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 第73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宝玉听不得姊妹二字,闻言忙问道:“姑妈家的表妹,可是老祖宗说的生在花朝节的那位妹妹?花朝节是百花的生日,最是清雅不过的了,可见林妹妹必然是极灵透的人物,我竟是想见见呢,不知道比咱们家的姐妹如何。老祖宗,快打发人去接林妹妹来罢,咱们家姐妹这样多,一处吃,一处睡,一起上学读书,何等自在。”
    贾母笑道:“我倒是想接,只是你姑妈姑爹舍不得叫她远离家乡父母。”她最疼的女儿是贾敏,最疼的孙子是宝玉,乐得看两个玉儿结亲,自己一辈子的事情都完了。
    宝玉依偎在她怀里,道:“这有何难,让姑爹也进京就是。”
    湘云听了,指着他道:“二哥哥你快别妄想了,官员升迁,哪里能是老祖宗做主的?再说了,我们陪着你顽不够?净想着别人,我不理你了。”湘云自小同宝玉一处吃睡,亲密友爱比别个不同,今见他又对别人如此,心里十分不悦。
    宝玉忙走过来作揖,道:“好妹妹,我心里惦记着你呢,哪里能忘了你。”
    湘云不理,待宝玉赔了半日的不是,方回嗔作喜,一时复旧如初。
    贾母却想着上回催促贾敏回京一见不得,反而是林睿替她前来,惹得许多人家动心,意欲结亲,这回不知如何了,自己受杨太太央求,写信说和,不知道贾敏愿意不愿意。依贾母所想,林家和杨家这门亲事是极好的,杨家和各家连络有亲,对林家也有好处不是?
    杨家已来打听了几次,闻得贾敏还没回音,暗地里失望不已。
    不提贾母又想到了什么事,陈娇娇回到梨香院,换完衣服,又去东院。在贾母房中光听王夫人一口一个叫周瑞家的赔不是,偏生没见到周瑞家的踪影,她立即明白王夫人不愿让周瑞家的出现在贾母跟前。周瑞家的毕竟是王夫人的陪房,她在贾母跟前向自己磕头请罪,于她面子上不好看,所以说得好听,却不付诸行动。
    彼时贾琏上学未回,贾赦和窦夫人正看着贾芾,贾芾睡得正香,奶娘为难地站在一旁,贾赦却是寸步不离地守着,同窦夫人低声说话,见陈娇娇进来,窦夫人顺口问道:“那边有什么事没有?我今儿没去伺候老太太,老太太可恼了?”
    陈娇娇道:“怕是没恼太太,恼了我。”她今儿在众人跟前提起此事,虽未伤及王夫人什么,却让她很是失了些颜面,贾母最爱府里花团锦簇一副太平景象,未必不会恼自己。
    窦夫人问明缘故,冷眼看着贾赦神色随之黯淡。
    贾赦素知贾母偏心,不过身为人子,总是希望母亲有朝一日能做到一碗水端平,可是府里发生的桩桩件件,哪怕王夫人做了不法之事,贾母都没有任何处置,反倒厌恶自己常和小老婆喝酒取乐,凭他有多少孝心,也都因此磨没了。
    贾赦心灰意冷地对陈娇娇道:“我老了,许多事都是你们做主,现今咱们家齐全得很,父母儿女孙子三代同堂,关着门过日子倒清静,你们很不必再期盼从那里得到什么,我也不期盼了,几十万亏空都还了,以府里的花销,真当还能几辈子富贵不成?我看,以老太太的想法,府里一切都是宝玉的,早把咱们一家忘在脑子后头了。”
    陈娇娇听了,连声应是。
    她倒是巴不得分家,知道贾赦夫妇和贾琏亦如此,可惜她知道这话出口后,势必得罪所有人,父母在,不分家,虽非律法,却成常事,若因自己而分家,自己可就是臭名远扬了。
    陈娇娇走后,窦夫人问贾赦道:“听听,都是什么事儿,分家了才能正经清静呢。”
    贾赦满面嘲讽,道:“我何尝不知这个道理?可是你想想,除了咱们家,谁愿意分家?分了家,他们还怎么住在荣禧堂?分了家,他们还怎么当家作主?再说,老太太还在,咱们若是闹分家,一个不孝之名稳稳妥妥地落在咱们头上,将来子孙的前程可怎么好?我是不必在意,可是琏儿从科甲出身,芾哥儿将来也如此,不能留这样不好的名声。”
    贾母偏心理所当然,儿子忤逆便是不孝,明知二房窃居正房,不尊长幼,但是贾母护着,贾赦便不能告状,哪怕贾母做了极大的恶事,于大房不好,去告了她,贾赦便是忤逆不孝,先犯了律法。窦夫人自明其理,叹息不语。
    却说王夫人从贾母房里出来回到自己院中,立时吩咐金钏道:“叫周瑞家的过来!”
    金钏适才陪着王夫人在贾母那里伺候,来龙去脉都听在耳中,看在眼内,闻言,知晓王夫人恼了,毕竟在陈娇娇跟前失了颜面,忙亲自跑去找周瑞家的。
    周瑞家住在后院一带下人群房中,不过周瑞夫妇在贾家极有体面,所以住的是独门别院,和后门相邻,正房三间,还雇了一个小丫头和一个婆子服侍,周瑞家的正在家和周瑞吃酒,见金钏过来,忙笑道:“金钏姑娘来了,快请坐下吃一盅。”
    金钏不过十岁年纪,是荣国府的家生子,模样是王夫人所喜的粗粗笨笨,实际上也是一二等,心里又细致伶俐,小小年纪便做了王夫人的贴身丫头,在王夫人房中的势力不下于贾母身边的鸳鸯。她似笑非笑地看了周瑞家的一眼,死死地盯着她腕上的镯子看了看,果然别致好看,难怪周瑞家的不顾体面硬是从赵嬷嬷手里强抢了来。看毕,金钏道:“我说周妈妈竟是早些去太太房里要紧,太太今儿可恼得很,去得晚了,咱们都落不得好处。”
    一席话慌得周瑞家的忙站起来,拉着她的手,道:“我的好姑娘,快跟我说说为的是什么,叫我心里有数,明儿在太太跟前,我也替你说好话儿。”
    金钏细想不错,周瑞家的今日虽让王夫人不悦,可是王夫人说罚她三个月的月钱,自己就明白王夫人依然信任周瑞家的,意欲护着她,遂一五一十地说明,等到她们到王夫人后门时,周瑞家的已经清楚所有来龙去脉了。
    周瑞家的看了看腕上的镯子,狠了狠心,褪下来,捧在手心里,走进去就给王夫人磕头,涕泪交加地道:“若知道这是先大太太的东西,打死我我也不敢看中了。叫太太在老太太跟前失了颜面,都是我的不是。”周瑞家的其实很不舍这对镯子,上头打的凤极为精巧,展翅欲飞,和宫里的东西都不差什么。周瑞家的自恃富贵,很是喜欢戴着这副镯子出去让人羡慕,原本料想以赵嬷嬷的身份不敢张扬,没想到竟然是李夫人的陪嫁,陈娇娇替她出头。
    王夫人静静看了她一会,脸上闪过一丝疲惫,摆手道:“你起来罢,哭什么?我知道非你之过,不过是那边瞧咱们不顺眼,故意挑出事端来,好叫老太太对咱们不喜。只是他们不明白宝玉在老太太心中的地位,所有动作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说到这里,王夫人呆板的面容上随后又掠过一丝极淡的得意之色。她这一辈子最得意的便是养了三个好儿女,长子读书有成,长女进宫替家里博富贵,幼子天生异象,比别人家的孩子强了十几倍,娘家又有权势,谁都比不得她富贵双全。
    周瑞家的听了,连忙站起身,恭维道:“那是当然,咱们宝哥儿本就是来历不凡的,别说老太太了,就是老爷太太何尝不是疼得心肝儿似的。”
    王夫人道:“话虽如此,这事是你惹出来的,你须得过去磕头赔罪。”
    周瑞家的毕恭毕敬地道:“太太放心,一人做事一人当,我知道该如何做。”
    她恋恋不舍地看了镯子一眼,夜里起来摩挲几次,第二日一早捧着镯子去梨香院磕头。
    陈娇娇和贾琏正在梳洗,闻声冷笑,对杏儿道:“捧着来?怕是尽人皆知了罢?镯子是从赵嬷嬷手里抢了去的,叫她去给赵嬷嬷磕头赔罪去!”赵嬷嬷虽是下人,却是他们家的下人,真当他们家的下人是软柿子不成?他们夫妇也该给自家的下人长长脸了。
    杏儿抿嘴一笑,出去传话。
    贾母和王夫人都想着大事化小小事化了,陈娇娇冷笑,别当他们是敢怒不敢言的。
    周瑞家的只得忍气吞声地去给赵嬷嬷赔罪,赵嬷嬷微笑领了。经此一事,荣国府下人都说东院琏二奶奶是个厉害人物,再没有谁敢怠慢欺辱东院和梨香院两处的丫头婆子,在之前,他们只顾着讨好荣国府里的,很是都疏忽了东院。
    荣国府如何,林家没人在意,贾敏去姑苏之前就收到了贾母的书信,说的无非就是两个玉儿的事,以及说杨茹如何好,根基门第权势富贵人品模样和林睿如何相配等等,恼得贾敏什么似的,不仅没有同林如海提起,甚至连书信都不曾回就去姑苏了。四月份她从姑苏回来,接到贾琏报喜的书信,倒是替他欢喜非常。
    林如海看着茜纱窗外的芭蕉如蜡,听了贾敏的话,却关心贾敏的身体。
    贾敏笑道:“我不懂老爷在担心什么,我好得很,大夫都说没有一点儿不好,我路上劳累了这么些日子,瞧着倒比几个丫头还精神。”
    林如海微微放心,道:“你这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贾敏想了想,笑道:“这倒是。我在姑苏真真是得了咱们睿儿的光彩,每日来拜见的人络绎不绝,哪个不夸咱们睿儿?说咱们教导有方,送儿子去书院读书的更多了,十家里有八家愿意送去,剩下那二家是舍不得儿孙吃苦。”
    林如海却道:“我早说过,木秀于林风必摧之,该把睿儿的风头压一压。”
    贾敏神色凝重,点头叹道:“我欢喜得太过了,倒忘记了老爷的话,竟依旧留他一人在姑苏和人时常相聚,高谈阔论。既这么着,咱们先接睿儿回来住些日子,等那边没人在留心这个了,再送他回去读书如何?横竖现今恒儿都在扬州,他们兄弟两个作伴倒好。”
    林如海正有此意,当即命人去接。
    贾敏暂息了得意之心,左右不见黛玉和林智,不禁问道:“玉儿和智儿呢?我回来半日了,竟没见他们。”若在平常,他们姐弟两个早就携手过来了,毕竟这一别就是两三个月。
    林如海又笑又叹,道:“上月恒儿过来道谢,恒儿考中了第九名,玉儿要了考试的题目来做文章,她原是学四书五经的,已经开始破题作文了,自恃奇才,认为自己做得,费了好半夜工夫果然做了出来,次日我回来一看,批得她一无是处,告诉她说,若是她去,别说榜上有名了,怕还不如寻常人做得好,她便气哭了。”
    黛玉天资极佳,林如海深知,但是终究是凡俗之人,即使六七岁年纪比常人聪颖,却非鬼才,因此题目答得不好。林如海意欲压住她这份傲气,嘴里没有夸赞之语。
    林如海不愿意自己的儿女自视甚高,教导上十分用心。
    黛玉辛辛苦苦好容易做的文章被林如海批得体无完肤,登时伤心不已,她那夜做题不曾好睡,次日便觉得鼻塞声重,再听林如海此语,当即病倒了,正卧病在床。俞恒懊恼不已,每日都来探望,暗暗后悔不该把题目给她,让她劳神,还不得好。
    黛玉这一病就是月余,病情倒不重,只是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恰逢换季,她咳嗽得厉害了些,又觉得自己的才气不过如此。病中她已央求俞恒默写了自己考试做的文章,一比,果然是差之千里,因此就更伤心了,闷闷不乐地说外人夸赞她的话都是哄她的,没一句实话,若是旁人告诉她不过如此,她也不会自觉比旁人厉害了。
    黛玉病时,林智天天陪伴枕畔,颇为劳累,贾敏到家时,他们姐弟二人正睡着,林如海心疼儿女,就没让人叫醒他们起来迎接贾敏回来。
    贾敏听完这些,起身就要去看他们,嘴里嗔道:“玉儿才多大,老爷就说这些?等她再大些,教导不迟。从前我就说老爷教玉儿的,她能懂多少?别是揠苗助长。现今可好,她受到了这样的打击,日后如何是好?”
    林如海扶着她的手一同往黛玉房中走去,笑道:“早些让她知道厉害才好,人生哪能一帆风顺?别一副天下她第一的模样才好。此时早知,总比晚知道强。咱们家的儿女都是极聪颖,可是若因此恃才傲物就不好了。咱们就这么一个女儿,须得教导得更出挑些,这样才好挑人家,而非别人家挑她。玉儿身子本弱,这一点是各家极忌讳的,虽说能调理好,但是议亲往往极早,只好在别的上头用心,叫人挑不出短处。”
    贾敏摇头道:“哪家小姐不是如此?我瞧她们只比咱们玉儿略强些,个个娇生惯养,游园便是走动了,余者一应不必劳累,也是三灾八难的多,倒是那些时常劳作的庄稼媳妇,才称得上是身强体壮。咱们也没有让女儿去劳作的道理。”
    周围人等听了这话,不由得都笑了。
    林如海亦道:“你见到了多少庄稼媳妇?倒知道这些?”
    贾敏得意地道:“我见了许多呢,这回,因同睿儿提起宋婆一事,睿儿大受震动,极懂事地要去乡下看看,说是了解民生。我们没去自家的庄子,选了一处山村,去了几日才算明白,庄稼人辛苦非我等所能想象得到。倒是她们媳妇丫头们都能做活,力气不比男人小,一百来斤的东西轻而易举地就就能扛起来,听说,若是吃得饱了,一年到头极少生病。”
    说话间到了黛玉房中,茜纱窗开,鲛绡帐动,睡在其内的黛玉若隐若现,细看,旁边还有一张晶莹如玉的面庞,却是林智,盖着纱衾,手里攥着黛玉一缕青丝,亦睡得正香。
    白鹭放下手里的针线,过来挽起纱帐,挂在两侧的铜钩上,轻声道:“姑娘今日倒好些。”
    林如海和贾敏看了一回,又见黛玉枕畔还放着书,贾敏横了林如海一眼,伸手拿起翻开,是春秋,她便递给雪雁,嘱咐道:“姑娘尚未痊愈,别叫她看书劳了神,等她好了,什么书看不得?她读这些书,为的是明理,可不是去参加科举考试,做得再好有什么用?”
    诸位丫鬟听了,抿嘴一笑。
    黛玉的奇才并不限于闺阁之中,林如海不肯拘束她和凡俗女子一般,格外溺爱,贾敏虽然欣喜丈夫疼爱女儿之心,但是毕竟她是闺阁女子,难免觉得有些出格,不过若是教养得当,倒无不妥,故不如何反对。
    黛玉醒来时,已近傍晚了,窗外天际云如火烧,绚丽非常。
    黛玉起身走到窗前,道:“这样好看的景,不知道映着原野该当如何。”
    吹墨洗砚等人尚未言语,便见林智揉着眼睛坐起身,扭头看到黛玉方才放心,道:“等姐姐大好了,我陪姐姐出去看。”
    黛玉点头称是,等人送水上来洗漱,冷不防听雪雁道:“太太回来了。”
    姐弟二人闻听此语,大喜过望,忙忙地梳洗完毕,匆匆就往上房走去,果然见到贾敏正同林如海说话,说到京城中诸事,看见一双儿女过来,贾敏忙止住话题,笑道:“玉儿醒了?智儿倒是好弟弟,这样陪着姐姐。”
    姐弟行过礼,凑到贾敏跟前,黛玉道:“妈,爹爹说我文章做得不好。”
    贾敏顿时莞尔,搂着她道:“明儿见了你父亲的文章,咱们也说他做得不好。”
    黛玉蹙起眉头,叹了一口气,道:“那不行。爹爹的诗词文章都是最好的,我怎么能因自己做得不好,就说爹爹的不好呢?我日后还要随爹爹好生学习。俞哥哥说了,我现在年纪还小,等我长大了,文章就做得好了。”
    林如海不禁道:“恒儿的话你怎么就听进去了?”
    黛玉想了想,道:“爹爹说我的文章做得不好,我也听进去了,俞哥哥说得也有道理,我自然也听。难道俞哥哥说得不对?若是不对,我就不听了。”
    贾敏笑看了林如海一眼,道:“行了,老爷多大的人了,还计较这些。”
    一家四人只差林睿,过了几日,林睿方回来,一家团聚,黛玉和林智尤其欢喜。林睿一朝进学,有一些春风得意马蹄疾的味道,面上亦有洋洋得意之色,林如海却是叫来好生说了他几句,林睿一听,狂傲之气尽收,行事渐渐稳重起来。
    近来俞老太太身体欠安,俞恒侍疾床前,方不曾回姑苏,闻得林睿回来,自觉欢喜,待俞老太太痊愈后,常去林家同林睿切磋,等到六七月,已没人再说他们考中秀才的事情,他们方偶尔随林如海出门应酬。
    此时贾敏康健如昔,平安度过上辈子亡故之日,林如海真正地放下心。他最担心的便是自己家人,今见妻儿无事,说不尽的满心欢喜。
    贾敏不明白林如海怎地如此看重自己身体好坏,见他不再如此,也松了一口气。
    不久,京都奏准起复旧员的消息传来江南,许多人四下寻找门路,林如海因郭拂仙早就起复了,本不多加留意,不久却听说贾雨村恳求东家甄应嘉,甄家因在江南,对京都之事不如贾家,便书信一封,荐举贾雨村过去投奔,一应打点使费皆出自甄家。
    林如海微微一叹,兜兜转转这么些年,没想到贾雨村的起复还是求到了贾家门上。
    贾政本就喜读书人,礼贤下士,扶弱救贫,极有祖父遗风,见到贾雨村,自是喜欢得不得了,果然竭力相助,很快便替他谋了个复职候缺。
    贾政虽不管事,近来颇听周瑞夫妇所为,很是仗势欺人,不知何人传递到他耳中,说周瑞霸占乡民良田,又说周瑞家的如何强取豪夺,贾政面上无光,回来便向王夫人发了一顿脾气,只命将周瑞家的打出去,说是玷辱了祖宗门风。王夫人最倚重周瑞家的,如何愿意?何况此事早就过去了,怎地重新提起?但见贾政大怒,只得忍住气解劝,好说歹说,方留下了周瑞夫妇,只是因贾政之命,到底打了周瑞家的二十板子,革除了周瑞的差事。
    贾赦听说,冷笑一声,他就是料到了贾政的性子才命人传到贾政跟前,果然,上回王夫人包庇周瑞家的,现今捅到贾政跟前,贾政义正言辞地处理了周瑞家的。
    贾琏和陈娇娇面面相觑,实没想到是贾赦所为。
    晚间在枕畔,陈娇娇笑道:“我在老太太跟前说了那么些话,都没能惩处了周瑞家的,不过就是罚了三个月的月钱,谁不知道二太太护着周瑞家的?没想到老爷倒替咱们出气了。虽然隔了几个月才如此,可是到底君子报仇十年不晚。”
    贾琏叹道:“老爷的心思要是用在正途上,哪里落得如此?”
    正欲再说什么,忽听外面几声云板,紧接着慌里慌张地进来人道:“珠大爷没了!”
    ☆、第064章:
    骤然听到这等消息,贾琏和陈娇娇俱是惊愕非常,闻听是因一场风寒病故,更觉奇异。
    陈娇娇极少见到贾珠,也不知贾珠的脾性,贾琏却是十分明白,他又是个爱打听消息的,即使他们不在意荣国府的归属,但是却时时刻刻留意二房的动向,免得不知道什么时候被算计了去。贾珠娶妻前后,房里有两个通房丫头,一个没过明路的,等到李纨进门,少不得又开了一个陪嫁丫头的脸儿放在屋里,这就是四个。
    纵欲过度,常伤元气,贾琏得外祖等人教导,对此十分在意,不敢放纵,而贾珠却是自恃年轻不知保养,他们府里的规矩是长辈身边的人比年轻的主子有体面,贾珠迂腐近乎呆板,难免放纵了些,他不似自己老子天天炖着补品吃,又日夜苦读,哪里经得起一场病。
    若是贾政和王夫人知道乃因自己所赐的丫鬟导致如此后果,不知可会后悔当日举动?
    贾琏嘴角掠过一丝嘲讽,早些年自己还劝着贾珠些,后来便不管了,枉费姑父呕心沥血地替他们打点,竟不争气。但是他和贾珠毕竟多年的兄弟情分,贾琏匆忙起身穿衣,嘱咐陈娇娇道:“娇娇,你和我一同过去,免得咱们晚一步,叫那边说嘴。死者为大,咱们和二房有再多的不和,也不能摊到珠大哥身上。他这样年轻就去了,咱们去送一送罢。”
    陈娇娇默默下床,先服侍贾琏穿好,方唤丫头进来收拾,道:“我得去给珠大嫂子道恼去,珠大嫂子倒是循规蹈矩的人,和那边不同。可怜了他们母子了,兰哥儿还这么小。”
    提到贾兰,贾琏也是有儿子的人,有些怜悯地道:“只好日后多照应些了。”
    他们两家不好,却不必殃及幼儿。
    贾琏如今秉承君子之道,处处跟着林如海学,倒也不会因二房而迁怒贾兰。就是贾母那样疼爱宝玉,宝玉没有做过什么伤天害理的事儿,他们虽不满,也没怨过宝玉,要把荣国府留给宝玉的是贾母,不是宝玉自己。
    林如海若是知晓贾琏的想法,必定感慨不已,贾琏的的确确是另外一个人了。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