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 第134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等到二人再次面对面,许褚的脸色变得阴沉无比了。
    应为许褚忽然发现,好像赵云的武艺比上次交手之时还要高出一线,这实在是让许褚难以接受。要知道,武艺到了许褚赵云这个层次,想要再提高一点,那都是千难万难,势比登天。
    上一次交手,赵云虽然也占据上风,但许褚能很明显的感觉到,赵云的精神状态就跟一根紧绷的弓弦一样,招式也都透露着一丝疯狂的意味,总体来说,就是赵云很紧张。
    但这一次不同,许褚能感觉到,赵云的出招有了一种游刃有余的感觉,就连赵云的表情都是笑呵呵的。
    许褚的心里顿时一沉,同时也有一种气愤委屈的感觉,没道理啊!要说你赵云连番恶战,武艺有了一点突破,这也说的过去,但是哥们我也经过连番恶战啊,天下高手我都打个遍了,怎么还没突破呢,莫非这家偷吃仙丹了。
    其实许褚不知道,他练武的过程和赵云不一样,赵云是属于科班出身,平常练武的时候,一招一式都要做到分毫不差。
    但也正是因为如此,赵云的招式之间还有不足之处,要知道无论怎么样精妙的招式,都不能完全符合战场的形势,战场上要求很简单:快、准、狠。
    而经过数年的征战,赵云逐渐将招式和身体的本能融合到一起,这才有了一点点突破。
    两个人再一次交手,许褚一刀刺出,扎向赵云的胸口,刀风乍起。
    赵云也不招架,手臂一动,就一枪刺了回去,这一枪就突出了一个快字,许褚的刀还没到赵云胸口半尺,赵云的枪尖就已经点到许褚的铠甲了。刺骨的寒气透过衣甲,激的许褚汗毛乍起。
    “呀……”许褚低吼一声,扭动上身,躲开了赵云这势如奔雷的一枪,同时,许褚的腰身发出“咯咯……”的骨骼扭动声。
    两个人同时抽刀收枪,但毫无疑问,赵云的动作依旧比许褚快上一丝。这已经足够了,依靠这一点点的时间差,赵云足足刺了许褚十余枪,许褚这才扳回劣势,但身上已经见汗了。
    “呼……”许褚终于抢回一个出招的机会,毫不犹豫的接连劈出数十刀,刀光聚集在一起,就像一个青色的大光球,轰向赵云。实际上这是一个视觉误差,就像残影一样,毕竟许褚再厉害也不可能将数十刀汇聚成一刀,这完全不符合常理,本书也没有内力什么的。
    赵云眯起眼睛,钢枪在身前来回颤动,划出一道道枪影,同时胯下的爪黄飞电不住的往后退。
    许褚的刀光荡漾转眼间就淹没了赵云的枪影,同时发出悠长的震荡2声。
    “当……当当……”撞击声越来越密集,赵云也加快动作,枪影逐渐密集起来,如果说许褚的刀光像一头横冲直撞的怪兽,赵云的钢枪就像一张大网,逐渐将许褚的刀光束缚起来。
    许褚前冲了十余步,刀势已尽,赵云轻笑一声,一枪刺向许褚的小腹。许褚刚刚爆发出全身的力气劈砍赵云,一时间缓不过气来,只得倒退一步,赵云再刺,许褚再退。
    来来回回十几枪过后,二人竟然又回到开始交战之处,许褚顿时大怒,许褚并不是为了一轮急攻无功而返愤怒,拿不下赵云早就在许褚的意料之中,许褚怒的是赵云竟然在戏弄自己,十几枪过后竟然又把自己逼回原位。
    赵云确实有这个心思,就算他的武艺突破了,想要击败许褚也不是那么容易的,所以赵云首先想到的就是扰乱许褚的心神,但是赵云也没想到效果这么好,就算赵云有意为之,但很大程度上还是运气为主。
    许褚发出一声惊天动地的怒吼,刀光暴起,如同怒浪狂涛,将赵云席卷在其中,钢刀带起的劲风绞碎青草,竟然在战场中形成一个小型的龙卷风,如同一团绿光狂舞盘旋。
    赵云深吸了一口气,钢枪在身前布下一道黑色的光幕,抵挡许褚的刀光。
    许褚和赵云在阵前大战,自然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除了在北边的李重,几乎所有人都把注意力放到二人身上。
    其中最紧张的就是曹操,许褚有过一次被赵云击伤的经历,所以曹操忍不住向曹休问道:“文烈,仲康可有取胜的希望。”
    (曹休,字文烈,曹操从子,曹洪亲侄。在实际历史上,曹休的军事才能非常不错,曾经击败过张飞、吴兰,《三国演义》对曹休的描写太过偏执。)
    曹休的武艺也不弱,虽说比不上曹洪周仓等人,但久在曹营,眼光确实一流,立即答道:“主公,仲康将军看似威猛,但如果不能一举击败赵子龙,就会后续无力,有战败之忧!
    许褚能不能在短时间内击败赵云,这根本就不是问题,曹操不傻,赵云最近风光无限,要是能被许褚几招之内拿下,那才出鬼了。别会所是赵云了,就是曹洪,也不是许褚几招就能那下的。
    所以曹操毫不犹豫的下令:“鸣金!让许褚回营。”
    除了曹休,赵云的战友太史慈也看出来这一点了,太史慈的心情很复杂,既羡慕有有些嫉妒。赵云刚出道的时候,两个人曾经交过手,当时太史慈就不是赵云的对手,但到了现在,太史慈却发现,自己和赵云的差距越来越大了,奶奶的……难道赵云有仙丹,太史慈此时的想法和许褚不尽相同。
    第三百零七章中原一战定江山3
    说明一下,本书中随着时间的变化,武将的个人能力也在变化,单说武艺,大多数人认为赵云武艺巅峰是在长坂一战左右,但蜘蛛认为,当时赵云已经四十多了,不可能还保持巅峰体力。***.***
    蜘蛛认为,古代人的体力应该在二十到四十岁之间最好,三十岁达到巅峰,三十而立也就是这个意思。
    比如关羽斩杀颜良,就是在这个年龄,赵云现在三十出头,应该处在人生最巅峰的时期。
    …………
    许褚听到鸣金之声,怒喝一声,急攻了几招,策马回归本阵。赵云犹豫再三,也没敢上前追杀许褚,如果说在荒郊野地,赵云还能追上去,和许褚大战三五百招,看看有没有希望斩杀许褚。
    可这是两军阵前,曹操能看着赵云追杀许褚不插手吗?到时候不被曹操群殴才怪,赵云可没把握在对上许褚的同时,还要应付曹休之类的武将,那跟找死没什么区别。
    许褚回到军阵,收刀喘了几口粗气,这才平复下来,一双铜铃一样的眼睛死死的看着赵云。
    而赵云见到没有人上来应战,呵呵一笑,也回归本阵了。
    郭淮急忙过来施礼,一口一个赵将军,态度热情无比。赵云心思玲珑,知道郭淮是什么意思,现在李重的军中也是山头林立,太史慈,赵云是两个大贼头,高览,甘宁,张辽,周泰等人也有一些亲信。
    但总体来说,影响力还是太史慈和赵云大上一些,而面前的郭淮就是太史慈一系的将领。现在郭淮的难处就是赵云来了,自己怎么办?要不要把兵卒交给赵云统领,教给赵云,郭淮还没办法交代。要说不给吧,郭淮着实有点不敢,赵云的地位可比他高多了。
    不过赵云也没让郭淮为难,他本身就不是一个争权夺利的人,拉起山头也是无奈之举,裴元绍、周仓啥的都是他待到李重军中的,他不照顾,谁照顾,所以一来二去,赵云也算一个派系的首领了。
    也不和郭淮废话,赵云笑道:“赵云连日征战,有些疲惫了,就给郭将军压阵好了。”
    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你自己打吧,我就看着,不说话。不过赵云直说不说话,却没说不动手,现在的形势他也看得出来,只要守住了郭淮的阵线,曹操就插翅难飞了,所以赵云也好好准备了一番。
    看看赵云的装备,先是三层重铠加身,这也就是赵云这样的猛将才承受得起,三层重铠加起来都一百多斤了,普通人穿在身上走路都费劲。
    穿上铠甲,赵云弃了长枪,左手钢刀,右手宝剑。钢刀是陌刀,陌刀也称作唐刀,是从汉代的环首刀发展而来,刀身直长,极其锋利,可以劈砍奔马。后来岛国偷学了唐刀的样式,演化成现在的日本刀。总体来说,日本刀和唐刀的区别就是刀身的弧度不一样。
    汉代冶铁技术比不上唐代,环首刀并不长,除非铸剑大师特制的,有些大将就拜访铸剑大师给自己打造一柄称心的兵刃,比如张飞就曾经打造过一柄腰刀,又乘“新亭侯。”
    汉代最出名的刀是李傕的佩刀,李傕手中有三把上古利刃,分别叫做“龙牙”“虎翼”“犬神”。
    史载:“中平二年,李傕掘得三刀,铭曰龙牙、虎翼、犬神,傕常服之。”《三国志》:“傕带三刀,手复与鞭合持一刃(傕带三刀,执一刀)。侍中、侍郎见傕带仗,皆惶恐,亦带剑持刀,先入在帝侧。”
    赵云手中的的刀当然比不上李傕的三柄上古名刀了,但也算是百炼精钢所制,而且赵云手中的钢刀长达五尺,杀伤范围极大。
    宝剑自然就是青釭剑了,青釭剑不长,但却吹毛断刃、削铁如泥,也是一等一的杀人利器。
    穿戴完毕,赵云又找了一柄短刀,别在小腿处,这才端坐在军阵之后,等着两军交战。坐了一会,赵云又找了一条铁链缠在腰间。
    此时曹操还没进攻,郭淮也有些空闲,看着赵云这副杀气腾腾的模样,郭淮忍不住咽了口唾沫,心说赵老大你不至于吧,装备的跟个螃蟹似的,这是要变身杀人狂吗?呜呼哀哉!要不要小的给刀上抹点毒药啊!
    不得不说,赵云这山打扮和传说中的杀人机器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而这时,曹操也列好了军阵,开始前压,在将近四百步的战线前,曹操将五千兵卒分成十队。
    “哗……哗……”五千兵卒一起移动脚步,发出沉闷的声响。
    距离一百五十步,郭淮高声喝道:“弓弩手,准备……”
    刷的一声,数百弓弩手扬起手中的弓弩,将箭矢对准曹军,战场中立即凝结出一股无形的杀气。
    曹兵也随之举起盾牌,逐渐加快步伐,变成小跑接近郭淮的阵地。双方的战鼓声也逐渐密集、沉重起来,“咚咚……”的声音几乎和兵卒的心跳声融为一体,震得人血脉喷张。
    “放箭……放箭……”
    曹兵冲到五十步的距离,郭淮一声令下,数百根箭矢沿着一个平滑的弧线,落入曹兵之中,响起“噗噗……”的声响。
    不过这一轮箭雨用处并不大,在曹兵的盾牌和铠甲抵挡低档之下,只有十余名倒霉鬼被射倒在地,对曹军的军阵根本造不成任何影响。
    郭淮眉头皱了皱,他对曹军的防护能力有点头疼,在郭淮的设想中,这一轮箭雨至少能射杀数十名曹兵,能稍微扰乱一下曹操的军阵,不过现在看来占据中原的曹操还是比李重有钱,至少在铠甲上要比李重好。
    五十步的距离,训练有素的兵卒小跑也就十几秒钟的时间而已,郭淮只能射出两三轮箭雨而已,杀伤力实在有限。
    “放箭……”郭淮立即指挥兵卒射出第二轮箭雨,蚊子小也是肉,不能浪费一点降低敌军战斗力的机会。
    第二轮箭雨过后,上弦缓慢的弩兵已经退出战团了,只有少数弓箭手夹杂在军阵之中射杀敌军。
    曹兵也开始和郭淮的守军短兵相接,阵地前沿立即飘洒出无数滚烫的鲜血,喊杀声骤起。就在两军想接的一刹那,曹操陡然变换阵型,将五千兵卒由分成百队,由全线突破改为局部突破。
    郭淮也急忙调遣兵卒抵挡,但是郭淮很显然不是曹操的对手,兵卒的运转比曹操慢了许多。在曹操的几次调动之下,郭淮就有些疲于奔命了,兵卒调转不合理,那么就有好几处阵地岌岌可危了。
    这不是郭淮空有其名,实在是曹操太过强悍,还占绝战场的主动,郭淮的表现已经不错了。
    仔细看一下郭淮的阵地,郭淮的阵地大约有五百米左右宽,平均起来,每一米大约有十个兵卒把守。但是,郭淮的阵地并不是一条直线的,再抠掉预备兵,弓箭手,每一米防线大约有七个兵卒驻守。
    这个数字看似很多,是实则不然,曹操并不是平分兵力的,而是集中兵力攻打几个点,也就是说,郭淮也要把兵力集中起来。
    但是曹操可以让自己的军阵出现真空地带,郭淮却不能,几米阵地没人把守会出现什么情况?所以郭淮只能尽量让阵地上的兵卒站位合理一些,一米阵地上最少保持一名兵卒,但这样一来,军阵就太过薄弱了。
    总体来说,就是郭淮的围墙不够高,兵力不够。当然也有过坏的个人能力问题,如果把郭淮换做是周瑜,那就一点问题也没有了,可是这世界只有一个曹操,只有一个周瑜。
    如果都是名将,都是军事家,那世上就没有名将,没有军事家了。
    郭淮没有办法,赵云同样没有办法,是的,赵云不怕杀入敌阵,没有骑兵冲击,赵云根本就不怕这几千兵卒,提刀下去砍杀几百曹兵赵云都能做到。但是别忘了,赵云能做到的事,许褚同样也能做到。
    这么薄弱的战线对许褚来说,跟纸糊的没什么两样,一冲即破。
    还没等赵云下去杀敌,许褚一双眼睛就盯了过来,眼神中露出一丝嘲讽的意味。
    赵云立即叹了口气,悻悻的坐了下来,他很清楚许褚想做什么,赵云要是敢下去屠杀曹兵,许褚马上就会换个地方屠杀郭淮的兵卒,一举冲破郭淮的防线。
    就在曹操开始攻打郭淮阵地的时候,李重也来到周仓的大营,接管指挥权。
    李重必须要这么做,只有占据高地,才能看清整个战场,而周仓的大营,就设在整个战场的最高点。昨天李重没来是因为李重还要布置高览营地的防线,没有时间而已。
    一看到郭淮战线的危险状况,李重立即派人给高览传令,让高览派出一千援军给周仓,同时在周仓的大营调出一千兵卒支援郭淮,这是最快的调兵方式了,李重的反应很及时。
    片刻之后,一千兵卒进入到郭淮的防线,郭淮也长出了一口气。
    五千人和六千人万千是两个概念,兵力增加了五分之一,但是郭淮军队的战斗力最少增加了两三倍。
    帐没算错,确实是这样的,郭淮阵地上需要支援的的交战的兵卒,而是无事可做的兵卒,有了一千兵卒补充,郭淮战线的厚度最少增加了两三倍。本来一米战线上,郭淮有一名兵卒,现在最少有三名兵卒,战斗力飙升。
    第三百零八章我的眼里只有你
    同时,这还不光是战斗力的问题,想想看,一米的阵地上有三名兵卒把手,曹操就是调转兵力再快也没办法迅速击破郭淮的防线,这样一来,郭淮就全线无忧了,实际上河北兵卒再和曹军的交战过程中是不落下风的,相反,河北兵卒还靠着地利占据一点优势。
    看到局势稳定下来,李重也空闲问些别的事情了:“有没有甘宁的消息?”
    周仓立即答道:“有,子龙将军带来的消息是甘宁将军大败夏侯惇,将夏侯惇和曹纯堵在汶水大营。”
    “嗯……”李重细细思索了一回,接着吩咐道:“给甘宁传令,不由有功但求无过,我们这里必胜无疑,只要他堵住夏侯惇就可以了。”
    “诺!”周仓立即安排下去。
    李重又接着问道:“有没有查看曹操的水源?”
    周仓摇了摇头,李重接着说道:“马上派斥候前去查看曹操在何处取水,如果可能的话,就高览和太史慈带人伏击曹操……嗯,要是能截断曹操的水源就再好不过了,让太史慈和高览试试。”
    周仓自然要点头称是,旁边的孙尚香却觉得李重真有些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气势,只觉得李重的形象越发高大起来。
    孙尚香现在完全就是一个脑残粉丝,她也不想想,曹操现在都是什么惨状了,可以这么说,曹操能逃跑就要烧高香了,单机是想都不要想的。打个比方,曹操就是被关在笼子里的老虎,李重是笼子外面的人,早晚有办法弄死老虎的,就是没办法,那也能饿死老虎。
    扔块石头算什么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孙尚香就是崇拜,也应该崇拜李重未卜先知,抢先布下了天罗地网。
    事实上孙尚香也正要问这个问题:“李郎,奴家不明白,力李郎怎会知道曹孟德回和刘备达成协议呢?”
    李重早就编好答案了,他总不能说我早就知道,但我就是不救你哥哥吧!虽然事实就是这样,但骗不了人心,骗得了人嘴就可以了。
    于是李重故作深沉的说道:“尚香,吴国的孙子曾经说道,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想要在这乱世之中缺的一线先机,就必须要做到这一点。想那曹操纵横无敌,自陈留起兵以来,就战无不胜,所以前日曹操和我在泗水僵持,虽败不乱,则必有后手,而我要做的就是找到曹操的后手。”
    孙尚香听得直眨眼睛,忍不住娇嗔道:“这多累啊,你们这些人一肚子花花肠子,整天就知道算计人。”
    李重哈哈一笑,轻轻的拧了一下孙尚香的脸蛋,说道:“我要是没有一肚子花花肠子,你岂不是要被大耳贼抢走了。”
    “呸……”孙尚香轻轻的唾了李重一口,脸上升起一团红晕。这次李重说的倒是实话,要不是和李重联姻,孙尚香到有那么一点可能落到大耳贼手里,那可就应了一首古诗: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梨花压海棠。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