,道:“俞哥哥怎么见到了我做的诗词?难登大雅之堂,让哥哥见笑了。”
    林智插口道:“姐姐的诗词自然是好的,俞哥哥倒是有见识。”
    俞恒一笑,望着林智道:“此言极是,我心里佩服林妹妹的才情。不知我是否有幸,看看丑儿小兄弟做的功课?听说小兄弟现今跟林妹妹读书,想来亦已颇为其中三昧。”
    听他叫自己的小名儿,林智不悦地道:“兄弟就是兄弟,做什么叫丑儿小?”
    黛玉不忍见林智被俞恒欺负,除了自己,谁叫林智的小名儿他都翻脸,这俞恒真真是拿捏住林智的要害了,难怪林睿常常称赞俞恒有本事,凭此可见一斑,遂岔开笑道:“俞哥哥,今年你们应试,可否把题目写出来,让我也做一篇文章?”
    俞恒见她维护林智,不再纠缠于此,听她要看自己应试的题目,不禁一怔,道:“妹妹平常难道也做这些文章不成?”
    黛玉笑道:“我学的也是四书五经呢,想见识见识考试的题目。”
    俞恒赞叹不已,答应下来,道:“由浅至深,好些题目,我都写下来给妹妹。”移步到黛玉的书房,提笔写下自己应试的题目,想了想,又在后面加上几道先前先生布置的题目。
    黛玉见了,果然欢喜,略一沉吟,坐到案边破起题来。
    文章尚未完成,俞恒见天色晚了,没有等到林如海,只得遗憾地告辞,说等黛玉答完了这些题目,自己定要比林睿先看。黛玉得他写题,答应不提。林智却是恨不得俞恒赶紧离开,这个俞家的哥哥太坏了,凭着几道题目轻而易举地就得到姐姐如此注目。
    俞恒得到允诺,看了林智一眼,含笑离开。
    黛玉至二更时分方答完俞恒写的题目,次日俞恒过来,拿给他看,正说话间,林如海从外面回来,俞恒忙向林如海道喜,接着拜谢。黛玉说明林睿在姑苏高中的消息,林如海笑道:“睿儿高中,在我意料之中,很不必为此大张旗鼓地庆贺。”
    话虽如此说将出来,但是林如海眉梢眼角仍是难掩浓浓的喜气。
    黛玉和俞恒见状,不由得相顾莞尔。
    和林、俞两家得到的喜事不同,贾家上下却是愁眉苦脸,原因乃是贾珠近来苦读,忽然染了重疾,正卧床修养,秋闱亦不曾去,而贾琏参加今年的春闱,又落榜了。这两件事凑在一起,贾母不自在,旁人自然不好说笑,行事难免小心了些。
    不比贾家上下苦着脸,大房却是喜不自胜,全然没有因贾琏落榜而产生的颓丧,而是大摆筵席,庆贺陈娇娇进门二年,终于平安诞下了一子。
    也巧,这孩子生在二月十二的花朝节,和黛玉是同一个生日,贾琏急急忙忙地就打发人往江南报喜。于他而言,贾敏如母,他长到如今二十来岁,愈加明白贾敏到底帮衬了自己多少,若是当年自己无人教导,或者父亲娶妻邢夫人,自己娶妻王熙凤,哪里有今日。
    贾琏心里感激贾敏,这些年,每年贾家往林家回礼时,额外必定有贾琏孝敬贾敏的东西,也有给林睿林慧林智等人的玩意儿,从不曾间断。
    陈娇娇生子,真正喜悦的只有贾赦一房。
    陈娇娇进门后,本性知书达理,素日行事温柔和平,上孝顺公婆,下教导叔姑,又和贾琏耳鬓厮磨,情投意合。贾琏读书时,她在一旁研墨,偶尔还能插口其中,与之同论诗书,相比荣国府诸般热闹景象,他们过得清净自在非常,去了贾母院中,贾母又喜她稳重。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进门一年未见消息,把陈太太急坏了,倒是贾赦和窦夫人并未十分催促。
    贾赦娶妻多年方得了儿子,贾政娶妻不是头一年就得的,贾敏出阁七八年才得林睿,因此贾赦盼着早早抱孙子,并未和外人那般对儿媳心怀不满。陈娇娇孝顺得很,一心一意地和贾琏过日子,贾赦满意得不得了,哪里会说陈娇娇的不是。
    经此一事,陈太太在女儿又一次非礼非节回娘家省亲时,私下同她道:“别看你公公名声不好,人也昏聩无能,对这些事倒是体谅。”
    陈太太和丈夫两人对女儿夫家唯一不满的就是贾赦,但是女儿出阁后,不似别人家的媳妇,不得公婆丈夫的允许,常常一年半载不得回娘家,贾赦和窦夫人三不五时常叫陈娇娇回娘家探望父母,因此常能见到女儿的陈太太欢喜非常,对贾赦略有改观。
    贾赦颇有心机,又有自知之明,他知道自己帮不到儿子,李恂去岁致仕,现今在家养老,李赫仍旧外放未回,林如海又在江南,说来算去,遍看自家亲戚,没有一个能在京城中帮衬贾琏的,以后少不得得靠陈家在官场清流中的一些人脉。何况陈娇娇不是那等吃里扒外的人,他何必做恶人,横竖他们夫妻好,总有一日能抱上孙子。如今陈娇娇生了个儿子,喜得贾赦不知如何是好,忙忙地翻看书籍,又请钦天监的友人帮忙,定名为贾芾。
    贾芾满月后,贾赦有孙万事足,姬妾古玩不顾了,也不再出门作耍了,天天围着孙子转悠,许多宝贝都收拾出来,打发人送到陈娇娇处,说明给长孙的。只是,贾琏和陈娇娇住在梨香院,贾赦是公公,不好经常过去,不得不眼巴巴儿地瞅着梨香院的方向,每每贾琏从外面回来,势必要让他把贾芾抱过来让自己瞧瞧,或者让窦夫人去。
    陈娇娇看在眼内,忽一日同贾琏商议道:“不如把芾儿养在老爷太太房中?我每天都要去请安立规矩,太太体贴,常常不叫我如此辛苦,但是我们不能恃宠而骄,兼之每天都要去府里伺候老太太,也常不在家,不能照料芾儿,让老爷看着芾儿倒好。”
    贾琏吓了一跳,忍不住斜眼看了看她,笑叹道:“你就不怕老爷教导咱们芾儿也是那么个性子?我原同你说过,亏得我不是老爷教导的,不然我现今只能是个浪荡子罢了。咱们好容易生了芾儿,爱得眼珠子似的,我还想让他子承父业,明儿读书上进,先考个举人让我欢喜,再考个进士去做官,好叫咱们家再兴盛百年呢。”
    陈娇娇失笑道:“芾儿才多大,爷想得太早了些。你且听听我的道理再做决定,可好?”
    贾琏并不是骄纵跋扈之人,时常做事,许多拿不定主意的时候都是和陈娇娇商量着办,因此听了陈娇娇这话,道:“奶奶且说,我听听,若是有理,我就听奶奶的,若是无理,奶奶就听我的。”
    此事陈娇娇已经深思熟虑多时,她母亲来探望时,亦曾与母亲说过,故对贾琏道:“先说咱们住的梨香院,虽说是独门别院,可到底离正院只隔着一条夹道,时常下人往二太太房里回事,人来人往的,都从咱们门前过,人多眼杂,手脚未必干净,咱们管得再谨慎,总有疏漏的时候,若是有人起了歹心,对芾儿动了邪心歪意,可怎么好?”
    贾琏听了这番话,愕然道:“不至于此罢?咱们两房虽常有嫌隙不和,可到底都是贾家的人,难道还想着对咱们芾儿动手不成?”
    陈娇娇正色道:“咱们家乱得很,爷不清楚?那一房怎么盯着一家之主的位子,爷也不明白?不管什么事,防患于未然最要紧。咱们眼前只有芾儿一个儿子,命根子一样,等到真出了事,咱们后悔都来不及了。爷想想,自从我怀孕到芾儿落草,戳了多少人的眼珠子心肝儿?不知道多少人盼着咱们一房无儿无女呢!若是咱们没了子嗣,爷说谁得好处?”
    贾琏面色一沉,冷声道:“这还不知道?恨不得一家子所有的东西都是宝玉的。我就说呢,奶奶进门头一年没有消息,怎么那边一点儿都不急,也不催促,反倒是有了喜生了子以后,正院那边说丫头毛手毛脚地打碎了许多东西。”
    陈娇娇点头叹道:“咱们若是没有子嗣,可不就是都归他们了。”
    贾琏听了,顿时沉默下来。不必陈娇娇细说,他知道贾母一心盼着都是宝玉的。倘或林如海在此,听到他们的话,势必叹息,上辈子贾家破败,贾琏侥幸留得性命,可惜他一生无子,出来后,已经是垂垂老矣,最终过继了宝玉之孙为嗣孙,方得以有后人敬奉香火。凤姐被休后,贾琏尚未来得及再娶贾家便出了事,出来后也没有人愿意嫁给他,命中无子。
    陈娇娇又道:“在梨香院我都觉得不清净,何况芾儿。若是芾儿放在东院里,太太精明果断,东院里里外外都是太太的人,打理得水泄不通,那边的人等闲不会到太太那里去走动,也夹带不了什么阴私,岂不是干净许多?太太指望咱们养老送终,芾儿是太太嫡亲的孙子,太太还能不捧在手心里?再者,太太从前吃过苦,身子骨不大好,才过三十岁就常常有些病痛,每日在老太太跟前立规矩,只是忍着,我看着心疼,不如让太太借口照料孙子,在家常歇歇,我年轻,又身强体壮,替太太在老太太跟前尽孝就是。”
    窦夫人病时,皆是贾琏亲自去请太医,问明用药,侍奉床前,听陈娇娇这么说,心里不自禁地想起窦夫人这些年的操劳,觉得十分有理,沉吟不语。
    陈娇娇又再接再厉地道:“老爷的脾性儿咱们都深知,这些年老爷说不惹事,在外头还有许多人借着老爷的名头胡闹,爷比我知道得清楚。爷瞧一瞧,自从有了芾儿,老爷可曾出过门?再没惹过事儿。让老爷在家里看着芾儿,未必不是拘着老爷在家,老爷不出去惹事,咱们家竟是清净得很,不然,都是咱们家的罪过。”
    提起贾赦在外面做的那些事,贾赦本来没想过如此,耐不住外面的人奉承他,凡是贾赦看中的女子和古玩书画,自有人料理了一切阻碍,然后送到贾赦跟前,不止一次。贾琏行走在外,深以为耻,作为人子,管又不管不得,往往要替贾赦处理后续,实在是为难得很。
    陈娇娇说完后,端起茶碗喝了一口,又道:“至于爷担心老爷教不好芾儿,就更不必担心了。芾儿年纪还小,启蒙得等三岁,家常有太太陶冶教育,必然不会长歪了,何况老爷也不是不盼着子孙长进的糊涂人。再者,咱们送了芾儿过去,并不是不见芾儿,不教导芾儿了,咱们一家四个人,除了老爷不大爱读书外,剩下三个都是知道厉害的,还怕教不好芾儿?”
    说到这里,陈娇娇放下茶碗,笑吟吟地看着贾琏,等着他做决定。
    贾琏踌躇道:“虽有这三等好处,你说的极有道理,可是我却不愿意芾儿离开我们的眼前,夜里听不到芾儿的哭声,我反倒睡不好。”
    贾琏成婚本就比别人晚,在他这个年纪的许多人都有好几个孩子了,因此得了贾芾后,恨不得放在跟前时时刻刻看着,每晚的哭闹之声,于他而言都是天籁之音。
    陈娇娇叹道:“爷现今还要读书,再有芾儿哭闹,哪里静得下心?我也不舍芾儿,可是白日里你要上学,我要去那边服侍老太太,谁留在梨香院里看着芾儿?奶娘丫头虽然都是你我心腹,可是到底不能让我放心。放在太太房里,一则咱们每日晨昏定省必定过去,二则太太得了清闲养身子,又有老爷疼芾儿什么似的,谁敢起幺蛾子?”
    贾琏正欲说话,忽听外面丫鬟通报道:“二太太打发周瑞家的来了。”
    陈娇娇看了贾琏一眼,道:“听,又来了。自从芾儿出世到现今一个多月,周瑞家的已经来七八次了。她是什么人物,替二太太做了多少事,爷心里有数。”王夫人包揽诉讼并重利盘剥等事原本就瞒不过人,包揽诉讼总得拿府里的帖子送到衙门,既然插手了官司,陈家这些人家总能得到些消息,何况陈娇娇进门后,又听贾琏细细说明了家中各人各事。
    贾琏皱眉道:“这时候她来做什么?”
    陈娇娇命奶娘抱贾芾去套间里,方对贾琏说道:“我也不知道。这周瑞家的嘴甜心巧,最会揣摩二太太的心思,二太太不喜谁,不必说出口,也不必如何处置,周瑞家的立时便想方设法地去料理谁,旁人谁不明白?杏儿,叫她进来,我倒想听听她又来做什么。”最后一句话却是对陪嫁丫鬟杏儿说的。
    杏儿答应一声,不多时,带着周瑞家的进来。
    贾琏成年后除了往贾母房中请安,平素不去正院,连贾政一房的王夫人和李纨婆媳都少见,何况区区一个仆妇。此时举目一看,却见周瑞家的满头珠翠,遍身绫罗,细眉弯弯,杏眸澄澄,嘴角带笑,脸上擦的脂粉比府里采买分发给众人的还好。贾琏见过府里分发给陈娇娇的脂粉,皆系不堪之物。若不知道周瑞家的是下人,走出去人人都当她是大家太太。
    贾琏眼神忽然落在周瑞家的的手腕上,这对黄澄澄的赤金凤衔珠镯乃是自己母亲的陪嫁之物,几年前他赏赐给自己的奶娘赵嬷嬷做寿礼,怎么戴在她手上?
    陈娇娇见贾琏面色凝重,心中不明就里,脸上却堆满了笑,问道:“周姐姐来有什么事?”
    周瑞家的忙奉上手里捧着的纱罗脂粉玩意儿,笑道:“金陵薛家的姨太太送了好些东西过来,除了太太孝敬老太太的,其余的都分给大太太、大奶奶、二奶奶等人,这是二奶奶的,太太吩咐我送来。这是两匹香云纱,乃是进上的,过一个月就夏天了,给二奶奶做衣裳。”
    说话之间,周瑞家的悄悄打量陈娇娇,才出了月子不久,陈娇娇身段依然臃肿,月子中补得满脸红光,两颊斑点未退,此时又没有擦脂抹粉,其娇俏连贾母跟前的一等丫头都不如,怎么贾琏还对她一心一意?就是贾政那样正直的人,王夫人生宝玉做月子时,还被赵姨娘那个狐媚子勾搭了去,李纨坐月子时,贾珠房里的几个丫头也是各显神通。
    周瑞家的暗暗有些不解,难道贾琏当真和贾赦贾家的爷们不一样?
    陈娇娇细看那些东西,以她娘家是得不到这些,家常穿戴都是官用,但是贾敏每年送礼来往,哪一样都不比这些差,淡淡一笑,道:“回去替我们多谢二婶娘的好意,只是既然是薛太太送二婶娘的东西,二婶娘自己留着便是,何必给我们?白白糟蹋了。”
    周瑞家的忙道:“太太心里惦记着大家,有什么好东西,自然想着大家。”
    贾琏和陈娇娇听了,眸子里不约而同地闪过一丝冷笑。说得好听,每年外面的官员进京时,来荣国府拜见时,送给荣国府多少好东西,什么茯苓霜、玫瑰露、黄金表、雀金呢、羽缎羽纱哆罗呢等,都是贡品,也是常送的东西,怎么他们大房没有见到几回?
    陈娇娇低头想了想,微微笑道:“二太太是最慈悲的,谁人不知?”
    周瑞家的张望了一回,问道:“怎么不见芾哥儿?”
    贾琏和陈娇娇心头一凛,他们方才说到二房对待他们,此时如何能不谨慎?陈娇娇按住贾琏的手,嘴里笑问道:“姐姐问我们芾哥儿做什么?芾哥儿才吃完奶,已经睡了。周姐姐今儿若是想见,怕是不能了。”
    周瑞家的笑道:“太太常夸芾哥儿,说比兰哥儿生得还好,心里极喜欢,等芾哥儿明儿大了,兰哥儿有芾哥儿这样的兄弟辅助,二人齐心,倒是一段佳话。”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