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 第110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面对贾母和王夫人同样的不悦,窦夫人振振有词地道:“不管怎么说,迎丫头的出身不比西宁王妃低,我们老爷的品级犹在二老爷之上呢,就算迎春是个庶出的,她也不比西宁王妃差。二太太舍得给西宁王妃预备那么些嫁妆,怎么到我们迎丫头身上就舍不得了?府里可还没分家呢,老太太和二太太一碗水端平了才好。”
    富贵之家结亲,嫁妆和聘礼都是相差无几的,毕竟讲究门当户对,嫁妆聘礼亦然,前者胜过后者的不是没有,西宁王府的聘礼便是远远不如元春的嫁妆之多。当然,指的是压箱银子,明面上的嫁妆和聘礼聘金差不多,不然的话,西宁王府脸上不好看。
    宋大人门第不如荣国府,家资亦不如,即使倾阖家之力,聘礼和聘金恐也不如西宁王府,但是窦夫人已有打算,迎春嫁妆丰厚,过去的话,底气十足,也就没人在意她是庶出了。
    嫡庶分明,窦夫人总有想得长远些。
    贾母闻言,怒道:“你们还想怎样?大老爷拿走了三万两黄金你们还不足?给迎春预备嫁妆绰绰有余了,府里那几个钱,你们竟不放过?”贾母十分明白,经过此劫,库房里实在是没有多少钱了,她还想留给宝玉,如何能任由大房挥霍?
    窦夫人淡淡一笑,不急不缓地道:“老爷拿走的是在任上打点花费的,当时老太太答应了,怎么却又说让迎春的嫁妆从里头出?老太太想一想,老爷琏儿这一去不知道什么时候回来,哪一样不需要打点花费?府里的东西有多少,我不知道,老太太想来清楚得很,难道只给二老爷家,不许我们用不成?莫说老爷不在京城,就是在京城里,我替迎春要府里预备嫁妆也是名正言顺的事情。西宁王妃晒嫁妆的时候人人都看在眼里,迎丫头出阁若是寒酸太过,外人岂不是说咱们府中两家不和?到时候府里又有什么体面呢?”
    贾母面色一沉,道:“迎丫头如何能和西宁王妃比?西宁王妃嫁过去就是王妃,故而嫁妆丰厚了些,迎丫头过去连品级都没有。”
    窦夫人道:“话可不是这么说的,嫁妆丰厚与否是娘家给的,和未来夫家有什么相干?夫贵妻荣,品级是出嫁后的事儿,嫁妆是出阁前父母的心意,谁不知道嫁妆越多越好?西宁王妃现今的身份比我们高些,可论及出身,却还不如迎丫头呢!”她忍不住又重复了一遍元春和迎春的身份之别,半点不肯让步。
    王夫人气得浑身颤抖,她素来笨嘴拙舌,一时之间竟不知如何反驳。
    窦夫人摆了摆手,道:“老爷和琏儿虽然不在,我们娘儿俩却不是任人欺侮的。二太太按着西宁王妃的嫁妆置办,我和迎丫头心里感激,若不然,我倒要出门问一问旁人,到底是府里不知礼呢,还是我强人所难。”
    窦夫人在闺阁时就不大在意名声,何况今日。她能如此,贾母和王夫人却不能不在意,毕竟元春刚出嫁,宝玉尚未说亲,名声若不好了,对姐弟二人都不好。
    贾母无可奈何,只能妥协,让王夫人依言置办。
    王夫人焦虑异常,等到窦夫人离开,心急火燎地道:“老太太,府里都被他们掏空了一半儿了,哪有那么许多东西?二丫头嫁的又不是高门大户。”
    一想到迎春要比着元春的嫁妆,王夫人就觉得不平。
    在她心里,元春的福气大,宝玉的福气更大,谁都不能与之相提并论。
    贾母看了她一眼,冷笑道:“难道你想让大太太出去说咱们家阖家不睦?到时候老爷和宝玉有什么体面?大太太要的东西,你从库中挑,除了我和你给王妃私自添的那些,剩下的那些不是古玩绸缎家具玩意儿,就是头面首饰,库房里也有不少,不必再打新的。”
    若是以前,贾母不至于如此,现今她恼了窦夫人,也恼了迎春。
    贾母向来唯我独尊,自认是家里的宝塔尖儿,无人敢违背,从前窦夫人和她没有利益分歧,对她又恭敬,兼之为了压制王夫人,她便对窦夫人极好,后来贾琏年纪渐长,宝玉又已长成,两房各为自己打算,大大损伤了宝玉的利益,贾母便冷淡起窦夫人了。
    王夫人迟疑道:“还有压箱银子呢!”
    给元春的压箱银子她足足预备五万两,也就是从库房中拿了五千两黄金,无法,库房中的现银不多了。可以说,这五千两黄金是库房中最后一笔了,剩下的银子不过二三万两,要不是她自己有梯己,贾母也有,日后都留给宝玉,她才不会如此心平气和地面对余钱。
    至于府中的花销王夫人半点不担心,节俭些,进项能支撑一半,余下一半自有各处的孝敬,贾政现在升官了,朝中上下有不少投到荣国府门下求庇佑呢!
    贾母道:“王妃的压箱银子是你给的,将来二丫头出阁,自然也该大太太给。”老太太也是无奈之举,贾赦一房不贴心,又当着那么多人的面弄走那么多钱,以后平分给贾政时岂不是白白少了三十万两?所以贾母不大在意迎春的嫁妆厚薄了。
    王夫人心神一松,笑着应是。
    窦夫人却不是任由人糊弄的,元春的嫁妆单子一式两份,一份留在贾家,窦夫人执意要比着单子置办,亲自挑选东西,所挑的都是好东西,气得贾母和王夫人又是一阵心痛。库房中的银子不足以作压箱银子,她便挑东西折变,倒也弄了四五万两。
    这时,窦夫人忍不住惊叹荣国府发家的豪富,价值千金的宝物数不胜数,很多都是前朝皇宫和达官显贵家中的东西,她曾在一些书籍野史上看到过原先的主人是谁。
    经她这般,库房愈加空荡,竟是十去七八了。
    然而,王夫人比自己更明白荣国府的账务情况,却依然和往日一般,毫无俭省之意。
    不等婆媳二人知道如何气恼,西宁王府忽然传来消息说,元春随着西宁王爷驻扎平安州,不日启程。婆媳二人哪里舍得元春远离京城,但是元春新婚燕尔,总不能和西宁王爷分居两地,便宜了西宁王爷的姬妾,只得含泪送她远行。
    ☆、第088章:
    除了荣国府的依依不舍,元春的远行在京城里激不起半点浪花,很快就平息下去了,没人忌惮没有声威的贾家,也没有人去注意元春这样一位继王妃。
    在已经远离京城的林如海看来,没有皇妃之尊,对于元春而言,未必不是福气。
    四王八公虽然余威尚在,却大半与拔了牙的老虎等同,朝中内外不少官员能达到这般地步,心机手段都有,对此可谓是一目了然。长庆帝不像前世继位的九皇子那般天威外露,但在他循序渐进的手段下,朝中各处紧要职位多被心腹取代,纵未取代,亦已握实权。
    西宁王爷这次启程去平安州,实不知平安州已悄然更替了几位出身寒微、来历不显、心机极深、职位不高却管事极多极杂的官员,正伺机而动,争取数年内取代西宁王爷掌管平安州。便是没有那份本事搅动平安州的风云变幻,也能时刻留意着平安州的动向,免得有朝一日,平安州异动,自己在长安城中却一无所知。
    听长庆帝说明缘故,俞皇后立即赏了一些应节的节礼给贾母和窦夫人。俞皇后意在窦夫人,但是贾母身为长者,方沾了大房的光,得到赏赐。
    俞皇后对贾琏一房亦是相当的满意,若说林家有一处不好,便是没有修得一门好亲戚,尤其是荣国府这般亲密却行事糊涂的岳家。好在荣国府出了贾琏这样一个人才,借由祖荫,深受长庆帝重用,虽然太子不会拉拢他,但是有林家,荣国府绝不会投向别的皇子门下。
    长庆帝如此顺利地安插心腹进入平安州,正是多亏了贾琏。
    平安州有当年荣国公和贾代善的旧部,大多还记着荣国府的香火情分,虽然贾赦十分不争气,很久就不大来往,恐招惹上面忌讳,但贾琏实在是出挑极了,人又机灵,他想安排人去平安州,自然是容易得很,长庆帝的这些心腹,正是借由贾琏之手进去的。
    贾琏刚刚出仕,并未经历朝堂风云,没有这份心机眼力,全是林如海提点。
    他算是林如海看着长大的,和上辈子的贾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林如海自然不愿他落得抄家入狱斩首之下场,故而如此。
    所以,贾琏抵达目的地后,很平静地接受了自己所管县城的气候和贫瘠。
    陈娇娇夫唱妇随,毫无怨言,反倒是贾赦在京城中尊荣富贵了大半辈子,面对狭小的县衙和粗糙的饮食,面上明显露出嫌弃之色。不过,看在两个孙子的面上,他嘟囔几句,无奈地自认倒霉,决心花自己的钱购置华美房舍居住。
    贾琏连忙阻止。开玩笑,他好不容易有了如今的前程,正要一心一意地治理公务,并为百姓谋福,决不能铺张浪费,怎能让贾赦破坏了这样的好局面?他若是锦衣玉食,处处奢靡,岂不是明白地告诉世人百姓吃苦,自己享受了?即使自己并没有贪污受贿。因此,好说歹说,才让贾赦收回前言,并按贾琏的提醒,送了平安信入京。
    这一切,贾母半点不知。
    贾母只当长庆帝继位后,不曾撇开荣国府这样的功臣,也不会出现一朝天子一朝臣的情况,所以才对他们有赏赐,虽然王夫人未得不免有些美中不足,但贾母觉得这样更好压制王夫人,好叫她没有能力和自己争锋,做主宝玉的事情,因此便没放在心上。
    独闻得贾琏平安,贾敏隐约猜测到一些,放下心来,不久,却被眼前之事所困扰。
    在她的面前,正摆放着林家门下当铺里送来的奇珍异宝。有宝石盆景,也有水晶如意,还有字画书籍,瓷器古玩,尤其是其中的白玉八骏马,精雕细刻,极是神骏,赫然是她年幼时贾代善给她的玩物,有一匹玉马的马尾缺了一块,乃是她当时淘气所致。
    抚摸着玉马,贾敏脸上流露出一丝伤感。
    这些,曾经都是荣国府的东西,现在,却在她这里,因为何故,可想而知。
    黛玉从刘清泉家赴宴回来,脸色红扑扑地进屋,见到地上琳琅满目,多是罕见之物,不由得惊异道:“明儿大哥哥成亲,自有嫂嫂的嫁妆送过来铺设在新房中,妈弄这些东西出来做什么?我瞧着大半都是旧的。”
    说着,黛玉随手拿起了贾敏跟前残缺的玉马。
    林睿成亲的日子定在十月,距今不过月余,林如海虽不在家,事务却十分繁杂,外忙应酬,内置新房,一应所需之物皆需采买,整个林家忙到了十二分,尤其是贾敏更不得闲,因此黛玉见到这些东西,第一个想法便是给林睿收拾新房用的。
    闻得黛玉询问,贾敏眼中溢出一点泪光,轻叹道:“这哪里是咱们家的东西?你细看看,你跟着我进了库房好几次,何曾见过这些?”
    黛玉闻言,端详片刻,果然皆未见过,诧异道:“不是咱们的?难道是采买的?可是,既云采买,如何偏买这些历经岁月又似为人用过的东西?书籍字画古玩瓷器倒罢了,我瞧着珠宝晶莹,黄金灿烂,倒是这些俗物占据了半壁江山。”
    这匹马玉质虽好,雕工亦佳,像是有些年头了,且有些破损,寓意不好。
    黛玉又看了其他的东西,虽说少见,却非独一无二,一时之间,自己家压根用不着。
    贾敏拿回玉马,抚摸了好一会,方道:“当年追随太祖行军打仗,推翻前朝时,宁荣二公所得甚多,传下百年基业,堪称豪富,不然,就凭这二十年来荣国府出的多进的少,岂能依然锦衣玉食无所顾忌?可是,终究是露出败象了,祖宗传下来的东西,竟然折变了银两,供其挥霍。怪不得你父亲常说,君子之泽五世而斩,果然应了这句话。”
    黛玉大吃一惊,竟然是荣国府的东西?荣国府赫赫扬扬,谁不说一声富贵?每年贾母单给她的东西都价值千金,现在,已经到了典卖东西过活的地步了吗?
    黛玉疑惑地问道:“既是外祖母府上折变的东西,如何却在母亲这里?”
    贾敏苦笑道:“我原不知道。咱们家在京城里颇有几家铺子,既有书肆,也有当铺,原说给你做陪嫁的,能得些好字画古玩。有一回我说管事的来回话,说得了几件好瓷器,拿来我一看,登时认了出来,便命人将这些死当的东西都送了过来。”
    黛玉了然于心,不过,怎么那么巧就到了林家门下的当铺里?而不是薛家的?谁不知王夫人和嫡亲的妹子薛姨妈极亲密,有意凑成金玉良缘。
    有林如海和贾敏亲自教导,黛玉再也不是那个不知当票子、当铺是何物的小女子。
    他们家门下当铺得的东西,活当还罢了,但凡是死当,若有落魄之家典当祖上的字画书籍等物,多入黛玉囊中,故此对当铺十分熟悉。
    只是,荣国府竟落魄到了靠典当度日的地步?想到贾母每每送来之物,黛玉难以置信。
    听黛玉问出自己的疑问,贾敏叹道:“荣国府以十里红妆嫁了元春,你大舅母又要了迎春的嫁妆,所需花费,不下十数万两,自从你大舅舅拿走三万两黄金,府里哪有那么多现钱?薛家固然豪富,可几年下来,生意渐渐消耗,已非往日,如何吃得下这许多东西?你大舅母和薛家又无交情,自然典当的时候不会去薛家的铺子。”
    黛玉点了点头,深以为然。
    她虽不曾再去荣国府,与薛宝钗也不熟,可是常见迎春,自然知晓薛家的一些情况。
    黛玉忽然道:“外祖母难道竟一点儿不知?常听妈妈说,外祖母虽偏心二舅舅过甚,也是见识过风浪的人物,对妈妈和我们都是极好的,我心里也记着,子孙如此,难道一点儿都不管?但凡管教几句,也不致于此。”
    一家之主固然名正言顺,可是百善孝为先,身为荣国府的老太君,贾母的品级又高,见识也博,有心管教的话,绝对不会弄到典当东西筹措银钱的地步。
    林如海常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这话,可不是虚妄。
    贾敏却道:“皆因这心偏了,行事也就不周全了,难以服众。我何尝不知道你外祖母对我们的好处?不管外面如何说荣国府的不是,如何说你外祖母偏心,可到底是我的亲娘,我怎能远着她老人家?我如今远着的是荣国府,而不是你链二哥哥一家和你外祖母。我也劝过你外祖母,可惜你外祖母性子左,总认为宝玉有天大的造化,只一味享乐,不管府中杂事。你外祖母到底是年纪大了,纵然历经风雨,却晚年耽于享乐,哪怕外面洪水滔天。”
    贾敏暗自苦笑,身为人、妻、人母,她理当先管林家,但是身为人女,终究不忍亲娘落得凄惨下场。可惜,她纵有心,却难扭转贾母之性。
    贾母活到如今年将八十,只因偏心二字,蒙蔽了眼目心神。
    话到此处,贾敏拉着黛玉的手,细细地教导道:“你已经定了亲事,将来是当家主母,有些事有些话我不瞒你,你须得记住,贤妻良母方能教导子孙万代,虽然人生偏心,五指各有长短,可是偏心要有分寸,万万不能误了祖宗基业。”
    黛玉敛容称是,随即脸色微微一红。
    想到俞恒,她心里油然生出一丝甜蜜,只盼着能效仿父母,不叫此生有憾。
    贾敏道:“到了你外祖母府上这样的地步,你要明白怎样才能力挽狂澜,或是勤俭节约,或是教导子孙,而不是沉溺于祖宗留下的荣光,一味讲究排场,不肯面对现实。世上没有长长久久的富贵,时时刻刻记住防患于未然,才是作为当家主母的本事。”
    黛玉笑道:“妈妈放心,我都明白呢!”
    贾敏心底却闪过一丝苦涩,明白容易,可想要做到,何其艰难!人这一辈子,随着年纪渐长,增长的不仅仅是智慧、见识,还有因为年迈而糊涂的心思。
    黛玉鉴貌辨色,倒也明白贾敏心中所想,说实话,她对贾母没什么恶感,毕竟是嫡亲的外祖母。可是听闻贾母的行事,说她糊涂罢,她也精明得很,不然没有今日宝塔尖儿的身份地位,余威犹在,替宝玉的打算更是非常周到,远在王夫人之上,说她精明罢,偏在大舅舅家和二舅舅家的正事上不分长幼,乱了家风,不肯接受贾琏胜过宝玉的事实。
    如果,如果贾母明白贾琏才是一家子的希望,纵然不全力扶持大房,也该对他们一视同仁,管束好二房,荣国府必然不会有日暮西山之势。
    黛玉看得很明白,贾赦一房和贾政一房早已形同陌路,贾赦一房的远离京城,未尝不是避祸之举。她通晓世故,没少听说荣国府的所作所为,颇有几件罪大恶极之事,将来必定殃及满门,想必爹爹也想到了这一点,才劝贾琏外放。
    黛玉暗自警醒,从贾敏话中得知贾母中年时候何等精明果断,如今却糊涂至此,难道是因为上了年纪,就恣意妄为了?自己可不能如此,要时时刻刻告诫自己。
    贾敏听了她的想法,顿时笑得前仰后合。
    半日,贾敏方止住笑声,咳嗽了两声方道:“我原想以此教导你知道荣国府就是前车之鉴,不曾想,你倒想得长远。”
    黛玉不觉脸红耳赤,顿足道:“妈,你再说,我就恼了!原是你说的,又怪我。”
    贾敏忙安抚于她,道:“好,我不说了,你记在心里就是。你说的这些,正是我将来也要教导你的。人常说,高处不胜寒,咱们虽没抵达最高处,可是看你外祖母作为贾家年纪最高身份最长的老太君,难免事事顺着自己的心意来,不在意其中的厉害,咱们就要引以为鉴。”
    也许,这就是贾敏的心态一直没有变化的原因?黛玉有些促狭地想。
    她在外面见的人多了,家里又经常送礼收礼,所以她知道诸位王妃诰命夫人的年纪生日,竟是贾敏最显得年轻,看起来只有三十来岁年纪。
    母女俩亲亲热热地说了些梯己话,除了贾敏教导黛玉,还有黛玉在外面的所见所闻,以及又认识了什么姊妹,做了什么诗词,她看了一眼地上的东西,乃道:“这些东西都留下么?我瞧着除了些字画书籍,别的也没什么值得收藏。”
    黛玉酷爱字画书籍等物胜过珠宝玩器,贾敏早就知道,并未因她这话而恼,只笑道:“都是先人之物,不管值不值得,且先留着罢,也算是给我留个念想儿。况且,咱们家这么些年的进项越来越多,也不难于此。”
    说着,又道:“你看中了什么,且先挑两件,剩下的给你兄弟。”
    黛玉听了,好笑道:“女儿竟似为了东西来的!”
    话虽如此,可是她确实极爱收藏字画,且爱书成痴,当即不客气地挑走了其中的这些,摩挲半晌,仔细地放在自己的书房里,又将画换掉自己房中原先的,好时时观摩。
    林智放学回来,给贾敏请过安,便去找黛玉,厅中却不见黛玉踪影,听说在书房,忙移了脚步,摆手叫丫鬟噤声,只见黛玉身上穿着半新不旧的家常衣裳,松松地挽着家常髻,正伏案写字,静谧如画,不禁凑过去问道:“姐姐在写什么?仔细低得脖子疼。”
    乍然听他开口,黛玉心神一颤,笔下一顿,登时污了纸张,忍不住埋怨道:“你无声无息地过来做什么?也不叫人通报,倒唬了我一跳!”
    林智笑嘻嘻地连忙告罪,又问先前的问题。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