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旌旗 - 第19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刘备站在城墙之上观战,抱起手臂,满脸笑容的说道:“翼德,叫你看看连弩的威力……”
    话音未落,就听到弓弦震动的声音,上百支弩箭呼啸而起,落入军阵之中,顿时响起一连串的“夺夺……”声,这是弩箭钉在盾牌上的响声,当然,其中也夹杂着零星的惨呼声,周瑜的军队开始试射了。
    不是周瑜心急,而是李重的弩兵没经过实战,周瑜想要试验一下而已,反正马均连弩可以发射而是指弩箭,周瑜有浪费的资本。
    刘备不明所以,见到周瑜试射,很是高兴的说道:“呵呵,周瑜也有今天,活该啊!”
    说话之间,两军的盾牌手已经快要短兵相接了,弩兵的距离也接近到七八十步,周瑜一声令下,上千只弩箭冲天而起,落入刘备的军阵之中,带来一连串的惨呼之声,将数十名敌军钉在地上。
    刘备面不改色的笑道:“寻常弩兵虽然比连弩射的远,但连续性太差了,只能发动一次攻势,只要接近到五十步的距离,咱们的弩兵就可以……啊……怎么可能?”
    就在刘备侃侃而谈的时候,周瑜的弩兵射出第二轮箭矢,再次射倒了数十名敌兵。
    几十名兵卒的损失不算什么,但问题是,刘备惊恐的发现,周瑜的军队之中也有连弩,这不科学啊!李重在哪里弄到的图纸?为了机密起见,刘备已经很小心了,连弩都留在中军妥善保存,每次战后也都仔细清点,并没有丢失的情况发生。
    刘备的脸都青了,不过他再郁闷也不会知道,诸葛亮是天才发明家不假,但李重的阵营中有个天才中的天才,在科技指数上,李重完爆刘备一条街。
    被连续射杀,王平的军阵不可避免的出现慌乱,周瑜趁着这个机会,立即指挥步兵发动一次攻势,绞杀了上百敌军。
    周瑜的指挥艺术远胜于王平,占到便宜之后,立即就将战线拉了回来。马均连弩不光有数量上的优势,还有射程上的优势,有这么明显的优势,周瑜要是不会利用,那周瑜就不是周瑜了。
    没有人会干打不还手的,邱少云那样的战士只存在于宣传之中。(当然,蜘蛛也怀疑一点,邱少云被烧死的时候,手榴弹和子弹不爆炸吗?军事达人给解释一下。)
    几乎是下意识的,王平的弩兵展开反击,开始扣动连弩的悬刀。诸葛连弩的杀伤距离是五十步,但不代表诸葛连弩的射程就是五十步,所以周瑜的兵卒一样受到攻击。
    这样一来问题就出现了,作为一个主将,在战场要有敏锐的观察力,比如说距离。占据上风的周瑜可以很从容的观察距离,调整战线的进退。但是王平不行,王平不光要把心思放到步兵、弩兵身上,还要防备周瑜的骑兵。
    王平必须留下一部分弩兵严密监视这些骑兵,不然的话,一旦被骑兵杀入阵中,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
    上千支弩箭在空中来回穿梭,如同飞蝗乱舞,每一次俯冲,都会将数十名兵卒钉在地上,眨眼之间,战场上就鲜血淋漓。
    一直等到双方射过五轮箭雨,刘备坐不住了,高声喊道:“鸣金收兵……”
    刘备必须要替王平下决断了,不然的话,双方在射上一两轮弩箭,王平能不能回到石城都是问题。
    周瑜不怕,什么时候撤军都可以,王平必须要预留一部分箭矢,用来对付周瑜的骑兵,如果弩兵不能对骑兵进行火力压制,呵呵……后果就不用提了。
    进攻容易撤退难,王平的军队往后一动,周瑜立即做出调整,命令一直观战的骑兵向前移动,做出攻击的姿势。骑兵一动,马蹄滚滚,雷霆万钧,王平立即改变阵型,将弩兵调到两翼防止骑兵冲阵。
    调整阵型是需要时间的,王平撤军的速度顿时慢了下来,周瑜立即命令全军压上,对王平的军队进行疯狂的打击。
    如果说一开始周瑜的弩兵还悠着打,那么现在他们就完全放开了,一时间,战场上风云突变!箭矢遮天蔽日,呼啸连连。
    在三息之内,有将近一万五千根弩箭冲天而起,又俯冲而下,落入王平的军阵之中,一下子就将王平的军阵清空了一大片。
    突如其来的打击顿时击溃了刘备的兵卒,他们开始四散奔逃,留下一地密密麻麻,如同麦秸一样的箭杆,还有被射成筛子一样的友军。
    王平运气好一些,没被密集到令人发指的弩箭射死,但身边的亲兵为了保护他,却无一生还,在周瑜的指挥下,有不少兵卒刻意把弩箭对准了王平。
    “不要慌,慢慢撤退,弩兵断后……擅自逃跑者立杀无赦……”王平声嘶力竭的喊道,但很可惜,在骑兵的威慑之下,这个命令并没有起到什么效果。
    王平的军阵中央被清空,大部分弩兵和盾牌手都魂归地府,而两翼和前方的兵卒死伤倒不多,逃跑的就是剩余的盾牌手和少量的弩兵。两翼的弩兵还好一些,他们不怎么怕骑兵,正所谓是手中有弩箭,心中不慌乱。
    而弩匣里没几根弩箭的兵卒却慌了,柿子专挑软的捏,河北骑兵也正是冲着他们这个方向冲杀的。
    什么,不是有侧翼的弩兵保护吗?开什么玩笑,这时候谁还能顾得上保护友军,再说了,两条腿的,能跑过四条腿的吗?
    第四百一十五章排山倒海的攻势
    为了能一战消灭刘备的连弩兵,彻底将刘备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在周瑜的骑兵中,除了像赵云,甘宁这样指挥大部队布阵的将领,剩下的将领几乎都参战了,比如韩当、周仓、凌操、吴懿等等。
    当然,也有一些将领自认为武艺不过关,留在后面帮助布阵,比如贾逵等人。
    所以周瑜的一千骑兵虽然呼啸而上,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分成十几个小队,由哥哥将领率领,选择各自的冲锋路线。
    首先铲除的就是残存的盾牌手,对付逃跑的兵卒,骑兵根本不用花费什么力气,稍一停顿,骑兵就席卷而过,留下满地的断臂残肢。
    稍微有点抵抗能力的盾牌手全军覆没,弩兵就更加慌乱了,一边往回跑,一边扭头用弩箭射杀追来的骑兵。怎么说呢?让弩兵拿着连弩,就算采用站姿和蹲姿,想要射中高速移动的骑兵,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至于转身射击这种高难度的动作,命中率有多少,那就要看运气了。
    甚至还有不少弩兵慌乱之际,一个劲的扣动悬刀,就连弩箭射光了都不知道,惊恐欲绝中,就被一掠而过的骑兵一刀枭首。
    周仓、韩当等人在身后追杀弩兵,就跟屠宰羔羊没什么两样,弩兵被骑兵近身之后,真是一点还手之力都没有,甚至让河北骑兵觉得有些胜之不武。
    刘备在城墙上看的目呲尽裂,歇斯底里的叫道:“翼德,你快带骑兵去救人,带五百……一千骑兵去,一定要把弩兵救回来。”
    眼见己方的兵卒被屠杀,刘备彻底红眼,可谓是孤注一掷了,刘备现在手中一共就有一千五百骑兵,根本就禁不起任何损失。就算这次出战,刘备都没派骑兵压阵,刘备对骑兵的珍惜可想而知了。
    至于说刘备保留这些骑兵有什么用,千万不要误会,刘备不是为了偷袭李重什么的,而是为了……逃跑。
    张飞带领一千骑兵离城而出,直奔战场杀去,但是,已经来不及了,在周仓等人的追杀之下,一千弩兵只剩下两翼的三百多人幸存,战场之中一片狼藉。等张飞赶到战场的时候,韩当周仓等人已经开始聚拢队形了,有些骑术好的兵卒在策马之时,还来了次镫里藏身之类的高难度动作,捡起地上的诸葛连弩。
    见到张飞的骑兵到了,周瑜欣喜若狂,厉声喝道:“不许退,给我杀光张飞的骑兵……杀光他们……”
    韩当等人对视一样,一窝蜂的冲了上去,口中大叫道:“都督有令……杀光敌骑,杀一人者,官升一级!”
    不光刘备知道骑兵的重要性,韩当、周仓等人也知道,只要杀光了这些骑兵,刘备就是瓮中之鳖了,一旦城破,刘备想要逃走,势比登天!
    两队骑兵刹那间撞击在一起,发出“轰……”的一声巨响,气浪席卷,沙土飞扬,在猛烈的碰撞中,打头的骑兵几乎都难逃一劫,一命呜呼,血肉残骸、断刀折枪、头盔铠甲,飞的满天都是,如雨而下,散落了一地。
    周瑜都没看两军交战的胜负,回头大叫道:“快给赵云、黄忠、魏延传令,叫他们不用布阵了,一人带领五百骑兵围攻张飞,一定要将刘备的骑兵聚歼。”
    不用周瑜传令了,李重征战多年,如何会放过这样的天赐良机,连连令下,赵云等人率领骑兵呼啸而出,带起三路烟尘,风驰电掣般的向战团杀去。
    眼见刘备就要落到万劫不复的地步了,诸葛亮再也顾不得君臣礼仪,高声喊道:“主公,快叫张飞撤兵,不能再打了,再打下去,我们的骑兵就要全军覆没……快撤兵……撤兵啊……”
    在诸葛亮近乎疯狂的喊叫之下,刘备也清醒过来,刚才刘备确实有些昏头了,王牌兵种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太令刘备难以接受了,特别是敌军还拿出比自己王牌还王牌的兵种,简直令刘备无所适从。
    实际上对于刘备来说,弩兵再重要,地位也赶不上骑兵的,毕竟连弩可以制造,之时耗费些资源而已,战马却不能再生,只能走私。
    刘备清醒过来,高声喝道:“鸣金……鸣金……让张飞速速撤兵。”
    稍微顿了一下,刘备又接着喊道:“让撤回来的弩兵驻守在城门两侧,防止敌骑趁势攻城,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要射箭御敌……城头的弓箭手也做好准备,快点……拖延时间者,杀无赦……”
    这里的“无论什么情况”,指的是张飞的骑兵和周瑜的骑兵纠缠在一起,放箭会误伤友军的情况,只不过刘备不能明着喊出来而已。
    沙场之上,张飞舞动丈八蛇矛,所向披靡,杀的河北骑兵满天乱飞,周仓和韩当、吴懿三人距离张飞近一些,见到张飞勇猛非常,己方兵卒抵挡不住,于是不约而同的向张飞杀来,把兵卒交给凌操指挥。
    片刻之间,三个人就缠住了张飞,不让张飞有机会指挥骑兵。
    张飞如何会把三人放到眼里,怒喝连连,手中的丈八蛇矛更是八方横扫,重若千斤,杀的周仓三人心惊胆颤。这不是张飞的武艺高到可以力敌三人,实在是打人先打胆,张飞的气势浑雄,一时间压制住了三人而已。
    也就在这时,张飞听见城头的鸣金声,张飞皱了皱眉头,虽然心中不解,却依旧厉喝一声,挺矛直刺,逼退了吴懿,杀出战团。
    一杀出战团,张飞就见到赵云、黄忠、魏延三人正策马狂奔,直奔战团杀来,张飞顿时倒吸了一口冷气,喉咙滚动,咽了咽口水。
    遇到这么多武将围攻,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抵挡不住,张飞毫不犹豫的往石城逃窜,当然了,一路上张飞也忘记解救被围困的兵卒。
    刘备害怕张飞有闪失,又接着下了一道军令,让马超带领本部兵马,出城接应张飞。
    不得不说,刘备清醒过来之后,几道军令下的环环相扣,非常合理,无论是让弩兵驻守城门,还是让城头的弓箭手做好杀敌的准备,还是派马超救援张飞,都对!但是,刘备的军令只合理,不合情!
    刘备忘了,马超绝对不会拼命救援张飞的骑兵,换句话说,马超不会为了大局拼命。所以,马超在整理队形和行军的时候,稍微……稍微慢了那么一点点。
    不要小看这一点点时间,战场上瞬息万变,就算马超早到十秒钟,都能解救上百兵卒,退一步说,就算马超远远的放箭,都能救下几十名兵卒,但是马超没这么做,虽然马超距离战场更近,但马超赶到战场的时间却比赵云等人慢了一点点。
    马超怕的是什么?马超怕的是被赵云等人纠缠住,刘备会不惜一切代价救援张飞,但刘备据对不会不惜一切代价救援马超。甚至刘备未尝没有接着李重的手,消弱一下马超实力的打算。
    不过马超做的也很小心,慢上一点点时间,除了他自己,别人谁也看不出来。哪怕是刘备感觉出来什么,也无话可说。
    此时张飞已经撤到队伍的最后面,拼命招呼着兵卒撤退,但周仓韩当等人却拼命纠缠住张飞的骑兵,不让他们安全撤走。
    张飞虽然看的心急如焚,却又不敢上前解救,赵云三人马上就要到了。
    转眼之间,赵云三人杀入战团,摧枯拉朽一样斩杀着张飞的骑兵,赵云更是一马当先,钢枪在身前搅出一团枪影,冲开一条血路,直奔张飞杀去。在赵云的身侧,黄忠和魏延也舞动钢刀,连连挥斩,带出一一抹血光。
    三个人在战团中披荆斩棘,呼啸而过,张飞不敢再等了,喘了一口粗气,直奔城门而去,在沙场上丢下了数百骑兵。
    张飞逃了,被抛弃的骑兵一下子就是去了反抗的勇气,纷纷抛下兵刃,下马投降。能免费改变一些骑兵,周仓等人自然不会拒绝,也不赶尽杀绝。
    而赵云三人犹不死心,跟在张飞身后紧追不舍,一直追到石城城墙之下。
    刘备一声令下,城头上箭如雨下,赵云三人只得舞动兵刃,拨打乱箭,张飞借机逃回石城,关上城门。
    一场大战下来,刘备损失了七百多弩兵,近千盾牌手,七百多骑兵,可谓是损失惨重。盾牌手还没什么,七百多弩兵和七百多骑兵的损失绝对能让刘备心疼的吐出血来。
    而李重这边则大获全胜,不但歼灭了刘备的机动骑兵,还缴获了数百具连弩(大部分都在战斗中被骑兵砍坏了),可谓是人财两得,得以安下心来,稳稳妥妥的布置各种攻城器械,再也不怕刘备出城饶袭了。
    兵卒对马均新研制的投石机有点陌生,自清晨开始大战,战后就布阵安装工程器械,一直到晚上,李重才准备妥当,留下军队把守之后,李重命令全军休息,明早再行攻城。
    当然,李重布置攻城的时候,刘备也没闲着,忙着在城头竖立挡箭用的木板,牛皮(抵挡投石机用的),火把等物,忙的不可开交。
    新的一周又到了,蜘蛛厚颜无耻的求票,另外谢谢捧场的各位兄弟,呃……貌似没有妹纸。
    三国旌旗416_三国旌旗全文免费阅读_第四百一十六章石城之内布战局来自()
    白天除了打仗就是安排防守,刘备忙得不可开交,到了夜晚,刘备总算有了一点空闲,立即召集众将商议如何守住石城,借机休息一下。
    等到众人聚齐,刘备环视一周,慢慢说道:“诸位,如今李子悔汇聚大军十万,攻打我石城与采石矶,不知道各位有什么意见,尽管提来。”
    首先答话的却是王平,只见王丕拱手道:“启禀主公,王平有一事未明,如今吴郡据守石城采石矶一线,不知道是要久守呢,还是守得一时?”
    刘备呵呵一笑,点了点头,对王平的感官一下子好了不少,现在刘备军中缺的就是这种有大局观的将领,所以刘备很是和蔼的答道:“根据细作传来的消息,今年吴郡和会稽郡两地收成不是很好,李重军中也没有多少存粮,估计到明年三四月之间,李重就会粮尽退兵,我军只要守到那个时候就可以了。”
    王平顿时松了一口气,躬身退了下去,王平所问的问题并不是光给自己解惑,事实上大部分中低级将领都很关心这个问题。
    刘备却对王平很感兴趣,接着问道:“王平,我来问你,久守和守得一时,有什么区别吗?”
    王平显然没有准备,愣了一下,这才慢慢措辞道:“守一时简单,只要我军昼夜巡城,加强警惕,挡住李子悔一年半载不成问题。久守却是很难,久困城中,必然粮草不济,我军就要做好反击的准备了。”
    “嗯!很有见解。”刘备夸了王平一句,接着问道:“如果想要反击,我军的兵力却不够,也缺少骑兵,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呢?”
    当然,刘备这话就是随便问问而已,他并不相信王平能拿出什么见解来,但出乎意料的是,王平真的就拿出一番说辞来。
    王平慢慢说道:“兵力缺少也不是没有办法解决,石城之内足有十万百姓,壮丁超过三万之数(战乱年代,老人儿童死亡率很高),我们可以现在就征召这些壮丁,用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就是合格的兵卒了。”
    换句话说,这就是全民皆兵意思,不过在三国时期,有这种想法的人并不多,大多数将领都把征召的民夫当苦力使用。
    王平能有这种想法,全是小家子气作祟。王平时益州巴郡宕渠人,益州这个地方是汉族和少数民族混居的地方,而当时的少数民族和汉族关系很不融洽,经常发生械斗,所以就连普通的百姓对征战也不陌生,王平也自小就练就了一身好武艺。
    所以说,王平对百姓也上战场,并没有什么抵触情节,当然,这主要是王平年纪还小的缘故,到现在,王平也没超过二十岁。
    刘备点了点头,对王平的看法不置可否,实际上强拉壮丁入伍一事,大家都没少干,就看谁做的冠冕堂皇一点而已。
    “那骑兵的事情如何解决?”刘备不动声色的问道。
    王平摇了摇头,说道:“骑兵之事根本没有解决的办法,但在野战中,我军不一定处于绝对的下风……或者说,劣势不是那么大的!”
    “呵呵……”刘备一笑,有些奇怪地问道:“王平,今日你领兵出战,大败而归,当然,我没责怪你的意思,换做谁也打不赢周瑜的,李重手中的连弩太可怕了,哪方面都比我们的强,真是奇怪,谁研究出来的呢?”
    王平却摇头说道:“不尽然,今日所见,李子悔手中的连弩确实威力很大,射程超过六七十步,连射数量也远超我们的,但优势却没那么大的?”
    此话一出,帐中众人都把目光对准了王平,就连被打的抱头鼠窜的张飞也不例外。
    王平淡然一笑,说道:“李子悔有新式连弩又如何,十步的射程差距,并不是天差地别,二十支的连发数量,也可以用连弩数量来弥补,最为关键的是,李重的连弩再先进,箭杆的数量也是有限的,难道李子悔还能凭空造箭不成?”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