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 第106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连太太说话的时候,心中暗叹,当年自己品级高过贾敏,今日却是屈居其下,果然是夫贵妻荣,这么些年不见,竟是恍如隔世。
    俞老太太道:“这京城消息哪里瞒得过人,我人虽不出去,耳目却在外面呢。我还听说城哥儿和林家的智哥儿都在国子监,智哥儿是个好孩子,我看着长大的,他们一处上学亲香,倒是一件美事。”
    连太太含笑称是。
    俞老太太招手叫连尘坐在床边椅上,对连太太笑道:“我一把老骨头卧病久矣,叫我再看看尘姐儿,多大年纪了?许了人家不曾?上回你们来,我竟忘记问了。”
    连太太忙笑道:“还没有呢,我们先前在闽南,那里的话儿都听不懂,如何敢在那里择亲,因此竟耽误了她和城哥儿的婚事。这回好容易进京来,便想着过了年后给他们挑选人家,城哥儿还能等一两年,尘姐儿却是等不得了。”
    连尘比连城大两岁,今年十六岁,按虚岁算的话,已经十七岁了,亦生得鲜花嫩柳一般。听到俞老太太和连太太说到自己的亲事,连尘不由得红了脸,低头不语。
    俞老太太道:“可惜我病着,不然定然给尘姐儿和城哥儿做保山。不过,亲家太太在京城里认识的人极多,哪家好哪家不好,哪家是文臣哪家是武将,哪家的亲戚上进哪家的亲戚纨绔,都一清二楚,你不妨托她替你们说媒。”
    连太太拍手笑道:“老太太怎么和我想到一处去了?往日虽有几个姊妹,老的老,去的去,竟有一半儿都不在了,纵然有在的,也不大来往了,反倒是林太太亲密些。前儿我就去她家了,说了这事。我听说,恒儿定的就是他们家的千金?八月小定?”黛玉自小常在连太太跟前顽耍,连太太自然清楚她之为人,曾经她担忧过俞恒的终身,此时却是觉得极其相配,暗暗为俞恒感到欢喜,心想姐姐在九泉之下定然亦是如此。
    俞老太太命丫鬟扶了扶身后的靠枕,点头笑道:“正是,正是,到时候你也去。”
    连太太忙道:“老太太放心,若是我们能长住京城的话,我不仅要给玉儿添妆,还得来吃恒儿的喜酒,好生热闹一回。”
    正说笑间,忽然有人通报说老姑太太带着孙儿孙女过来了,已到门外。
    连太太面上笑容一顿,看向俞老太太,只见俞老太太神色一怔,自言自语道:“他们家一走四五十年不曾来往,怎么忽然进京了?”
    连太太担心来客给俞恒添烦恼,问道:“不知是府上哪位老姑太太?”
    俞老太太淡淡地道:“还能是谁?是我们老太爷的同胞妹子,夫家姓贺,她出阁的时候,只怕你才几岁年纪,何况她出阁后因相隔几千里的路,自从我公公婆婆去世后,再也没有和我们家来往过,你自然不曾听过。不知他们今儿怎么来了。”
    也就是说,来的老姑太太是俞老太太的小姑子。姑嫂之间多有嫌隙,何况俞老太太不是任由人欺负的软和性子,贺俞氏和俞老太爷也不是极亲近,她们之间就更疏远了。贺俞氏是在京城出嫁的,夫家当时住在京城,因需娘家做依靠,来往倒也密切,但是在公婆仙逝后,贺家外放出京,两家便断了音信。俞老太爷曾经打发人去看望过,知道她阖家平安,遂不曾再过问,心想她若有事,自然该当告知娘家。
    俞老太太想到这些渊源,命人请进来,同时,俞老太太对连太太和连尘说道:“门房说是来了孙儿孙女,不知年纪几何,你们娘儿俩且先避一避。”
    连太太和连尘会意,忙随着丫鬟避到碧纱橱后。
    片刻后,果然见到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携带着两男一妇二女进来,一共六人。
    只看那位老夫人约莫七十上下的年纪,鬓眉如雪,行走之间,却是精神抖擞,十分健朗,一双眸子精光四射,刚一进门,在碧纱橱后的连太太便觉得冷气逼人。
    在老夫人的身后,跟着两位公子,一个二十七八岁,一个十三四岁,浓眉方面,长相约有三分相似,气度却是文雅异常。那妇人二十来岁的年纪,细眉细眼,蜂腰削肩,眉宇间透露出一丝忧愁,似乎遇到了什么难事。两位姑娘形容举止大异,年纪都是十三四岁,一个粉面樱唇,美貌异常,一个长眉凤目,娇俏非凡,都是难得一见的绝色。
    六个人风尘仆仆,瞧着有些狼狈,但是衣着华丽,玉带金簪,周身并不曾减少半分气势,想来是刚到京城就登门来拜见,故显得如此。
    连太太心中忖度,不知他们来意。
    俞老太太亦是不动声色地打量半晌,看向那位老夫人,虽已相隔五十余年,但是眉梢眼角仍有当年的淡淡影子,正是自己的小姑子贺俞氏,她便开口道:“身上不便,不曾亲迎老姑太太,还请老太太见谅,快请坐下。来人,快快给老姑太太上茶。”
    说完,俞老太太看着贺俞氏身后的男女人等,露出一丝疑惑,道:“这几位是?”
    贺俞氏缓缓地向俞老太太见礼,然后吩咐身后男女,道:“还不快过来给舅奶奶请安,我是怎么吩咐你们的?既进了京城,就该有些眼力见。”
    二男三女听了,忙都过来拜见,举止之间,挑不出错来。
    贺俞氏满意地看在眼里,指着二十七八岁的公子对俞老太太道:“这是我的长孙,贺福生。年纪小的那个是我的小孙子,贺禄生。”又指着妇人说是长孙媳妇齐氏,粉面樱唇的是大孙女贺寿儿,长眉凤目的是二孙女贺喜儿。
    俞老太太微笑道:“都没见过,今日一见,倒有些老姑太太的风范,好孩子,快快都起来。”说毕,等人看座上茶后,早有丫鬟取了表礼过来,众人拜谢。
    贺俞氏坐下,道:“哪里比得上嫂子,即使远在千里之外,也记挂着嫂子呢。”
    俞老太太眉头微微一皱,缓缓地道:“此话不然,既是老姑太太的儿孙,自然是像老姑太太。老姑太太什么时候进京的?怎么没先打发人说一声?也好叫人去接,多少行李多少奴才,心里有数,省得老姑太太忙碌。这回进京是打算长住,还是暂住?我好打发人安排。”
    听俞老太太一叠声的询问,连太太也有此问。但凡进京的,都先打发人报信,比行程早一日半日,收拾房舍、雇用轿子和拉行李的马车,等登门时也得先投了帖子,免得其主不在家中扑个空等等,自己来俞家探望老夫人,也是先送了帖子,哪里想到作为俞家老姑太太的贺俞氏竟然不声不响地就突然进京了,倒叫所有人措手不及。
    只听贺俞氏说道:“我们家此行嫌累赘,只带了四五户下人,行李也都拉到了,府上管家料理着呢。我们此来,也是无奈,家里已经没人了,只剩我们几个老的老,小的小,这回打算长住京城,替几个孩子谋划一番,到时还请嫂子多帮衬些。”
    贺俞氏住在粤海,她夫家祖籍便是粤海的,夫死子丧后,便住在祖籍之地,她在闺阁中时常常和俞老太太不和,因家里还有万贯家财,便不想进京看别人的眼色,遂也安居乐业。十几年前听说俞老太太夫死子丧孙亡,贺俞氏念着老太爷流了泪,同时也听说了俞恒天煞孤星的名声,虽知俞家出了一位太子妃,但是亦不曾进京探望。旧年得了消息说太子顺利登基,太子妃册封为皇后,俞皇后生的长子为太子,立即喜不自胜地收拾行李进京。
    俞家出了皇后,那便是皇亲国戚,当时,贺俞氏只听说俞恒尚未定亲娶妻,蓦地想起尚未婚嫁的两个孙女,本是自己教导出来的,形容举止有一无二,若是许给俞恒,亲上加亲,倒是一件美事。对于皇后嫡亲的兄弟封公封侯贺俞氏都清楚得很,自然盼着家中出一位公侯夫人。果然,行到途中,便得到俞恒封一等公的消息了。
    贺家自从贺俞氏的夫、子亡故后,便没有人做官了,长孙读书至今,举人亦不曾考中,若不是他们家几辈子积蓄的财物,贺俞氏的娘家又是俞家,早就不知道被当地如何欺负了。贺俞氏心想儿孙不争气,不如让两个孙女嫁得高门,好拉扯兄弟一回。其实贺俞氏的本意是,两个孙女都进宫待选,有俞皇后做主,若是都被选上,固然好,若是选上一个,那么另一个就嫁给俞恒,不枉自己千里迢迢地带他们进京。
    此时此刻,贺俞氏仍不知俞恒已赐婚之事,他们弃船登岸后,立即就往俞家来了。
    俞家此时是一等公府,早已修缮扩建完毕了,浓墨重彩,轩昂壮丽,贺俞氏只觉得比自己父兄在世时更显得威风赫赫,尤其是上面挂着御赐的匾额,其落款便是圣上的手笔,在这一条街上竟是所有宅居不及的,贺俞氏顿时为之心动神摇。
    俞老太太不知他们的打算,但是心里却决定不留他们在府中居住,自己苟延残喘,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府中只有俞恒一人,偏他们来的人中有两个娇嫩如花的女儿家,若是有嘴碎之人嚼舌根,岂不是坏了俞恒的前程和亲事?
    俞老太太当年不喜贺俞氏,并非贺俞氏的性子骄纵,若仅是骄纵,没有心机本事也还罢了,自己权当没有看在眼里,偏生贺俞氏自恃出身高贵,竟想着攀龙附凤,当初就想进进宫待选,老太爷因此不喜,公婆不愿因她耽误了儿孙的前程,匆匆将她嫁给了祖籍远在粤海的贺家,也是世交,那女婿瞧着十分稀罕贺俞氏,公婆才答应的,没几年就外放了。
    听贺俞氏说夫君、丈夫已死,俞老太太目光一闪,又不见贺俞氏的儿媳,只见兄弟姊妹几个进来后目不斜视,眼神中依然透露出一丝儿羡慕,她略一思忖,微笑道:“老姑太太为子孙计,自然是极好的,不过老姑太太可曾派人打扫了旧宅?若不曾,就暂且住在东北角上的房舍中,等我派人帮衬老姑太太修缮打扫好了旧宅,再行迁入如何?”
    俞老太太不肯留他们一家住下,但是却也不能不挽留一二,不过她也有应付的方法,他们若是住下了,自己立即就打发人十日内修缮打扫其宅,然后再帮着择吉日迁居。俞老太太暗想,自己就俞恒这么一个孙子,文定在即,万万不能有任何差错。
    贺俞氏笑道:“那就叨扰嫂子了,嫂子和恒哥儿祖孙两个住这么大的府邸,咱们来了,也热闹些,给嫂子添些人气。至于旧宅,四五十年没住,只怕早已破败不堪了,且慢慢儿地收拾罢。”横竖自己的孙女不能在俞家待嫁,若是定了亲,总要回自己家的,俞老太太既然愿意替自己收拾,那自己便省心了,贺俞氏微笑,心里有自己的盘算。
    俞老太太眯了眯眼,淡淡地道:“等恒儿娶了亲,我们家总要添丁的。”
    贺俞氏一怔,忙问道:“恒儿定了人家?我们却没有听说呢。我想着,等我们进了京,一家人亲香亲香,也替恒儿合计合计,说不定能挑个极好的呢?”
    俞老太太瞧着她的神色举止,看出几分急切,目光一转,也见到两个女孩儿眼里流露出一丝愕然,心里寻思半晌,笑道:“不必老姑太太费心了,说来也巧,老姑太太来了京城,正逢我们恒儿文定呢。这是圣上赐的婚,再体面不过的了。”
    听了这话,贺俞氏立时不敢言语了。
    连太太在碧纱橱后听在耳中,心里十分诧异,俞老太太怎么没有避开自己就开口询问?竟是叫自己都听在耳中了。正在这时,外面管家媳妇来请问老姑太太一家人的房舍,俞老太太道:“暂且安置在东北上的清辉阁,那里临街,开了一门,方便老姑太太家出入。”
    管家媳妇心里明白,东北上和正院隔着大花园,离正院最远,答应一声带人去收拾。
    俞老太太又对贺俞氏道:“我见老姑太太一路风霜,该当设宴替老姑太太接风洗尘,奈何我这身子骨不争气,起不来,只好怠慢老姑太太了。”
    贺俞氏听到俞恒定亲的消息后,顿时大为失落,很快便振作起来,笑眯眯地道:“都是一家人,这里虽然扩建了许多,却仿佛还有些旧日的影子,我熟得很,不必嫂子客气。等我们收拾好了,还请嫂子替我们周旋一二,给娘娘请安才好。”
    俞老太太和连太太母女登时目瞪口呆,不过想到贺俞氏的夫君虽然不在了,她却依然是诰命之身,并非白身,若遇宫中庆典,也是能进宫的。
    俞老太太笑容一淡,道:“既然如此,老姑太太先去梳洗一番罢,东西都是齐备的。”
    贺俞氏点点头,立即就要去梳洗,旁边的丫鬟机变,不必俞老太太开口,忙请他们过去,果然有十来个丫鬟候在门外,未曾进来磕头,此时争相扶着自己的主子,独贺俞氏身边有六个丫鬟服侍,其余不过一人一个大丫鬟。
    等他们走远了,连太太忙携连尘出来,道:“老夫人府上有客,我们须得告辞了。”
    她们原本递了帖子,回帖说明俞老太太一人在家,家中无客,谁承想忽然就来了这么多人,若都是女眷还好,偏有两个外男,她们母女便不能久留了。
    俞老太太叹道:“我不留你们了,还请见谅,我原想着留你们吃饭的呢,见到他们,我连吃饭的心思都没有了,何况你们。尘姐儿尚未定亲,别叫撞见了,倒不好。”语气之中毫不掩饰对于贺俞氏的不喜。四五十年来,先前公婆去世送信他们没有回信,也没有打发人回来奔丧,老太爷祖孙几代没了的时候,也没个音信,如今太子登基了,俞皇后封后了,他们便立即过来,也不说递个消息,为的是什么俞老太太心知肚明。
    连太太笑了笑,又安慰几句,方和连尘告辞。
    俞老太太想了想,先叫人去打探,听说他们不在,不会撞到连太太母女,方命人送她们离开,又叫人给俞恒递个信儿,叫他心里有个打算。
    去的人等在宫外,不妨遇到长庆帝身边的老太监,问了几句,回去无意中说给长庆帝听,长庆帝从未听过俞家还有一位老姑太太在世,此时忽然大张旗鼓地进京,所居何心?忙命人宣俞恒过来,细问贺俞氏一家。
    俞恒道:“回陛下,微臣也不知道。”
    长庆帝一愣,只听俞恒道:“祖母从不曾提过,娘娘也没说过,每年又没有和这一家来往的记录,所以不知贺家的事情。不过,微臣在族谱上却看到过有位老姑太太,只是多年没有来往,微臣只道已经不在了。”没想到不仅健在,时隔多年又回到了京城。
    长庆帝问道:“你说,他们为何突然进京?”
    俞恒沉吟片刻,道:“无利不起早,必然是冲着名利二字来的,不然从前怎么没半点音信?微臣恍惚记得老姑太太嫁到了粤海,不知粤海的境况如何。”
    长庆帝也想到了这里,普天之下因相隔千里之远,所以许多亲戚间并没有来往,这非奇事,奇就奇在贺俞氏突然带着一家老小进京,若是其他人的话,只要丰衣足食,宁可留在祖籍也不愿背井离乡,他们为的是什么?恐怕不止名利二字。
    长庆帝起了疑心,对俞恒道:“你今日早些回去,悄悄打听打听粤海那边的境况。”光从折子里长庆帝很难判断各地是否风调雨顺,也不知道是否有人欺上瞒下,贺俞氏带了不少进京,人多口杂,又是长居在粤海的,悄悄打探的话,理应能打探出些什么消息来。
    长庆帝爱民如子,偏偏粤海离得太远,许多消息不知,所以想让俞恒借此机打听粤海那边的官民风俗,是否安好等等,自己心里好有个计较。
    俞恒无有不应,忙告退出宫。
    俞恒还未回到家中,贺俞氏等人已经收拾妥当,吩咐孙儿孙女们先去歇息,贺俞氏自己同俞老太太说话,俞老太太原不曾在意,但是刚听了三五句,便觉得不妙,道:“你说什么?你想让我们家出面替你打点?”
    ☆、第086章:
    贺俞氏笑容可掬地说道:“我们离京这么多年,也只嫂子府上一门亲戚了,不请嫂子帮衬,难道去求外人不成?寿儿和喜儿素来乖巧伶俐,进了宫,也好做娘娘的膀臂,助娘娘一臂之力。”
    俞老太太心里明白贺俞氏一行人突然进京的用意,虽不知他们为的是什么,但凭着她所知的贺俞氏,无利不起早,必然是为了名利,但是她万万没有想到贺俞氏刚进门,尚未用膳,便开口让自己替她打点贺寿儿和贺喜儿进宫之事。
    俞老太太目光凌厉,眼前的贺俞氏果然还是闺阁中的性子,俞老太太冷笑,她孙女儿做皇后,难道她竟是个傻子,巴巴儿地送人进宫给她添堵?贺寿儿和贺喜儿是亲戚又如何?纵然姓俞,俞老太太也不会送她们进宫,遂假作没听懂贺俞氏说让贺寿儿和贺喜儿进宫的意思,笑道:“老姑太太要送两个姑娘去做宫女?这可使不得。不管怎么说,寿儿和喜儿都是老姑太太嫡亲的孙女,如何能给娘娘做端茶递水的丫头呢?”
    贺俞氏一愣,险些破口大骂。她的儿孙个个娇生惯养,为了让孙女嫁得高门,也是自小读书识字的,她怎么会让女儿去做宫女伺候皇后娘娘?她本就不喜俞老太太这位长嫂,眼见着俞老太太的孙女做皇后,孙子封公爵,贺俞氏心有不甘。
    俞老太太又笑道:“老姑太太的好意,我只能心领了。娘娘跟前的女官宫女太监都是定例的,并不缺丫头使唤,很不必再让两个女孩子过去。”
    俞皇后虽已年过四十,但是长庆帝忙于国事,又不想让臣民说自己沉湎于酒色,于是选嫔妃之际,连同原先东宫旧人,一共只封了六个嫔妃,极为敬重俞皇后。这样一来,上行下效,文武百官不敢宠妾灭妻,许多官宦之家的原配正妻地位稳当,毕竟前朝就有皇帝宠妃太过,那位宠妃常常赏赐宫女给朝臣,那些朝臣自然宠爱有加,导致下面许多原配正妻不如姬妾体面。知道这一段故事的,都对长庆帝感激涕零,常常建议自家的父亲公公丈夫儿孙们效忠长庆帝,兼长庆帝名正言顺地登基,他们也就更加忠心了。
    贺俞氏面色一沉,道:“嫂子知道我的意思,怎么反曲解了呢?”
    俞老太太眯了眯眼睛,寒气袭人,道:“难道我说错了不成?老姑太太两个孙女儿既要进宫,不做宫女做什么?还想做娘娘不成?皇后娘娘是我嫡亲的孙女,我这把老骨头为了娘娘,可是什么都做得出来。”
    看到俞老太太虽苍老已极,却浑身的气势,贺俞氏吓出一身冷汗,她忽然想起旧年俞老太太的性子来,从前做媳妇时已是如此,何况现今是家里的老封君。
    正在这时,俞恒进来道:“谁惹祖母生气了?孙儿这就替祖母出气。”
    贺俞氏连忙站了起来,看到俞恒面色漆黑,心中不禁暗暗打鼓。
    俞老太太说明贺俞氏的来历和来意,俞恒目光如电,冷冷地在贺俞氏脸上一掠而过,贺俞氏只觉得面上似有利刃刮过,隐隐生疼,犹未如何,便见俞恒淡淡地施了一礼,随即走到俞老太太床前,替俞老太太扶了扶靠枕。
    俞老太太问道:“今日下朝怎么这样早?还不到时候。”
    俞恒笑道:“圣上许我半日假,恐外人惊扰了祖母。圣上已经说了,倘或谁惹得祖母生气,让我只管出手,出什么事儿都有圣上做主。”
    贺俞氏听了,愈加惊恐。
    贺俞氏确是骄横的性子,不过她独自抚养孙儿孙女,也是颇懂得心计手段的,事到如今,不好开口,只能另想它法,何况还不知宫中那一年选人,倒不必和俞公府生了嫌隙。想毕,贺俞氏连忙上前赔礼,又叫自己的丫鬟去叫人来拜见俞恒。
    俞恒年纪虽轻,爵位官职却高,贺俞氏颇有自知之明。
    俞恒淡淡地道:“让表兄表弟都到书房里来见罢。”说着向俞老太太告辞,去了书房。
    贺俞氏叹了一口气,只能如此。贺俞氏本是想着将一个孙女嫁给俞恒的,但是俞恒过于刚硬了些,而且不好拿捏,更不用说他已定了亲,既已定亲,又是赐婚,便是无论如何都不能退亲,还不如送两个孙女进宫,博一博天大的富贵。
    贺俞氏等人住下后,如俞老太太所料,不曾打发人去收拾旧宅,理所当然地居住在俞公府上,然后颐指气使,并未当自己是外人,下面的男女下人无不怨愤。
    俞老太太冷笑一声,当即就吩咐管家去料理。
    贺家的旧宅四五十年没有住人,但是一直都有看房子的下人,四五十年来,早已儿孙满堂,那些起先看守房舍的下人多已去世,其儿孙仍旧守着。换成其他人家,这些下人早就起了二心,将房子赁给旁人自己收取租子,偏生俞老太爷虽不喜这个妹妹,该照应的都照应着,时常打发人去查看。听说贺家没有拨来修缮房舍的银子,俞老太爷亲自做主让那些下人将后院一带下人群房赁给外人居住,租子给他们自使,平素打扫修缮房舍也由他们来管。
    俞老太爷去世后,俞老太太也常打发人去看一回,故而贺家旧宅绝非贺俞氏心中所想的破败不堪,反而十分齐整,略略打扫一番便能入住了。
    管家亲看一回,心中估算,吩咐人打扫,回来告诉俞老太太,不到十日即可入住。
    俞老太太点了点头,暗暗打算十日后便让贺俞氏搬走。
    贺俞氏本打得好主意,长住俞公府,凭借着俞家的权势,好为子孙谋划。不料他们在俞公府住了两日,除了贺俞氏外,贺福生等夫妻兄妹们忽然病了,夜里睡不着,白日不肯吃饭,原本只道初至京城,劳累所致,并未如何在意。他们觉得一家人住在俞公府上,不好张扬太过,遂不声张。谁承想,又过了两天,越发重了,夜里总要起来三四次,甚至贺喜儿满身满脸都起了疙瘩,贺俞氏觉得也有些心悸,慌得她连忙来找俞老太太去请太医。
    可巧王太医如平常一样来俞公府为俞老太太诊脉,闻听此事后,望向俞老太太道:“既是府上的贵客病了,下官就去走一趟,也不必再劳烦老太君拿帖子去请太医。”
    俞老太太近来有了些起色,精神比往日略强,道:“那就有劳王太医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