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林如海重生 - 第74节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贾珠既死,李纨立时便哭厥过去了。她进门只有短短几年,夫妇两个虽不似贾琏和陈娇娇那般情投意合,却也没红过脸儿拌过嘴,她遵从父母教导,以夫为天,此后只守着年幼的儿子可怎么好?贾兰不解父亡之意,见李纨如此,吓得在奶妈怀里大哭。
    贾政和王夫人不在一室,听到消息,如同被轰去了魂魄,好半日方回过神来。王夫人登时放声大哭,贾政亦觉得心如刀割,他对贾珠寄予厚望,盼着他金榜题名,如今贾珠去了,所有的指望都没有了。
    贾政从赵姨娘房中出来,到王夫人房中,与之同去。
    赵姨娘裹着一件半旧的灰鼠披风服侍贾政穿衣,内里却未穿衣,只有松花肚兜衬得胸前肌肤如雪,云鬓散乱,更觉娇俏,她送贾政先离开,方回身收拾自己,换上素服。若说宝玉是贾母的眼中珠,贾珠便是贾政的心头肉,赵姨娘不敢怠慢丝毫。
    她眉梢眼角掠过一丝娇媚之色,换好衣裳出来,望了王夫人的正房一眼,里头漆黑一片,想来王夫人已经去贾珠院中了,忍不住低声啐道:“活该!都是被你们这做父母的作践死的,哭有什么用?”
    赵姨娘喜和底下的婆子来往,各处的消息都知道,她又是个粗鄙不堪的,毫无避讳,天底下所有的污言秽语她都知道,贾珠那样的性子,那样的身子骨,一面苦读,一面纵欲,就算是神仙,不好生调理,也是撑不下来的。
    但是这些话赵姨娘却不敢在王夫人跟前说,唯有暗暗幸灾乐祸罢了。
    可巧周姨娘这时候出来,见状,眉头微微一蹙,道:“你竟是别去太太跟前了,瞧你的言行举止,岂不是戳太太的肺?”满脸春、色的模样儿,谁看谁觉得不妥。
    赵姨娘眉头一竖,道:“我一身素服,又没有擦脂抹粉,如何就碍眼了?”
    周姨娘虽亦是为妾,本分却安分随时,她无儿无女,没有盼头,和同为姨娘的赵姨娘并没有什么来往,只是暗暗佩服赵姨娘的本事,在王夫人眼皮子底下保住一双儿女,但同时也鄙弃赵姨娘的为人,实在是目光短浅,连带贾环小小年纪就得了几分真传,十分猥琐。周姨娘暗暗叹息,贾环若是好生教养,必是赵姨娘的依靠,可惜她偏偏自己养活,府里上下都是攀高踩低的人,个个奉承王夫人母子,谁来管他们?只是打压已是极好了。
    摇摇头,周姨娘去了贾珠院中,只见里里外外人来人往,一片忙乱。
    此事自然是瞒不住贾母的,贾母从睡梦中得知,一时之间,老泪纵横。
    贾宝玉却在房中睡得极香甜,闻声惊醒,听说贾珠没了,顿时心头大恸,泪流满面,忙忙地扶着贾母亲自过来送贾珠,此时此刻,荣国府中亮如白昼,哭声震天。
    李纨已经被掐人中醒来了,扑到贾母跟前,抱着贾母的腿痛哭道:“老祖宗,大爷好狠的心,留下我们娘儿俩怎么办呢?好日子才过了几年?他就这样去了。兰哥儿眼里心里都念着他这做父亲的呢,谁承想,竟抛下我们娘儿俩一走了之了。”
    贾母白发苍然,搂着李纨哭道:“好孩子,还有我呢,必然不叫你们委屈了去。”
    众人见贾母毕竟年纪大了,忙上来解劝,好半日方止住。
    贾母问道:“前儿还好好的,怎么说没就没了?”
    听了这话,李纨看了旁边哭得正厉害的几个丫头,虽是素服打扮,不施脂粉,却是削肩细腰,依然显得妖娆娇媚,眼里不由得闪过一丝痛恨。她们在王夫人跟前都是粗粗笨笨的样子,可是这么几年下来,早露出了本性,今日贾珠身死,吓得他们不知所措,素日都爱打扮惯了的,一时之间改不过来,依然是风流非常。
    贾母没留心,王夫人却留意到了,她本是过来人,回思赏赐几个丫头的举动,顿时后悔不及,随即,她却又恨恨地看了李纨一眼,既云贤妻美妾,她是个贤德的,怎么不劝着贾珠些,导致贾珠年纪轻轻,一病而亡?这些妖精似的东西,早该打发出去了。
    李纨青年守寡,为人本就细致,登时觉察出王夫人的神色心思,心底不由得涌现出一阵阵苦涩之意,自己若能劝,早就打发了,哪里还留下她们?还不是因为贾家的规矩。
    外面得知消息,各自打发人来道恼。
    史鼐想了想,对妻子道:“遇到了这样的事儿,谁都伤心难过,明日一早打发人去接云丫头回来,莫太打搅了荣国府。”这么些年,史鼐对史湘云无计可施,明明是史家的姑娘,非要常住在荣国府,每回打发人去接他,不久,贾母就又打发人来接走。
    史鼐暗暗叹气,贾家只有贾珠和贾琏长进些,如今贾珠又没了,可见贾家竟是要没落了不成?贾母偏心贾政一房,爱宝玉如珍,不大管贾琏,史鼐都看在眼里。
    史鼐夫人皱了皱眉头,道:“怕是云丫头不肯回来。”
    说实话,她虽不曾疼史湘云如亲女,可是该教的都教了,读书的先生也请了,针线上自己的女儿湘雪比她还小几岁,已经学得似模似样了,自己并没有苛待过史湘云,但是她就喜在荣国府顽,总是不愿意回来。年纪小时还罢了,爱荣国府热闹,现今她都六七岁了,还这般的性子,史鼐夫人心里便有几分不悦了,偏生不是自己亲生的,不能随意打骂。
    史鼐淡淡地道:“难道留她在荣国府长长久久?接了来,好生教导,明儿再挑一门好亲事,多多地陪送些嫁妆,对得起在九泉之下大哥大嫂,咱们问心无愧。”
    语气微微一顿,问道:“你从小儿给雪丫头攒嫁妆,云丫头的可攒将起来了?”
    听了史鼎这番话,史鼐夫人面色一红,随即道:“大哥留下来的梯己和大嫂留下来的嫁妆,早已都封存在库中了,并没有动过,用这些给云丫头做嫁妆,到时候添置些时鲜的绫罗绸缎脂粉钗环药材等物也算是十分体面了,因此家具古董摆设这些我并没有预备,咱们家还了亏空,不如从前,但是其他的雪儿有,云丫头也有,我并没有只给雪丫头。”
    史鼐袭了官,在外人眼里,那是史湘云之父该得的,史鼐夫人自然不会怠慢史湘云,横竖只是一份嫁妆,史湘云将来的亲事、嫁妆体面,自己的名声好,何必吝啬。她不是傻子,单单针对史湘云一个无父无母的孤儿,只能白白落一个刻薄的名儿。因此史鼐夫人早就打算好了,接了史湘云回来,常带她出门走动,过几年定一门极好的亲事,就算完了。
    史鼐素知妻子行事妥当,闻言点头不语。
    天色一亮,史鼐夫人去贾家道恼,此时早有无数世交故旧派人前来,忙得贾家上下都分不开身。贾母上了年纪不管事,王夫人因丧子之痛哭得厉害,李纨新寡,因此都是窦夫人和陈娇娇过来帮着料理。和贾琏的想法一样,再怎么着,死者为大,很不必冷冷推辞。
    史鼐夫人都看在眼里,暗暗赞许,贾赦和贾琏父子果然都娶了一位贤妻,有她们在,再回想她们素日行事为人,倒是可以深交的,相互帮衬些,总比疏远了强。
    待得傍晚告辞时,史鼐夫人提起要带史湘云回家,贾母眉峰一动,尚未言语,史湘云便道:“二婶婶竟是先回去罢,我在这里陪老祖宗。”
    史鼐夫人笑道:“云儿,你在这里已经住了好些时候,这里忙得很,你别添乱了。”
    史湘云现今都是由史鼐夫妇教养,不敢反驳,只悄悄拉了拉宝玉的手,满脸央求之色。
    宝玉自是心疼,才送走了贾珠,心里正悲伤,如何舍得湘云再去?忙不迭地道:“老祖宗,让云妹妹好生住着罢,回去做什么?在这里姐妹们一处吃顽,倒有趣。再说了,云妹妹素日伶俐得很,也能给老祖宗稍解烦闷,岂不是好?”
    贾母宠爱宝玉,闻言,点头道:“正是这个理儿,我也舍不得云丫头。”
    史鼐夫人道:“老太太疼我些罢,云丫头年纪大了,过年就是七岁,该学的规矩都该学了,谁家的千金不是这个时候学的?我们自然不能免俗。再说了,难道宝玉竟是不上学的?别叫云丫头太打扰了宝玉的功课才好。”史鼐夫人极不喜宝玉在姐妹丛中厮混的行径,幼时无碍,现今都大了,能见面,却很不该再住在一起了。史鼐夫人也有女儿,当然谨慎,短时间无碍,日子长久了还如此,总不能让史湘云连累了自己女儿的名声。
    贾母扶了扶额头,近来事务实多,贾珠忽然又没了,自己伤心不已,身上又乏得很,听闻此语便觉得不悦,道:“急什么?云丫头还小呢,过几年再教导不迟。”
    史鼐夫人听了,面上掠过一丝忧虑和焦急。
    迎春在一旁解劝道:“老祖宗疼云丫头,我们都知道,只是云丫头到底姓史,常住在咱们家,知道的说咱们两家亲厚,老祖宗疼云丫头,不知道的指不定背后如何言三语四说史家两位太太不容人呢,自家的姑娘不好生教导,反倒让亲戚费心。”
    听了迎春的话,史鼐夫人看了她一眼,心里十分感激,不愧是窦夫人教导出来的。
    贾母果然沉吟起来,道:“这些话你听谁说的?难道当真有人这么说?”
    迎春拿着手帕按了按嘴角,道:“我也是听采买的下人偶然学外面的话回来,只听得这么几句。史家两位太太如何疼云妹妹,咱们都看在眼里,只是外人哪里知道呢?都当是史家容不下云妹妹,故云妹妹由咱们家教养,云妹妹也不肯回去。我听了这些,心里很是为两位太太不服,咱们两家常来往,谁不知道但凡雪丫头有的,从来就没短过云妹妹?”
    史鼎亦已封了侯,一门双侯,全靠自己本事,迎春每常听贾琏提起,都觉得佩服,她原是眼明心亮的人物,经过窦夫人和陈娇娇教导,如何看不透史鼐夫人所担忧之事。
    探春笑道:“我倒觉得二姐姐说得有道理呢。云妹妹,你怎么想?”
    史湘云在荣国府中,一应衣食起居仅次于宝玉,三春姐妹皆靠后,史湘云听了,只好道:“也不知道是谁嘴贫烂舌地说闲话,咱们家清清静静的,倒叫他们给毁了。外人都这么说了,我哪里能不回去?”
    史鼐夫人松了一口气,命人去给她收拾东西,然后向贾母辞别。
    贾母丧孙,也顾不得史湘云,放手让她回去了。
    回到保龄侯府,史鼐夫人便命人将史湘云的行李送回房间,和湘雪比邻的小院,皆在正院后面,各是三间正房,左右厢房,连着耳房,她对史湘云道:“你先好生歇息两日,做两套新衣裳,等荣国府你珠大哥的丧事忙完了,你跟我出门往各家走动。”
    史湘云听了,连连称是。
    史鼐夫人轻轻叹息了一声,吩咐人给史湘云量身做衣服,一套素的,一套鲜艳的,素的自然是往贾家走动时穿的,鲜艳的却是往别家去穿的,另外又有相应的两套首饰,一金一银,打造得都十分小巧别致。
    湘雪年纪小,摇摇地走过来道:“妈也太费心了,人家未必领情呢。”
    湘雪和史湘云地嫡亲的堂姐妹,但是湘云待她却远不如待贾家的姐妹宝玉等人,湘雪今方五岁,自小娇生惯养,见史湘云如此,难免觉得不是滋味。
    史鼐夫人莞尔道:“学你父亲些,咱们问心无愧便是。”正经计较起来,她完全可以给史湘云挑个极差的人家,叫她吃苦受罪去,女孩子嫁人是一辈子的事情,嫁的好便是享福,嫁得不好便是受难,但是她本不是那样的人物,很不必为这些事伤了自己在外面的名声。
    湘雪听了,顿时受教。
    贾珠的丧事忙了好些日子,出殡时史鼐夫人带了儿女过去,等到忙完了,已经是年底了,旁人谁家在意贾珠之死?依旧吃酒唱戏的多,正经伤心的也只妻儿父母罢了。转年正月,史鼐夫人便带着史湘云往各处去,自家请客时亦带她出来,每逢人问,便笑云是长兄之女。
    众人见史湘云天真烂漫,率直无邪,颇为喜欢,对史鼐夫人的行为亦非常敬佩。
    史鼐史鼎兄弟皆从军,史鼐夫人请人吃年酒时,其中特特请了张大虎家。张母吃斋念佛,足不出户,近来又要照料孙女,更加深居简出,所有应酬往来都是顾逸出面。
    史家和林家是亲戚,张大虎是林如海一手抚养教育出来的,顾逸嫁给他也是林如海保媒,从前张大虎从军时亦在史鼐麾下,和史家时常来往,见面时自是亲近非常,初见史湘云便给了她极重的表礼,旁人亦都有礼物相赠。
    史湘云本性聪颖,跟着史鼐夫人没几日,便大概都认识了,尤其和南安太妃极亲近。
    南安太妃问道:“你舅舅舅妈今年回京,怎么没接你去住几日?”
    叶停回京后打发人来接了史湘云几次,偏生史湘云那时都住在荣国府,史鼐夫人倒是打发她去拜见了两次,闻言笑道:“已经去拜见过了,只是舅舅舅妈才回京,繁琐之事极多,不好多打扰,故一直都住在荣国府,近来方回家。”
    南安太妃叮嘱道:“都说娘舅亲,你就这么一个舅舅,别太疏远了。”叶氏本是她的侄女,对史湘云她亦是非常关心。
    史湘云听了,笑着应是。
    不料酒席未散,忽然听人来报说北静王没了,满城皆惊。
    顾不得请人吃年酒了,史鼐夫人忙忙地打发人过去,亲自又去了一趟。
    东南西北四王中独北静王功高,至今犹袭王爵,他去后,便由独子水溶袭爵,亦是郡王之位。水溶年未弱冠,生得形容秀美,情性谦和,才订了亲,正打算今年成亲的,忽逢丧父,只得推迟了日子,然后扶灵回乡安葬,北静太妃亦与之同行。
    北静王原籍扬州,一路风雨,不消细说。
    贾敏却是到了正月方接到贾珠亡故的消息,未免有些烦闷。她虽因贾珠父母俱全的缘故更疼贾琏些,但是贾珠亦是自己嫡亲的内侄,年纪轻轻忽然一病死了,焉能不伤心?
    林睿兄弟姐妹三个皆不知来信中说了什么,但见贾敏好端端的忽然落泪,忙过来道恼。
    贾敏红着眼圈儿,向林睿呜咽道:“你珠大哥忽然没了。”黛玉和林智常听贾敏提起荣国府与别家不同,多云贾府豪富,不过他们都没见过贾家人等,唯有林睿曾经去过荣国府,见过贾珠,因此贾敏便只跟林睿说起。
    林睿闻听此言,讶然道:“珠大哥今年只有二十三四岁年纪罢?怎么就没了?”
    贾敏叹道:“说是入冬不久得了风寒,往常吃的药竟不管用了,晚间下人没听见叫茶水的声音,还当睡得安稳了,不曾想早上起来一看,已经没了气儿。你珠大哥原生得比别人弱些,早几年让他练习骑射,恐也没有听从,一场风寒都禁不住。白发人送黑发人,何等悲哀,又留下兰哥儿才三四岁年纪,日后和你珠大嫂子娘儿两个怎么过活?”
    话到此处,贾敏伤心非常,不禁流下泪来。
    林睿在贾家住了一年,知道贾家的行事作风,但凡生病,不管轻重,皆是净饿几日,然后不许吃油荤面筋等物,贾珠的所作所为他也看在眼里,若能和贾琏那般强壮才怪。林睿近来也大了,略知人事,自是看得清楚明白。
    他从袖子里取出手帕,递给贾敏,并未言语。
    他不说话,贾敏反觉得心里安慰好些,拭了拭泪,又见三个儿女皆面露关切之色,嘱咐林睿道:“叫我静坐一会子,你带玉儿和智儿出去走走,别吓着了。”
    林睿答应一声,带黛玉和林智出来。
    林智仰头看了看廊下笼子里的各色鸟雀,攥着黛玉的手,问道:“去哪里顽?”
    黛玉亦看向林睿,她目光清澈,又满含希冀,望在林睿眼里,心中疼爱得不得了,问道:“妹妹想去哪里?今儿我做主,由着你们挑地方。”林睿效仿林如海,心怀天下,住在扬州后,白天鲜少留在家中。
    黛玉却道:“外祖母家遇到这样的事儿,咱们怎好玩乐?竟是消停些罢。”
    林睿听了,自觉有理,遂带着她和林智往书房来,刚刚坐定,闻听有人通报说外面有人前来找黛玉顽耍,林睿不知是谁,看向黛玉。
    黛玉也不知是谁来的,细问,却是杨茹。
    忽一眼看到林睿坐在案边,丰神如玉,人品俊雅,黛玉心中了悟,情不自禁地闪过一丝不喜,她偶尔也看一些典故,或者听贾敏念叨过,说没有女家上赶着男家的,他们家本无意结此亲事,不料杨家却不肯放弃。
    黛玉屈指一算,杨茹来江南也很有些时候了,难为刘瑛夫妇了,受了不少委屈。因旧年天灾,死了不少人,刘瑛盼着高升的一番心思付诸流水,仍旧留任扬州。
    林睿不知黛玉心中所想,顺口问道:“是谁家千金来找你?惹得你如此?”
    黛玉抿嘴一笑,道:“还能是谁?杨家的姑娘。”
    林睿听了,面上登时浮现一抹嫌恶之色,道:“怎么又来了?”贾敏去姑苏照料他考试的时候,他就已经听贾敏说过了,心里颇为厌烦,杨茹的举动虽说出格,但其勇气倒也让人佩服,可惜人不聪明,手段也差,非自己所喜。
    林如海和贾敏早就跟他说过了,他们家讲究门当户对,女方门第再低些亦可,但是一定要家风人品性情过得去,以免为妻不贤祸及子孙。
    林智连忙拉住黛玉,道:“让妈妈打发了,姐姐不要见。”他还记得杨茹几次三番惹得姐姐不悦,其他的姐姐们也不喜欢她,哪能让姐姐再见她?林智自小就跟着黛玉,比父母的时间都长些,哪里容得别人欺负了黛玉。
    黛玉拍拍他的手,道:“点名道姓来见我的,我不见,岂非失礼?”
    林智忙道:“我跟姐姐一同去。”
    黛玉微微一笑,领着他到林睿跟前,交给林睿,道:“哥哥看着弟弟,我去去就来,经历过几遭儿了,我知道该如何打发了杨姑娘。”
    林智闻言,顿时急了。
    林睿倒是对此十分赞同,按住林智坐在身边,让黛玉自去。
    林智不满地瞪着林睿,扭头生气。
    林睿并不在意,黛玉日后是要出门的,长大后又要管家理事,哪能一味护着她?叫她学着打发人倒好,省得将来有人提出什么要求,她脸皮儿薄,不好拒绝。
    因此,林睿不管林智,翻看案上的书籍解闷。

添加书签

搜索的提交是按输入法界面上的确定/提交/前进键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