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 第191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可刘备军中的将领都在和韩当等人混战,哪有人能抽出手来救援刘备,而刘备又不敢乱跑,怕扰乱军心,导致营门处的军阵崩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赵云冲了过来。
    无奈之下,刘备只得拔出宝剑,想要先行抵挡一阵。还没等刘备动手,刘备身边忽然有一人策马而出,提刀迎战赵云。刘备定睛一看,原来是曹操的叛将王平,王平原本是益州武将,但曹操占领了益州,就把王平闲置起来,王平气愤之下,这才投奔了刘备。
    不过刘备生怕王平是曹操的奸细,也不敢重用王平,只把王平留在身边调用,没想到竟然救了自己一次。
    和赵云交手了十几个回合,王平等人就抵挡不住了,刘备见状,将军队交付给诸葛亮指挥,自己咬着牙冲了上去。
    实际上刘备的武艺也是不错的,不过是这些年来位高权重,自己不怎么动手而已,与王平合力,再加上还有一众亲兵拼死助战,赵云一时间也杀不了刘备。
    新的一天到了,求求票,求求收藏,求求订阅。
    第四百一十一章诸葛连弩射雄兵
    战场上轮作一团,诸葛亮一边指挥兵卒和周瑜作战,一边不住的往刘备身上看去,生怕刘备出现什么意外。而另一边的刘辟等人也声嘶力竭的喊道:“快去救援主公……快去救援主公……”
    韩当等人当然不能让刘辟等人走脱了,他们也很清楚,王平和刘备远远不是赵云的对手,杀死刘备,只需要一点时间而已,一点时间就够了。
    蛮王沙摩柯和刑道荣在这个战团之中算是武艺最高的了,危难之际,沙摩柯几经周折,终于冲出战团,挥动铁蒺藜骨朵,直奔赵云杀来。
    刚才一通混战,赵云也没注意沙摩柯的长相,但现在沙摩柯加入战团,赵云也看清了沙摩柯的面目,不禁一愣。之间沙摩柯长得碧眼睛突,赤发獠牙,直像巡海夜叉一般,手中的铁蒺藜骨朵重达数十斤,每每和自己的长枪碰撞,都能爆出一团火星。
    得了沙摩柯相助,刘备和王平渐渐稳住局面,不在险象环生了。
    不过这样一来,刘备军中的将领都被缠死在两个战团,根本就没人顾得上指挥军队,周瑜军中的孙翊等人借机领兵冲杀处防火,将刘备的军营搅成一锅粥。
    刘备见状,只等命令军卒且战且退,回往中军驻守。周瑜派兵追击,双方一直厮杀了两个多时辰,才各自罢战。
    刘备是巴不得罢战,而周瑜是兵卒过于疲劳,难以持续作战了。
    收兵回营以后,双方各自查点损失,周瑜还好一些,死伤三千余人,刘备就惨多了,不但外围营寨被周瑜付之一炬,兵卒也死伤了四千余人,粮草也损失不少,一时间再难以发动攻势了。
    到了第二天,马超和陈到等人也接令而回,但他们见到的只能是一片狼藉的营寨了。由于赵云手中还有一些骑兵,刘备也不敢在野地宿营,只得派人再次修建外围营寨。
    当然周瑜也不会眼睁睁看着刘备扎营,数次派兵袭扰,将刘备的兵卒拖得疲惫不堪,短时间内根本恢复不了战斗力。
    其实周瑜并不知道,刘备也不像速战速决,诸葛亮已经拿出连弩的样本了,现在只等着仿制一批连弩出来,对付赵云的骑兵呢。
    其实制作连弩并不难,木料在三国时期到处都是,虽然刚刚砍伐的木料没经过处理,过一段时间就会产生变形,但刘备只想挺过这一段时间,根本就不在乎这一点。弩弦也好处理,不够的话就拿弓弦凑数,凑够一千只连弩还是有希望的。
    问题就是弩箭,连弩的箭矢没有翎羽,所以对箭杆的要求很高,刘备忙活了十余天,才赶制出两万余根弩箭,只够一次消耗之用。
    不过刘备也等不及了,算一算时间,张飞被围已经有一个月了,也不知道石城之内的情况如何,所以凑够了两万箭矢,刘备立即命令全军出战,攻打周瑜的营寨。
    周瑜见到刘备出兵,只是认为刘备心急而已,并没有想到刘备手中有新式武器。
    这也不怪周瑜大意,就像两伙流氓打架一样,用的都是木棍砍刀,能拿出来的都是老大级别的人物,可要说敌人人手一只ak47,是个人都想不到这一点。
    所以周瑜还是老办法,让赵云带着一千骑兵冲阵,凿穿刘备的军阵,造成刘备的军阵混乱,再用大部队作战,一举消灭刘备。
    双方在周瑜的营寨之前不下军阵,相隔五百余步,一眼望去,军旗漫展,刀枪如林。
    观察了一阵,周瑜觉得没什么问题了,冲着赵云点了点头,赵云颔应是,越阵而出,自己一马当先,带着一千骑兵列开阵势。
    随着隆隆的战鼓声,赵云慢慢催动战马,直奔刘备的军阵冲去。
    双方接近到二百余步,赵云就见到刘备军中忽然有数百弩手离阵而出,在阵前列出一个百步宽的军阵,拦住自己骑兵的去路。
    “小心箭矢……散开……”赵云呼喝一声,手下的骑兵立即将阵型分散,提高马速。
    大多数人都认为弩兵能克制骑兵,这其实是个错误,一千弩兵和一千骑兵在开阔地带作战,无论怎么打,只要骑兵有防备,都不会输的。原因很简单,弩兵占据射程的优势,但将箭矢上弦太慢了,骑兵冲锋的话,弩兵只有一次射击的机会。
    当然,如果地势狭窄,弩兵据守的话,一旦能形成轮换射击的情况,弩兵确实能变成骑兵的天敌。
    也就是说,弩兵千万不要被骑兵近身,一旦被骑兵近身,十个弩兵都打不过一个骑兵。
    马蹄滚滚,转眼之间,赵云就冲到弓弩的射程之内,不过令赵云奇怪的是,刘备的弩兵依然平端着弩匣,并没有放出弩箭。
    这是怎么一回事?但赵云根本来不及细想,骑兵就冲到弩兵身前五六十步的距离,与此同时,赵云就听到敌军之中有人大喝一声:放箭……
    赵云低喝一声,抬手就在身前舞出一团枪花,钢枪搅动空气,嗡嗡作响,反正敌军也就能射出这一箭,所以这一下赵云已经用尽全力了,基本上杜绝了被射伤的可能。
    不过赵云手中的骑兵可没那么大的本事,他们一边俯下身来,一边拼命挥动手中的兵刃。其实这些人有中箭的准备,而且他们也不怎么害怕,弩箭想要射中高速移动的骑兵容易,但想要射中骑兵的要害就太难了,不是太倒霉的话,十个骑兵都不死一个的。
    “嗡……”弩弦颤动,上数百支弩箭呼啸而来,尖啸着落入赵云的骑兵军阵之中,射到了数十名骑兵。这些骑兵落马,在地上不住的翻滚,连带着绊倒了十余名兵卒。
    不过赵云却松了一口气,刚才那一拨羽箭的威力实在不怎么样,不光精度不够,就连力道也差了许多。
    不过紧跟着,赵云就傻眼了,就像魔术一样,对面的弩匣之接二连三的射出弩箭,形成一道黑sè的瀑布,迎头浇了下来。
    赵云舞动长枪,将袭来的羽箭纷纷拨打出去,但身后已经传来接连不断的惨叫之声。还有战马跌倒翻滚的轰鸣声。
    一千骑兵,被连弩射的人仰马翻,惨不忍睹。赵云没有回头,并不知道手下的骑兵有多倒霉,在数千只弩箭的射杀之下,有将近五百骑兵被射倒在地,这是被直接射到的,紧接着这些倒下的骑兵就成为第二个骑兵杀手。
    高速移动的骑兵根本避不开倒地的友军,形成灾难性连环撞击,至少有上百人直接被战马践踏,撞击而死。不光是人,就连膘肥体壮的战马也是一样,骨断筋折都是轻的,脑浆迸裂的战马都不在少数。
    剩下的就是数百伤员了,这些骑兵侥幸逃过一劫,没被接踵而来的撞击碾压致死,但也几乎人人受伤。
    等到十轮箭矢过后,赵云这边还能骑在马上的兵卒已经不过二百人,百分之八十的战损,已经和全歼没什么区别了。
    周瑜看的魂飞魄散,急忙下令,韩当和凌cā。二人立即率兵抢救伤员。
    身后这么嘈杂,赵云却依旧没回头,而是单人独骑冲往敌阵,同时口中大喝一声:“你们回去。”
    此时此刻,赵云心里只有一个念头,那就是抢一只弩匣过来……
    三十余步的距离,赵云只需要四五秒钟就能杀过去,但赵云刚一提速,就见到弩兵军阵之中有上百弩手站立而起,冲着自己扣动悬刀。
    上百弩手轮流射出弩箭,也就是说,在一段时间里,有上千只弩箭射杀赵云,当然,连弩的射击精度不高,不是每一只箭矢都能射到赵云身上的,但就算这样也足有数百弩箭能过命中目标。
    弩箭在空中穿梭,形成一条黑sè的冲击波,目标直指赵云。
    “呼……”赵云深吸了一口气,奋力搅动长枪,在身前形成一个小型的空气漩涡,呜呜作响,刹那之间,就见到赵云的身前飞出无数断箭。
    足足过了五六秒钟,箭矢组成的冲击波才戛然而止,在赵云身前留下一地残骸,赵云一甩钢枪,磕飞了最后一只弩箭,转身就走。
    别看赵云走的风流潇洒,其实完全不是那回事,此时赵云的身上已经挨了三箭,好在连弩的力道不大,不然的话,赵云能不能活着回去都是问题。甚至可以这么说,只要刘备的弩手再来一次连弩长袭,赵云就要交代在这里了。
    前文说过,武将如果猛的爆发一次,在身前抖出一片刀光枪影,抵挡羽箭可以,但时间一长,谁也坚持不下来,赵云现在已经有脱力的感觉啦。
    赵云逃回军阵,刘备也不追赶,就眼睁睁的看着周瑜救治伤员,这不是刘备人道主义精神发作,实际上刘备现在也有点蒙。
    战前准备、预想是一回事,实战的效果是另外一回事,刘备真没想到,连弩的杀伤力这么大,简直就是横扫战场的无上利器啊!
    当然,刘备有点过于乐观了,别的不说,一百盾牌手就能送这些弩兵去见阎王。这一次连弩能取得震撼性效果,主要是打了赵云和周瑜一个出乎意料。
    片刻之后,刘备醒悟过来,怀着激动、惊喜的心情大喝一声:“杀……”
    第四百一十二章真正的大发明家
    “杀杀杀……”刘备的兵卒疯狂的呼喊着,他们被压抑的太久了,好容易得到一次胜利,士气高涨到要燃烧起来的地步,上万大军,杀气冲天,直奔周瑜的军阵扑去。
    周瑜刚刚把伤兵抢救回来,就见到刘备的大军压了上来,急忙命令盾兵上前布防。
    完爆了赵云的骑兵,手中有了一支无敌的兵种,刘备总算是扬眉吐气了,不断的下令兵卒强攻。
    刘备的兵卒也知道,只要撬开眼前的盾兵防线,此战就算胜了,所以一个个奋勇争先,拼命砍杀。而周瑜的兵卒士气低落,只想着退回营寨防守,结果可想而知,不到一刻钟的时间,周瑜的军阵就出现了好几个缺口。
    手持连弩的兵卒迅速来到缺口之处,开始射杀周瑜的兵卒。
    由于诸葛连弩可以连续发射,所以弩手并不怕直接面对敌军,杀伤力大为增加,每一轮连弩齐射,都像炮弹一样,清空一片军阵。周瑜的兵卒为了抵挡弩箭,都拼命挥舞着手中的刀枪,这样一来,误伤友军的情况接连出现。
    眼见军队支持不住,周瑜只得下令全军慢慢退回营寨,却被刘备咬住尾巴,一阵射杀,射的江东兵卒哭爹喊娘,足足损失了两千余名兵卒。
    刘备手中的箭杆不多,杀了一阵就开始打扫战场(主要是把弩箭收回来),得胜而归了。
    到了第二天,刘备又率领兵卒攻打周瑜的营寨,为了减少兵卒的伤亡,这次刘备采用全弩兵作战,对周瑜的大营轮番扫射。营寨之上的弓箭手还打算还击,可他们刚一放箭,就遭受到密集的火力压制,被射成马蜂窝。
    无奈之下,这些弓箭手只得藏身在挡箭的木板后面,做起缩头乌龟。
    没有了弓箭手还击,刘备的步兵可以很从容的拆除营寨,放火烧敌,所以不到半天时间,周瑜就支撑不住了,也不顾给李重送信,带着兵卒就撤往石城。
    承担断后任务的依旧是赵云,东拼西凑,加上轻伤的伤员,赵云才凑了七八百骑兵。不过就算这样,这些骑兵也能对付刘备的连弩兵了。和打阵地战不一样,弩兵在追击战中没什么优势,原因唯一、而又简单,就是弩弦的问题。
    弓和弩的弦并不是一直处在紧绷状态的,长时间上弦,会降低弓弩的弹性,严重降低弓弩的杀伤力。所以在非战斗状态,弓弦和弩弦都是拆下来的,所有才有弓上弦,刀出鞘这个词。
    连弩更是如此,本来连弩的劲道就不强,平时更要松开弓弦的。
    而给连弩上弦,是很浪费力气,也很时间的事情,在这段时间里,足够骑兵杀上一个来回了,所以弩兵拎着弓弩追杀骑兵的情况不会出现。
    芜湖距离石城不过五十里,有赵云断后,周瑜可以毫无顾忌的赶路,不到一天时间,周瑜就回到石城大营,向李重复命。至于赵云的安危更不用担心,这一带都是平原,再给刘备十倍的兵力也奈何不了赵云。
    …………
    一见到李重,周瑜就将芜湖防线的战况讲述一遍,当然,周瑜着重讲述的是连弩的恐怖之处,什么羽箭密如暴雨,连绵不绝,所至之处无坚不摧等等夸张的言辞。
    当然,夸张这个词之时对于李重来说的,李重作为一个现代人,欣赏过无数战争大片,对连续火力不怎么感冒,甚至觉得周瑜有些大惊小怪。
    这不怪李重,两个人有两千年的意识形态差距,比如说:李重觉的打巷战没什么问题,但在三国时期,一旦城门失陷,兵卒的士气就会一落千丈,全军崩溃。
    “不就是连弩而已!”李重低声嘟囔一句,问道:“公瑾,既然连弩这么厉害,你有没有抢过一支连弩看看啊”
    周瑜摇了摇头,苦笑道:“子龙将军曾经冒险冲阵,想要抢夺一只,却被刘备用乱箭射伤,功亏一篑。”
    “哦……赵云受伤了?”李重皱眉问道。
    周瑜点点头,说道:“不过主公放心,子龙将军并没什么大碍,还能领兵断后呢。”
    李重听到连弩连赵云都能射伤,急忙问道:“如此说来,刘备的连弩岂不是没有缺点了。”
    周瑜连忙答道:“当然不是,刘备的连弩也有缺点,据周瑜观察,所谓的连弩很是笨重,重新上弦也很是困难,只能用于军阵伏击之用。”
    李重闻言,顿时沉思下来,如果按照周瑜所说,真让让刘备杀入石城,自己想要攻克石城,就非常困难了。
    沉思片刻,李重沉声叫道:“来人,请马均过来。”
    马均就是那个大发明家,如今正在李重军中研究如何改进投石机呢,听到李重召唤,立即来到军帐。
    李重也不和马均废话,直接就问道:“马均,你知不知道有连弩这东西。”
    马均一愣,奇怪的问道:“连弩很厉害吗?”
    周瑜叹了口气,急忙将连弩的威力讲述一遍。
    马均听过,低头沉思了一会儿,这才问道:“有没有实物可看?”
    李重和周瑜同时摇了摇头,马均又问道:“那箭杆总有吧?”
    周瑜点头道:“箭杆应该能找到,马先生稍等片刻。”说罢,周瑜急冲冲的出了营帐,片刻之后,周瑜就拿着一根连弩的箭杆回来。仔细看的话,箭杆上面还有血迹,想来是在哪个伤兵手里拿来的。
    马均接过箭杆,放在手里颠了颠,随即就开始在地上写写画画,沉思起来。
    科研人员都是疯子,一旦陷入思索状态就不知道多长时间能清醒过来了,所以李重也不理他,直接就和周瑜商议如何布防,抵御刘备军队一事。
    居于现在的形式,周瑜认为,想要对付刘备的连弩只有一个办法,就是用绝对数量的弓箭手压制。连弩不是一匣十箭嘛,咱们就用十倍的弓箭手压制,依照李重现在的兵力,还是勉强能做到这一点的。
    对于这种极度浪费兵力的做法,李重并不是很赞同,但李重暂时也拿不出别的办法来。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