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 第10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夫人听他说不打宝玉,微微放下心来。如今没了贾珠,她也盼着宝玉出息,不然不会看重时常劝谏宝玉读书上进的宝钗,便是元春,也说宝钗能做得贤妻。
    想到贾赦家离京那一日害得薛姨妈母女不得不说离开,王夫人一阵愤恨,薛家住在府上又不曾碍他们东院的事儿,何必让贾芾来说那些话,羞得薛姨妈好几日都不肯过来,只说没脸,自己劝了几次,又再三挽留,方略好些。
    宝玉却是苦不堪言,但见贾政十分严肃,只得唯唯诺诺地应了。
    贾政喝道:“还不退下去预备笔墨书籍,留在这里作甚?”
    宝玉连忙告退,走出房间,金钏儿和绣凤绣鸾等在廊下顽耍,见他神色颓废,金钏儿笑道:“这又是怎么了?莫不是挨了老爷的训斥?我瞧你竟是老老实实读几本书,将来博个功名富贵,老爷便不来训斥你了。”
    说完,又笑说:“我嘴上才擦了香浸胭脂,你可吃不吃?”
    绣凤推她一把,道:“你也太轻浮了些,让宝玉快些回去罢,免得老太太担忧。还有袭人,将来是跟宝玉过一辈子的,你这样,不是徒惹忌讳?叫人知道,仔细你的皮!”
    宝玉扮了个鬼脸,一溜烟地走了。
    却说王夫人等宝玉出去,将嫁妆单子给贾政看,道:“老爷看看,可还要添什么?”
    贾政皱眉道:“我不善此道,你做主便是,既是八月,你得仔细料理。元丫头福分大,做了王妃,咱们家万万不可让人挑出不是来,体体面面地送嫁才好。”
    王夫人点头道:“老爷放心,我早有打算,元丫头的嫁妆也都齐备了,就在这里。”世家小姐的嫁妆都是从出生后攒起,元春亦然,但只攒了十来年,因送元春进宫,便没再给她预备,谁承想竟出了宫,便从公中库房中挑了许多好东西陪嫁,又有压箱银子五万两。
    贾政道:“这便好。”
    王夫人犹豫了片刻,道:“那日芾哥儿说话不中听,姨太太要回去,我想着他们房舍没收拾好,蟠儿无人教导恐生事,便又留下来了。”
    贾政不以为然,道:“理当如此。”
    王夫人放下心来,笑道:“八月初三是老太太的生日,虽不是整寿,但是该预备的也都该预备起来,不能因元丫头出阁就忘记了。八月里好些喜事呢,一桩接着一桩,怕是府里那一点子银钱不够,我想着先将用不着的金银铜锡大家伙当出去,等年下有了进项再赎出来,老爷看如何?这一年不如一年,大老爷又运走那么些,再不如此,一家子都饿死了。”
    提起贾赦,贾政立时想到他说的话来,早对王夫人起了疑心,但是细问时,王夫人便哭诉说什么都不曾做,必是贾赦冤枉她云云。贾政道:“府里几时到这样的地步了?竟典当起东西来,传出去,岂不是让人笑话?”
    王夫人冷笑道:“我却也不想让人笑话咱们,可是没钱又能如何?前儿给东平王妃预备寿礼,府里一点银子都没有,还是我当了两件陪嫁的首饰才支应过去。”
    贾政一听,倒愧疚起来,晚间便在王夫人房里歇息。
    王夫人自知贾政因贾赦的话见疑自己,心中不忿,却又无可奈何,只能作罢。她年轻时虽然容貌出挑,可是将五十岁的人了,哪里比得上未满三十的赵姨娘年轻娇俏,因此自从那日起贾政便只歇在赵姨娘房中,今日似乎回转过来了,王夫人却也欢喜。
    那宝玉回过贾母,到了自己卧室,见袭人正在灯光下做针线,低头露出雪白一段脖子,更显得柔媚姣俏,不由得心中一动,关切地道:“天晚了,别在灯下做活,仔细伤了眼睛。”一面说,一面上前拿走袭人手里的针线,却是给他做的一个大红肚兜。
    袭人抬起头,揉了揉脖颈。
    晴雯拔下头上的簪子拨了拨烛花,回手重新插回鬓边,见他们如此,顿时冷笑一生。
    宝玉素喜晴雯生得标致,忙笑称姐姐,忽然想起那日吃过的香露来,问袭人道:“好姐姐,那香露可还有?我见晴雯檀云麝月秋纹都喜欢,偏生才尝几口就没有了。若有,就再去要一瓶,大家都尝尝。”
    袭人嗔道:“哪里有许多?没见那日就拿了半瓶?还是二姑娘仅剩下的。你若是想吃,去问老太太去,我见瓶子上的鹅黄笺子,想来是进上的东西。”
    宝玉颓然一叹,道:“那样好东西,也只配二姐姐吃,既没了,也不必再去说。”
    袭人道:“怎么就只记得二姐姐?不记得云妹妹了?屈指算来,史大姑娘好些日子不曾来了,我托她做的扇子套也没了音信。宝玉,明儿跟老太太说一声,去接史大姑娘罢,咱们家不去人,史家也不想着送史大姑娘过来住几日。”
    宝玉点头道:“明日就跟老祖宗说去。”
    次日一早,听了宝玉的话,贾母想到确实许久未见湘云了,虽然湘云已经定了亲,但是自小长在自己跟前,也是十分想念,便命人去接。不想去的人回来说,史鼐夫人带着湘云去东平王府贺寿了,不在家。
    贾母听了,无奈作罢。
    东平王府设宴,乃因东平王妃的生日,不止史鼐夫人去了,便是窦夫人和王夫人也去了。各家王府世交应袭和诸诰命等但凡有女儿的都带着女儿过来,窦夫人也带了迎春和惜春过去,独王夫人孑然一身。
    众人看在眼里,都知元春年长,在家待嫁,王夫人虽有庶女,却是从来不见,反倒是窦夫人好性儿,常带迎春出来走动。见今日又多了一个姑娘,闻得是寄居在荣国府从未回过宁国府的宁国府大姑娘,心里暗暗点头,也都送了表礼。荣国府虽不大好,但是却比宁国府干净几倍,她们常在外面应酬,都知道,也亏得惜春养在荣国府里。
    黛玉随着贾敏过来,见到迎春和惜春,自是欢喜,又见清然等人,愈加欣悦。
    东平王妃命十二岁的女儿安和郡主带她们去偏厅顽耍,因都是未出阁的女儿家,且都相识,清然拉着黛玉不放,悄声道:“上回你送我的兰香墨我都用完了,明儿再送我些,竟比我用进上的一些墨还好。”
    黛玉微笑道:“回去就打发人给姐姐送去。”
    清然听了,十分欢喜,因是用玉泉制的,确是上品,清然虽是俗人,却也精通书画,故向黛玉开口,正要再说话,忽然前面刘夫人打发人来叫自己过去,她看到黛玉一脸促狭,不禁拧了拧她的腮,道:“回来找你算账。”
    黛玉揉了揉脸,等清然走了,见迎春和惜春带着一个红衫女子过来,细细一看,却是曾在史家见过一面的湘云。
    多时不见,只见史湘云和自己年纪相仿,身量却仿佛比自己略高一线,腰间束着一条五彩攒花丝结如意绦,越发显得蜂腰猿背,鹤势螂形,忙站起身,笑问道:“迎姐姐,惜妹妹,这是哪家的姊妹?越发出落得好了,竟像是没见过似的。”
    迎春顿时莞尔,道:“这是保龄侯府史家的姑娘,名唤湘云,想来你曾听过。”
    黛玉亦笑了,记起贾敏说过,史鼐长兄早逝,独留一个女儿,比自己略小几个月,尚在襁褓中时其母亦亡,因此由史鼐夫妇抚养长大,自幼多住在荣国府中,同时她也是叶停的外甥女,不过小王氏虽和贾敏交好,却鲜少提起湘云,来往并不如何密切。那日在史家见湘云时,乃是她定亲的时候,故此并未如何亲近。
    待湘云行罢礼,黛玉还了礼,道:“早听说妹妹了,当日一见,至今不曾忘记。”
    湘云住在荣国府时,何尝没听说过黛玉?也见过,只那时初定亲,无心细看,今见她形容举止竟似不在宝钗之下,宛然如纤柳,似姣花,更有通身的气派,非常人所及,不由得自惭形秽,笑道:“我也常听老祖宗说起姐姐,那时得见,却没有说得几句话,今日反倒是圆了我之心愿。”
    黛玉心中微微一动,半日方想起湘云口中的老祖宗指的是贾母。
    各自落座后,黛玉问道:“怎么几次见到史太太,却不见妹妹出门?今日竟是第二回见。今儿湘雪妹妹没来?”说起史湘雪,乃是史鼐丧兄大功后所怀、丧父时所生,本来要堕胎的,史鼐和夫人不舍,便上折子陈情,方留了下来,但是在史鼐孝期所诞,到底不大体面。因着此事,湘雪性子便有些腼腆,轻易不出门,即便出门了,也少去读书人家,免得那些人家瞧她不起。
    湘云听她提起湘雪,道:“二妹妹身上不好,恐冲撞着了,便没来。”
    黛玉忙道:“竟有此事?怎么不早说,明儿我们去看她。”
    林如海和史鼐一文一武,因是亲戚的缘故,又有从前林如海说过的话,所以两家来往亲密,听说湘雪不好,黛玉自然关心非常。
    湘云道:“既然姐姐这么说,我回去告诉二妹妹。”
    迎春在旁边道:“我和四妹妹也去。”
    惜春点了点头,她虽待人极冷,却知好歹,迎春一心一意为她,她心里都明白,也知道迎春想带自己在外面多多走动,她也认得湘雪,湘雪不好,不去看却是自己无情了。
    湘云听了,一一应是。
    自从和卫将军家定了亲,被拘在家里做活,湘云又要做袭人托的活计,每每做到三更,有苦无处诉,她却也知道自己的亲事极好,所以对此并无抱怨,凭品级的话,迎春嫁的还不如自己呢,探春和惜春更不必说了,卫将军位列三品,卫若兰也是嫡长子。
    黛玉见湘云性情爽朗,言语礼数有度,身上穿戴的也都十分体面,心知史鼐夫人并没有苛待她,倒是对史鼐夫人更添了几分敬重。
    不止黛玉如此想,其他人亦是如此。
    在前厅的诸位王妃夫人谁不是眼明心亮的人物,因此和史鼐夫人相谈甚欢,打听湘雪的年纪,侄女尚且如此进退有度,何况亲生女儿。湘雪年纪却要小两岁,史鼐夫人并不急着给她相看人家,何况史鼐封侯,湘雪便是侯爷之女,又是父母双全,比湘云更容易说亲。虽然按着规矩,湘雪的夫家理应低于湘云,但是先论父职,反倒是湘雪的夫家高于湘云才是。
    史鼐夫人自然想给女儿寻一门好亲事,但是思量到湘云的性子,若是湘雪的夫家比湘云的好,指不定如何揣测自己不安好心呢,好的留给女儿,苛刻了侄女,倒不如给湘雪择文臣之家,品级比卫将军低也使得,别人纵然想挑剔,也挑剔不出来。
    史鼐夫人将心思暗暗透露出来,其他人心中会意,当即就在想谁家公子相配。湘雪虽说被称为二姑娘,但却是史鼐的嫡长女,人尽皆知。
    唯独史湘云认为自己所得理所当然,平素深怨史鼐夫人太过严厉,不以为喜,只不好表白出来,也不敢与人说。宝玉的性子她深知,半点儿不敢说,袭人虽然和她好,却是丫头,唯独宝钗最得自己心意,偏生又离了荣国府,也没有说话的时候。
    想起宝玉因黛玉所受的委屈,湘云为他深感不服,向黛玉道:“八月初三是老祖宗的寿辰,姐姐的寿礼可预备好了?等到那日,咱们在老祖宗家里还能相见呢!”
    听闻此言,黛玉面色一淡。虽说贾母待自己一如既往,东西给了极多,但是宝玉那日的举动她却没有忘记,她是谅解了宝玉,知道他是无心之失,但是宝玉毕竟是咒了父母,故不愿意再见,免得平白无故再生是非,因此早就打算到时候托病不去,笑道:“寿礼自然是早就备好的,我们女孩儿家能送什么?不过是自己亲手做的针线罢了。”
    湘云拍手道:“好得很,我也给老祖宗绣了荷包,到时候我们一起给老祖宗拜寿。”
    黛玉不置可否地道:“还有一个月呢,到时再说。”
    湘云看了看她的脸色,笑道:“姐姐莫不是还记恨二哥哥罢?二哥哥就是那样的性子,打小儿如此,倒不是故意的。我知道二哥哥言语不当,可是二哥哥已经受了罚,姐姐就原谅二哥哥罢,再闹下去,倒是姐姐的不是了。”
    黛玉道:“时过境迁的事情,我早忘记了。妹妹今日何出此言?我竟不懂!”
    湘云见她这般,顿时觉得她心胸太也狭小,不如宝钗待人厚道,宝玉本是无心,经他们家渲染,倒成了大过,为了此事,他们家连贾家的门都不进。史湘云亦是聪明女子,如何听不出黛玉话里话外不想去荣国府给贾母拜寿的意思。
    迎春眉头一蹙,轻声责备道:“宝玉的事情,云妹妹还是别过问的好。本来就是过去的事情了,妹妹这么一说,又让人想起,何必呢?”
    湘云素惧迎春,莫看她平日里温温柔柔,在窦夫人的教导下,胸中自有丘壑,有时候说话可厉害着呢,竟是绵里藏针的性子,因而听了这话,嘟囔一句,道:“二哥哥本无辜,受了那么些罪,我不过是抱打不平罢了,二姐姐作为姐姐,怎么反倒向着别人?”
    湘云和宝玉自幼一起长大,情分最深,黛玉却是第二回见,孰轻孰重,在她心里自然分明。湘云虽在家中不曾出去,但是贾家常惦记着自己,打发人送果子点心来,留下说话,因而她对贾家发生的事情都知道。
    迎春道:“你这话,我就不解了,若是无辜,焉能受罪?现今说这些有什么趣儿?姑妈家又何曾做了什么?也没动宝玉一根手指头。再说,谁是别人?谁是外人?林妹妹是姑妈嫡亲的女儿,老祖宗嫡亲的外孙女,那便不是别人,也不是外人。”
    湘云冷笑道:“莫不是因为他们家帮了姐姐家,姐姐就向着林姐姐?”
    迎春听了,登时气得浑身颤抖。
    黛玉有些发怔,她没想到湘云竟是这样的脾气,在别人家做客说这些,只因宝玉因自己受过?可是谁家的女儿父母被咒了,依然不计前嫌?何况,她确实没有记恨宝玉,也知此人无心为之,若是记恨了,早命人悄悄痛打一顿了,俞恒送书,也是教其知礼,免得日后再如此,只是宝玉读书不好,被贾政责打罢了。
    清然从前厅回来,她不比黛玉进京不久,故而看人最是明白,瞧见史湘云,听了这话,便哼了一声,她消息灵通,自然知晓贾母曾经向史鼐夫人提过亲,史家因此匆匆和卫家定了亲,就是怕坏了史湘云的名声,偏生史湘云却不自知,只当自己是侯府的千金,坦然受之,却不不思回报。忽见一人走过来,清然遂笑道:“史大姑娘,你别尽想着替别人抱打不平,你家小姑子来了,还不快快见过,好亲香亲香。”
    史湘云猛地回神,见到卫若梅,登时红了脸面。
    卫将军家和史家常来往,又是保龄侯史鼐的下属,眷属相见时,史鼐夫人也带湘云应酬,湘云见过卫将军的夫人,也见过卫若兰的妹子。她原本不觉得如何,此时定了亲,再见卫若梅,便觉得有些不自在,忙站了起来。
    黛玉因和湘云并未一起,刚到京城不过数月,并不知湘云之性,况湘云原先亦知世事,忌惮于林如海的身份和黛玉将来的夫家,不敢得罪黛玉,谁知不然,方才黛玉倒恼了,但是想着湘云自幼没有父母,又是亲戚家的女孩儿,黛玉也不和她一般计较,听清然如此说,起身挽着她道:“姐姐也太促狭了,别把史大妹妹臊得没处躲了。”
    又笑向卫若梅道:“卫妹妹,今儿怎么来得这样迟?”
    文武殊途,卫若梅本不在黛玉素日结交的手帕交之内,便是迎春也不是,不过迎春和惜春乃是亲戚家的姊妹,却又更亲密一些,因而和卫若梅只是认识,而非熟识。不过东平王妃崇尚节俭,又非整寿,便只设宴两日,故而都来了。
    卫若梅和惜春年纪一样大小,人却伶俐非常,笑着与众人见礼,方答道:“路上的马车坏了辕子,这才耽误了,先前已跟家母向王妃赔过罪了。”
    黛玉忙道:“可是行时坏了的?别撞着了。”
    卫若梅听出她语气里的关怀之意,心里一热,笑道:“姐姐不必担心,虽说辕子是猛然断了的,幸亏车行不快,又有家母替我挡着,故只撞着肘尖了。”
    安和郡主已得了消息,命人去取药,走过来对卫若梅道:“想来你们来时,并没有带药,快随我去敷药,叫人把淤青揉散开了,好得快些。”说着,又向众人告罪,方带着卫若梅去更衣退居之所,打理妥当回来。
    彼时偏厅中正热闹,问黛玉发髻上插的簪子在哪里做的,只觉得通透无暇,十分美貌。
    清然笑道:“你们问她?不如问俞公爷去!”
    她们虽然都是闺阁女儿,但是闺阁之中言谈笑语却非十分肃整,时常在长辈不在时打趣彼此,何况十二三岁往上年纪的多已定了亲,便是没定亲的,年纪也不小了,闻得刘清然此语,不禁笑道:“原来如此!”
    黛玉不禁飞红了两腮,道:“听她贫嘴烂舌地瞎说,你们竟还当真了!”
    说着,又指着刘清然道:“你别来笑我,明儿也有你的呢!”
    安和郡主笑道:“清然姐姐又来笑话别人,仔细明儿林妹妹也笑话你。”
    卫若梅因先前黛玉的关怀,又见她虽是一品大员之女,言语却温柔,便岔开话题,指着黛玉腰间系着的宫绦,道:“林姐姐这绦子打得好,让我瞧瞧如何打可好?”
    黛玉含笑点头,两人便凑到一处说绦子了。
    片刻后,听说前面开席了,她们方随着安和郡主起身,宴毕更衣,回来都坐着看戏。与此同时,宴请官客处却也是推杯换盏,觥筹交错,热闹得不得了。林如海冷眼看着贾政和顾明经由贾雨村引见而一见如故,相谈甚欢。
    ☆、第084章:
    顾明和贾雨村都不是良善之人,而贾政又没有识人之能,林如海长叹一声,和他们交好,简直就是自寻死路,贾家落败的话,这二人定会落井下石。
    林如海举起酒杯,掩住嘴角一丝讽刺。他不是没想过提醒贾政,但是他知道自己开口的话,必然引起贾政不悦,两家已生嫌隙,虽未流露出来,他却隐约察觉到了几分,只怕自己说的话贾政恐怕不会相信,反说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顾明出卖义忠亲王一事知道的人不多,大多都认为顾明有趋利避害的本事,才能在义忠亲王坏事之后平安脱身。不管如何,顾明在朝堂上的名声十分之好。
    史鼐亦看到了,皱了皱眉,走过来道:“如海兄,多日不见,无恙否?”
    林如海抬头一笑,道:“好得很。”又让座。
    史鼐刚坐下,史鼎也到了,和林如海同坐的多是文臣才子,诸如苏黎等,也都问好,虽然文武殊途,但是同朝为官,都是彼此认得的,只是亲密不同罢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